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

2020-03-02 16:17:5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

系别:

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班级:

姓名:

学号: 电气工程系072班 王 志 超 070313212 2009年5月25日

调查结果总结与分析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筑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质,尤其是对于当前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培养人们诚信的道德操守,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在校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05份,覆盖我校3个系2个年级,共回收问卷105份,有效问卷100%。其中大一大一75份,大二30份。问卷共包含12道题,覆盖了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在诚信方面的看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覆盖性。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我校学生对诚信的基本看法,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对诚信的遵守情况等,并提出今后指导诚信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措施。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时间比较仓促,问卷发放较少,在反映问题中难免有失偏颇。下面我们就按照问卷的题目设置对调查的主要情况作简要分析:

首先是对自己在诚信方面的看法,大一同学中有51%大二同学中有57%的人认为自己是一个诚信的人,平时能严格要求自己。而认为自己基本是、不诚信只是偶尔状况的同学大一中有30%大二中有45%,当然也有部分同学认为自己不是一个讲诚信的人,大一中中有13%而大二中只有4%。从这项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平时还是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诚实守信。当然,从结果也可以明显的看出很多同学还是出现过不诚信的情况的。

第二题调查的是对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的认识。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同学们来讲有很强的认同感和亲和力,作为一种理

想层面的道德修养,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然而调查发现认为现在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较好、不值得担忧的大一和大二分别只有11%和3%,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诚信状况一般,大学生中不诚信的现象还很常见。

第三题调查的是同学们对诚信缺失原因的认识,大一和大二中分别有61%和63%的同学认为是受社会大环境中不诚信的影响,也有部分同学认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来自与家长、老师、朋友的影响,令人惊奇的是这一看法的同学大一中只有12%而大二中却高达27%。把原因归于高校考试教育体制不合理的大一中有21%,而大二中只有10%。

第四题则是调查同学们对加强大学生诚信措施的看法。题目共设有“健全个人诚信档案”、“建立失信的惩罚措施”、“开展宣传教育”和“加强舆论监督”四个固定选项,都得倒了多数同学的支持这也说明了大家对诚信的渴望。对于种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我们进行了分析,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从学校、社会因素看,相关约束机制不够健全,不诚信成本偏低。2.从家庭因素看,家长没有以身作则,忽视诚信教育,甚至部分家长还给孩子树立背信弃义的反面形象。3.从同学们自身看,道德修养不够高,自律能力有待加强。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作为一种道德情操,大学生普遍对诚信有较强的认同感,并将其作为品质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实践中,诚信并没有普遍内化到同学们的具体行动中去,体现出一种以个体利

益为中心的随机性特征;诚信作为对他人和社会的诉求,同学们表现出较强的渴望心理,但对于自己能否保证做到,较多学生存在“视情况而定”的状态;对同学们而言,诚信主要是作为一种道德层面的东西而存在,尚未形成一种较强的契约意识,而如果没有对契约的遵守,诚信能得到保障吗?高校教师、学生是社会中文化教育程度较高、社会责任感较强的群体,在这一群体中率先推行信用体系相对于在社会其他群体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为在全社会逐步开展并推广这一价值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意义。这样通过慢慢积累扩展,使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使诚实守信的氛围越来越浓,最终形成一种诚信光荣,背信可耻的强大社会舆论氛围,社会、家庭、学校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五题调查了同学们成长过程中家长对诚信教育的重视程度。家长经常进行诚信教育的,大一和大二分别有60%和70%,可见大部分家庭对诚信教育还是比较重视,当然也有部分同学选择了“小时候有,大了就没有”和“没有,被家长忽略”,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中诚信教育还有待加强。

六至十二题则针对一些具体情况调查了同学们的一些看法。首先是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诚信所占的分量,认为是互相交往的前提的大一和大二中分别有55%和43%,认为比较重视,但不是决定条件的大一和大二中分别有41%和33%,但不同的是大二中却有24%的人认为无所谓只要大家开心就行,这一点与大一同学形成较大反差,也值得深思。

