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建筑报告

2020-03-02 23:42:1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体育建筑人流疏散的特点

体育馆建筑具有集散大量人流,疏散时间集中的特点,所以在安排人流活动时,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疏散口,以满足安全疏散的要求。因而在组织安排人流上,常采用平面与立体两种方式的体系组织疏散。其间席位排列与交通组织对疏散设计影响颇大,常用的布置方式有两种:一是在观众席内设置横向通道,即在同一标高疏散口之间的联系通道上。此有利于人流疏散,但易减少席位,提高坐席坡度,干扰观众视线;二是只设纵向通道的方式,即以纵向通道通往各个疏散口,但会增加疏散口数量和存在着损失席位的缺点,从疏散的角度来看,不如上一种。因此,大中型体育馆多采用第一种方式组织疏散,而小型体育馆则采用第二种方式组织疏散。

以高密体育中心的交通组织规划做具体说明, 该高密体育中心位于高密行政中心东南侧,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体校、室外运动场地、广场等,规划的目标是使该体育中心成为高密市的标志之一,达到承办省级综合体育赛事、国家级单项体育赛事的标准。体育中心总用地约26公顷,总建筑面积约50000平方米。体育中心规划与高密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新的行政中心区规划紧密衔接,体育中心的轴线与行政中心区的轴线在市民广场汇合,形成完整、统

一、和谐的城市空间。体育建筑在使用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交通量极大,因此在规划上除了考虑布局、空间、景观等问题外,尤其注重交通组织问题,合理解决了人流、车流、停车等方面的关系。在单体形象设计时,充分体现了当代体育建筑力量、技术的特点。

高密体育中心位于高密行政中心东南侧,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体校、室外运动场地、广场等,规划的目标是使该体育中心成为高密市的标志之一,达到承办省级综合体育赛事、国家级单项体育赛事的标准。高密体育中心总用地约26公顷,总建筑面积约50000平方米。

高密体育中心的规划与高密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新的行政中心区规划紧密衔接,体育中心的轴线与行政中心区的轴线在市民广场汇合,形成完整、统

一、和谐的城市空间。体育建筑在使用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交通量极大,因此在规划上除了考虑布局、空间、景观等问题外,交通组织是需要特别注重的问题,要合理解决人流、车流、停车等方面的关系。在规划时,城市道路尽量不穿越体育中心内部,机动车停车场尽量布置在体育中心各出入口附近,减少机动车对体育中心内部的干扰。每个停车场都设有通往体育中心内的便捷的步行通道,使机动车交通和步行交通能快速方便地转换,同时保证体育中心内部步行系统的安全、便捷、快速、宜人,保持与各个单体建筑的联系。

在单体建筑中,体育馆是整个体育中心的标志性建筑。体育馆为能容纳3000人的乙级体育建筑,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除了要满足其自身的功能要求外,体育建筑还要体现出当代体育建筑力量、技术的特点。体育馆的屋顶是最引人注目的,体育馆由于跨度巨大,屋顶的结构形式对建筑造型影响显著,屋顶的形式往往决定了体育馆的外观造型,优秀的体育馆的设计十分注重结构选型并力求作到建筑与结构的完美结合。在设计中,将屋顶设计为钢架与壳体结构的混合体,使建筑外观与结构形式统一,充分体现了体育建筑的高技术与力量,建筑造型优美,极具特色。另外,为了提高体育馆的利用率,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进行体育比赛、集会、演出、健身等多功能的需要,并设置了群众锻炼、娱乐等辅助空间。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

场馆名称:国家体育场(鸟巢)

建设地点:奥林匹克公园

建筑面积(万㎡):25.8、座席数:永久座席80000个,临时性座席11000个

赛时功能:田径、足球

赛后功能:国际国内体育比赛和文化、娱乐活动

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者们对这个国家体育场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 【“鸟巢”的设计理念】

