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在哪“家”在哪

2020-03-02 04:08:2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党旗在哪“家”在哪

---武汉市硚口区汉正街流动党员服务教育管理工作纪实

片种:工作片

片长:20分钟

内容提要:

汉正街于1979年在全国率先开放小商品市场,1982年8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经验值得重视》的社论,汉正街因此名扬天下。30年来,汉正街不仅在搞活流通方面成为全国的典范,而且在抓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过程中,突出以服务为重点,以发挥党员作用为核心,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抓重点、破难点、出亮点,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式,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这里是“大汉口”五百年前的起点,曾经的“楚中第一繁盛处”。这里是一条魅力深蕴的老街,被誉为 “天下第一街”。

这里是一个敢为人先、屡发先声的市场,曾被誉为“改革开放的风向标”。它,就是名扬天下的“古汉口之正街”---汉正街。

【推出片名党旗在哪“家”在哪

1、安家篇

三十年前,103位武汉人在这里摆摊,引起了人们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讨论和思考。

这103人没有想到的是,正是他们,让汉正街成为小商品市场的代名词,誉称“汉正街现象”。

30年,对于历史长河,就象浪花卷起的一个瞬间而已。可是,这个30年,对汉正街500年的悠久传承,别具意义。而汉正街的30年,又对整个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别具意义。

因为汉正街始终处于市场经济的最前端,始终处于经济大潮的风口浪尖——“满目东来西往货,一街南腔北调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汉正街以其“买全国、卖全国”的经营模式,吸引了全国各地十多万经商、务工人员纷至沓来。

在这些涌动的人群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揣着党员组织关系、“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外来人口。

他们背负着家庭的希望,满怀着人生的理想,在这里为实现人生价值而打拼。他们更多地忙于生计或生意,却疏于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不同处境,种种原因,使许多外来流动党员成了游离于党组织之外的“口袋党员”和“隐性党员”。

【同期声闵小根:当时我们到汉正街来的时候呢,就把自己混做一个老百姓,自己不觉得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这个特殊群体的到来,给汉正街市场增添了无穷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汉正街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流动党员如何教育管理”这一崭新而艰巨的课题。

流出地不尽相同,流入地相对分散,工作场所经常变动,居住地点搬迁频繁。 流动党员身份难确认,管理难到位,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

一个个实际问题、一个个工作难点,摆到了硚口区委面前。

面对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市场,怎样才能让零星分散在汉正街市场各个角落的外来流动党员都能主动“归家”呢?

古人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如果不先为流动党员建好“家”、让流动党员有“家”可归,那么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必将成为空中楼阁,各项工作就无从谈起。

于是,流动党员“安家工程”,就成了硚口区委、汉正街各级党组织牢牢抓在手上的一项重点工作。

1994年,第一个个体经营户党支部---汉正街小商品中心市场党支部成立; 2002年,第一个外省商会党支部成立,统一管理台州市来汉经商的30多名党员;

2003年,第一个流动党员托管支部---应城市义和镇在汉党支部成立; 2005年,第一个民营企业党支部---武汉日昱物流公司党支部成立„„ 按照“地域相邻、行业归口,便于活动、利于管理”的思路,汉正街因地制宜,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

党组织建在专业市场上,建在商会中,建在工地上,建在楼宇中,双向共建流动党员党支部,在民营企业建立党小组或党支部,社区托管流动党员。

“流动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说得直白些,基层组织建设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汉正街迄今建立了1个市场党委,1个党总支,17个市场党支部,4个流动党员托管党支部。

先后与浙江省台州市、山西省平遥市、湖北省孝感市、武穴市、洪湖市等地的党委组织部门沟通、协调,签订了流动党员“双联双管”协议。

将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每一个有流动党员的地方,汉正街在整个辖区内实现了“组织网络全覆盖”,为流动党员建起了“家”,让流动党员有 “家”可归。