对于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特困生补助时对家境情况大部分学生选择会如实填写,对于银行对助学贷款的担保及偿还要求上大部分同学认为银行有其难处,对银行的这种做法表示理解。这说明很多同学认识到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契约,而没有简单的看作是国家的一种资助。诚然,国家助学贷款有资助的性质,但贷款首先是作为一种契约存在的,需要同学们去履行。

在大学里,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一个学生诚信与否的重要手段。我们或许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事情都上升到道德的立场来去判断,但考试无疑不能例外,因为至少会涉及到学生对待学习和知识的态度。在“如何看待作弊行为中”一题中,大一和大二中分别有51%和40%的同学表示深恶痛绝,自己也绝不会作弊,同时也大一和大二也分别有32%和37%的同学表示既不赞成也不会制止,体现了部分学生折中的心理。周围同学的看法、舆论的宽容是一造成作弊现象普及的重要的方面,而这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从这一项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作弊行为的看法还有待加强。当作弊是极个别人的行为时,并不可怕,当作弊形成一种风气,逐渐受到舆论的宽容时,是否代表着我们在诚信上的滑坡呢?这一点还需要同学们逐渐端正看法。

在关于就业诚信的调查中,作为一种品质,诚信体现出很强的相对性特征。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在求职简历中有一定的修饰可以理解。对于将来大家都会遇到的问题大多数同学体现了对自己的放松。由此可见在诚信与不诚信之间,一个重要的参照物是自己对未来选择的正篇2: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报告

课题: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调查报告

班级: 水文(2)班 (10203102)

完成人员:张延平(1020310232)、张杨(1020310210)、洪庆仁 (1020310229)(1020310228)(1020310213) 指导老师:吴小龙

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恪守诚信是每个大学生本应具有的发展理念。诚信的人必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机遇。每一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地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把诚信这两个字刻进我们心灵的深处,用一生的言行去实践它。只有当我们对于诚信的修养提高了,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次宝贵的人生机遇,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一、调查目的

通过本次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大学生诚信现状,了解大学生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及提出应对策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调查时间:2012年05月10日

调查对象:东华理工大学(南昌)全体同学或者老师。

调查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共发放60份问卷,实际收回53份,回收率达88.3%,

符合标准。

调查人员:共三人(张杨,洪庆仁,陈海涛)。

三、调查结果及数据统计

我们组调查问卷共发放60份,收回53份,其中男生填写29份,女生填写24份。调查问卷共有十二个选择题,一个简答题(具体调查问卷请见附表ⅰ)。以下是调查数据统计。

1、75%的同学认为,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一般,诚信只是个别行为。

2、42﹪的同学认为自己是诚信的人,并且认为诚信是人的基本道德,但是有56﹪的同学却认为自己基本是诚信的人,要看情况而定。

3、关于诚信问题34﹪的同学认为很重视,63﹪的同学认为只是一般关心。

4、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51﹪同学把诚信问题看得比较重,但诚信问题不是决定条件。

5、在关于是否经常对朋友说谎的问题中,82﹪是偶尔,12﹪是经常的,还有33﹪是从不对朋友说谎。

6、75﹪的同学都会在平时考试中作弊,45﹪的同学从不作弊,21﹪的同学经常作弊。

7、在应该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问题中,94﹪的同学认为应该建立“个人诚信档案”。

8、有88﹪的同学认为目前存在不诚信现象的原因是社会风气,也有部分同学认为是自我意识太差。

9、关于学杂费或者贫困补助62﹪的同学会对自己的家庭情况大肆渲染,33﹪的同学会基本上照实说。

10、98.5﹪的同学认为在大学期间学校有必要为每位同学建立“个人诚信档案”。

11、55﹪的同学认为在大学期间的论文写作都是引用资料写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是自己写的。

12、大多数同学认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是自律能力差,容易受外界影响;政府对大学生诚信观方面重视不够;家庭教育缺乏等。