国家体育场坐落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区平缓的坡地上,场馆设计如同一个的容器,高地起伏变化的外观缓和了建筑的体量感,并赋予了戏剧性和具有震撼力的形体,国家体育场的形象完美纯净,外观即为建筑的结构,立面与结构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了网络状的构架,它就像树枝编织的鸟巢。体育场的空间效果即具有前所未有的独创性,却又简洁而典雅,它为2008年奥运会树立了一座独特的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体育场就像一个巨大的容器,不论是近看还是远观,都将给人留下与众不同的、永不磨灭的形象,它完全符合国家体育场在功能和技术上的需求,又不同于一般体育场建筑中大跨度结构和数码屏幕为主体的设计手法。体育场的空间效果既具有前所未有的独创性,而又简洁、典雅。从这里,人们可以浏览包括通往看台的楼梯在内的整个区域动线。体育场大厅,是一个室内的城市空间,设有餐厅和商店,其作用就如同商业街廊或广场,吸引着人们留恋忘返。

【“鸟巢”的基本情况】

体育场外壳采用可作为填充物的气垫膜,使屋顶达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阳光可以穿过透明的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比赛时,看台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变化的,可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观众量的要求,奥运期间的20,000个临时座席分布在体育场的最上端,且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清楚的看到整个赛场。入口、出口及人群流动通过流线区域的合理划分和设计得了完美得到的解决。 【“鸟巢”的外形结构】

基本材料

“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现已完成20根桁架柱整柱及2根下柱吊装。国家体育场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

设计方案的改变

在保持“鸟巢”建筑风格不变的前提下,新设计方案对结构布局、构建截面形式、材料利用率等问题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与优化。原设计方案中的可开启屋顶被取消,屋顶开口扩大,并通过钢结构的优化大大减少了用钢量。大跨度屋盖支撑在24根桁架柱之上,柱距为37.96米。主桁架围绕屋盖中间的开口放射形布置,有22榀主桁架直通或接近直通。为了避免出现过于复杂的节点,少量主桁架在内环附近截断。钢结构大量采用由钢板焊接而成的箱形构件,交叉布置的主桁架与屋面及立面的次结构一起形成了“鸟巢”的特殊建筑造型。主看台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与大跨度钢结构完全脱开。

Q460钢材的运用

说起Q460钢材,大多数人可能都不了解。“鸟巢”结构设计奇特新颖,而这次搭建它的钢结构的Q460也有很多独到之处:Q460是一种低合金高强度钢,它在受力强度达到460兆帕时才会发生塑性变形,这个强度要比一般钢材大,因此生产难度很大。这是国内在建筑结构上首次使用Q460规格的钢材;而这次使用的钢板厚度达到110毫米,是以前绝无仅有的,在国家标准中,Q460的最大厚度也只是100毫米。以前这种钢一般从卢森堡、韩国、日本进口。为了给“鸟巢”提供“合身”的Q460,从2004年9月开始,河南舞阳特种钢厂的科研人员开始了长达半年多的科技攻关,前后3次试制终于获得成功。如今,为“鸟巢”准备的Q460钢材已经开始批量生产。2008年,400吨自主创新、具有知识产权的国产Q460钢材,将撑起“鸟巢”的铁骨钢筋。

特殊结构

此外,屋顶内环主桁架吊装和立面次结构安装已全面展开。“鸟巢”钢结构所使用的钢材厚度可达11厘米,以前从未在国内生产过。另外,在“鸟巢”顶部的网架结构外表面还将贴上一层半透明的膜。使用这种膜后,体育场内的光线不是直射进来的,而是通过漫反射,使光线更柔和,由此形成的漫射光还可解决场内草坪的维护问题,同时也有为座席遮风挡雨的功能。滑动式的可开启屋顶是体育场结构中必可少的一部分。当它合上时,体育场将成为一个室内的赛场。如同一个容器的盖子,不管屋顶是闭合还是开启,它都是建筑物的基本组成部分。除了一些特定的结构需要外,可开启屋顶的结构基本上也是一个网络状的架构,装上充气垫后,成为一个防水的壳体。

更为匠心独具的是,“鸟巢”把整个体育场室外地形微微隆起,将很多附属设施置于地形下面,这样既避免了下挖土方所耗的巨大投资,而隆起的坡地在室外广场的边缘缓缓降落,依势筑成热身场地的2000个露天座席,与周围环境有机融合,并再次节省了投资。 【“鸟巢”体现人文关怀】

碗状座席。这些座席环抱着赛场的收拢结构,上下层之间错落有致,无论观众坐在哪个位置,和赛场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140米左右。