湖南农民党员周喜乐,外出打工时心里感觉空落落的。可当他来到汉正街市场,看到铺天盖地的宣传,立刻就被党组织那如同母亲寻找失散孩子般的急迫,深深地感染和打动了。

【同期声周喜乐:找到了党支部,就好像找到了我们的家。

2、服务篇

人最大的需求是生存和发展。

满足这个前提之后,最重要的需求就是心灵的归宿和精神的家园。而真正让流动党员们,找到心灵归宿,找到精神家园,无疑得真正拿他们当家里人,甚至可以具体化为兄弟、姐妹、孩童、老人那些角色身份。

家人以血缘为纽带,以亲情为归依,视相互关心为温暖。有了这个认识,汉正街党组织紧紧抓住服务这个重点,让流动党员有实实在在的家人感受,有真真切切的角色认同。

“您最希望得到党组织帮助的是什么?”

---通过不同渠道、不同方式,汉正街党组织向外来流动党员求教同一个问题。

在广泛征集不同流出地、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流动党员的困难与需求之后,外来流动党员最急、最难、最盼的问题凸现了出来。

投资、经营资金短缺;看病难、看病贵;子女就学难;学习培训难;市场信息不畅;不懂如何保护合法权益„„

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汉正街将外来流动党员划分为务工型、经商型、业主型流动党员,主动贴近实际需要抓服务,注重从思想上引导、生活上关心、事业上扶持,寓管理教育于实实在在的服务之中。

融资服务、医疗服务、法律服务、信息服务、培训服务、“安家”补助,以“六大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汉正街流动党员管理和服务试行办法》开始全面实行。

工商、税务,各项手续,“一站式”代办。

项目集中推介、流动党员子女入学、入托同等对待„„

覆盖广、实惠多,30条服务措施心贴心为流动党员提供服务。

通过与行业商会联手,先后与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银行网点签订了“商银共建、信用担保”贷款担保协议,为流动党员大额贷款提供担保。其中,为创业型流动党员,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共计80余次,贷款担保总额高达5亿多元。

建立小额互助资金,流动党员商户自愿一次性交纳1000元,即可在短期小额资金短缺时,申请互助。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为就诊的流动党员实行“五免”、“六减”的基础上,减免医药费20%;对重病住院的困难流动党员酌情补助。

应城市陈河镇在汉党支部的谷哲峰是个老病号,流动党员医疗补助刚实施时,他还不敢相信:“我看病,党贴钱?这是不是真的啊?”

但是,当他从支部书记手上接过医药费补贴时,这名老党员满怀感激地说:“这钱虽然不多,却是党组织对我们的一片心,一份情!”

市场党委与街司法所签订了“流动党员法律服务协议”,为他们提供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诉讼和仲裁代理、争取法律援助。

投资200多万元,350平方米的汉正街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建立起来。 培训室、活动室、图书室、多媒体设施一应俱全,免费服务。

建立困难流动党员补助专项资金,对新流入的党员,一次性补助300元至500元。

邀请专家学者“送学上门”,组织流动党员到大专院校进行培训、到国外进行经贸考察。

全国第一所个体工商户子弟学校率先建成;辖区中小学,对流动党员子女免收借读费,共免借读费近200万元。

一些党性强、表现好的流动党员,被推荐为各级党委、人大、政协、工商联的代表或委员人选。

2007年,15名外来流动党员受到了各级党组织的表彰。台州商会党支部书记陈海平,被评为“硚口区十佳优秀党务工作者”。

服务流动党员,尊重主体地位。一整套措施、制度、办法,全面施行。 流动党员由衷地感叹,“服务中心”就是“我们的家”,党旗在哪,家就在哪。

3、奉献篇

家的定义,有很多表述。但亲情温暖,人性关爱是永远的主题。

找到党旗找到家。找到心灵归宿、找到精神家园的流动党员,再也不是汉正街的外地人。他们充分享受亲情、感受温暖,积极行动起来,增强责任、激发自豪感,以主人的身份,珍爱自己的家园,建设自己家园。

越来越多的流动党员主动亮明身份,越来越多的流动党员自觉履行党员义务,越来越多的流动党员积极发挥模范作用。

428名外来流动党员亮明身份,80多名外来人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如何,是衡量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

