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研究和区域发展(全解析)

2020-03-02 07:55:3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四板块 区域地理研究和区域发展

特别说明:因时间关系,本资料试题未经校对流程,使用时请注意。

一、选择题

【2012·重庆一调研】读图3,甲、乙为我国两个盆地。回答1—3题。

1.甲、乙两盆地中的河流

A.①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 B.①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C.②河初春有凌汛现象出现 D.②河的汛期短于①河的汛期 2.甲、乙两盆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都是

A.水运便利 B.劳动力充足 C.油气资源丰富 D.气候适宜 3.甲盆地的小麦品质好于乙盆地,主要是甲盆地

A.地形平坦 B.温差大,光照足 C.土壤肥沃 D.水源充足

【答案】1.A 2.C 3.B 【解析】第1题,结合经纬网知甲、乙两盆地分布为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两盆地中的河流分别为塔里木河和长江,结合两河流水文特征即可判断出答案。第2题,两盆地都是我国油气资源丰富地区,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3题,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燥,温差大,光照足,作物品质优良。

【2012·浙江五校一联考】图9所示岛屿面积约为15万Km2。读图,回答4~5题。

4.关于该岛屿的自然地理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①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 ②终年受西南风控制,降水丰富 ③河流短小湍急,落差大,水力丰富 ④西南部冰川地貌发育显著 ⑤位于板块(张裂)生长边界,面积不断扩大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5.该岛屿西侧以畜牧业为主,东侧以种植业为主,形成此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日照时数与地貌 B.地面物质与土壤

C.坡度与人口分布 D.地面坡度与交通

【答案】4.C 5.A 【解析】第4题,结合经纬网和河流流向知该岛屿以山地丘陵为主山脉,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根

第1页 据该岛面积及其地势变化判断③正确;峡湾属于一种冰川侵蚀地貌,④对。该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第5题,该岛西北侧处于陡峭的迎风坡,常年阴雨天气,日照不足,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该岛东南侧处于缓和的背风坡,土壤肥厚,水源充足,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2012·福州期末考】平潭综合实验区是探索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示范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全国最大风电项目——平潭长江澳二期风电场在平潭兴建,平潭利用风力发电可以与水电互补,给电网均衡出力创造有利条件。读图1O和图11福州降水柱状图.完成6—8题。

6.平潭综合实验区“先行先试”的最大区位优势是 .

A.距台湾近B.海陆交通便利 C.市场广阔 D.自然资源丰富 7.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开发初期应重点发展

A.高新技术产业 B.港口经贸业 C.旅游休闲业 D.交通等基础设施 8.平潭风力发电可以与水电互补的原因是

A.春秋季风力小,径流量大 B.秋冬季风力大,径流量小

C.夏秋季风力大,径流量小 D.春冬季风力小,径流量大

【答案】6.A 7.D 8.B 【解析】第6题,平潭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东临台湾海峡,是大陆距台湾本岛最近的区域。第7题,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第8题,结合该地降水柱状图及材料信息知该地秋冬季风力大,径流量小,给电网均衡出力创造有利条件。

【2012·北京海淀区期末考】图4为“中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示意图”。回答9~11题。

9.下列关于图中生态功能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都位于低山丘陵区 B.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 C.都位于省区交界处

D.三级地势阶梯上均有分布

10.图中序号代表的生态功能区所属的省级行政区是( )

A.①地位于青、藏之间 B.②地跨陕、甘、宁、晋地区

C.③地主体位于川、渝地区 D.④地跨粤、桂、黔之间 11.国家建设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目的是(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吸烟除尘,净化空气

【答案】9.D 10.B 11.C 【解析】第

9、10题,根据我国自然地理特征和行政区分布进行判断。第11题,我国重点建设的生态功能区大多处于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第2页 【2012·衡水市期末考】一首唐诗这样描述某地区的景象:“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结合下图,回答12一13题。

12.该诗描述的地区,最可能见到图中四种农业活动中的哪种经营模式 ( )

A.甲 B.乙 C.丙 D.丁 13.关于该地区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展农牧业的优势条件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该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

