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武术资料总结)

2020-03-02 18:48:5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武术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击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长拳:它以拳、掌、勾为其主要手型和弓步、马步、扑步、虚步、歇步为其基本步型,并有蹿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跌扑滚翻等动作和技术组成的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的拳术。

3、南拳:是一种流传于我国南方各省节短势烈的拳术,其动作朴实刚劲、步法稳固、拳势激烈,常以发声吐气助长发力

4.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拿等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5.套路运动:是武术动作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 6.功法运动:功法运动是以单个武术动作作为主体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 7.功能分类法:根据武术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分为,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和学校武术.8.套路运动: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为素材,遵守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主要内容包括单练、对练、集体项目。

9.搏斗运动:两人或多人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的攻防性练习形式。现在武术竞赛中开展的主要是两人进行的对抗性活动,包括散打、太极推手、短兵等等。

10.武术的特点:具有攻防技击性、具有锻炼方法的独特性、具有练习的广适性。 11.武术的作用:增强体质,防身自卫,修生养性,观赏娱乐 器械分为:长、短、双、软四类

12.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动作程序进行的功防格斗套路。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13.对练分为: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14.集体演练:以六人以上的徒手或器械集体套路演练,可变换队形与图案和采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15.散打:指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技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16.手:两人按一定的规则,使用太极拳中的堋、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技法,搭手对峙,通过粘、连、黏、随的形式,以肌肉感觉判断对方用力,从而借力发力,将对方推出,以决胜负的竞技项目。 17.短兵:两人按一定的规则,手持一种特制的类似于刀剑的器械,在16市尺直径的圆形场地内,使用武术短器械中的劈、砍、刺、崩、点、斩等方法来决胜负的竞技项目。

18.学校武术:侧重体现武术教育功能,其目的使学生通过武术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并使之了解祖国传统文化,达到振奋民族精神、培养优良品质的教育目的。 19.竞技武术: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

20.健身武术:流行与广大民间的“渊源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传统武术。 二.填空题

1.四击指:踢、打、摔、拿。 八法指:手、眼、身、步、精神、气、力、功

十二形: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站如松、立如鸡、转如轮、折如弓、快如风、缓如鹰、轻如叶、重如铁。

2.武德提出的最早时间是:春秋时期

中国武术在 明清时候 最繁荣,繁荣的标志是A、拳种和流派的形成 B、无数内功的形成 C、武术套路的形成 D、内家拳的出现 E、对武德的明确要求

3.套路运动主要包括哪些 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

4.武德最早建立于春秋时期,在《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最先看到 5.“长拳”一词出现在明朝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 6.左揽雀尾有几种组成:4种(掤、捋、挤、按) 7.上海精武会成立于1910年

8.截拳道的创始人是李小龙 9.华佗创超了五禽戏

10.国际武术联合会成立于1990年10月 ,地点:北京

11.长拳、南拳、刀、枪、剑棍,成人不得少于1分20秒,太极拳5-6分钟。 12.直摆性腿法有:正踢腿、外摆腿、里合、侧踢腿 、里合加外摆 13.中国武术协会成立于1956年的北京 14.象形拳有哪几种:象形、取意两种

15.武术起源于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和当时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因素有关。 16.中国武术1936年参加奥运会。

17.1950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召开了武术座谈会,倡导发展武术运动。 18.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1985年在西安举行。

19.1997年的中国武术段位制在1998年批准颁布实施。 20.运动路线错误扣0.1分

21.武术的称谓:春秋时期称技击,汉代称武艺,清初称武术,民国称国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命名为“武术”。

22.武术的属性:从武术概念中可看到内涵的三个属性:武术是中国传统技击术,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23.武术的本质属性:攻防技击性 24.武术的四击:踢、打、摔、拿

25.武术的传统文化内涵:涵摄了古典哲学、兵学、中医学、古典美学、民俗、宗教等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其影响。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以及人生观、宇宙观等在武术中有集中反映。

26.武术的分类方法:地域分类法、名山大川分类法、姓氏分类法、技术特点分类法、形式与类别分类法和功能分类法。

27.形式与类别分类:两种运动形式(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内含五个类别(拳术、器械、对练、集体项目、攻防技术),对武术内容进行归纳。

28.武术挖整:1983至1986年练习三年进行了全国范围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查明渊源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有129种。

