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三百年祭》读后感

2020-03-03 10:05: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守成

——读《甲申三百年祭》后感

今天在忙完了2012级新生开学典礼的事情后,接着读完了由董事长作序并希冀传阅的《甲申三百年祭》。初读此文,首先被海航创业先辈们的心怀忧患和以史为鉴的历史观所感染,不禁让我这个初入海航的新人多了一份对集团厚重的人文情怀的认知和感动。

郭沫若先生的学识和为人是确信的,他在新中国还未成立的时候写下此文,适值抗日战争接近尾声,内战一触即发的时候,国民党的统治恰似明末一般,官贪吏奢,天灾频至,三大家族把控国家政治经济,军纪散漫、饥民遍野。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人奋起反抗,按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针,组织发动广大底层农民、工人起来革国民党的命,从最初被贬称为“共匪”到承认共产党的政治地位,有着或多或少与闯王抗明相似的地方。在日本投降迫近的时候,郭老的这篇文章表现了他对当时形势的担忧,也算是对共产党人的一种劝勉。

读完《甲申三百年祭》,深感创业的艰辛,李自成在陕西随高迎祥起义,只是一名普通的兵卒,最初也没有多少成就,流窜于河南、湖北等地,一朝创业举起义旗再无回头躬耕之理,当是时,他占有天时地利,独缺人和,直到他碰到李岩、牛、宋、刘宗敏等一干人才,引贤纳士,广听善言,恰如其 1

分的运用宣传政策,一句“十八孩儿兑上座”,一句“闯王来了不纳粮”从天命和现实两个层面奠定了群众基础。至此,闯王才算初步站稳了脚跟,很快他就席卷陕西,攻入北京,逼死崇祯,登极称帝了。历时14年,其中的酸苦可能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所以在进入北京以后,他的行事作风并未有所改变,依然是箭衣骑射,朴素不减。

创业不易,守成更难。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短命的大顺朝仅仅存在了43天,可悲可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农民领导的群众起义夺取政权的斗争就这样落下了帷幕,究其原因,历史教科书上常说是因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的和领导者的性格与领导集体的智慧和施政方针有着密切的关系。郭老认为,李自成并非刚愎自用之人,对自己也是严格要求,一切过错都被推到牛、刘二人身上,然李自成自崇祯九年主政以来,个人威望和势力应该是无人能敌的,进京以后其个人虽宽仁爱民、体恤下情,但放任武官杀人,文官设典,外患未除而内忧渐起。不听诤言而放任自流,守成之基不稳而执政之才无备,领导集体对形势的判断失误而导致最后的覆灭。

通常崇祯帝被定义为一个悲剧的角色,郭老通过分析给我们指出,他更多的应该被定义为一个“要誉”(邀誉)之人,他屡下《罪己诏》而不行善政,每言爱民而不思赈饥,自减御膳而皇库充盈,“作秀”的表现一时可蒙蔽人眼,长此以往,言行不一必成颓势。以此为鉴不可不察海航守则之

“待人以至诚为基石”这是处事的不变之基。

天,果佑善人乎?郭老贬牛、刘而独尊李岩,然李岩亦无善终,看似善人并无天佑,个人愚见这只是片面之辞,遍读全文,郭老并非春秋笔法,更多的是演义文章,所依《剿闯小史》等文均为稗官野史,所选正史仅做辅证。如是所言,李岩之高妙的宣传手法确实给闯王的部队带来了奇迹般的胜利,但人无完人,他本人亦曾杀人等等。天佑者,其实苍生百姓,政权更迭虽不改封建专制,但人民生活渐次从水深火热中有所缓解,天,果佑善人!

段 俊 章

2012月9月6日

甲申三百年祭读后感

甲申三百年祭

重读《甲申三百年祭》

甲申三百年祭教案

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读后感1000字

读《甲申三百年祭》有感

《甲申三百年祭》的历史意义

再读《甲申三百年祭》有感

《甲申三百年祭》预习学案

毛泽东与《甲申三百年祭》述略

《《甲申三百年祭》读后感.doc》
《甲申三百年祭》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