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心得

2020-03-03 03:32:3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高效课堂”心得

课堂是目前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主渠道,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最重要的载体,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对学校办学质量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针对我校时下开展的“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建设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笔者想就“何谓高效课堂?”这一问题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一)

“高效课堂”的提出显然与目前高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现象有关,或者说与对高效课堂较为普遍的片面认识有关。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有不同的教学理想,就会有不同的教学行为,最终就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可能是高考承载着太多的社会压力,可能是教育部门或教育者自身的急于求成和急功近利,时下我们的课堂愈来愈偏离其教育本质,具体表现在:

(1)功利化和片面化:过分强调考试分数,使课堂教学活动演变成只为考试服务。只要能提高考试成绩,为人之道、成事之道、民族国家之道可以不传,学生身心健康、兴趣爱好的培育可以放弃,不作考试要求的知识即使学生再需要也可不教(有时课堂上知识面的拓展甚至被批为把握不住重点)。借“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不关心学生成人,只关注学生成事(仅指考大学),教师为教书而教书,课堂的育人功能严重缺失。

(2)简单化和形式化:由于指导思想不端正,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往往简单粗暴,以考代教,以分促学,有时为使学生听话,哄吓欺诈骗压无所不为,课堂教学毫无文化性、艺术性、人文性可言,培养学生论变为大规模“机器生产考生”。“看考点——讲考点——问考点——练考点——考考点知识”成为课堂教学的“八股”。有时为应付赛课、检查、观摩之需要,教师临时抱佛脚,挖空心思,投听课老师、领导、专家所好,为“探究”就让学生分组讨论,为“现代”就一定使用多媒体课件,为反馈就一味提问、做题,上课像演戏,华而不实。

(3)低效性:尽管课堂教学目标单一,但效率低、效益差,突出地反映在高考学科大量占用学生的非文化课时间、课余时间、休息时间(较为普遍的是高中三年,高考学科所占用时间是国家规定学时的2-3倍),但很多学生的高考成绩仍不理想,甚至很差。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受到伤害,近视眼、肥胖症十分普遍。更为严重的是学生身心疲惫,不想学习,甚至厌恶学习,现在学生较为普遍的心理状态是:最不想上的是文化课,最累的是做作业,最怕的是考试,最想的是睡觉。另外,功利化教育下的学生处处表现出社会责任心弱、功利心强的特点。

(二)

显而易见,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应取决于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即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方面,受益愈大,则课堂教学的质量愈高,效果愈好,鉴于此,我的理解是:

首先“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理想,即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要从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和规律入手,努力上好每堂课,使学生能从中学得到更多的东西,至于用何种方法和手段,则需要我们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高效课堂”只有更高,永远没有最高,课堂教学虽然有“法”,但永无定“法”,这正是教师的发展之道,是教学科研的魅力所在。

其次,“高效课堂”是一种教育责任。即要求我们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高质量、高标准地培养人、发展人、成就人。“高效课堂”之“高效”不应该以教师教得如何为衡量标准,而应该取决于学生学到什么,学得如何。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要从其效率和效益两个层面来体现、评估。效率就是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受益程度,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和课外学业负担方面;效益就是学生所受教育教学影响的深度,其中包括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点体现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毅力等基本素质的发展方面。因此,高效课堂应是努力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这一手段,高水平地达成培养人的目的,高效课堂应是教学高效率和高效益的有效结合。

(三)

鉴于对“高效课堂”的上述理解,我认为“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一些特征:

(1)理念上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基础教育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基本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在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和各科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都得到充分体现,因此,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教书,课堂的功能也不仅仅是传爱知识,更主要的应该是教师要利用课堂这一主渠道,通过学科教学来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需要获得的、最有价值的东西。简而言之,高效课堂要处处体现在“努力使学生想学、会学、肯学、学会和立志学”这一指导思想。

(2)手段和方法上的灵活性:因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任务、教学时机、学生构成等不是一成不变的,故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应因时因事因人而异。我们常说,最有效的教育教学,体现在将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变成学生的自我期望和自觉要求,这其中也隐含着手段和方法的无穷变化。课堂上一味地讲,一味地作(题目)、一味地看(幻灯片),或者是像开会(杂)、像演戏(乱)、像比赛一样一味地追求新、奇、异,都不会有太好的效果,更难以持续,只有适合学生的认知兴趣和规律,顺应学科知识特点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会使学生满意和接受,才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呈现方式上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人把教师比作园丁,把教育看作是塑造

人的灵魂的工作,这说明教育教学工作是一种极富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同样45分钟,同样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但由于是不同的教师,采取不同的手段、方法和策略,其教学效果往往是天壤之别,有的课堂可能单调乏味、令人生厌,而有的课堂则可能使学生如浴春风、心存期盼,课堂是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学生的学习状态某种程度上折射着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课堂教学既要讲科学性,又要讲艺术性,使我们的课堂具有动感、情感、美感,才会使课堂产生感染力,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入其门,达其成。

高效课堂心得

高效课堂心得

高效课堂心得

高效课堂心得

高效课堂心得

高效课堂心得

高效课堂心得

高效课堂心得

高效课堂心得

高效课堂心得

《高效课堂心得.doc》
高效课堂心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