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

2020-03-01 20:12:4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蛟河市富阳煤矿建设项目 安全设施联合试运转报告

一、矿井概况

蛟河市富阳煤矿为原富阳煤矿与原红胜村五井煤矿两煤矿煤炭资源整合矿井。富阳煤矿始建于1994年,是在蛟矿原老下盘井闭井后恢复回采残留煤柱,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0Kt/a,2002年进行矿井改造形成一对斜井开拓,设计生产能力30 Kt/a。红胜村五井煤矿始建于1982年,设计能力20 Kt/a,2002年进行全面整改,双斜井开拓,设计生产能力30 Kt/a。

2006年11月29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吉政办明电《2006》143号文件中将富阳煤矿列为资源整合矿井,2008年12月取得采矿许可证,设计生产能力为60 Kt/a。

2007年12月煤矿委托舒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院进行《矿井技术改造初步设计》和《矿井技术改造初步设计安全篇》设计。在恢复矿井巷道中,发现初步设计阶段提供的资料与矿井实际不完全吻合,需要对矿井改造开拓布置进行局部调整,2009年12月进行《矿井技术改造初步设计修改》和《技术改造初步设计安全篇修改》,设计呈报单位吉林市煤炭管理局、吉林市煤矿安全监察站。设计批复文号:吉市煤字【2008】27号、吉市【2010】3号、吉煤安监吉站字【2008】28号、吉煤安监吉站字【2010】6号。

1 建设工期2009年3月6日至2010年5月20日。 建设项目批复后2010年3月31日矿井完成全部设计工程量。2010年4月26日矿井进行建设项目联合试运转。

蛟河市富阳煤矿位于蛟河市奶子山街工业村,行政区划属蛟河市奶子山镇管辖,行业隶属蛟河市煤炭管理局,企业性质为私营企业。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270 24′04〞—1270 25′29〞,北纬430 40′07〞—430 40′46〞。

该矿区地表属缓丘陵地形,地表标高+290m—+325m,矿区距蛟河市城区9㎞,矿区与蛟河市之间有公路相通,交通十分方便。

根据《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划定矿区范围》,矿区范围由10个拐点圈定,准采标高+220m至-280m,矿区走向平均长1.875km,倾斜平均长0.735km,井田面积1.3775km2。

矿区可采煤层共六层:一层

1、二层、八层

1、八层

2、九层

1、九层2号煤层。

一层1号煤层:

分布在矿区西部F9断层上盘,全区较发育,厚度较稳定,可采厚度0.7m—1.6m,煤质牌号:长烟煤。

二号煤层:

分布在矿区西部F9断层上盘,全区较发育,厚度较稳定,全区可采,可采厚度1.4m—4.36m,煤质牌号:气煤。

八层1号煤层:

2 分布在矿区中东部,赋存于F9断层下盘,薄煤层,局部可采,厚度0.71m—1.05m,煤质牌号:1/3焦煤。

八层2号煤层:

分布在矿区中东部,赋存于F9断层下盘,薄煤层,局部可采,厚度0.7m—1.23m,局部有一层夹矸0.1——0.3m细砂岩,煤质牌号:1/3焦煤。

九层1号煤层:

分布矿区东部,主要赋存在F9断层下盘基底隆起的北部,局部可采,厚度0.7m—1.3m,煤质牌号:1/3焦煤。

九层2号煤层:

分布矿区东部,主要赋存在F9断层下盘基底隆起的北部,为接近基地的含煤层位,局部可采,厚度0.7m—1.7m,煤质牌号:1/3焦煤。

2007年11月27日经省国土资源厅核查同意以吉国土资源储备字(2007)120号文同意预以备案的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612kt,推断的内蕴资源量(333)340kt,资源储量合计952kt。

该矿井为低瓦斯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0.29m3/min,相对涌出量2.38m3/min,煤尘呈弱爆炸性,煤尘爆炸指数20.8%。煤炭属二类自然,自然发火期12个月。