“鸟巢”的下层膜采用的吸声膜材料、钢结构构件上设置的吸声材料,以及场内使用的电声扩音系统,这三层“特殊装置”使“巢”内的语音清晰度指标指数达到0.6——这个数字保证了坐在任何位置的观众都能清晰地收听到广播。

“鸟巢”的相关设计师们还运用流体力学设计,模拟出91000个人同时观赛的自然通风状况,让所有观众都能享有同样的自然光和自然通风。

“鸟巢”的观众席里,还为残障人士设置了200多个轮椅座席。这些轮椅座席比普通座席稍高,保证残障人士和普通观众有一样的视野。赛时,场内还将提供供助听器并设置无线广播系统,为有听力和视力障碍的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细微之处彰显人文关怀

据悉,运动员通道的长度、运动员休息室的衣柜,观众厕所坑位的男女比例,媒体工作间里的引水点分布等等问题也都成为了相关部门的研究议题。

“无论是设计施工还是内部装修,我们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以人为本,以运动员感受为准、以观众感官出发、以记者的要求衡量。”这是所有“鸟巢”的设计者、建设者们的一个目标。

外观设计 以人为本

除了“巢”内的以上设施,就连“鸟巢”的外观设计,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鸟巢”之所以是一个不完全封闭的“鸟巢”,是因为这样的设计既能使自然空气流通,又能为观众和运动员遮风挡雨。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定期举办全国农运会的国家。为什么要举办农运会,从大的方面讲,是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对9亿农民的深切关怀。从小的方面讲,就是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抓农村体育实际上也就是抓了劳动生产率。农民通过体育健身,可以有更旺盛的精力投入生产。而且,富裕了的农民也需要一个展示自己新形象的特殊舞台。

农运会会徽的主体标识,由三个变形的字母“N”组成,分别代表农业、农村和农民(“N”是农

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农民运动会是全国农民的体育盛会,是为宣传贯彻党对农业、农村工作方针政策服务的。“N”变形似运动员奔跑和跨越的形态,体现了我国农民对体育事业的热爱和积极参与,象征着全国农民齐心协力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三个“N”字采用蓝、黄、绿三色,分别代表天空、大地和庄稼,喻示农民体育植根于祖国大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全国第七届农运会即将在河南省南阳市举行

3月20日,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农民体育协会正式宣布,全国第七届农民运动会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承办,于2012年在南阳市举行。

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是我国农业大省。南阳市是河南第一农业大市,有近900万农民。近年来,我市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较快,社会稳定;体育场馆设施完备,交通便利、通信发达、接待能力较强。同时,群众性农民体育活动开展广泛,体育部门具有较高的竞赛组织和管理水平。

我国是世界上惟一定期举办全国农民运动会的国家。1988年我国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农民运动会,此后每4年举办一次,由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农民体育协会主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申请承办,前六届举办地分别为北京、孝感、上海、绵阳、宜春、泉州。

全国农民运动会除设竞技项目如田径、篮球、乒乓球、游泳等外,还设置了一些符合农村特点、农民需求和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如武术、中国式摔跤、中国象棋、自行车载重、拔河以及毽球花毽、舞龙舞狮、龙舟、风筝等。另外在田径、游泳项目内设置了一些适合在农村推广的趣味性体育项目。

据筹委会竞赛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12年在我市举行的第七届全国农运会暂定15个大项,并初步确定将田径、篮球、游泳、毽球花毽、乒乓球、中国式摔跤、龙舟、民兵军事三项等8个大项分布在市中心城区举行;武术、健身秧歌、中国象棋、舞龙舞狮、自行车负重、风筝、钓鱼等7个大项放在县(市、区)举行。

该负责人说,农运会的多项比赛有别于奥运会、全运会等赛事的竞技比赛,而是贴近农民生产、生活,极具趣味性和观赏性。比如,田径是农运会上最具“农味”的比赛,它不是人们印象中的跑、跳、投、掷等,而是设置了搬重物赛跑、抗旱提水保苗赛跑、插秧赛、抢收粮食赛等,既趣味十足又贴近农民的日常生活。再如游泳比赛,也与一般纯竞技性赛事不同,而是模拟救生、双手托物踩水以及打捞漂浮物等比赛。此外,自行车负重赛、舞龙舞狮、钓鱼、风筝等,更是既具农味又为人们喜闻乐见。

体育建筑文化谈

发表日期:2004-12-23 浏览人数:

79 作者:郭红雨 张 力 来源:网易行业

评论

0条

体育建筑以物质载体的形象综合反映出体育活动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文化心理,同时也以一种意义独特的文化形式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研究体育建筑的文化内涵,关注体育建筑的文化精神,对于提升体育建筑设计的文化品味,彰显体育建筑的文化魅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北京获得奥运会主办权、体育场馆建设进入高潮时期的今天,发掘体育建筑的文化属性、探寻体育建筑文化与建筑设计的互动关系,将为体育建筑的设计创作提供内在的发展依据和支持。换言之,文化的力量将会使体育建筑的发展创新获得持续的生命力和动因。

一 文化的属性

体育建筑以承载体育运动行为的基本物质文化形态、渗透其中的体育运动精神以及相关的艺术形式和社会文化心理,共同构筑了整体的、复合的文化属性,并表现出多层面的品格特质。

1 多元的功能性

不同的功能类型赋予体育建筑文化多元、多义的功能属性。例如,竞技体育场馆应具有相当的规模和专业性、国际性和观赏性;休闲娱乐型体育场馆以生活性和社会性以及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使用者参与的多元、自主选择性和灵活适用性为特征;而教学训练场馆则以使用目的的明确性、使用状态的稳定性、功能内容的专向性,实现传授体育技能和专门化运动技术训练的主旨。 2 综合的技术性

体育建筑特别是大型竞技体育场馆常常成为表现最新技术手段、显示强大科技能力的场所,结构工程、环境物理、行为心理、生态以及智能信息等诸多科学技术文化成果为体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极大自由度和复合的技术支持,也充分地注解了体育建筑文化的物质属性。例如可容 5.2 的可开合屋面诠释体育建筑文化技术属性的典例万观众,并同时获得全世界数10天中承载25个大项、275万名观众及体育官员、记者和运动员。竞技体育场馆以满足国际标准的竞赛场地、设施和无障碍空间为基础,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观众,包括残障人士提供最直接、最和谐、最少障碍的交流环境。通过国际体育文化的交融,促进人们对体育事业的普遍参与。而休闲娱乐型和教学训练型的体育场馆,则以“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功能空间和布局结构,促使群众体育运动朝着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大众对体育运动更广泛的参与。 5 丰富的人文性

体育建筑突出的人文特征是顽强进取、勇于竞争、挑战极限、超越现实的理想主义色彩,以及通过体育活动获得心理释放感和自我能力实现的快乐感。此外色彩、标志物、雕塑、壁画等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简明、象征性的建筑语汇,都成为诠释体育精神、物化体育思想的物质文化注解,使体育建筑文化表现出文化艺术与体育精神交融的整体景观。例如重庆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游泳馆的方案。中国传统体育建筑在2 000,已承载了体育活动的项目内容和规则标准。但是与古希腊亚历山大城进行系统锻炼的400 中国古代的体育建筑或场所多是在适当季节中所选择的天然场所,如清代盛行的滑冰运动就是在“太液的五龙亭和中海的水云榭前,。这种场所的随意性和天然性,体现了中国古人忽视体育运动的物质环境,重视运动的内在价值,强调运动场所与自然环境合而为一的理念,但是与西方规范、理性的体育场所相比,中国古代的体育建筑和场所缺乏相当的规范性和独立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体育建筑从价值取向、物质形态特征到场所氛围方面都与规范性、竞技性强的西方传统体育建筑迥然异趣,表现出独特的文化基因。这些文化意蕴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竞技体育的发展,却也促进了民间休闲体育的开展,并且加剧了中西方体育流派的分野。

此后由于历史的原因,近代中国体育建筑同体育事业一样,步履蹒跚,发展缓慢。而近代西方的体育建筑在文艺复兴中确立了科学理性的价值观,获得了更多科学经验的支持,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和世界性。例如德国在1819年建成可移动隔断的体操馆等。新中国的建立重新带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建筑的内涵除了强身健体的功能之外,也注入了“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外交事业服务”的新理念。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举国体制”体育政策的支持,体育建筑进入了建设的高潮,并逐渐向国际化、高科技化的方向迈进。与此同时,国外的现代体育建筑也进一步向国际化、高科技、高标准的方向发展,并产生了终身化、娱乐化的新趋势。 三 文化的力量

