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书笔记

2020-03-04 00:47:3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08012641 韩思斯经87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读书报告

一、前言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讲述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内部的各种痼疾纷纷显露。从城乡差距、贫富不均到经济掠夺问题,加上全球霸权在金融海啸中显露的腐败,种种迹象显示,让整个世界重新认识、反思马克思主义的契机正在显现。作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作者特里•伊格尔顿希望厘清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该书通过大量实证内容,从十个方面反驳了世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进一步阐明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运作市场经济体系的可行性,同时还为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观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契合点,对当下的经济建设工作有着深远且具操作性的指导意义。

我的读书报告主要是针对书中反驳马克思主义的几个观点,结合当下时事热点,阐述了我对于作者观点的一些看法。

二、马克思的时代是否过去

当前,一些反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的观点之一就是马克思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们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在存在着明显的阶级观念,社会的不平等性尤为凸显,而马克思主义正是代表着这些受压迫的工人阶级的利益,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流思想之一。而当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阶级意识逐渐的分化,社会流动性的增强,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那么就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本质的认识和批判就已经失去价值了。然而,作者认为首先资本主义存在一天,马克思主义就会伴随着其存在,因为马克思主义主要是针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全方位批判;其次,资本主义虽然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这种变化也是充满预见性的并且这种变化并非全是向好的方向发展,譬如平等性问题,所以基于上述几个原因,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并不是过时的。

文中作者曾经提到“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的不平等程度甚至可以与古老的维多利亚时代相提并论”,我觉得近来资本主义世界的平等性问题的确是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一方面,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程度似乎并

1 / 6

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形态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可能只是在剥削的形式上可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追求民主和平等的意识在逐步地增强,希望资本主义社会这种潜在的阶级意识能够更加淡化以及社会能够更加平等。第三,我觉得则是受近两年来全球经济不景气,资本主义国家失业率屡创新高的大背景下,有更多的人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平等性提出了质疑。近来,最引起大众关注的莫过于美国的“占领华尔街”以及“占领议会厅”等民众自发组织的游行示威活动。美国民众于2011年9月17日发起了名为“占领华尔街”的和平示威活动,此次示威活动由非营利杂志网站Adbusters于2011年7月发起倡议,并被命名为“占领华尔街”,意在表达对金融制度偏袒权贵和富人的不满,声讨引发金融海啸的罪魁祸首。该活动网站上称:“将占领行动维持数月”,“我们共同的特点是占总人口99%的普罗大众,对于仅占总数1%的人贪婪和腐败,我们再也无法忍受。” 虽然专家表示,华尔街的游行示威与中东、北非的“革命”浪潮有本质区别,两者没有可比性,但也充分地表达了对于这种社会不平等性的不满。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席卷全美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作出回应,称自己作为总统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与示威者站在一边,加倍努力兑现承诺以实现一个更加平等的社会。在我看来,这次“占领华尔街”运动是美国疲软经济的催生品和大爆发,有的示威民众竟然在游行中公开表示支持共产主义思想,追求社会平等。这种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表现出来的明显的不平等性与马克思主义对其的批判是完全吻合的。即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意识已经不像以往那么明显,但这种经济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不平等性并没有消失。资本家再也不像以往那样,对于工人进行赤裸裸地剥削,并且带有着明显的阶级意识和阶级思想,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人阶级也不都是再面临着饥饿,困苦或是强制劳动,而这种形式也变得更加的隐蔽并附有迷惑性。另外,我还记得曾经在一篇期刊上看过这样一篇报道,美国的选举期间,一位贫困的老妇带着几个孩子在门口上挂上了这样的一道横幅:无论谁当选总统,我们依旧贫穷。这个事例恰恰说明了正如马克思所说,各个阶级的代表依旧是主要代表着本阶级的利益,而为了政权的稳固,他们可能会考虑其他阶级的利益,但这并非是他们考虑的主要问题。所以,我觉得马克思主义所批判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性的本质并不会随着其发展形态和阶段的变化而有所改变的,但是这种不平等性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形态是一直发生着变化的。既然,这种不平等性是确实存在的,那么我觉得作者所认为的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并没有过去的这个观点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问题

