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行跳远评课反思

2020-03-02 01:32:3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评课反思】小学六年级体育《急行跳远》评课稿

本课时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所选教学内容为水平三跳跃类的《急行跳远》,授课教师为瑞安市隆山实验小学的张磊老师。这堂课在张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是作为“蹲踞式跳远”技术的前一个课时存在的,是单元计划(六课时)中的第一课时,授课前提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走几步单脚跳、双脚落”技术的基础上。在观摩课之前,我特意翻阅了水平二与水平三跳跃类项目的教材,对照了张老师的教学设计,觉得张老师这个课时的设计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加上张老师分析了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后采用了分层教学法,结合学生的小组合作练习进行教学。教学理念上比较科学,教学设计预案准备的也很充分。由此可见,作为一个已是而立之年的老教师,有这样细致认真的教学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观课之后,我觉得张老师的课堂具有以下这个特点: 1.教师教学风格突出,教学流程清晰流畅

所谓教学艺术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处于稳定状态的标志之一。在这堂课中,张老师展现出一种沉稳明朗的教学风格。在这种教学风格的影响下,教学流程没有多余的繁琐环节,教学流程清晰流畅,教师讲解评价简洁明确,整个课堂程序收放自如。

2.“以学定教”的分层教学

此次《新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科学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安排学习方法,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都能体验成长学习的乐趣。而这堂课中张老师采用了设置“新手区与高手区”的练习要求,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高度的跳远练习,很好的体现了分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与课改中的“以学定教”理念相符合。

对于此次课的建议:

1.教学过程中要深入细化,切忌“蜻蜓点水” 本堂课张老师安排了“一步踏跳—三步踏跳—五步踏跳—踏板后跑跳—增加固定高度后跑跳”等多个练习方式,循序渐进地推进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各种练习方式,体验跳跃的技术要点。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忽略了一堂课的时间限制。在35分钟的课堂中,减去课堂常规与准备环节的10分钟,加上预留的放松时间,留给学生的练习时间已寥寥无几。再加上张老师在这堂课中采用了两路纵队进行练习,40个学生的两路纵队,20分钟里,学生的练习次数屈指可数,练习的密度大大的减弱。所以,我建议张老师可以相对性的删减一些练习方式,选用几个有效的练习方式进行深入练习,再适当地调整队伍的排列,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技术动作。也可避免整个课堂教学流程如“蜻蜓点水一掠而过,只在湖面漾起涟漪,却激不起学习的水花”。

2.要全面考虑课堂因素,安全措施要做足做到

影响体育课堂的因素有:教材、学生、教法、器材、环境等等。其中环境是我们体育教师比较忽略的一个环节,但也是不能不去考虑的一个环节。今天是阴雨天,塑胶跑道上一片湿漉漉的,在上课时也不时有雨,在这种天气中坚持将预设课堂完成的师生很让人感动。但换个角度来看,作为授课教师,既然已经选择了去完成这堂课,就应该根据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补救措施,但张老师在这个环节上做得有点轻率了。首先,在学生进行跳跃练习时,安放了踏板后就让学生在湿滑的场地上进行练习了,期间根据学生练习反馈,张老师强调了跳跃环节中的“落地缓冲”的教学难点。虽然提醒了学生要注意缓冲,但却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例如在学生落地的位置安放垫子减少冲击力,或将场地移至沙坑处。让在一旁观摩的我们看见好几个学生滑到或落地直腿前冲后就心惊胆颤的。

可以说在这堂课中,我发现了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感受了一个体育教师稳定的教学风格带来的魅力,也提醒了我在自己的课堂中要考虑更多的因素,让体育课堂教学更加安全有效。

急行跳远评课反思

体育课《急行跳远》教学反思

急行跳远教学

急行跳远及训练方法

急行跳远教材分析

急行跳远教学设计

急行跳远——助跑与起跳

中学体育教案 急行跳远

水平二《急行跳远》教学设计

急行跳远教学设计(DOC)[材料]

《急行跳远评课反思.doc》
急行跳远评课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