今天的中国体育建筑在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存着场馆的发展布局失衡;重视竞赛场馆,忽视健身场馆;竞技场馆的功能空间缺乏弹性应变能力;缺少娱乐休闲内容;难以做到平赛结合和永续利用,表现出参与性弱、经济效益低、缺乏休闲娱乐性且可持续性差等缺陷。

事实上,外在的缺陷源于内涵的不足,只有依靠文化的力量才能改变外在的物质形态。因此,文化的力量不仅是体育建筑健康发展的动力,更是体育建筑设计创作的依据和导向。

对于资源占用多、能源消耗大的体育场馆来说,可持续性应该是首要的文化属性。特别是在人口众多、资源紧张的中国,纳入可持续性的原则对完善体育建筑文化内涵显得尤为重要。因而需要在建筑设计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充分考察并研究建筑所服务的体育人口、项目设置及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使体育建筑通过场地的可置换性、弹性空间的设计、结构的可变性和绿色技术的应用,实现永续利用的目的。例如法国圣·丹尼斯法兰西体育场根据足球或橄榄球赛程的时间性,通过可移动座椅的弹性设计和应变空间,使观众席达到从7.5,其透明屋盖的旋转格栅可根据采光需要任意调整,使场馆在绿色技术的支持下获得更多的天然采光。

第二,体育建筑文化日益显示出开放性趋势。这里的开放性是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是指建筑空间形式的开放性,也是体育建筑内容与功能的开放性。由于现代社会人们愈来愈重视身体的健康和身心的愉悦,体育活动也日益普及化和社会化。我国目前的群众健身场馆与竞赛场馆的比例为15:1。限于我国目前的财力状况,很难通过大量新建健身馆的措施满足体育运动社会化的需求,因而需要调整现有竞技场馆的专业功能,并在竞技场馆的设计中增加面向群众体育活动的空间布局、辅助空间和流线序列,体现体育建筑开放性的文化特征。另一方面,融汇各种高科技手段的现代体育场馆,虽然满足了全天候的使用需求,却忽略了人与自然的交流,过于独立的建筑空间与造型也削弱体育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联系。因此未来体育场馆的设计应注重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的生理需求和心理感受,重新认识我国古代体育运动场所中天然性的积极因素,通过开合屋面、自然采光等技术措施,使人工的运动场所与自然环境有机渗透、合而为一;通过辅助空间的开敞设计,使城市公共空间与体育建筑的内部空间相互渗透,形成体育建筑多层面的开放性文化特征。

第三,满足日益增强的群众休闲体育活动需求已是未来体育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这种休闲娱乐性的体育建筑文化,不仅是群众健身运动的必然需求,也同中国传统体育注重休闲娱乐的健身理念相契合,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性和深厚的历史承传性。尽管我国目前的休闲娱乐体育运动已呈现出良好的开端和发展前景,但是休闲娱乐型的体育建筑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滞后于人们的需求,这其中固然有体育建筑投资的制约和人们体育消费能力的限制,也存在着体育建筑品质的缺陷。因此,未来的体育建筑应重视休闲娱乐型体育建筑的设计,并且在竞技场馆的设计中,考虑休闲娱乐体育设施与竞赛场地的兼容性,并通过辅助空间的多功能设计和体育公园设施与场地设计,满足休闲娱乐体育活动的需求,使未来的体育建筑具有休闲娱乐的文化特质。

体育建筑设计的回顾与展望编者按:2002年7月14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和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规划设计方案评选揭晓。本刊采编部先后采访了部分建筑师,他们中有老一辈体育建筑设计师,也有在本次招标中获奖的中青年建筑师,本刊接受采访先后顺序刊发。

周治良(原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曾参与组织、设计了多项体育建筑):我院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体育建筑设计,从建国后第一个大型体育建筑——北京体育馆,到20世纪50年代国庆十大工程的北京工人体育场,从国内第一个有室内冰场的首都体育馆,到90年代亚运会时的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从大到几万人的体育场及大型综合体育中心,小到几百平方米的健身房,大大小小共设计了100多个体育场馆项目,涉及北京、河北、河南、新疆、福建等省、市地区和摩洛哥、多哥等其它国家。与此同时,我院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体育建筑设计人才,从老一辈的杨锡、欧阳骖,到刘振秀、马国馨,直到今天的许多年轻人,他们为繁荣我国的体育建筑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面对新的经济环境和形势的变化,我们的建筑师应该调整自己的思路,要学会适应市场的需要和变化。今天的建筑师应该及时了解当今国际上体育建筑设计的最新潮流,特别是在设计中更要注意对环境、对生态的保护,同时要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在努力创新、认真吸取先进经验的同时,更要认真向前辈学习,这不仅指国内的大师,还包括国外的大师。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国的体育建筑设计达到更高的水平。