C.该地区资源丰富,属于能源调出地区

D.该地区根据自身优势发展技术含量较低的木材加工业

【答案】12.D 13.D 【解析】第12题,从诗中描述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类型为畜牧业,主要依靠天然牧草发展畜牧业。第13题,结合该地自然条件,知该地森林资源不丰富,不适合发展木材加工业。

【2012·杭州二次月考】读“我国某地区一古城遗址附近的古河床剖面图”,据此回答14-15题。

14.该古城消失的原因可能是

( )

①滑坡、泥石流频发 ②过度使用水资源 ③人口增长过快 ④火山喷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根据河流沉积物的变化,推测历史上古城附近地区环境最好、水草最丰美的时期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4.D 15.B 【解析】第14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该古城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根据古河床沉积物颗粒变化特点,知后期该河流流量变小甚至断流,这可能是由于人口激增过度利用水资源所致第15题,如果水草丰美.则水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携带的泥沙颗粒大,根据图示说明,乙颗粒最大。

【2012·石家庄一质检】红树林为自然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潮间带(能够受到潮水周期性浸淹的海岸地带)的木本植物群落,通常生长在港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读图8,回答16—17题。

第3页

16.关于图示海岸的叙述,合理的是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稀少 B.热带地区,沙质海岸 C.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 D.温带海滩,降水丰沛 17.图示植被的主要功能是

A.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 B.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 C.绿化美化沿海环境,吸烟滞尘 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答案】16.C 17.A 【解析】第16题,根据红树林分布特点及影响森林分布的因素判断。第17题,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的重要生态环境之一,是良好的海岸防护林带,又是海洋生物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可以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

【2012·衡水市期末考】读黄土高原各类矿产潜在价值所占比例表,完成18~19题。

矿产种类

能源矿产(主要是煤)

金属矿产

非金属矿产

合计

各类矿产潜在价值占总价值的百分比(%)

92.17 3.95 3.88 100 18.从上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黄土高原地区矿产资源的特点是( )

A.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 B.开采条件好,综合效益高

C.矿种多、质量好

D.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 19.关于山西省能源基地露天采矿区生态建设的理想组合是 ( ) A.农业经营—复垦一采矿一回填一筑坝 B.筑坝一采矿一回填—复垦一农业经营

C.采矿一回填一复垦一农业经营—筑坝 D.筑坝一采矿一复垦一农业经营一回填 【答案】18.D 19.B 【解析】第18题,由表中数据可知,在黄土高原地区,能源矿产的潜在价值占总价值的92.17%,故该地区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第19题,筑坝—采矿—回填—复垦—农业经营的生产模式,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12·石家庄一质检】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边疆万里行”摄制组初秋到新疆北部采访,路遇一条河流,他们乘坐的越野车必须在天黑前从河流中开过去,否则将会出现严重后果。据此回答20—21题。 20.关于这条河流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是一条内流河 B.一定自西向东流 C.一定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D.一定以降水补给为主 21.摄制组的越野车必须在天黑前越过河流,其主要原因是 A.午后气旋活动频繁、降水多,河流傍晚前后会涨水 B.午后冰雪融水增多,河流傍晚前后会涨水 C.午后风大,傍晚前后可能会出现沙尘天气 D.昼夜温差大,河流傍晚前后会结冰 【答案】20.C 21.B 【解析】第20题,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该地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第21题,必须天黑前越过河流,是因为午后冰雪融水增多,经过一段时间后,河流到了傍晚前后会涨水。

第4页 【2012·衡水市期末考】读下图,回答22~23题。

22.图示河流建有众多的大坝,用于发电。但乙图大坝的发电使用年限大大低于设计年限,其原因主要是

( )

A.工程质量低 B.设计不准确 C.人为破坏严重 D.泥沙淤积严重

23.目前,甲图河流不仅不再建大坝,而且开始拆除某些水坝。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

A.已找到了比水电更好的能源 B.水电运营成本不断增加 C.水坝防洪功能丧失 D.恢复原始生态环境

【答案】22.D 23.D 【解析】第22题,由于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在库区淤积,致使库容减少,使用年限降低。第23题,建设大坝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环境;拆除水坝是为了恢复原始生态环境。

【2012·北京海淀区期末考】图6为“我国东北部地区

1、7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回答24~26题。

24.下列关于图中等温线与甲、乙、丙、丁四地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受地形因素影响,1月-18℃等温线向北突出