29.武术六合包括内三合和外三合。外三合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三合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30.武术呼吸方法有提、托、聚、沉四法。

31.武术与宗教:道教以武当武术为代表,佛教以少林武术为代表 32.武术与传统医学:武术将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和阴阳辩证观,精气神为人体三宝等理论完整吸收到自己的理论体系中,逐渐形成内外兼修、形神合

一、内养性情、外练筋骨的养身思想和养身之道。 38.武术与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同源之水,同本之木。这是由二者有着最本质的共同特征攻防技击性所决定,他们相互渗透与促进。

33.武术与传统美学思想:在武术练习中强调形是神的外部表现,神是形的内在实质,进而达到形神兼备 34.武术十二型: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雀、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快如风、缓如鹰

35.武术的起源于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活动 36.武术发展于我国远古祖先的军事战争

37.商周 时期出现“武舞”.周代设有庠、序等学校。把射、御、习舞干戈列为教育内容。 38.唐代长安二年始行武举制,用考试方法选拔武勇人才,对武术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39.宋元时期以民间结社为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

40.明清时期是武术大发展时期,武术流派林立。 41.1909年霍元甲在上海创立精武“体操学校”,1910年改为“精武体育会”。 42.国民政府于1928年在南京建立“中央国术馆”,对当时武术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43.1936年8月,第11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由11人组成的中国武术队表演引起轰动,展示了武术。 44.1956年中国武术协会在京成立。

45.1986年,国务院批准在北京成立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1995年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46.1982年12月,在京召开首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 47.1957年第一次把武术列为国家体育竞赛项目

48.武术运动员等级标准分为武英级、一级武士、二级武士、三级武士、武童。 49.散打1979年3月国家体委决定将散手列为实验项目。

50.1994年,国家体委提出“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武术在这两项计划中均肩负特殊使命。、51.1999年10月15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办“纪念邓小平题词”“太极拳好”发表20周年和庆祝中国武术协会成立40周年万人太极拳表演。

52.1990年10月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成立。1994年10月国际武术联合会被世界体育联合会正式接纳入会。

53.1987年在日本横滨成立了“亚洲武术联合会”。

54.2001年3月5日在三亚海滨举行的迎朝阳,申奥运“万人太极拳晨练”作为规模最大的晨练活动被载入世界吉尼斯之最。

551992年开始,国家体委在全国范围开展评选“武术之乡”活动,更进一步推动了群众武术活动的开展。 56.1991年10月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中国北京举行。 57.武术于1990年被列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三、简答题

1.南拳的特点是什么?

答:动作朴实刚劲、步法稳固、拳势激烈,长以发声吐气助长发力。 2.太极拳左揽雀尾的动作方法?

答:转体撒手——抱手收脚——转体上步——弓步棚臂——转体摆臂——转体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引手——弓步前按 3.集体表演是什么样的形式?

答:是以六人以上的徒手或器械集体演练,可变换队形与图案和采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4.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答: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它以掤、捋、挤、按、采、例、肘、靠、进、退、顾、盼、定、为基本十三势,动作轻柔圆活,处处带有弧形,运动绵绵不断,势势相承,刚柔相兼。 5.武术教学特点:

(1)重视尚武崇德的思想教育 (2)注重直观教学,以领做为主 (3)结合攻防动作讲解示范

(4)强调动作规范,突出不同拳种风格 (5)注重内外兼修,提高演练技巧 6.武术对服装的要求?

(1)比赛时必须穿规定的服装 (2)服装上不得有多余的附带物 (3)鞋子为武术鞋或运动鞋

7.武术有哪些特点? 答:(1)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

(2)具有内外合

一、行神兼备的运动特色 (3)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8.武术理论基础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是武术理论渊源和武术自身理论体系 。 (1)武术理论渊源——土壤---中国传统文化

武术与中国古代哲学、宗教、儒家、养生、兵家等都有渊源,从中吸取营养。 (2)武术自身理论体系——茎叶

武术自身理论体系包括:生存发展起源说,拳法自然本体说,圆弧运动轨迹说,拳法阴阳技击论,守柔处雌战略论,化恶扬善道德论。 9.武术文化形态的形成:

武术文化形态的最终形成是在宋元明时期。

10.五行说中“相生相克”的哲理是构成形意拳结构模式和拳理的基础。 11.“道”是老子提出的命题,是他思想体系中的核心。

道的含义有二:一是指法则、规律。 二是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性。 13.神形体现