因此,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多数大学生认为自身这个群体诚信方面较为缺失。我认为开展诚信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要从最基本的教育做起。要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平等竞争的意识,独立自主人格和对规则的虔诚态度,让他们在日常的同学交往中、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做到言行一致、拒绝作弊、诚实守信,并逐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学校应该树立以诚信为本的观念,进一步加强管理,杜绝种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

四、原因分析

1、历史积淀的负面影响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历史根源。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诸如“童叟无欺,公平交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诚信的经典之句。但在封建社会长期的封建制度专制下,剥削阶级贪图享受的思想和消极腐败的现象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加之历史上“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老实人吃亏”等俗语古训,导致人们在潜意识中诚信意识的扭曲。诚信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无真实则无诚信。因此,历史积淀中的负面影响确实还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而且这种影响还具有“世袭”的趋势。

2、现实中失信成本偏低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

当前,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固然很多,而失信成本偏底则是最直接原因。“所谓失信成本,是指失信者因失信行为而付出的代价”。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领域和认知领域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准则被运用与人际关系中,效率的优先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人们评价一切的准则。经济上的急功近利,必然造成道德上的惟利是图,从而不可避免地使一些人公德心淡漠和行为方式失范,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规范被物质化、功利化。这种现象存在于社会的广泛领域。从经济领域中的假冒伪掠产品冲斥市场、坑蒙拐骗经营,到社会政治领域中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欺上瞒下、搞形式主义、浮夸虚报;从教育界的教师不安心教书、搞第二职业,领导只讲不做、失信于师生到学生考试时的替考、作弊等等。这些失信行为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很大的收益,也就是说,现实社会中失信者所付出的成本远远小于守信所付出的成本。因此,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消极现象极大地腐蚀着大学生的灵魂,使得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有无所适从之势,从而导致了当代大学生诚信的滑坡。

3、教育机制、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首先,学校在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忽视学生在德育工程中的主题地位。学校的德育工作往往习惯于通过批评、禁止等行政手段来规范学生的行动,而不善于形成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熏陶;习惯于居高临下对学生提出种种要求,而不善于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以心理咨询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其次,在评价机制上,存在着重知轻德的现象,把道德简单地用各种数据来量化衡量,只重结果,不重过程,造成“老实人吃亏”的后果。这种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一些误导,使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自己能够获得好的成绩,至于用什么手段、什么方法都是次要的。从学生考试作弊到偷盗自行车屡屡得手,从学生综合测评作假到后勤采购“黑心棉”事件的屡屡得逞,所有这些虚假行为,客观上助长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加剧了诚信缺失的泛滥。再次,高校管理体制上的不完善给大学生不守信以可乘之机。高校中的许多管理领域和部门存在着许多弊端和漏洞,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决策制度不完善。一方面学生对学校、学院乃至本年级的重大决策、诸如重要学生干部的任用事项、综合测评的依据、学生入党、保送研究生的程序等等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民主集中制形同虚设,少数人决定重大决策的事情在学生中经常发生,特别是在一些与学生关系特别密切的职能部门,存在着严重的工作无序、制度缺乏、管理松散、监督不力等弊端。二是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以后,缺乏有效的实施与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诚信缺失学生的侥幸心理。

4、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良风气的影响。

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失信现象处处可见,从高官受贿贪污落马,食品问题毒害劳苦百姓,再到学术论文抄袭,招生黑幕等等。大学生是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各领域的失信现象间接的导致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扭曲,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受社会

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影响的占大多少数占到92.5%,社会的不良风气,追逐名权功利的思想在危害着我们这一代大学生。