“诚信经营,做守法致富的带头人;发挥优势,做促进发展的铺路人;奉献社会,做公益事业的热心人”。

引导流动党员恪守诚信、依法纳税、扶贫济困、促进发展、构建和谐,使他们成为体现党员先进性的“流动载体”。

“不售伪劣产品、价格童叟无欺、文明礼貌服务„„”

“德在汉正街”,系列活动深入开展。

党员经营户全部挂牌经营,带头践行“十项承诺”,带头依法纳税,公开接受监督。

【同期声闵小根:有一次,(从)武昌过来一对大专院校的退休老人,先来看货,后来看到我有一个党员示范户的牌子,他感到很惊讶,哇,汉正街还有党员?他说我今天看到你这里有一个党员示范户的牌子,我就在你家里买一个东西。这就说明了一个什么呢?“不看品牌看党牌”。

“不看品牌看党牌”。汉正街市场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经营效应。

很多客户在进货时,专找“党员经营户”和“党员专柜”。一天,小商品中心市场党支部书记朱顺年刚开门营业,就来了位要退货的客户。生意人都很忌讳刚一开门就遭遇退货的,但朱顺年二话没说就满足了客户的要求。事后,客户感叹:党员经营户到底不一样!

【同期声顺年:因为我们的诚信走在前面,也就是带动我周边的群众经营户。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党员经营户诚信经营、依法纳税,影响和带动了越来越多的经营户。市场秩序逐渐规范,制假售假,偷税漏税基本杜绝。

2007年,全街流动党员纳税额突破1000万元。

2008年,整个市场税收预计达到2.9亿元,再创新高。

流动党员联系面广、信息灵通。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他们积极牵线搭桥,先后引进品牌服饰广场、国华礼品城等10余个重点项目。

台州商会党支部引进浙江龙腾置业公司,投资50亿元,打造了占地107亩、营业面积11万余平方米、商铺2000多家的“汉正街第一大道”,有力地推动了汉正街现代商贸旅游区建设。

对于富裕起来的流动党员,党组织引导他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开展“奉献在党旗下”、周末义务劳动等主题活动,造就了 “贴时间、贴精力、贴金钱”的“三贴书记”朱顺年,“共产党员示范户”的优秀代表闵小根,安置再就业能手黄小明,心系老区的支部书记陈海平等一批投身基层党建工作,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先进典型。

服务本地经济,奉献革命老区。多年多,台州商会党支部赴红安、黄冈等老区、边远山区,“扶贫助学”。每年的扶助金额,都超过了10万元。

各市场党组织主动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为26个社区提供就业岗位7600多个,安排下岗人员再就业,22800余人次。

应城商会党总支,积极参与家乡建设,修建公路19条,架设桥梁2座,累计捐款400多万元!

四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流动党员们迅速行动起来,纷纷慷慨解囊支援灾区,交纳特殊党费、捐款达50余万元。

500年岁月,见证着汉正街的筚路蓝缕;30个春秋,记录了一个个极富特点的案例。

“抓重点,破难点,出亮点”,行之有效的工作途径,不断完善的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让流动的党员们真真切切地感到了:组织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党旗在哪里,心就在哪里。

穿越不凡的30年,每一个流动党员,每一颗游离的心灵,在党旗下找到了心灵的家园。在同一个信念、同一个理想中感受温馨,增添豪情,用行动去描绘美好生活的画卷,去开创更加灿烂的明天!

策划:郭万水

责编:郭建雄

撰稿:彭前馗金春琚

编摄:金春琚

监制:宋远骆

总 监 制:卢国祥

武汉市委组织部、硚口区委组织部摄制

本片在全国第十届党员电教片观摩评比中获等奖

点评:

牛津大学在哪

植树节在哪一天

石景山少年宫在哪

出生证明在哪开

出生证明在哪办

中小企业融资难在哪

物业管理难,难在哪?

鉴定师在哪

出生证明在哪开

荒唐在哪杂文随笔

《党旗在哪“家”在哪.doc》
党旗在哪“家”在哪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