该矿井水文地质情况属简单类型,井田内地表无固定水体,无流动水系,煤系地层中砂岩层含水较弱,隔水层隔水

3 作用好,地表水与各含水层之间联系不密切,但矿井有采空区积水,相邻矿井间通过旧巷导通有水力联系,矿井涌水量20m3/h—30m3/h。

矿井建设完成后,首采工作面布置在+110水平一层1号煤层,采煤方法走向长壁后退式,全部陷落式管理顶板,工作面运输配备刮板运输机,采用木顶子配木顶梁联合支护顶板。

矿井通风方式: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机械抽出式。通风系统一入一排。

运输方式:斜井单钩串车提升,矿车为1吨固定式矿车。轨距600毫米。+166运输大巷采用调度绞车运输。+96运输巷采用人力推车运输。

依据矿井资源条件,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0kt/d,服务年限7年。

矿井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各工种岗位人员均进行岗前培训,并取得了相应的资格证书,安全体系运行正常。

二、矿井建设项目基本概况

1、采掘系统

在+110米水平一层号煤层采煤工作面,采煤方法:走向长壁后退式。工作面长度:50-70米,走向长度:170米,采

4 高:0.6—0.8米,可采储量:1.07万吨。工作面支护:木顶子于木顶梁,工作面及顺槽运输SGW-28/11型刮板运输机,工作面风量:220m/min。负压通风。

在+96米水平及+116米水平建设掘进工作面2个,分掘三段绞车道及三段回风道,支护形式:金属树脂锚杆。断面:绞车道断面:6.16㎡,回风道断面:5.72m。风量:60 m/min。

采煤工作面形成系统时间:2010年3月25日。

2、通风系统

地面主扇2台,型号:FBCDZ-№14B,矿井实现一入一排,即主井入风,回风井回风,通风方式:中央并列式,机械通风,矿井排风量:23.7 m/s。风压:1200Pa。主扇采用双电源专用变压器供电。掘进工作面局扇采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专用变压器供电,实现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

通风系统改造在2009年8月20日已完成。

3、排水系统

在+96水平建立排水泵房,+96水泵房装设D46-50×6型水泵3台,甲、乙水仓容量:470米。排水管路2趟。矿井实现了集中排水。

排水系统改造在2009年12月22日已完成。

4、提升、运输系统

矿井利用原来运输系统经过完善改造,实现了以主斜井做主提升及辅助提升,提升机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运输方式:

3

323

3斜井为单钩串车1吨矿车绞车提升。+166运输大巷采用调度绞车运输,+96运输巷采用人力推车运输。采煤工作面采用SGW-28/11型刮板运输机运输。掘进工作面采用1吨U型矿车轨道运输。

提升、运输系统系统改造在2009年9月22日已完成。

5、供电系统

矿井铺设两趟入井高压电缆,采用10KV双回路双电源供电。电源取至蛟河市西岗变电所和蛟河市农电所,地面变压器:S9-320/10/0.4型1台,S9-200/10/0.4型1台。在+96中央变电所装设KBSG-400/10/0.4型变压器2台(一使一备),供采区设备使用。KBSG-100/10/0.4型变压器1台,专供掘进工作面局部扇风机使用。矿井用电设备最大容量667KVA。

供电系统改造在2009年10月28日以完成。

6、综合防尘、防灭火系统

地面建立260米消防水池一座,防尘、防灭火管路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铺设,管路直径干管89mm、支管25mm,给水方式在消防水池内设水泵动压给水。矿井各主要硐室配备了足够灭火器,在+116米水平和+96水平建立消防火材料库。