5、大学生缺少自身诚信修养和实践。

许多大学生谈起诚信问题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对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也多持反对态度,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失信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上。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不够统一,他们的实际行为和心中坚持的准则有所出入。虽然主观上觉得诚信很重要,待人处事应该以诚信为本,但在实际行为上却没有以冷静的头脑来明辨是非,认为别人都这样,我也这样无所谓了。因而导致有的大学生随波逐流,经常做些不诚信的事情。这正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因所在,亦是人类固有的趋利本性在失控时的外在表现。这种原因在大学生中占到75%,在思想与行动中的高度不统一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6、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家庭教育中存在“重智力、轻品德”的现象,家长对孩子的功课抓得很紧,却很少顾及对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和精神品格的塑造,同时现在的孩子大多在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更是百般的溺爱,家长对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上缺乏教育,导致孩子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诚信观念。

五、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

1、大力加强大学教师诚信道德教育,使得他们真正在学生中树立诚实守信的模仿,起积极的引导作用。每个老师的形象和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在学校中,接触得最多的就是在讲台上讲课的老师。老师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榜样,是十分关键的。要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教师必须第一个站在前面为学生做出榜样。作为在大学校园生活的学生,就会真正地把诚信作为自己一门必修课,把自己塑造成诚实守信的当代大学生。

2、建立并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管理体系。大学生诚信素质的提高,仅仅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辅之以诚信评价制度和相应规范。

首先,要建立道德约束惩罚制度。要将道德规范转化为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对学习态度、责任、义务都可进行明确而细致的规定。从制度着手进行诚信建设,一方面可以避免道德说教,以制度化后的具体准则为依据;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道德实践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

其次,要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要针对大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行为特点,结合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要求,对其诚信表现进行客观记录,引进经济领域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成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估部门。

再次,要设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引入社会个人信用联合诚信系统,设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并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管理查询系统。学校将大学生个人诚信信息包括身份证、户籍、基本经历、助学贷款、社会保险、信用简史、学习成绩、奖惩情况等建立档案。作为大学生的一份宝贵的个人资源,个人诚信档案可以成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这会使大学生自觉地去珍惜、维护它,努力地构建诚实的自我,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度。

六、总结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朱熹说:“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李嘉诚说:“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由此可见,自古而今,诚信始终我们所崇尚所器重的一种珍贵品质。诚信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做人之本,交友之道,为政之基,经商之魂。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而如今,在生产力的齿轮飞速转动的时代,诚信有时却以种种原因种种方式被我们放在了不易觉察的角落。作为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保证,我们理应加强自身的诚信意识。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从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较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但失信现象、失信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七、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诚信乃做人之根基)。2010(6)

2、[期刊文章]-----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之报告。2008(3)

3、[网上书城]-----当代大学生热点问题调查报告。2011(12)篇3: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诚信调研报告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筑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质,尤其是对于当前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培养人们诚信的道德操守,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期,我对部分同学进行了一次学生诚信状况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20份,共回收问卷20份。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我校学生对诚信的基本看法,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对诚信的遵守情况等。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学生来讲有很强的认同感和亲和力,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修养,学生普遍认同。在调查中,80%的学生认为诚信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认识层面来讲,多数学生把诚信作为一种重要品质来看待,60%的学生认为诚信在自己的为人处事中非常重要,是自己的原则,35%的学生认为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同的人、事有不同的判断。从对别人要求的角度,学生对于别人的诚信品质要求普遍较高,60%的学生认为他人的诚信是相互交往的前提和保证。从自己的角度讲,50%的学生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诚实守信,40%的学生认为基本能,视情况而定。

理想层面与现实操作,对他人的要求和自己的遵守,通过二者之间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诚信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操守被学生认为是重要的,但诚信作为一种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实践并没有充分体现,即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操作存在较大的差距;诚信作为对他人的品质要求体现得较强烈,而作为自己的道德实践则较差,即对别人要求什么与自己做到了什么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较多学生来讲,诚信不是作为一种一以贯之的品质修养,而是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在实际生活中是否遵守诚信,不少学生的做法是“视情况而定”。

