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船厂暑期实践报告

2020-03-02 11:43:2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武汉工业学院2009年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南华船厂实习心得

今夏,我已经是一个十九岁的成年人了。

此时的我,没有刚满十八岁时那种踏入成人行列的欣喜,更没有身为一个成年人对这个社会应有的认识。当我回首向曾经的花季雨季挥手道别时,我知道那里已经不再适合我,而现在的我确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与世隔离的玻璃世界。我还是个被爸爸妈妈保护着的孩子,并没有接触到真正的社会。因此我走进了南华船厂,从8月3日起,开始了我三个星期的实习生活。

在南华船厂,我只是技术部的一个小帮工,每天负责帮忙传送图纸,说通俗点就是个跑腿的。虽然职务小,但我的所见所闻却使我受益匪浅。

没有见过工地的我,对工地的印象完全来自于电视。沉甸甸的货物,被压得无法舒展的肩膀,上半身赤裸而皮肤黝黑的汉子,四处堆满的石头和钢架子,当然还少不了隆隆的施工声,这就是我对工地的全部认识。而当我带上安全帽,来到造船的车间,不一样的风景像汹涌的潮水,完完全全的冲走了我的想像。

多个大型施工车间,一系列完备的施工设施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车间是尖顶的长型设计,可以并排两艘大船。前后无壁,使得上可遮阳,两头通风。施工的场地也分得相当的细,有加工管道的车间,铝合金工作车间,组装车间……

即使炎炎烈日下,工人们也是穿着长裤长袖的工作服。四处除了材料屑,根本找不出别的垃圾。根本没有什么大石头、重东西需要人排队去搬,甚至工人门的数量都比我想像得要少。当我好奇的向工作人员形容我印象中的工地时,他们只是笑笑着告诉我,那至少不是造船的工地。的确,这里没有露天的施工地,所有的施工全是在车间里完成的。不过,虽然挡住了炎热的阳光,这里的温度依然让人直冒汗。

第一次爬上还未成型的船,感觉真是有点奇怪。别看平时我们坐的船,那空间地方宽敞,施工的时候,内部空间可是格外的拥挤。到处是临时用来照明的灯泡,里面的设备虽然已经搬进去了,可是未经装潢的四壁,感觉与昂贵的设备不搭调。费力的钻进某个空间,再费力的钻入另一个空间,连下脚的地都要探寻好久。里面的工作的工人也是在唯一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进行着各种复杂的工作,也尽可能的不出去,以免不便。从半成品船舱里出来,突然发现其实车间里的空气很清新,温度比里面的舒爽许多,不禁感叹里面的工人们是多么的艰辛。

说道这里工人的辛苦,在经过一个刚刚建好的一艘大船的船底上,我感触最深。船

武汉工业学院2009年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底的设计让人感觉相当别扭,当然还是船形状的外壳,但壳子里面确是网格状的,每一个格子大概可以恰好挤进三个人,我站进去就只能露出个头。恰恰是这种地方,最需要清理,要扫净里面的钢灰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看到三四个大妈,头上顶着安全帽,在那么窄,那么高的格子间爬上爬下。那些格子全是刚刚焊接好的,边沿没有打磨,也没有足够的厚度,用手摸上去还有点割手,她们就这么爬着,不停歇,不休息,为的是迎合领导的要求,赶进度,不耽搁接下来的施工。还有的格子里正蹲着个电焊工在烧焊。烧焊时的火光清晰可见,却不见飞溅的火花,火花全困在格子里面与电焊工相伴了。加上钢材本来就导热,天气也热得不饶人,一人蹲在里面那难受的劲,我光看着就受不了了,更无法想像电焊工是如何习惯的承受这一切的。

起初看到这一幕幕时,心里的同情和积愤一度让我痛苦,可待久了,见多了,反而就没什么感觉了,只是多了一些理解。这么苦这么累的活他们不得不干,为了家,为了能够生存。同样对于工厂来说,他们也需要有人去完成这些工作,就算有再多的同情心,也不可避免的有人要去完成艰难的工作,因为我们的技术还没有能够全自动化。只不过,真正值得惊叹的是人的血肉之躯是如何适应并承受这一切的。

在南华船厂工作了一段时间,我也对一些现象产生了想法。

一、人与人的差别

经过了一早上的工作,中午自然是相当的饿了。与大学的食堂一样,每天的中午,食堂就是一道相当壮观的风景,大家排着队去打饭,狼吞虎咽。只不过我发现了一些比较有趣的事,这里的食堂分两种,一种是普通的,还有一种是专供船东的。这个可以理解,人家船东是专门来监督自己要买的船施工情况的,直接决定这这宗生意是否会泡汤。作为厂家,当然要供着宠着,生怕怠慢人家,给人家最好的款待也是处于礼貌。就好像在社会上接见领导一样,也需要不一样的排场。只不过心中些许会有些纳闷,为什么他们没有为生产做出任何贡献,却可以接受更高的待遇呢?