手到眼到正是形对神的体现,通过眼睛传神,眼要明锐,眼随手动,目随势注。 手到眼到,眼随手动,目随势注——形对神的体现。 14.武德内涵深层最宝贵的是爱国意识。

武德的内涵:表现为“仁、义、礼、信、勇”等方面。

15.武术文化:是以技击技术为核心,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基础,包括与武技密切相关的器物、传承形式和民俗,以及由它们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共同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 16.本体论:宇宙万物的本原和人们对万物本原的认识与说明。

17.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的关系。简言之,就是讲人与自然的关系。

18.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理论和实践相统一。

19、武德:就是指在从事武术活动群体中形成的对习武者的行为规范要求的总和。 20.气功:古代称为“行气”、“导引”,它是在经络学说的基础上以调息运气为主、肢体活动为辅的一种健身方法。

21.武术文化的特色

(1)德与艺的统一 (2)淡漠的竞争意识

(3)注重个人技艺的纯熟 22.武术文化的整体构成

(1)道与理——心理价值层——武术文化体现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民族情感等 (2)礼与艺——制度习俗层——武术组织方式、传承方式、教授方式、礼仪规范、武 德内容、比赛方式等,是一种人人关系

(3)技与术——物器技术层——武术技术、器械、练功器具、场地、服装等,表现一种人物关系 23.武术文化体系的完备的标志?

(1)武术器械的完备及其与兵器的分离;

(2)武术套路的涌现,出现了武术套路图谱的著作; (3)武术流派的形成。

24.“天人合一”观对武术的影响? (1)武术是大自然的一种物质运动, 是人们的一种实践活动。这便决定了它只能是唯物的, 而不能是唯 4

心的, 只能遵照客观规律活动, 而不能主观行事。因此, 它必然将唯物的“天人合一”观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

(2)遵循自然规律是武术的主要原则,是拳道之理。 25.反者道之动包含三方面的意思:

(1)一是事物矛盾对立面的相互依赖; (2)二是矛盾对立面的相互转化; (3)三是事物发展的方向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26.宗教与武术发生联系的原因 ?

1.宗教与武术同属于文化范畴,而人类各种文化间必然会互相影响与渗透 2.庞大的寺院经济是宗教信仰者习武的基础

3.宗教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组成部分,必然对武术产生影响 4.宗教信仰者的反压迫斗争,是宗教与武术结合的原因之一

5.宗教教义或宗教修炼对武术的影响也是宗教与武术相结合的原因之一 27.武术中医的关系?

中国武术将传统中医的整体观和综合观理论完整吸收到自己的理论体系之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所谓“拳起于易,理成于医”之说,即是这种吸收、运用的概括。 28.武术与气功的结合的意义?

武术与气功的结合,使中国武术发生了巨大变化,它不仅在技术上、在结构上完成了“内功外拳”、“内外结合”、“先内后外”等结构,使武术形成“内外兼修”完整体系;而且,由于气功与武术的结合,促使武术理论更趋丰富、合理与完善。 29.武术与战争、兵法的关系?

战争的目的是制服敌人,武术技击术的目的也在于制服对手,因而采取各种手段夺取胜利,是战争和武术技击术的共同性质。这种共同性质,使得战争和武术在制胜的战略战术、办法、措施等方面出现“兵法同源”,战争产生的兵法,既指导了战争,也指导了武术,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 30.武术技击与兵法谋略

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敢打必胜,胆气为先 3.奇正相生,虚实相应 4.示形而诈,诱敌上当

5.先发制人,突袭快准——兵之情主速 6.集中我力,分散敌力 7.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31.武术运动的审美特征有哪些?

(一)形神美

(1)形体美(2)姿势美(3)服装、器械美(4)形与神的统一 (二)节奏美 (三)技击美 (四)意境美

32.武术运动的一般心理特点?

1.内和外的统一 2.丰富的想象能力 3.情绪体验鲜明

4.动作记忆独特,需要顽强的意志品质 5.良好的器械感 6.精确地时空知觉 33.武术套路教学中三多 1.动作数量多

2.方向路线变化多

3.动作所包含的因素多

34.对武术运动员心理品质的培养

一、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并指向于一定的目标。

二、改善知觉过程,尤其是对武术运动有着重要性的专门知觉过程。

三、良好的意志是决心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其既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35.武术运动效果的机能检测与评价中有哪些常用指标和常用方法?

