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交友心得

2020-03-03 16:28:0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关于交友的智慧

交友,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内容,大学生正处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朋友的影响更深刻。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也。故对于交友之道,中学生朋友不可不察。

我们常说,朋友不分你我。但先哲却告诉我们,还是应该知道你的朋友是属于哪一类的人。《论语》关于交友的言语很多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君子之交淡如水。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呼?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第一)

3、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第五)

4、颜渊、季路待。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字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第五)

5、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子罕》第九)

6、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第十六)

在这里,孔子不仅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可交,什么样的人不可交,还使我们知道应做什么样的人,不能做什么样的人。

在《论语》中,还有一个关于交友的秘诀,你知道吗?这就是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该秘诀讲的是如何对待朋友的过错,这确是朋友之间难以处理的一个问题。孔子的办法是:对朋友的过错,不可视而不见,否则不够朋友。既是朋友,就要给他以诚心的劝导,但若他听不进去,就不必再多说了,否则,就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因为听不听你的忠告,完全凭对方的判断力,你也应尊重朋友的自主性,不可一味劝说。同理,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也应该如此。面对过错,可见文野之分窘迫之中,展示人格之高下。面对过与穷的智慧,过者,过失、过错也。人们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中学生呢?但如何面对错误,却能看出一个人境界的高下。

《论语》中有一句话:小人之过也必文。这句话的含义是,小人一有过错,就找些毫无疑义的理由来掩饰。这种人,面对错误不是寻找原因、反省自己,进而改正错误,而是一味的掩饰、塞唐,所以不会进步,是为小人也。相反,《论语》中还告诉我们: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即真正的过错不在于过错的本身,而在于知错而不改。有鉴于此,对于过失,我们应该坚持两点:一是为了自己人格的完善,应尽可能的少犯错误;为此,孔子曾每日三省乎己。二是对一些难以避免的错误,必须知错、认错、改错。这样,过错和失败才能真正成为我们走向成熟和成功的阶梯。故孔子曰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孔子一生多困苦,仕途不得志。据说孔子晚年周游列国,有次他们一行人被敌国的士兵所包围,在荒野中进退不得。大家又饥又累,精神沮丧,孔子却毫不在意。这时子路问老师说:君子也会有这样穷困的时候吗?孔子告诉他:君子故穷,小人穷斯烂矣。即君子当然也会有窘迫的时候,但他却能临危不惧,泰然处之;小人则不同,一旦陷入困境就惊慌失措,甚至胡作非为。可见,这是两种多么不同的人生境界。

朋友,当你面临窘困和危机的时候,是象孔子一样沉着冷静,还是象小人一样胡作非为呢?诸如口吐脏话、聚众打架、离家出走、跳楼自杀……等等,这都是穷斯滥矣的典型表现,在你的周围、你的身上发生过吗?对于朋友你做到了论语中的准则吗?这值得我们去深思。

古往今来,统治者无不希望长治久安。其实《论语》中早已揭示了个中秘诀:一是对人民的态度如何,二是统治者的德性如何。正是在这两点上,集中体现出--为政者的大智慧政事,即治理国家、管理众人之事。这与中学生有关吗?有!从目前来看,我们每一个班都有一个管理者的群体,如班长、班委、组长、课代表等。从长远来看,你们中间的很多人都会走上领导岗位,上至国家主席,下至厂长经理。因为未来的一切都是属于你们的。故对于为政之道不可不察。

对此,《论语》揭示了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希望你现在就能理解和掌握:

1、利民、和惠民的思想,孔子把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作为教导弟子从政的一个主要原则,既要根据老百姓的要求,使他们得到能够得到的利益。这一点看似简单,但却包含着治国安邦的大秘诀,邓小平则一语道破:不能使老百姓富起来,什么主义都行不通。孔子还说惠则足以使人,即让百姓衣食富足之后,就容易对他们进行管理和教化了。朋友,从这一思想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了解了孔子利民惠民的思想,还有助于我们理解三个代表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主张以及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古代先哲的思想啊,至今仍然是我党治国安邦的智慧之源。

2、德教为先和以身作则的思想,在治理国家中,儒家主张德主刑辅和德教为先。就是在法制和德治的关系中,更加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这在《论语 为政》篇有比较集中的论述。如: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就是说,只用政令和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可以免于犯罪却不知道犯罪是可耻的;若用道德感化和伦理规范来约束他们,老百姓不仅不犯罪,而且还知道犯罪是可耻

朋友,你看出二者在治人的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吗?那就是政令和刑法,只能管住人的行为,使人不敢作违法的事情;而道德规范则可以管住人的心灵,使人们不愿去做违法的事情;显然,德治是一种更高的境界。在此,我们可以看到江泽民提出以德治国主张的历史源渊。但刑与法作为最后的防线又是不可缺少的。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的先哲们德主刑辅和德教为先的思想包含着何等丰富的政治智慧。懂得了这一点,你就懂得了儒家即要德教

又要刑法的两手并用的思想,人们把它叫做宽猛相济。中学生朋友只要掌握了这两手,就足以成为治世的高手。现在就练练,如何?要对老百姓实行德教,为政者自己首先必须道德高尚,对此,儒家强调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在《论语》中,孔子讲过很多这样的话: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孔子还特别指出为政者颁布的政令能否得到执行,与领导者自身的正与不正关系密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懂得了这些,聪明的中学生朋友也许立刻就明白了当前社会许多不正之风的源头。作为未来的领导者,你同时也懂得了为政者的立身之本是什么。

论语交友心得

看《论语》悟交友心得

于丹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

论语交友之道读后感

《论语》交友四则教学反思

于丹 论语 交友之道

谈《论语》的交友之道,

从论语中学习交友

论语的交友思想探析

论语心得

《论语交友心得.doc》
论语交友心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