厂里的技术人员工作比工人门要轻松,但他们享受的地位,所挣得的薪水却比工人们高,这个可以理解,因为他们付出的是脑力劳动,创造的价值要高于工人们幸苦的体力劳动,创造的价值与得到的回报理应成正比,当然有不一样的待遇。而船东们仅仅只是代表着买方,借着买方的名义,不创造任何价值就可以得到高一层的待遇,实在是有些不公道。但是本厂作为卖方,这些又时必须的。在社会上,有些不公平是无法避免的,没有任何理由去争辩什么,静静的去承受未必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所有的人都要吃饭,这个时候的人是混杂的,有工人,有技术人员,自然也有领导。跟在学校食堂里碰到老师一样,大家也是友好而恭敬的像领导打招呼,只是买完饭后的去向不尽相同。工人们打完饭后直接找个阴地就着路边,边吃边聊,解决得也迅速。而

武汉工业学院2009年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文职人员都有办公室,办公室里自然也是有空调的,端着饭直接往自己办公室走,看不到他们吃饭的样子,最多能看见一两个出来扔饭碗的。领导更是不一样,不仅自己手里有,别人手里还有帮忙端着的,到底是还是气派些。出入同一场合,不看衣着,光看去向就知道谁是谁。确实,我现在还是个学生,学校里的等级制度没那么明显,可是在社会上这却是相当常见的。不同的社会地位享受不同的社会待遇,虽说现在倡导什么人人平等,可是劳动分工的不一样,如何才会人人平等呢?接受这一切,从最底层开始,努力的向上爬,这样的精神也造就了无数成功人士。有等级的社会并不像宣传的那么恶劣,相反,也是会激励有志之士的。

二、我们的差距

在这里我也体会到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光从造船这么一件事就能清楚的看见。有些车间是不许闲杂人等进入的。起先,我看到两头无壁设计的车间架起铁栅栏,不让人靠进,还以为里面有什么技术机密呢,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个车间里的造的是出口到国外的船,里面的设备全是进口的。地板用的是高级木地板,四壁用的是高级的涂料,船的表层还上了进口的高级特殊灰料,据说外表要加工得跟汽车表面一样。而旁边的一个车间确是完全相反的,外表只是简单的喷漆,甲板设施也远不及出口船。看着已经成型的大船上赫然写着“中国渔政”,心里有中说不出的感觉。真是体面的留给别人,寒酸的留给自己,我们何时能够做到表里如一呢?

三、社会分工

曾经一直以为造船厂应该是生产一整条穿上的设备的,原来,所谓的造船只是生产船壳子的,里面的轮机等仪器并非自己生产。想想也对,这才是社会分工啊。一个人不能包揽所有的工作,正如一个厂无法生产所有的部件一样。船上的家具由家具厂生产,甲板又木板厂生产,轮机有专门生产轮机的,仪表有专门生产仪表的,钢材和玻璃就更不用说需要从其他厂家手里买来。各个厂家都有各自的分工,分工越细带来的效率和技术就越高。整个社会通过精细的分工,是大家各司其职,使价值发挥到最大,这就是所谓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吧。

四、待人和善的美

每天游走于各个办公室和工地间传送文件,我渐渐发现,见到我会对我会心一笑的永远是那些穿着蓝色工作服的工人门。每每碰到一个不认识的文员,他们都是面无表情的走过,很少表示友好的打下招呼。有天给一个主管送图纸的时候,那位主管告诉我,我很幸运,我们办公室的那位老总是我们厂里最和善,最没架子的老总。仔细想想,当时我第一天进场,参观车间时,人家又是借安全帽,又是解说的,完全没有高人一等的感觉。平时走在路上,愿意过来找他闲聊的人也很多,什么时候有他在气氛都是相当愉快的。人人都支持他,人人都帮他,难怪

武汉工业学院2009年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他能到今天这个位置,也难怪许多事只能他来办。做人就应该像他这样,随时把自己和别人放在同一等级,让别人打心底的尊敬比什么都重要。

这一晃三个星期过去,我的实习生活结束了,我明白了很所东西。虽然我不曾像工人那样干苦力活,也没有什么很重的工作任务,但光是通过我这双眼睛看,我就已经收获了很多。偌大一个厂,多个工作领域,不同的人,不同的阶层,就好比一个小小的社会,一应俱全。不知道将来我会是扮演着其中哪一个角色,但我知道无论我是什么,都不会轻松。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一定要珍惜现在学习的时光,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祖国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南华船厂暑期实践报告

浙江大学 暑期船厂实践报告

浙江大学 暑期船厂实践报告 (优秀)

暑期船厂社会实践报告

暑期船厂社会实践论文

实习报告船厂

船厂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船厂

船厂实习报告

船厂实习报告

《南华船厂暑期实践报告.doc》
南华船厂暑期实践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