B.受纬度因素影响,7月18℃等温线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 C.甲地海拔高,1月气温低于丙地 D.丁地纬度高,7月气温低于丙地

2 5.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自然条件与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草原辽阔,利于发展乳畜业

B.乙地地势平坦,适宜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C.丙地河流稀少,利于商品谷物农业发展 D.丁地夏季低温,适宜发展多种经营

26.关于图示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温日、年较差小

第5页

B.嫩江及其支流汛期长,封冻期长

C.山地垂直地带性显著,基带为温带草原带 D.平原面积较大,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

【答案】24.A 25.B 26.D 【解析】第24题,1月-18℃等温线向北突出的地区地处东北平原,由于该地地势低,比同纬度温度高。第25题,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不适合发展乳畜业,乙地位于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宜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第26题,结合图示冬夏季节等温线分布知该地气温日、年较差大;嫩江及其支流汛期短,结冰期长;山地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直。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北地区平原面积较大,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

【2012·安徽省城名校四联考】黑龙江日报2011年10月29日讯“北纬48°以上不能种水稻”——在我省水稻生产上,这是尽人皆知的权威定论。然而,在这个秋季,定论被彻底打破。记者从黑龙江省农委获悉,在该省北部地区逊克县、嫩江县、孙昊县进行的水稻高产试验,取得显著成绩,最高亩产达到600公斤以上。结合下图回答27—28题。

27.黑龙江省在北纬48°以上县区种植水稻并获得高产的原因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A.改良耕作技术 B.科技投入培育良种 C.全球气候变暖 D.机械化水平高

28.我国水稻的种植纬度是世界上最高的,主要得益于( )

A.科技水平最高 B.土壤肥沃

C.夏季风带来良好的水热 D.地形平坦开阔 【答案】27.D 28.C 【解析】第27题,结合水稻生长习性和纬度位置判断答案。第28题,水稻需要水热充沛,夏季是作物的主要生长季节,夏季风带来良好的水热有利于水稻生长。

【2012·北京海淀区期末考】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动工,大桥贯通后,由香港开车到珠海或澳门,只需要15至20分钟。读图5,回答29—30题。

29.港珠澳大桥的建设( )

A.减弱赤潮、风暴潮等灾害对沿岸的影响

B.促进城市间的交通联系和地区经济的发展 C.有利于海岸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D.加快珠海市向大屿山岛的人口迁移和城市扩展

第6页 30. 改革开放初期,以深圳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南海油气资源丰富,促进了国土开发 B.劳动密集型工业向知识密集型工业转变

C.京九铁路和京港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D.外资企业建立,带动地区工业化发展

【答案】29.B 30.D 【解析】第29题,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缩短了城市间的行车时间,促进了城市间的交通联系和地区经济的发展。第30题,珠江三角洲地区早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受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支持,积极引进外资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

【2012·保定摸底考】图7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式图。读图完成31—32题。

31.据图推断该产品产业转移的先后顺序是( ) A.甲国→乙国→丙国

B.乙国→丙国→甲国 D.丙国→乙国→甲国

( ) C.丙国→甲国→乙国

32.根据图示信息可判断

A.甲国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强度最大 B.乙国技术水平最高

C.第一阶段丙国的利润率高于第三阶段的甲国

D.丙国由第一阶段出口到第二阶段变为进口的原因是技术落后 【答案】31.D 32.C 【解析】第31题,根据该电子产品在三国生产状况,判断该产品产业转移的先后顺序为丙国→乙国→甲国。第32题,根据工业产业生产发展周期,可以推断出丙国第一阶段的利润较高。

【2012·青岛期末考】读我国区域图(图5),回答33—35题。

33.M地区吸引纺织工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条件是

A.劳力素质高 B.原料丰富 C.消费市场大 D.用水充足 34.大型纺织集团在该地区建立“农场——轧花厂——纱线厂”产业链,主要原因是

A.可形成集聚效应,降低生产成本 B.土地资源丰富,利于扩大生产规模 C.优惠政策多,基础设施完善 D.产业基础雄厚,人才技术优势突出

第7页 35.工业转移对该区域的影响包括

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②推动城市化进程 ③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33.B 34.A 35.D 【解析】第33题,M地区位于我国新疆地区,该区盛产长绒棉,原料丰富。第34题,“农场——轧花厂——纱线厂”产业链的建设,可以保障集团资源供给,加强各生产部门联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第35题,工业转移促进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但是也产生生态环境压力。 【2012·石家庄一质检】读图5回答36~38题。