一般常用的机能监测方法有: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率血压、最大摄氧量、无氧阈、血乳酸、肌电图、血色素等。

检测的评价一般是以安静状态,定量负荷和最大负荷状态下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对照分析。

四、论述题: 1.演练太极拳的姿势有哪些? 答:(1)头部

要求头部自然上顶,下颌微内收,颈部肌肉放松;运动中随着各种动作的进行,头部在沿纵轴转动时,不能前倾后仰、左右歪斜;面部表情应自然,口轻闭,舌尖微抵上颚,用鼻呼吸。 (2)上肢

要求“沉肩垂肘”、“舒指塌腕”。 “沉肩垂肘”是指练习时肩关节要放松、下沉,并有意识地使两肩向外引伸,肘尖下垂,不可外翻。两臂要保持弧形,不可过分弯曲与伸直。“舒指塌腕”是指做推掌时,手掌自然伸展,手腕微微下沉。总之,上肢动作要做到既舒松伸展又不绵软无力。 (3)躯干部

要求上体正直,以腰为轴带动两臂运动。

胸部应做到“含胸圆背”。所谓“含胸”是相对长拳而言,练太极拳时不能挺胸,也不可使两肩前送使胸部内陷,应求其自然正直。“圆背”是指要放松胸背肌肉,两肩向外牵引,使背部略成弧形。

腰部动作应注意松沉,不能使上体前俯后仰、左歪右斜。运动中要以腰带臂,使两臂的动作随着腰的左右转动进行。 (4)下肢

要求虚实分明,进退轻灵。在练太极拳时,多是一腿负重多,一腿负重少,负重多者为实,负重少者为虚,须做到虚实分明,避免重心落于两腿之间(起、收势除外);进退轻灵,即提脚落步要轻起轻落,前进用足跟着地,后退用脚前掌着地。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都要求脚着地以后,身体重心再移过去,以保持全身动作的稳定与灵活。

2.在武术教学中讲解方法有哪些?什么时候用完整示范和分解示范?

答:武术教学的讲解方法:A、形象化讲解 B、口诀化讲解 C、单字化讲解 D、术语化讲解

采用完整示范的时间是:

1)对首次作为教学内容的武术动作

2)在具体进行教学时,教学结构简单和难度不大的动作 3)对以有一定武术基础的学生所教的动作

4)完整示范有常速完整示范和慢速完整示范两种,根据教学的要求,教师可以选择一种或采用两种先后结合的方法。

分解示范的时机:

1)和方向路线复杂繁难的动作 2)因素较多的动作

3)顿挫性的动作,这类动作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特征。 3.武术套路的教学步骤? 答:武术套路是由数十个动作组成,一般包含着动作的方向路线、架式结构、劲力特点、停歇顿挫、心志

意向等要素。要使学生学会掌握整个套路动作,就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步骤让学生逐步掌握动作的完整性。 1)清动作的方向路线: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形成清晰的表象,然后在教师慢速领做、学生模仿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掌握动作的运动方向、路线,以及手型、步型的变化。在教学中,对于架式步型可作一般要求,不必太低太工整。

2)求动作姿势准确和工整:生初步掌握动作的基础上,教师的示范领做速度相对加快,并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动作姿势的准确与工整。在教学中,不必求动作的贯串完整,而是要在分解中去解决动作过程的准确与工整。

3)作贯串完整:过教师的正常速度、连贯、完整的示范领做,带领学生把动作连贯起来完成,使学生掌握动作的完整性。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动作与动作之间连贯完整,而且要求用力顺达、恰当,并能初步体会完整动作应有的手、眼、身、步的协调性。

4)析体会动作的劲力、节奏、精神、眼法等技巧:教师对套路动作的劲力、节奏、精神、眼法等技巧的分析,使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领会武术动作的特点,了解武术神形兼备的要求。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正确示范和放映教学片,同时应强调套路演练的节奏、技巧和运动风格,然后在反复练习中,逐步使形体动作和心表意向结合起来,以便进一步达到神形兼备的要求。 4.中学武术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中学武术教学必须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及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采用相应的教法和手段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学中应注意: 1)理安排教学内容