张德沛(清华大学建筑系第一届毕业生,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参观奥林匹克公园国际招标设计方案展览后,我认为有一个大问题应引起人们的关注,即如何从总体上、从宏观上、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去搞好规划设计。生态环境安全已成为当今世界第一令人关注的问题,在设计中应特别要重视对环境、生态的影响,把握好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因为关心环境、关心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球的重视。对建筑个体的关注,也应该是站在较高的水准上,这包括场馆安全与疏散空间,疏散走向设计,残疾人、老年人与儿童的舒适度设计,尤其要避免场馆设计中浪费能源及一些不符合国情的作法。近两年来我专门从国内几家大报刊上收集了180余篇文章,多数文章是涉及生态环境安全方面的,我以为这是必须花大气力关注的。北京奥运“三大理念”很重要,要真正做到在实际中落实还要作很多扎实细致的研究。

傅义通(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1954年时,我参加北京体育馆的设计工作。北京体育馆是建国初期国家体委新建的训练基地中的第一组建筑,包括比赛馆、游泳馆、训练馆。那时由杨锡先生主持这个项目,孙秉源负责比赛馆,我负责游泳馆,余国璋负责篮、排球练习馆。这几个馆中,比赛馆的规模比较大,设在中间,总平面设计采用了古典对称手法,三座馆的临街面都采用了“石造牌楼”的统一外观风格。比赛馆选用大跨度钢结构拱架,顶部采光,自然采光效果较好。设计时我们请教了林乐义等其它专家,认真广泛地听取了建议。馆内的座席视线、场地照明及声学设计都经过精心研究,其施工质量也比较好。20多年后德国柏林爱乐乐团访华演出时,选定在此举行公开演出,受到各界赞许。游泳馆有2000人的座位,其外部形状受群体统一“建筑风格”的制约,但内容和功能有很大的不同,建筑师要考虑比赛池、练习池、跳水池、跳台及看台座席视线,使用布局和标准、规格以及建筑物、池身防水防温差变化破损等多方面技术构造问题。20世纪70年代为美国游泳队来此表演,结合更换磁砖增加了池端电子计算触板装置,在此进行了比赛。20世纪70年代初,在篮排球练习馆的东南侧由我主持设计增建了跳水馆,采用27m跨预应力钢混凝土门拱结构、墙身及屋顶防潮保温、拱型组合跳台,设了部分观众席,跳水池规格为21m×25m,深5.50m,为国家跳水队训练专用。

马国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曾主持过第十一届亚运会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规划设计):这次有多家设计公司参加了奥林匹克公园和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方案的设计竞赛,其中还包括了许多国外设计机构,也有不少是中外合作设计方案,可以说是国际建筑界的一次

交流和竞争。也正是通过这种交流,可以将我们“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主题更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在奥运场馆设施上,我们要力争为社会提供一流的设施,但同时也提出了不重奢华,注重实效,注重赛后使用的观点,也就是奥运场馆建设要社会化的问题。一个是体育场馆在大赛后的保护、使用,另外就是体育场馆的多用途使用问题。这个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有的国家解决的好,有的解决的不好。我认为,这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和国情,寻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模式来加以解决。通过这次设计竞赛,我们可以充分吸取国际上比较先进的经验和好的做法,以使我们自己的体育场馆建设能够有所发展和进步。