36.甲、乙两地农业生产的共同点是

A.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广泛 B.生态农业、城郊农业发展迅速 C.大棚农业蓬勃发展 D.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37.乙地城市化发展的直接原因之一是

A.改革开放 B.外资推动 C.乡镇企业发展 D.一镇一品 38.L铁路建成的意义是

A.取代了昔日的水运,沿线形成有若干城市构成的经济地带 B.促进了昔日的水运,带动了沿河地区经济的发展 C.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促进了当地自然资源的开发 D.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善了能源消费结构 【答案】36.B, 37.C 38.A 【解析】第36题,结合图示可判断两地区分别为长三角和珠三角。随着城市化发展和市场需求,两地区在生态农业和城郊农业发展迅速。 第37题,乡镇企业的发展快速推进了珠三角城市化的发展。第38题,伴随铁路建设有利于沿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二、综合题

39.【2012·北京海淀区期末考】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能源是保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物质基础。增加能源生产、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加强能源合作已成为各国发展中的重要内容。 资料二:我国能源消费构成表(单位:%)

(1)2011年初,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运营,俄罗斯每年向中国输送1500万吨原油。简述其对中、俄两国的意义。

(2)归纳1980-2009年间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

第8页

(3)目前我国东北地区除引进常规能源外,也大力发展新能源。说出风能的主要优点,并简述该地区能够大规模发展风能的主要原因。

【答案】(1)对俄罗斯:开辟了原油出口的稳定市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对中国:具有了稳定的石油供应,缓解了石油供应紧张的状况;加强了中、俄经济合作,促进了两国经济发展。

(2)以煤炭为主(或煤炭比重大;或煤炭一直占70%左右);石油、天然气比重波动较大;水能、核能、风能所占比重逐渐上升。 (3)清洁无污染;可再生。

离亚洲高压近,风力大;地势平坦开阔。

【解析】第(1)题,结合中俄两国能源供需状况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回答。第(2)题,由表中数据可判断出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第(3)题,结合风能特点说明其优点;根据东北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及其与气候有关系,说明其发展发展风力发电的条件。

40.【2012·山东莱芜期末考】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世界知名大河之一,她自西向东跨三级阶梯,流域内孕育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甲地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

(2)说明黄河流域上、中、下游能源分布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位置、资源、交通、

市场四个方面分析山西能源资源开发条件。

(3)黄河流域人口稠密,发展农业至关重要。为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

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 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

(2)分布特点:上游水能和煤炭资源丰富;中游主要是煤炭资源和水能;下游主要是石油。

开发条件;①位置:位于我国中部地带,临近工业城市,距离市场近;②市场: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且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③资源:煤炭储量大,埋藏浅,煤层厚,地质条件优越,且有多种矿产,综合开发效益大,但水资源短缺;④交通,交通四通八达,但运力不能满足需要。

(3)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合理开 采地下水;加强农出水利工程建设;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等。

【解析】第(1)题,根据甲地所处位置判断其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从气候、土壤、生物等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两方面说明原因。第(2)题,结合图示信息说明黄河流域上、中、下游能源分布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及其图示信息,按照试题要求说明山西能源资源开发条件。第(3)题,从农业生产技术、产业结构、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方面进行说明。

第9页 【2012·浙江五校一联考】41.九寨沟景区(图17)和喀斯特高原(图18)都有着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景观,喀斯特发育区地下水循环通畅。九寨沟以水景最为奇丽,素有“世界水景之王”的美誉,不仅河湖水清澈,而且景色宜人。读图回答问题。

(1)读图17,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九寨沟“河湖水清澈”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 (3)读图18,指出喀斯特高原主要的地质灾害以及频发的季节。 (4)读图18,从自然条件分析甲河沿岸平原种植水稻的可行性。 【答案】(1)崎岖的山地,海拔高;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2)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湖水流量大;山区地形、喀斯特地貌区(水循环通畅、可溶性岩石);植被覆盖率高。

