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实践与教学改革探析

2020-03-01 23:41:4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实践与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是相对较新的高校课程,高校必须把“大学生安全教育”课作为一个系统的、完整地课程全程开设,教师应从教材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探索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与课程研究进行全方位的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实践;改革

[基金项目] 安徽科技学院2013 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重点项目;安徽科技学院2014年校振兴计划科研课题项目

【中图分类号】X9-4;G642

频繁的“女大学生失联事件”、“大学生误入传销”、“黄洋案件”等引发媒体、学校、专家以及社会公众的热议和讨论,已经成为社会热点[1]。当前,大学安全教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课程。从高等学校的校园安全向学生安全、宏观安全向微观安全、传统安全向非传统安全等各方面综合改革做起。

1 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1.1 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

目前,很多高校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仅限于在一年级学生群体中开设,到了高年级就不再开设。想当然地认为高年级学生已熟悉了学校及周边的环境并且掌握了学校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要求,开设该课程的意义不大。相反,高年级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就业压力更大,学生活动空间范围也更为广阔,出现安全问题的几率也更高。因此,高年级学生更需要调适心理,缓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

1.2 教学内容缺乏整体性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的教学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因客观师资原因影响,教师在授课时,避重就轻,注重警示告诫,常用来开班会布置工作,而且还时常会被学校(学院)活动挤兑[3]。事实上,新的历史时期, 与大学生有关联的安全问题相当丰富, 包括财物安全、人身安全、心理安全、就业安全等等。因此,在讲授这门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在每个时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内容的教育,而不是零散的、顾此失彼性的教育。

1.3 教学方法缺乏有效性

当前许多高校普遍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配备了专、兼职任课教师,但在教学方法上还存在单

一、呆板的问题。受学校重视程度、教师素质、课程设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安全教育课的教学方法相对简单,教师只是简单地讲授或者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在新媒体利用上还有很大空间。

2 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的相关措施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一门集知识性、实践性、思想性于一体的课程。要想增进该课程的实效性,达到增强安全意识,预防为主、教育为先的目的,必须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课程设置更加规范

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就必须认真研究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大纲,使课程设置更加系统、完整和明确。一年级重点关注大学生活适应性、网络安全和信仰等安全教育,高年级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就业安全、廉政教育等多方面教育。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年级特点,课程贯穿于大学生整个学习期间。同时,要通过多种途径保证此课程的课时量,而不能让课程沦为形式,出现“虽入课表,课时不足”,或者虽然安排了学时,但是一般都放在周三政治学习或周末被学生活动挤占的现象。因此,教务在课程安排时,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具有足够的课时。

2.2 教学内容应该更加全面

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来讲授不同内容。例如,刚入校的大一年级,课程内容应偏向于养成、财产安全、人身安全等教育;大二年级时,随着学生交流空间的扩大和个人电脑的普及,课程内容应偏向于网络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通过这些内容的讲授;大学三年级时,课程内容应偏向于国家安全、法治、预防犯罪等教育;大四年级时,学生面临求职、就业等新问题,学业和就业的压力增大,课程内容则应偏向于心理安全、求职安全和职业道德教育。

2.3 教学方法应该更加丰富

当前高校大学生基本都是“90后”,在网络时代和新媒体环境下,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吸收就显得格外重要。“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中可以运用的新方法有以下几种。

2.3.1 实践性教学法

学生只有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不断融入到学习、生活的实践中,不断培养良好的安全习惯,才能达到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因此,在教学环节中,应该特别注重实践教学。例如,在讲授“消防安全”时,可以通过集中讲述、观看视频等教育方式来学习相关知识,同时更应该增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开展“安全消防知识竞赛”、“消防安全演练”等课外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在具体活动中感受和学习,了解在火灾中正确自救和逃生的方法。

2.3.2 案例教学法

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把原来的注入式教学转变为具有开放性、启发性、参与性的教学,强调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教学。在知识要点讲授的环节中适当地展示案例,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在思想上不断交流、碰撞,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如在人际交往安全中,适时插入“黄洋事件”,让大家去体会了解人际交往、沟通的重要、法律意识的培养等等都会起到很好地警示教育作用。

2.3.3 新媒体教学法

采用新媒体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MOOC”课,它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高校可以自主开发“大大学生安全教育专题MOOC课”,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大大减轻目前师资匮乏和水平参差不齐的矛盾。还可以充分利用“微电影”,它既丰富了学生“第二课堂”,也提高综合素质的新型载体。在“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构思、编剧、拍摄,课后大家分享。微电影教学就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3 结语

总之,学生的安全重于一切,学校的安全稳定影响着学校的未来发展。“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应采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手段和方法,切实增强效果。新媒体时代应建立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以各种宣传阵地为载体,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的教育体系,把安全意识教育融于日常活动和管理中去,寓教于乐、寓教育平时。

参考文献

[1] 马振超.从女大学生失联看当前大学公共安全教育的缺失[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1:29-33.

[2]陈峥嵘,张昌健,刘广儒.大学生安全意识的现状及加强安全教育的策略――以西南科技大学实证调查为基础[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0:15

PLC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几何光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土木工程估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新形势下中职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家具造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会展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

电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实践与教学改革探析.doc》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实践与教学改革探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