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的物体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

2020-03-02 19:02:2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1课 发现物体的特征

一、内容概述

这是学生学习物质科学的第一课。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利用眼、鼻、手等感官对物体进行观察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通过《发现物体的特征》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观察物体,如何描述物体的特征;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亲自利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并描述物体的特征;通过《物体表面显微放大》拓展学生视野,利用显微镜更细致清晰地观察物体,了解借助科学仪器可以从更深层次发现物体特征。

二、教学准备

1.下载美丽科学资源《发现物体的特征》、《物体表面显微放大》教学素材。 2.教师需参考教材结合实际,自行准备用于课堂探究活动的实物或图片。

三、教学建议

1.课堂引入,互动问答(大约3分钟)

作为课堂引入,教师可以提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物体并进行描述;可以“就地取材”,就“课桌”、“粉笔”等教室里常见的物体,询问学生“它们是什么样的?你能用语言描述吗?”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后,提出这些都是大家已有的经验,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学习科学地观察并描述一个物体。

2.展示《发现物体的特征》动画视频,思考讨论如何观察物体,如何描述物体的特征(大约12分钟)

如何科学地观察并描述物体呢?动画视频选择了篮球和乒乓球两种学生熟悉的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它们之间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和暂停该动画视频,根据动画节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1.通过眼睛观察,能够发现篮球和乒乓球在大小、颜色、形状上有哪些异同点;2.用手,掂一掂能感受到轻重,摸一摸能感受到粗糙与光滑,以及软硬,那么篮球和乒乓球在这些方面具体有哪些区别呢;3.用鼻子闻,篮球和乒乓球气味有区别,扔地上弹一弹,它们都具有弹性。

视频最后留有思考问题,运用前面介绍的方法,来观察和描述玻璃和海绵的特征。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视频中涉及的零散知识点进行先总结整理,再针对视频结尾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练习。

*视频中涉及的物体,篮球、乒乓球、玻璃、海绵,都是相对常见的物体,教师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准备一份实物在课堂上提供观察,如果没有实物可以提示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忆总结。这个视频的核心是学习观察方法和描述词汇,用于接下来的课堂活动。

3.课堂活动:分组对实际物体进行观察和描述,并汇报交流观察结果(大约15分钟)

教师可以将需要研究的物体两个一组分给不同组的学生,每组成员根据前面学习的观察和描述方法,实践操作交流讨论,尽可能多地发现物体的特征。 组内交流讨论完毕后,教师可以征求志愿组在班级上就本组观察的物体进行汇报交流,其他学生可以对汇报同学遗漏的特征进行补充。

4.总结及拓展,展示《物体表面显微放大》视频(大约10分钟)

教师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小总结。然后引导,这节课大家都是运用自身的感官来发现物体的特征的,其实科学家很多时候是借助科学仪器来发现物体的特征,比如显微镜。用肉眼观察和用手触摸可以了解物体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那么这些物体表面在显微镜下看起来是怎么样的呢?

展示《物体表面显微放大》视频,本素材运用显微摄影技术拍摄了海绵、橡皮、纸、木块、金属块5种物体的表面图片。通过正常视角和显微视角的对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观察物体的特征,并思考肉眼观察到的和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表面有什么区别。

我们周围的物体教学设计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

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

物体的特征教案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 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我们周围的物体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doc》
我们周围的物体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