(3)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冬季多发) 地震(时间不定)

(4)可行 夏季光热充足;有灌溉水源;地形平坦(或土壤较肥沃)

【解析】第(1)题, 在结合经纬网确定图示位置的基础上,根据河流分布可判断地形特点。第(2)题,从地形地质、气候和植被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说明。第(3)题,结合喀斯特高原所处的位置、地形及其气候特点判断地质灾害以及频发的季节。第(4)题,结合水稻生长习性及其本地区自然条件进行说明。 42.【2012·北京丰台期末考】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2 重庆气候资料(29.6°N,106.5°E,海拔 260 m)

1961-1990年平均最低气温(℃) 1月 2月 5.6 6.9 3月 10.9

4月 15.1

5月 19.0

6月 21.5

7月 24.5

8月 24.5

9月 20.4

10月 11月 12月 16.2

11.5

7.2 表3 武汉气候资料(30.6°N,114.1°E, 海拔 23m)

1961-1990年平均最低气温(℃) 1月 -0.5 2月 1.4 3月 6.1

4月 12.2

5月 17.7

6月 21.8

7月 25.2

8月 24.6

9月 19.4

10月 11月 12月 13.4

7.2

1.5

第10页 (1)对比说明重庆和武汉两地冬季气温特征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三峡水电站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线的巨型电源点。 (2)说出三峡工程建成后重庆段河流水文特征的突出变化。

(3)在调出区和调入区中任选其一,说明西电东送对区域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谚曰“湖广熟,天下足”。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江汉平原就已成为全国商品粮棉基地,但长期以来,其农业生产常常受到不利的自然条件影响。

(4)说明江汉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

2011年夏季,暴雨连降武汉,每一次都导致武汉发生内涝,有网友为此调侃:“到武汉看海!”武汉曾是全国仅有的“百湖之市”,而今全市中心城区现存的湖泊只有38个,“杨汊湖”、“东沙湖”等诸多湖泊已不见水,只剩一个带“湖”字的地名。针对武汉等城市雨涝严重的现象,有人提出推广使用渗水砖的建议。

(5)结合图表及上述资料,概括说明近年来武汉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并简述推广使用渗水砖对城市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答案】(1)重庆冬季平均最低气温高于武汉,重庆最冷月(或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0℃以上,武汉最冷月平均最低气温在0℃以下。

原因:重庆纬度位置比武汉低,重庆受周围山地阻挡,冷空气不易入侵。 (2)河流水位升高,流速变缓。

(3)对调出区:推动西部(调出区)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把其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本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对调入区:缓解东部(调入区)能源紧张状况;优化东部(调入区)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大气)质量;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输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水旱灾害频繁;冬半年气温偏低,易发生冻害。

(5)形成原因:降水量大且集中;热岛效应加剧城市极端气候;湖泊减少,湖泊调蓄功能减弱;地势低平,地表硬化(面积大)、绿地少,下渗少,排水不畅,(或城市规划缺乏远见,城市防洪不符合水循环原理),导致城市内涝。

有利影响:有利于减少地表径流迅速汇集而产生的积水;有利于下渗形成地下水,保证植被生长;有利于增加城市大气湿度;有利于促进水循环。

【解析】第(1)题,结合表2和表3中的资料说明重庆和武汉冬季气温特征的差异;结合图18中两城市的位置,从纬度因素和地形因素分析原因。 第(2)题,根据三峡工程与重庆的相对位置及其湖泊对河流的调节作用进行分析说明。第(3)题,从社会经济、资源开发或利用等方面进行说明。第(4)题,从气温和降水特点及其变化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说明。第(5)题,结合城市自身及其当地气候、河湖特点说明原因。结合水循环相关知识回答。

第11页

区域发展

区域地理教学方法

区域地理实习

区域地理教学法

区域地理实习报告

四大地理区域说课稿

区域地理综合测试教案

地理区域实习总结

区域地理实习报告

四大地理区域教案

《区域地理研究和区域发展(全解析).doc》
区域地理研究和区域发展(全解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