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精品教案

2020-03-02 20:11:4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一课 国画工具材料与笔墨介绍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

2认识干湿浓淡墨色。认识中国画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 1,认识中国画特点。

2, 墨分五色 的认识。

三、准备:毛笔、墨汁、调色板、旧报纸、宣纸、抹布。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国画。

(二)新授:

1、介绍中国画: 中国画是我过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与民族风格,称国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2、介绍工具: a)笔:羊毫笔、狼毫笔、白云笔。 b)墨:有松烟、油烟。 c)纸:宣纸--生、熟。 d)砚:砚用的是石头。

e)色:可用水彩颜料代替。

3、各种工具的保管方法。

分类: 1,题材:人物、山水、花鸟。 2,方法:工笔、写意。

墨分五色: 焦、浓、重、淡、清。 笔法:中锋,侧锋。

分辨: 浓淡墨。 中侧锋。 干湿画法。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三)小结:讲评。

第二课 墨与彩的韵味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 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三、课前准备

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

(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 (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2.师生共讨: (1)你知道国画的历史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水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使它不断发展。

(2)你理解水墨画的韵味吗? 出示作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 韵味 ,有 韵 才美,无 韵 是不美的。

(3)你知道这种韵味是怎样形成的吗? 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教师因势利导。

3.学生实践: 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4.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处。画面要体现出变化莫测的韵味。

(1)学生互评: (2)师生互评:

5.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创作,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

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看看效果怎样?

第三课 国画《枇杷》

一、教学目标: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大胆表现树枝上的枇杷。

二、教学准备:

1、学生有画枇杷和小鸡的经验。

2、课件;范例。

3、宣纸、毛笔、颜料、墨汁等幼儿国画用具;背景音乐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课件,引起兴趣。

1、师:春天到了,枇杷成熟了,一个个枇杷看上去那么诱人,那么你们知道枇杷长在哪里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教师边出示幻灯,学生边欣赏)

2、师:看到了吗?长在哪里?怎么样的?

3、学生自由说说。

4、小结:枇杷是一串一串的长在树上的,排着队,但它们不是像我们小朋友整整齐齐的排队,而是没有规律的,有的在前面,有的露出半个头,有的害羞的躲在后面。

5、师:这么漂亮的枇杷,许多国画大师也很喜欢,于是他们把树上的枇杷画了下来,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教师继续出示幻灯,学生欣赏。)

(二)学生观察,教师讲演、示范。

1、师:以前我们画过一个一个,摘下来的枇杷,今天我们要学习画长在树上的枇杷,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观察和示范,教师讲演。

《枇杷图》的画法步骤

步骤一:先画叶,重墨勾筋,可用草绿蘸墨点染,上下部叶要虚实分明。 步骤二:次穿枝画干,可用草绿蘸墨画出。

步骤三:再次填果,用石黄或藤黄点染,用重墨点 脐 。 步骤四:题字钤印。

(三)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1、师:下面就请你画一幅美丽的枇杷图。

2、画上小鸡,使画面更加丰富。(放背景音乐)

(四)交流分享: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鼓励学生发现同伴画的好的地方。)

第四课

国画《寿桃》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使学生了解有关寿桃的知识,学习写意国画的知识,用写意国画表现寿桃。

2、感受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中国画表现寿桃的写意画法

三、教学难点:画面的构图,布局,把握寿桃的外形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欣赏寿桃

(三)交流

1、寿桃的生物性。

2、寿桃造型特点。

3、寿桃色彩特点。

(四)探究画法

1、学生读画,交流画法,总结写意国画的特点。

2、教师示范。

3、学生尝试画寿桃。

4、出示学生作品,分析比较画面的布局构图。

(五)学生练习

作业:创作一幅寿桃的写意国画。

要求:要有写意国画小品的品味。画寿桃要注意大小,形态的变化。

(六)展示评价

第五课 国画《樱桃》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使学生了解有关樱桃的知识,学习写意国画的知识,用写意国画表现樱桃。

2、感受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中国画表现樱桃的写意画法

三、教学难点:画面的构图,布局,把握樱桃的外形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欣赏樱桃

(三)交流

1、樱桃的生物性。

2、樱桃造型特点。

3、樱桃色彩特点。

(四)探究画法

1、学生读画,交流画法,总结写意国画的特点。

2、教师示范。

3、学生尝试画樱桃。

4、出示学生作品,分析比较画面的布局构图。

(五)学生练习

作业:创作一幅樱桃的写意国画。

要求:要有写意国画小品的品味。画樱桃要注意大小,形态的变化。

(六)展示评价

第六课 国画《葫芦》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有关葫芦的知识,学习写意国画的知识,用写意国画表现葫芦。