李浩(北京市城建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我们和加拿大建筑师合作,参加了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设计方案的竞标,并荣获了三等奖;在群众参加投标的评选中,我们的方案也得到了许多观众的厚爱。我认为,我们这个设计方案的整体性很强,方案的每个建筑元素都起到了其应有的作用,没有多余之感。其造型与周围环境做到了相互呼应,场馆周围的绿化也与周围环境有很好的配合。其方案的象征性也很吸引人们的注意,显得更富有人情味。此次方案竞赛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有一些方案的实际操作性也比较强,但有一些方案却显得过于概念化了。参赛之前也希望能看到有更多富有创新意义的设计方案,但看后却感觉到建筑师的想象力还有很大局限性,似乎建筑师们走进了一个难有新意出现的怪圈,方案中能让人看后眼睛一亮的太少。参加此次方案竞标,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的是团队的合作精神。这么大的一个方案不可能是一个人从头干到尾,合作者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协作在创作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方案的产生是协作的产物,没有人在做完方案后会说这个方案是我做的,因为每个人都是这个集体的一份子,每个人既是参与人,又是见证人。虽说这是一个整体性很强的方案,但却是出自不同的手,由此可见,相互协作是非常重要的。

熊明(全国建筑设计大师,原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现为顾问总建筑师):我院以前体育建筑设计是以三室为主,总建筑师杨锡早在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就颇有名气,当年还曾主编《中国建筑》杂志。杨总是学结构的,但在建筑设计上亦颇有造诣,在建筑细部构造上尤有独到的功力。在建国初期建设的北京体育馆、陶然亭游泳场等体育建筑上,杨锡总建筑师都倾注了心血。此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还设计了许多体育建筑,如全国第一个能容万名以上观众的北京工人体育馆,第一个带室内冰场的首都体育馆,第一个自行车赛车场,以及为举办第11届亚运会而建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为我国体育建筑的发展做出过突出的贡献。

在2008年奥运会场馆设计中,建筑师应该要从发展的角度看待设计,要考虑历史,要考虑现在,更要考虑未来发展。同时,奥运场馆设计要符合北京未来的社会发展需求,要符合国情的需要。让“人文奥运”在体育场馆的建筑中有所体现。建筑设计的思想及意图应该体现在图纸、模型中,否则,仅靠语言的描述是苍白无力的,甚至牵强附会。建筑作品的内涵,应该让人们从建筑自身能够品味出来,建筑师主要靠设计作品说话。建筑是随社会发展而变化的,建筑的理念也是在不断发展的。科技奥运不仅只是运用高科技设施,而且应该在奥运建筑形象中有所反映,并展望未来。体育公园的规划应有大片绿化,建筑密度尽可能小些,宁可适当加高层数。既加大绿化面积,也为未来发展留下余地。保证可持续发展。绿色奥运还在于以此为契机,将北京整个城市的绿化搞好,下大力气整治大气和水系污染,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使整个城市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杜立群(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我院和澳大利亚DEM公司合作参加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方案竞赛。因观念的不同,合作过程中也出现过矛盾和争论,但最终使我们达成了满意的结果。我们也从中了解到东西方文化对城市规划及建筑布局不同的理解和处理方法,也体会到达成共识后的愉快心情。这次合作设计可以说这是我们的一笔财富,也同时积累了与外国公司合作的经验。

方案的特点:首先是满足了城市的长远发展需要,建立了一个文化体育综合区,并为城市的长远发展留有足够的余地。方案通过中轴线将生态、绿色的概念从北面引入到城市当中;其次,方案充分考虑了奥运期间的使用要求,并能够形成完整的城市空间形象,满足奥运会时的城市庆典要求;第三,还设计了一系列奥运庆典活动,使北京城在奥运期间,能够以一个崭新的形象展示在全世界的面前。另外,我们对该地区的交通组织、水环境的处理以及城市尺度等方面的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通过这次竞赛可以看出,每一位创作者们都非常认真,非常努力,设计师们在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多层次的探索,并将自己心中最理想的奥运场馆展示给大家。可以看出每一个方案都倾注了设计师们的心血和智慧,且为北京的城市建设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我认为,奥运场馆设计一定要遵循奥运的三大理念,突出体现其丰富的内涵;设计中不要只是模仿,而要有创新,要体现出最先进的技术和中国湍泱泱大国的风范和气魄,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魏大中(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国家大剧院中方设计组负责人):参观了此次奥运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及五棵松体育场馆设计方案展览后,我认为在今后的奥运场馆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⒈奥林匹克公园设计中应搞好对城市中轴线的设计。中轴线是北京城市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先辈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的辉煌杰作,无论现在乃至今后的城市建设都应对此加以格外的珍重。⒉城市制高点的建设要与周围环境相符,标志性建筑应与城市总体风格相适应,否则不但达不到原有的设计目标,还可能对城市的总体格局产生不好的影响。⒊水景建设应与建筑很好地加以融合与协调,其水景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不同的设计、不同的风格有着不同的寓意。设计中应充分发挥水的特质及其特有的作用和功能,使体育建筑在表现刚劲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表现建筑的寓意之美。⒋设计要有独特的创意,整体规划与建筑个体要很好地结合,使建筑能很好地融合进整体规划之中。⒌建筑师在设计中要体现全局观,设计中既要有大手笔,细部处理时也要脉络清晰,要化繁为简,但并不是只做简单化处理。相信经过建筑师们的努力,一定会将一座座美观、实用的奥运建筑呈现在我们面前。