反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一旦付诸实践以后,就意味着是恐怖,独裁和暴政,意味着自由和物资的短缺,是需要通过流血才能换来的。在作者看来,资本主页也同样是通过暴力换来的,而且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自由市场制度同样给普通百姓带来了灾难。实行共产主义的前苏联和前东德都基本实现了为普通民众提供完善的社会服务和社会平等,而且民众的生活水平并不比欧洲其他国家要差。资本主义虽然也能为一部分人带来富足,但是牺牲了更多人的利益所换来的。另外,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的实现条件是苛刻的,它一方面不可能单独在一个国家实现,另一方面也只能在富足的国家实现。反观中国的历史,我觉得作者说的不无道理。在我国的建国初期,前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的确使中国战后的境况发生了很大地扭转,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地提升。虽然政府为普通民众提供的社会服务并不完善,但民众之间生活水平的差异却保持在了合理的水平。在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错误之后,我国终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实,并开始着手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其实,比对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的严格定义,我们会发现中国并不具备马上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家的条件,而满足这两个条件本身的过程也是十分的艰辛和漫长的。

四、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考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认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也可以发展市场经济。这就意味着,在发展市场经济这方面资本主义并没有错,资本主义社会为之积累的一系列成果尤其是市场法治精神也更没有错。资本主义的错,恰恰是违背马克思哲学之“道”的错。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根源于对资本贪欲的放纵。按照资本主义的理性人假设和资本逻辑,获取更多的利润和增值才是资本的目的。而在马克思看来,人才是资本的目的。资本只能成为人的工具,就像众多其他工具一样。资本与人的对立成为资本主义的原罪。至于资本主义政府为了削弱资本对人的暴力所作出的全部努力,则成为人类理性在资本主义世界里的贡献。

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虽然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依然保证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状态,但整个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有些人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展露出来的不足归因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对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提出质疑,甚至不承认我国

的市场经济地位,我认为这是不应该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目前正在努力地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了WTO之后,中国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向开放性发展,与地区间的经贸往来也正在逐步增加。当然,在某些方面我国经济的开放程度比起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存在差距,但中国整个经济的发展大方向还是正确的。

中国经济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片面追求GDP的高速发展而忽略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忽视人的幸福感问题。今年12月初,中国京津地区、河北中南部和山东西北部等地遭遇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大雾,给人们的正常出行和生活造成影响。美国《纽约时报》指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因大雾不得不取消上百个航班。这是中国大型城市受到严重空气污染的最新标志,这一状况已位居世界前列,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根据美国驻华大使馆这周一放出的数据,北京的PM2.5数值已经超过极限值500,空气质量属于“高危”级别。北京的人口密度与剧烈的经济发展,是导致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这次的北京大雾中国又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空气质量灾难”问题的关注与讨论。除了大气污染之外,水污染等其他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所产生的问题也同样存在。对于污染的治理,政府也采取了各种措施,但效果并不是非常显著。一方面,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有关。我国目前仍是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产业链中处在底部位置,有“世界工厂”之称。其实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譬如英国,其工业发展初期也同样面临着高经济发展高污染问题。另一方面,这也与我国政府官员的考核机制和政令的执行力有关。虽然我国提出过绿色GDP的考核理念,但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大的障碍。同时,在政令的执行力方面也同样表现出了很大的不足,政府高层制定的各种政策措施并不能得到很到位地贯彻实施。

五、关于政府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相信国家是万能的,主张建立全面强大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里不存在私有制,社会主义革命以专制集权的方式领导,这种方式将会彻底消除个人自由。所有这些都是已经付诸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过去是这样,将来恐怕也不会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逻辑的一部分:人民让位于政党,政党让位于国家,国家则听命于一个铁腕的领袖。自由民主也许并不完美,但至少人们不会因为批评专制政府就被关进精神病院。批评者们认为马克思是一位典型的专制政府狂热者。然而,在作者看来,马克思没有摒弃以中央管理的方式建立起国家并且希望作为暴力工具的国家能够消亡。