中学每次体育课一般安排两个项目,武术运动中步型、步法较多,下肢负担大,所以另一个项目应以上肢运动为主,以便使学生上下肢都得到锻炼。 2)理安排教学时数

教学时要考虑到低年级学生易兴奋、好动,但不能持久的心理特征,每节课中武术教学时数不宜过长。 3)理安排准备活动内容

准备活动要安排一些与本节课教材内容有关的动作,如基本手型、步型的转换与变化。这样既可节省整个教学时间,也加强了教学的连贯性。 4)集体教学为主

中学武术教学因为人数多,学生好动,给组织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教师应以集体教学为主,便于全场控制,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示范面。 5)讲多练

讲解要简明扼要。在练习时应以教师领做为主,使学生在模仿中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和武术风格的形成。 6)耗动作练习时间不宜过长

少年时期,由于学生肌肉纤维较细,力量弱,耐力差,易于疲劳的生理特点,对静耗动作如马步、弓步站立时间不宜过长。每段练习后,要采用原地踏步或便步走的形式,使肌肉得到适当放松。 7)强安全教育

攻防是武术的核心,能培养人勇敢顽强,御敌防身的本领,具有一定的国防意义。在学习攻防动作时,教师要认真考虑教学手段,而且还要向学生提出要求,以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8)养骨干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训练骨干,让他们了解教学内容并提出要求,以便在课堂中协助老师,发挥武术积极分子作用。

5.冲拳的技术要领、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要领:挺胸、收腹、直腰,右拳从腰间向前猛力冲出,转腰、顺肩,在肘关节 过腰后,右前臂内旋,力达拳面,臂要伸直,高与肩平;同时左肘向后牵拉。练习时左右手交替进行。

2)错误和纠正方法:

1、冲拳时肘外展,使拳从肩前冲出。 纠正方法:强调肘贴肋运行,使拳内旋冲

2、冲拳无力。纠正方法:强调紧握拳和肩下沉。冲拳时,前臂要内旋,动作要快速。

3、冲拳过高或太低。 纠正方法:可在练习人前面设一与肩同高的目标(如手掌),让他向目标冲击。 6.武术的概念:

狭义上讲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其运动形式的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称为武术运动。广义上讲,武术是一种包含攻防技击的人体文化,是属于体育而高于体育的。武术的概念是人们认识武术的基本依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对武术概念的表述不仅相同,它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历史发展和武术本身的发展而发展。从历史上看,早期人类生存竞争、狩猎及战争中技能形态与武术初期的技术形态同源同构,甚至在一定时期交织,然而随着历史变迁,武术发展至今,体育功能日渐显著,并归属与体育范畴,其内容、形式和手段的体育化特点更趋明显。因此从这个角度,我们将其视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刚柔相济”? 答:“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将刚柔比作昼夜。人们既应了解柔可胜刚,又应了解刚可胜柔。太极拳“四两拨千斤”,“四两”可谓力小、柔弱,“千斤”可谓力大、刚强,但是,偏偏“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这是柔化中“引进落空”、“借力发人”起的作用。太极拳就是这样实现着刚柔的转变。刚柔讲究适中。拳法阴阳说包容着刚与柔,刚为阳,柔为阴,亦可谓阳刚和阴柔。武术理论中常说的“柔中寓刚,刚中寓柔”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思想。因此,拳论中指出:“纯阴无阳是软手,纯阳无阴是硬手”,“惟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

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拳术的出拳和伸掌,手臂肘关节都要求微屈,即使出击时肘关节也不伸直,这叫“劲以曲蓄而有余”,是刚中有柔的表现。刚直易折,所以这些拳术都讲究“随曲就伸”。放长击远的拳术,其冲拳、击掌也是先松柔,后紧刚,即“柔过劲,刚落点”,在爆发“寸劲”的过程中由柔转刚。武术理论认为对刚、柔等的处理标准就是“中”超过这个标准就是“过”,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就是“不及”。在刚与柔的问题上,武术主张不太柔,也不要太刚,刚柔宜取“中和”。因为“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不柔不刚,合道之常”。这样的“取中”才能达到刚、柔“中和”的目的。刚柔相济才是最好的中和之道。

河南农业大学学习经验交流会总结

河南农业大学简介

河南农业大学优秀班干部

河南农业大学计量经济学重点

河南农业大学书画展策划书

河南农业大学毕业生论文格式

河南农业大学新年致辞

河南农业大学招生章程

河南农业大学交通调查

河南农业大学新年献辞

《河南农业大学(武术资料总结).doc》
河南农业大学(武术资料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