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八年物理试题

2020-03-02 08:54:0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题 号 考 答 准 名 姓不 班内 年 线 封 密 校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八年级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 )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A.松香

B.石英

C.石蜡

D.玻璃 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听诊器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 3.( )在如图1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2所示,探究后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照相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投影仪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蜡烛放在b点成像比它放在c点时成的像大 5.( )炎热的夏日,考场如火,细心的监考教师在教室的地面上洒了些水,不一会儿,考生们就有凉爽的感觉。对于这一现象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水的蒸发、吸收热量

B.利用水的沸腾、吸收热量 C.利用水的蒸发、放出热量

D.利用水的液化、吸收热量 6.( )分别由甲、乙两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3所示.分析图像可知,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为

A.1:2

B.2:1 C.4:1

D.8:1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7. 2012年2月,首批“长鼻子”校车在吉林投入使用。校车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是_________的;若校车用0.8h行驶了20km,则校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8.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_产生的,听众能从演奏的乐曲中分辨出是二胡还是笛子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

9.北方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形成的,此过程中要_______(选填“吸”或“放”)热。 10.如图4所示,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

(1)A物质的熔点为________℃;

(2)在第8min时,物质A处于_________状态。

11.小刚身高1.60m,站在镜前0.50m处,则他在镜中的像离镜面_______m;当他慢慢远离镜子时,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为了监控取款机前的实时情况,银行ATM自动取款机上方安装有一个摄像头。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______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取款人逐渐靠近取款机时,他所成像的像距会逐渐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如图5所示,点燃蜡烛会使它上方的扇叶旋转起来。这是因为蜡烛的火焰使附近空气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空气的密度变_________,热空气上升形成的气流,带动扇叶转起来。因此,房间里的冷气机一般都安在墙的________方。

14.如图6所示温度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_。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15.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7所示,其中密度较大的是________,甲的密度是___________g/cm3。

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

16.一列火车长200m,以36km/h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问火车从上桥到全部离开大桥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17.某公园要铸造一尊铜像,先用木材制成一尊跟铜像一样大小的木模。现测得木模的质量为63kg,需要多少千克的铜才能铸造成此铜像?(ρ木=0.7×103kg/m3,ρ铜=8.9× 103kg/m3)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6分) 18.为什么雪后给人的感觉很寂静?

19.吃饭时明明帮妈妈盛汤,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掀开热汤锅的锅盖,有水从锅盖上滴下,明明想知道锅盖上的水是哪来的,你能帮忙吗?这一过程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

20.细心的人在天高气爽的秋夜,会发现星光总是闪烁不定的,你知道这究竟是为什么吗?

五、作图、实验与探究题(第21~23题各2分,第24题~第27题每空1分,共24分) 21.如图8所示,一束光线射到某平面镜上,使其沿水平方向传播,请在图上画出所需平面镜的位置。

22.如图9所示,两条入射光线分别过凸透镜的焦点F和光心O,分别画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23.如图10所示,请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24.如图11所示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纸板和水平放置的平面镜M垂直,将光线沿AO照射到平面镜M上:

(1)第一步:沿ON转动纸板右半平面,在转过去的平面内___________(选填“能看见”或“看不见”)反射光线,发现只有左、右两个面在同一平面时,才能在右半平面找到反射光线OB,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步:将纸板右半平面复位使左、右两个面在同一平面上,并让入射光线AO逐渐向法线靠拢,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步:测量∠AON和∠NOB,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让光贴着纸板照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12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 cm; (2)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使它们大致在____________上;

(3)当蜡烛距透镜________ 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等大的像;

(4)如果用这个凸透镜做放大镜来看报纸上的字,字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l0c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如图乙,把一个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使烛焰在光屏上再次成一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26.在学校游艺晚会上,小明表演的“巧测距离”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如图13所示,桌面有一个密闭的长方体木箱,其中一个侧面MN是透明薄玻璃,箱内有一支蜡烛A。在不打开箱子的情况下,他利用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刻度尺、火柴测出了箱内蜡烛A到侧面MN的距离。方法如下: (1)把蜡烛B放到箱子侧面MN的右侧桌面上并点燃;

(2)移动蜡烛B,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刻度尺测出______________的距离,就等于蜡烛A到MN的距离。在测量过程中,点燃蜡烛B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 27.在实验室测某种小石块的密度,请同学们根据正确操作过程及图14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过程中:

①第一步应该是将天平放在_____________;

②如图14甲是小冯在加减砝码时添加最小砝码后指针所指位置,去掉最小砝码后指针指向中央刻线处偏左,则小冯接下来的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冯在严格按照正确的实验步骤操作下,如图14乙所示测得其质量是_______g; (2)用量筒测得小石块的体积为24cm3,则小石块的密度ρ=____________kg/m3; (3)假设小冯在完成实验后发现有一个砝码底部沾有污垢,则测得小石块的密度与小石块真实密度相比,将_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组工作总结

——第一学期期末总结

第一学期期末工作总结

第一学期期末总结

第一学期期末安排

—第一学期期末总结

第一学期期末工作总结

第一学期期末总结

第一学期期末工作总结

—第一学期期末工作总结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八年物理试题.doc》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八年物理试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