我很认同马克思是在以一种冷静的,现实主义的眼光审视着国家的存在,国家是很难在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做到完全地哪怕是最低限度的客观公正。虽然如此,但国家机器在运行过程中是否能够尽力做到公平和公正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秩序能否得到稳定维护的一个重要前提。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任何变革的过程都不是一夜促成的,而是各种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激化的结果。”

同时,正如马克思所提倡的,国家可以成为有益的强大力量,通过立法行政等多重手段在保证统治阶级利益的同时促进社会和谐,这让我联想起了目前备受大众关注的楼市调控政策。近几年,我国内地房价攀升,北上广内环区域房价更是高的离谱,因此住房问题也成为广大的工薪阶层所担忧的问题。为此,国家连续打出组合拳以保持房地产价格基本稳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把一些地区过高的房价降下来、使房价回归到合理水平。对于那些低收入群体,国家开始大力建设保证性住房和推进廉租房政策,以解决这部分群体的住房问题。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国家机器的存在,没有各种宏观政策手段调节,楼市价格近期也不会出现下挫的情形。但反过来看,国家机器在楼市问题上并没有做到完全的公平公正,如今的高房价和政府还是有一定的关系的。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还是来源于土地转让金,活跃的土地转让市场从供给层面上拉动了房市的增长。另外,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了拉动我国GDP增长的主要支柱之一,与其相关的工业制造业对其的依赖程度很高。一旦国家真的从信贷等多方面大力控制房地产市场的增长,那么我国的经济发展会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可见,政府的确很难在处理社会各方矛盾上做到完全地平衡各方利益,但政府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也确实缓解了各种矛盾的冲突,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和谐。

六、马克思对唯物主义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者认为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他认为除了物质,什么都不存在而且他对人类精神层面毫无兴趣,认为意识仅仅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作者认为的马克思主义其实并不认同人是物质世界的机械功能,即只是在被动状态下反映社会现实。对于作者的这个观点,我是赞同的。人类史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出发点是人类的真实属性,而大多数人的集体实践活动,能够改变支配我们生活的思想观念,因为这些思想已经深植与我们的实际行动之中。对于这个观点,我联想到了近期发生的一系列因好心扶起老人被起诉赔偿的案例。以南京彭宇案为例,是2006年末发生于中国江苏南京市的一起引起极大争议的民事诉讼案。彭

宇因好心扶起摔倒老人被老人家属追偿,虽然最终以和解告终,但仍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此后,由于类似事件频发,竟出现了老人当街摔倒,路人围观但无人搀扶的情况,甚至有的老人发病倒地,因为无人及时援助而导致死亡,此前的“小悦悦“事件更是震惊全国,挑战了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可见,社会大众并非在被动地在反映社会现实,社会负面的信息和思想通过传媒的力量被无限放大,从而被植入到人们的社会行为当中。人们受这些负面案例的影响,就会偏离社会原有的主流道德价值观,开始认为乐于助人可能让自己缠上官司,而并不能得到帮助别人以后内心上的满足。而这种消极意识反作用于人们的行为,导致社会道德沦丧的事件发生。

七、总结

在《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这本书中,我发现作者很少提到中国。从某些层面来讲,中国虽然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奉行者,但并不合适作为例子来说明马克思主义。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仍然在继续中,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并未完全得到国际社会的完全认可。从书中作者的观点来看,我们一直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应该是立足于马克思哲学核心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唯有如此,才是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至于马克思主义创立者们说过的具体观点乃至个别理论主张,则是容许也需要根据实践中的新情况做出发展、调整、补充、完善乃至放弃。唯有如此,才是科学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此时,再立足于马克思哲学之“道”审视当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我们只能说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宏观方向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但在具体的实践措施中存在有诸多不足甚至严重错误。由于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会帮助我们更好地区改变社会,所以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于帮助我们纠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模式中的诸多不足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马克思读书笔记

马克思读书笔记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马克思传读书笔记

马克思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读书笔记《矛盾论》

马克思作业读书笔记

马克思传读书笔记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书笔记.doc》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书笔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