王兵(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身为我院奥林匹克公园方案设计组的技术负责人,我认为院里领导给予了我们设计人以大力支持和鼓励,我们设计人员是尽了力的。设计中我们将奥林匹克公园方案的设计界定为写实性的概念设计,其可操作性非常强;也就是说,要将其当作一个予以实施的方案去做设计,包括功能布局、交通组织、分区建设、城市景观、中轴线的表现等方面,我们都做了非常认真的分析和设计,以此来表现出我们的设计水平和设计思想。我认为,建筑方案设计不是绘画,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非常重要的。参加此次竞赛的设计方案各有千秋,有的方案写实性强一些,有的方案超现时性强一些,但总体水平比以前有了不小的提高,这可以说是中外建筑师相互交流的一次好机会。

王惠德(北京市永茂建筑设计事务所副所长):参观完这次奥运场馆规划方案展览后,我认为在如下几个方面应该引起建筑师的关注。⒈建筑师应该考虑奥运场馆在奥运会比赛完后的使用问题。一是继续发挥运动场的功能,为普及大众体育及全民健身和日常休闲娱乐做出贡献。二是改建它用,这就要求建筑师在设计中要有综合系统的考虑,在场内设施、场地尺度等方面有全面的设计和综合考虑。此外,场馆周边的建设也应满足日后发展的需要。⒉“水”的设计一定要发挥作用,使其能够起到调节生态小环境的作用。追求形式美并没有错,但不要过于“极端”,否则会事与愿违。但愿这里的水不要成为“死水”。⒊设计中一定要有创新,这一点很重要。别人现有的经验我们要学习,但不能完全照抄,一定要有自己的新意,否则就永远跳不出别人已经设计好的“圈套”。⒋建筑师要努力学习,对出现的问题、难题要反复分析研究直到搞明白为止。建筑师的学习一定要深入实际,这就要求建筑师要多走、多看,要勤于钻研,特别是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更要注意。⒌学习是多方面的,搞体育建筑的人一定要懂体育,要爱体育,要钻体育,要了解体育,只有了解了运动员的比赛、训练要求,掌握了运动规律及其特点,摸清了运动员的习惯和做法,才能够做好体育场馆的设计。

胡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借举办奥运的东风,我国的体育建筑必将会有一个大发展。今后体育建筑的发展方向将不是人们印象中那种传统的发展模式。传统的体育建筑模式都是为了举办某一项重大的竞技比赛,如亚运会、全运会等动工建设大型体育场馆或综合性体育中心,其规模浩大。同时,以往的体育建筑要建成围栏,或用几个场馆围合成公共绿地,再由体委组成专人进行日常维护与保养,这种建筑给人以“远而敬之”印象。

未来体育设施的建设,将更多地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为普及全民健身运动,增加人们日常生活的休闲空间而服务。体育建筑也将更多地强调为老百姓服务,而不只是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标志性的、在城市景观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建筑。体育建筑将发展成为在绿化环境中建设的体育公园,会更加开放,更加适合于公共使用,我认为,这将是体育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现今国外的体育设施中有相当多的是为普通公众服务的,那种用于高水平竞技比赛的设施也还要建,但不会是主要发展方向。以我国的经济发展及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体育必将有一个大发展,而现有人均占有体育设施的多少来说,我们国家还是非常落后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体育建筑也将有一个大发展。建筑师也会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来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体育建筑参考文献

体育报告

体育报告

建筑实习报告

建筑实习报告

建筑实习报告

建筑实习报告

建筑实习报告

建筑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建筑)

《体育建筑报告.doc》
体育建筑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