2、感受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中国画表现葫芦的写意画法

三、教学难点:画面的构图,布局,把握葫芦的外形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章法--布局。经营位置

(二)画主体,要主体突出。 (1)用笔

(2)用墨 (3)用色 (4)用线

(三)葫芦的画法 (1)先画葫芦 (2)画叶,勾叶脉 (3)画藤 (4)画小鸡 (5)落款,盖章

(四)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1)构图

(2)画葫芦--画叶--画藤--画小鸡--落款

(五)小结、讲评

第七课 国画《柿子》

一、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中国画技法,中国画 蔬果通过学习中国画 蔬果。

二、重点难点:

如何用笔用墨才能使画面更具情趣中国画 蔬果。

三、教学准备:

课件、中国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欣赏柿子

(三)交流

1、柿子的生物性。

2、柿子造型特点。

3、柿子色彩特点。

(四)探究画法

1、学生读画,交流画法,总结写意国画的特点。

2、教师示范。

3、学生尝试画柿子。

4、出示学生作品,分析比较画面的布局构图。

(五)学生练习

作业:创作一幅柿子的写意国画。

要求:要有写意国画小品的品味。画柿子要注意大小,形态的变化。

(六)展示评价

第八课 国画《石榴》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使学生了解有关樱桃的知识,学习写意国画的知识,用写意国画表现樱桃。

2、感受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中国画表现樱桃的写意画法

三、教学难点:画面的构图,布局,把握樱桃的外形特点

石榴又名安石榴,落叶乔木,干高可达一两丈。花分单瓣、重瓣两种。有红、黄、白、玛瑙等颜色,萼肥厚,筒状。叶长椭圆形。果实为球状,前端有 嘴 。

四、教学过程:

(一)花的画法

石榴花多用点厾法。一般多画红花。单瓣石榴花,可参照茶花画法。外型宜圆些。重瓣花可采用 外拓法 画,即抓住花形碗与盘的大关系,从内瓣画起。先画浅色内层外瓣,再添内层深瓣;也可以先画内层深瓣,再画内层浅瓣。画好之后再向外拓展画出。花瓣用朱磦蘸胭脂画。花头点好后可趁湿以稍重色勾筋,亦可不勾。最后以胭脂合墨点蕊(也可以粉黄点蕊)。花萼肥厚,可先用淡墨勾,再染黄(略加朱磦)。

(二)果实的画法

1.勾染法

先以淡墨勾出形体。线不仅仅是画出轮廓,更要把体积起伏关系表现出来。勾石榴可从 嘴 画起,再勾果身。用笔要有轻重顿挫,要借助体面转换在轮廓上形成的变化,用线与线相 搭 ,来表现果实的体积起伏关系。勾出形体后,可略皴几笔以增强果实的厚重感。干后可用淡赭石染。染要见笔,实为点染。

2.点厾法

点厾法常以清水笔蘸赭石,再以笔尖蘸少许重墨稍加调整,先点石榴 嘴 ,再点果身,半干时以重墨点斑;青石榴则以草绿蘸赭石点;红石榴则用朱砂点,亦可先用重墨点,半干以朱砂罩点。石榴成熟后,表皮绽裂,露出籽粒。画籽粒可勾可点,红籽可用胭脂点,籽粒要有大小变化,用笔要利落。

(三)叶子的画法

画石榴叶子,要弄清叶子的生长特征。新枝上的叶成簇,一组一组的;老枝条上的叶为对生。根据果实的画法不同,及色调需要,可勾可点、可墨可色。

(四)硕果的画法

步骤: 步骤一:先以浓墨点写出画面左下方的两个石榴,而后添枝条。画枝要注意前后、轻重的穿插关系。再用稍淡的墨补画左侧后面及右侧的石榴。半干时在墨上点朱砂。点朱砂要见 笔 ,用笔不可太碎。

步骤二:用墨勾叶。勾叶要注意叶的前后、浓淡虚实关系。为求厚重感在叶子外缘用淡墨复勾,复勾要断断续续以求松动。最后用草绿填叶,填色时不必太拘泥,要见 笔 。

步骤三:用淡墨画帘子。帘子宜虚,中锋用笔,宜松活。要注意线的疏密变化。

步骤四:整理画面。以胭脂点出石榴籽,颜色不宜过重。籽粒与果皮处点以浓黄、枝干上点苔,钤印。

第九课 国画《白菜和蘑菇》

一、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中国画技法,中国画 蔬果通过学习中国画白菜和蘑菇。

二、重点难点:

如何用笔用墨才能使画面更具情趣中国画白菜和蘑菇。

三、教学准备:

课件、中国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学内容,强调用笔用墨方法.

