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春》第二课时教案

2020-03-02 10:49:3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春》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 用等修辞手法。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写法。 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4.揣摩、品味本文鲜明、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 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5.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珍惜青春,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理想而奋斗的品质。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

2.读课文,要求读出有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 引导学生学习用美的语言来表现景物的美。

教学设想

1.《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写细致,感情丰富,语言生动、精炼,宜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声情并茂地朗读,力求传达出作品的意境、风格与美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为帮助学生掌握写景技巧,可选择重点语段进行精讲分析,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情况:

1、《春》这篇文章分为几个层次来写的?

2、课文描画了哪几幅图?

3、检查背诵情况。

二、谈论探究

(一)春草图,请同学朗读第3段。

1、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春草图的?

Www.chinaedu.com

明确:质感:嫩嫩的。写出小草柔嫩的特点。

颜色:绿绿的。 用绿色来象征着春天里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命力:首先,用“钻”字写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这种钻不是一下子钻上来的,而是偷偷的钻上来,写出了小草在春的催发下不声不响的长出来的样子。

“钻”和“偷偷”两个字用语非常准确,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使草具有了了人坚强的性格,显示了春早旺盛的生命力,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使得语言更加的生动形象,同时也使没有感情的小草变得像人那样,有感情了。

其次,“园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表明了春草分布广阔,绿满大地。刚才是从一颗小草写它旺盛的生命力,现在又从整片的小草写它旺盛的生命力。可以看出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和描写是多角度的,这样子写出来的文章就会让人感到更加的形象具体。

再次,“坐着,躺着,打两个滚,„„捉几回迷藏。”这一组短语作者连用了六个动词,写了一群天真活泼小孩子。语言是非常口语化的,就像在和一个小孩子说话一样,非常亲切,仿佛就发生在身边一样。

(2)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3)本段是怎样写景抒情的?

这些景象也正映现出了作者春天的一股强烈的热爱之情。这种用景物的描写来寄托作者感情的写法,叫做借景抒情,也叫情景交融。(可以叶子、风、草为例作对比。)

如:叶子,心情好的时候是嫩嫩的,绿绿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是粗粗的、黑黑的,或者是枯干的,或者„„ 风,心情好的时候是轻悄悄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是凛冽的,刺骨的。

(二)、齐读第四自然段,欣赏“春花图”,思考

1、本段作者是抓住了春花的什么特征来描写的?

明确:写春花报春的气势。写春花色彩的艳丽。写春花气味的甜香。写春花数量的巨大。写春花种类的繁多。 总的特点:春花万紫千红,争芳夺艳。

2、作者写蝴蝶、蜜蜂有什么作用?

明确:从侧面烘托。“闹”,不仅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了情态、动作,渲染了热烈的气氛。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3、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你能说一说这样写得好处吗? 明确:比喻、拟人,还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花香想到果实。

4、本段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Www.chinaedu.com

名曲:从树上似锦的繁花移到花间喧闹的蜜蜂,最后移到地上草丛中烂漫的野花。 从高到低 作者在进行景物描写中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是值得我们在在作文时学习的。

(三)、春风图 请一位同学背诵这一段。

春草和春花,都是具体的、形象、可感的事物,作者容易写,我们也容易读。而春风是一个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作者怎样去写呢?

1 春风有什么特点? 和煦、清新、和悦

2 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从人的哪些感觉来写的? 触觉、嗅觉、听觉。

3 作者从触觉写春风,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这种修辞有什么好处?

明确:比喻,把春风比成母亲的手。母亲手的普遍特点是温顺柔和,这一比喻从触觉的角度非常巧妙的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把本来看不到摸不着的风形象化了。同时这个比喻也印证了前面古人所讲的“吹面不寒杨柳风”。因为对同一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会因为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不同而不同,但是春风却不一样,古往今来,人们对春风的感受却是一致的,像母亲的手和吹面不寒都具有共同的特点。

4、以上我们看到作者从触觉、嗅觉和听觉三个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美妙感人。再看到春花图,作者也同样运用了这三种感觉,还有视觉。从中,我们看到,文章对春景写得如此具体生动,是和作者多方面的感觉和深切地感受分不开的。这里我们又获得了一种启示:要获得实际感受,就耍仔细观察,观察就是要把五官一齐开放,使大脑同时通过五条渠道去认识和表现事物。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要在实践中提高观察能力的一种途径。

(四)、春雨图

作者抓住了春雨什么特点?

抓住绵长、细密、轻盈,描写春雨的润。

小结:以上四幅图画,从四个侧面描绘了春景的美。“一切景语皆情语”,描绘春景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这就是寓情于景的表现方法。

(五)、迎春图。以同样的方法学习这一段。

三、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准确、生动。

1、选用准确的词语写出春天的特征。

2、大量运用叠词叠句和对称、排比短句,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3、运用许多精彩生动的比喻句、拟人句,描绘景物特点,抒发感情。 例句展示

Www.chinaedu.com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幸福,含有深情的感觉。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钻”字用得好,表现了小草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

“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3、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山朗润起来了”写积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绿,显得格外清爽和滋润。“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将太阳拟人化,既表现了春天太阳的温暖,抓住了春天太阳的特征,更表现了春天太阳的内在神韵。

四、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古人笔下描写春天的诗句吗?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江南春绝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赋得古草原离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五、课堂小结: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本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的主要特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从不同角度,

Www.chinaedu.com

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心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Www.chinaedu.com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理想》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桃花源记》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论语十则》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羚羊木雕》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杜甫诗三首》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短文 蝉 贝壳》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寓言四则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1.5.2科学计数法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春》第二课时教案.doc》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春》第二课时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