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对于国家助学贷款,银行的偿还要求是苛刻的、难以理解的。这说明很多同学并不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契约,而更多地看作国家的一种资助。诚然,国家助学贷款有资助的性质,但贷款首先是作为一种契约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履行。在“如果您要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对您的家境会”一题中70%的学生回答会如实说,30%的学生回答会大肆渲染或稍加渲染,可见,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并不能完全遵守诚信的原则来对待此事。在“如果您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会”一题中,80%的学生回答会按时还款,20%的学生回答到时再看,或者能拖就拖。

虽然诚信归根到底是一种道德义务,但道德义务的实现并不单纯依赖于道德本身的力量,而是需要一个外在的约束机制来调整和控制这种道德价值的取向。在一个法制昌明的社会,诚信体系之所以健全是由于制度对诚信的反面——不诚信的约束力太强大了。一个人完全置道德义务于不顾,他无法承受违反这种道德义务所要面临的举步维艰的处境。因此,在很多问题上,对契约的遵守本身就能够保障道德的实现。

在关于就业诚信的调查中,作为一种品质,诚信体现出很强的相对性特征。如55%的学生认为若是企业的领导者,对于大学生违约行为会视具体情况而定,理解年轻人的选择;60%的学生认为求职过程中简历的适当修饰是可以理解的;50%的学生认为签约后再找到自己更满意的单位然后违约是可以理解的。

从这3个题目看,一半以上学生对这两个问题采取“折衷”态度,在诚信与不诚信之间,一个重要的参照物是自己对未来选择的正确性。换言之,面对择业,

学生更关注的是自己的实际利益,相对于诚信的遵守,适合自己利益的选择可能更重要,这时品质不再是绝对的。品质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品质在一些我们看似更重要的事物面前是坚强的还是脆弱的,我们是坚持自己的操守还是灵活处理,这些都应该是我们深思的问题。

在“您认为大学生中,考试作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一题中,学生的回答结果较分散,认为很大一部分的占20%,认为较多的占25%,认为较少的占46%,认为极少的占10%,可见,多数学生认为作弊现象是存在的,不同的是人数的多少而已。在“您能否接受学生作弊行为”一题中,50%的学生认为不可以接受,39%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10%的学生认为只要不被抓就可以。可见,50%的学生是能认同作弊行为的。在“您在平时的考试中”,回答从没作过弊的学生占60%,偶尔作过弊的占3%,经常作弊的占5%,可见,约有40%的学生有过作弊行为。

对于作弊行为,50%的学生心理上是认同的,40%的学生有过作弊行为。在大学里,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一个学生诚信与否的重要手段。我们或许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事情都上升到道德的立场来去判断,但考试无疑不能例外,因为至少会涉及到学生对待学习和知识的态度。笔者在与同学座谈时曾听到这样的声音:过去一个人作弊被发现了,自己感到很羞愧,要承担很大的舆论压力,而现在情况并不那么严重,周围人对他的行为甚至可以表示理解。也就是说,对学生而言作弊的成本比过去少得多了,这个成本不仅是操作手段上的,周围同学的看法、舆论的宽容是一个更重要的方面,而这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当作弊是极个别人的行为时,并不可怕,当作弊形成一种风气,逐渐受到舆论的宽容时,是否代表着我们在诚信上的滑坡呢?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作为一种道德情操,大学生普遍对诚信有较强的认同感,并将其作为品质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实践中,诚信并没有普遍内化到学生的具体行动中去,体现出一种以个体利益为中心的随机性特征;诚信作为对他人和社会的诉求,学生表现出较强的渴望心理,但对于自己能否保证做到,较多学生存在“视情况而定”的状态;对学生而言,诚信主要是作为一种道德层面的东西而存在,尚未形成一种较强的契约意识,而如果没有对契约的遵守,诚信能得到保障吗?说到底,诚信是一种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他人以及自己和他人关系上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仅是对他人进行价值和道德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态度、对自己的要求以及实际的操作情况。在调查中,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是,诚信对于很多学生来讲都是一种“困境”,因为在品质的对立面,往往存在一些更现实、更直接的利益,怎样做出选择,并不容易。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

当今社会诚信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doc》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