(二)构思引导

1生活中常见的白菜和蘑菇有哪些?打算画几样? 2怎么样画出白菜和蘑菇? 3怎么样安排画面?中国画白菜和蘑菇

(三)教师示范

以白菜为例。先用课件中国画 蔬果分析白菜的形象特征,再讲用笔用墨方法。

中白云笔调淡墨,墨中水分不宜多。 先画菜帮和菜根,勾画线条手灵活。 大提斗笔浓墨浸,自上而下侧锋行, 水分多来叶儿嫩,一笔下去深浅分。 白帮绿叶大白菜,画叶毛笔用大楷。 墨色中间稍加深,浸透颜色添叶脉。

为使画面不单调,可添加萝卜、香菇等,但必须注意画面上的蔬果有大小之分、疏密之分、浓淡之分等。

(三)创作练习

鼓励学生大胆用笔用墨和用色

(四)作业讲评,小结下课。

第十课 国画《西瓜和葡萄》

一、教学目的:

1、

引导学生认识水墨画是国画的含义。

2、

认识宣纸、颜料等特殊用品并学会使用工具进行绘画。

3、

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各种国画欣赏图片,范例、墨等工具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水墨画,认识画画工具

1、出示国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这幅画与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同? (引发学生对新的绘画方式的兴趣)

2、出示绘画工具,引导学生了解

理解宣纸与白纸的不同(质地)请学生进行比较

指导国画需要特殊的颜料-----墨汁,并了解墨汁的深浅变化(水稀释) 正确的是用毛笔,知道细的地方用笔尖画,粗的地方用笔身画

3、欣赏图片,引导学生感知国画的魅力

(二)教师示范,引导学生绘画西瓜和葡萄

提问:画西瓜和葡萄时,应该先画什么部分?引导学生先画占纸面积大的地方,最后画零小的部分) 引导学生看清教师是怎样运用毛笔和墨汁的?(注意水与颜料的搭配) 提问:水多会怎么样?如果水少了会怎么样? 画叶子用笔的什么部位画?最后画叶梗的时候,应用笔的什么部位画?

(三)学生作画,教师指导,指导学生拿笔和用墨的方式。注意画面的布局,及绘画时的先后顺序。

(四)学生互相欣赏作品。

(五)延伸:活动区中进行练习

第十一课 国画《荷花的画法》

教学目标:用清水和墨在生宣纸上能调出焦、浓、重、淡、清等深浅不同的墨色。中锋、侧锋是中国画最基本的用笔方法。知道荷花的基本画法。会运用清水调出不同的墨色。会运用中锋和侧锋这两种方法画荷花。体验中国画的笔墨变化,感受笔墨变化所带来的乐趣。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焦、浓、重、淡、清等墨色的调配,中锋、侧锋两种用笔方法,荷花的基本画法。

教学难点:墨色的调配。

学习材料:毛笔、墨汁、中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教师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用墨色在不同的纸上绘画。

说一说纸上的墨色有什么变化。

学生动手实验,并说出自己对中国画绘画的初步认识及笔墨的特性。感受中国画的表现特点,了解绘画工具的性能。

2、教师演示,中锋与侧锋的运笔方法。

3、演示墨色的几种变化(焦、浓、重、淡、清)。

提问:说一说墨色有什么变化?怎样表现的?

小结:中锋与侧锋是两种最基本的用笔方法。墨色的变化是通过水和墨调配出来的,它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手段之

4、课件展示,欣赏画家潘天寿的作品《晴霞图》。

组织学生讨论:指出画中的不同墨色变化。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中锋与侧锋的运笔方法。

揭示课题:笔墨游戏——荷花

5、荷花的画法:

(1)课件展示荷花照片与绘画作品比较。请学生分析绘画作品是怎样表现的。

(2)展示荷花的叶、柄、花头各部分的画法。

(3)欣赏学生作品,说一说他们是怎样画的。

学生观察并跟教师一起练习。

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欣赏作品,小组交流讨论,汇报结果。

三、学生实践

学习荷花的画法,培养分析能力。

1.组织学生表现荷花。

2.教师辅导:中锋与侧锋的运笔,调配墨色的变化。

3.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学生表现荷花,随时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提高中国画的表现能力,体验绘画过程的乐趣。

四、欣赏评述:

组织学生把作品挂起来,引导学生感受笔墨表现的快乐。表扬大家敢于表现、敢于创新、展示个性。

国画教案

国画教案

国画教案

国画教案

国画教案

美术国画教案

国画选修课教案

国画教案1

美术教案 国画

国画课教案

《国画精品教案.doc》
国画精品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