综合防尘、防灭火系统改造在2010年3月20日以完成。

7、瓦斯监控系统

矿井建立了瓦斯监控系统,对矿井甲烷、一氧化碳、温

3度、风筒、负压、风速、风机开停、风门开关、设备开停进行实时监控。监控室设置在地面,地面主机2台(KJ19-J(N)型),井下监控分站6台(BFDZ-Z2A),甲烷传感器7台(GJC4N型),一氧化碳传感器3台(GTH500),温度传感器2台(GWD40型),通风设备开停传感器2台(GKT5L),馈电状态传感器3台(GKT127),风筒传感器2台(KG5009),负压传感器1台(GPD50),风速传感器1台(GFW15),风门状态传感器8台(GFK70),传输线型号MYQ-2×1.5×0.3/0.5(3000米)。线路通过主井-暗主井—+96m运输大巷—采区工作面。

瓦斯监控系统在2009年7月建立,目前投入正常使用。

8、矿井建设项目共完成主体工程量1980米。设计工程量2560米。维修工程量2200米。

三、联合试运转领导机构成员 组 长:林 海 副组长:苏杰华

组 员:朱铁山、刘占海、宋 强、李明如

四、联合试运转起始及终止时间 2010年4月26日至2010年8月2日

五、各生产系统安全设施设计

要求及实际建设情况

1、采掘系统 (1) 设计情况:

7 矿井开拓方式“双斜井”。矿井生产能力60Kt/a。首采工作面位于+110米水平一层1号煤层,掘进工作面位于+116米水平及+166米水平施工三段回风道及三段绞车道,采煤方法:走向长壁后退式。

(2) 实际建设情况:

在+110米水平一层1号煤层采煤工作面,采煤方法:走向长壁后退式。工作面长度:50-70米,走向长度:170米,采高:0.7-0.8米,工作面最小控顶距:3.1米,最大控顶距:4.3米。可采储量:1.07万吨。工作面支护:木支护,戴帽点柱支护顶板,工作面及顺槽运输SGW-28/11型刮板运输机,工作面风量:220m/min,负压通风。

在+116米水平及+96米水平建设掘进工作面2个,支护形式:金属树脂锚杆。断面:绞车道断面:6.16㎡,回风道断面5.72m。风量:60 m/min。

矿井开拓煤量:370.9Kt,准备煤量:27.1Kt,回采煤量:10.7Kt。

(3) 测试情况:

采煤工作面“边采边准”,三小班两循环,进度1.2米,采高0.75米,工作面长度60米。回采率97%,循环系数1.0,年工作日数330天。掘进工作面2个,掘进绞车道断面:6.16㎡,回风道断面:5.72米,年煤掘进进尺2180米。煤层密度1.4吨/米。

8

3233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 AC=10=10-4L.h.r.b.n.N.c.a -4×60×0.75×1.4×2.4×330×1.0×97%×1 =48.4(kt/a) 掘进出煤:AJ=10r.S.L =10×1.4×5.4×2180=16.4( kt/a) 矿井采掘工作面生产能力: A=AC+ AJ=48.4+16.4=64.8( kt/a)

A> A设 满足生产需要。

测试人:朱铁山、苏杰华、

2、通风系统 (1)、设计情况:

矿井形成“一入一排”通风系统,即主斜井入风,回风井回风,通风方式;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机械通风,地面主扇2台,主扇型号:FBCDZ-№14,电机功率:55×2(KW)。矿井排风量:23.8 m/S。风压:1146.4Pa效率74%,叶片角度46/38。反风风量15.7 m/S。采煤工作面设计风量210 m/min。掘进工作面设计风量60 m/min。

(2)实际完成情况:

矿井形成“一入一排”通风系统,即主斜井入风,回风井回风,地面主扇2台,主扇型号:FBCDZ-№14,电机功率:55×2(KW)。矿井实现一入一排,通风方式:中央并列式,

9

3300

33-4-4机械通风,矿井排风量:23.8 m/S。风压:1200Pa。

主扇采用双电源专用变压器供电。掘进工作面局扇采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专用变压器供电,实现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

(3)测试情况:

矿井总入风量17.1 m/S,矿井总排风量:23.8 m/S。风压:1200Pa。采煤工作面风量226 m/min。风速:1.2m/s。掘进工作面风量80 m/min。风速:0.5 m/s。反风风量15.7m/S,矿井等积孔:A=0.38Q/√h=0.38×39/√120=1.35(m) 通风能力核定:A=330×10×Q/q.k

=330×10×2657/4×1.4=156(kt/a) 测试人:朱铁山、李明如

3、排水系统 (1) 设计情况:

在+96水平建立排水泵房,+96水泵房装设D46-50×6型水泵3台,水泵每小时流量46米,杨程300米,甲、乙水仓容量:200米。排水管路直径89毫米2趟。

(2) 实际完成情况:

在+96水平建立排水泵房,+96水泵房装设D46-50×6型水泵3台,水泵每小时流量46米,杨程300米,甲、乙水仓容量:350米。排水管路直径89毫米2趟。矿井实现了

3

33

3

-4-423

3

3

3

3

3阶段排水。

(3) 测试情况:

实际杨程+96水泵236米。水泵流量35m/h。

经过测试+96水泵运转正常,每台水泵可在17.1个小时内排出矿井24小时的正常涌水量。

测试人:宋强、苏杰华

4、提升、运输系统

(1)设计情况:

运输方式:斜井为单钩串车1吨矿车绞车提升。+166运输巷采用调度绞车运输,采区+96运输巷采用人力推车运输。采煤工作面及运输顺槽采用SGW-28/11型溜子运输。掘进工作面采用1吨矿车轨道运输。

(2)实际完成情况:

矿井利用原来运输系统经过完善改造,实现了以主斜井做主提升及兼辅助提升,提升机检验合格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运输方式:主斜井为单钩串车1吨矿车绞车提升。+166运输巷采用调度绞车运输,采区+96运输巷采用人力推车运输。采煤工作面及运输顺槽采用SGW-28/11型溜子运输。掘进工作面采用1吨矿车轨道(轨距600mm)运输。

(3)测试情况:

主井:绞车型号:JTK-1.6×1.2,电机型号YR315M-6型,功率:132KW,电压:380V,钢丝绳选用6×7 -24-167-Ⅰ纤

3维芯型,破断拉力:483.02KN。绞车容绳量602米,提升距离424米,一次提升量:1吨矿车/3台,提升最大速度:4.0m/S,最大减速度:0.4m/S,一次提升时间:464(S),提升能力:107KT/a。

测试人:宋强、苏杰华

5、供电系统 (1)设计情况:

在矿井地面工业广场建一座10KV/0.4KV变电亭一座。主井绞车、主通风机、压风机、消防水泵采用0.4KV 双电源供电。井下铺设两趟入井高压电缆,采用10KV双回路双电源供电。地面变压器:S9-320/10/0.4型1台,S9-180/10/0.4型1台。在+96建立中央变电所峒室内装设KBSG-400/10/0.4型变压器2台,供采区设备使用。KBSG-100/10/0.4型变压器1台,专供掘进工作面局扇使用。矿井用电设备最大容量667KVA。

(2)实际完成情况:

矿井在原供电系统的基础上,由地面通过主井重新铺设两趟10KV入井高压电缆,供电采用双回路双电源供电。电源取至蛟河市西岗变电所和蛟河市农电所,地面变压器型号:S9-320/10/0.4型1台,S9-200/10/0.4型1台。主井绞车、主通风机、压风机、消防水泵采用0.4KV 双电源供电。+96水平中央变电所安装了KBSG-400/10/0.4型变压器2台,

12 供采区设备使用。KBSG-100/10/0.4型变压器1台,供掘进工作面局扇使用。矿井用电设备最大容量667KVA。井下实现了接地、过流、漏电保护。井下设备开关全部使用新型煤安标志开关。淘汰了多年老陈旧设备。

(3)测试情况:

入井高压10KV,低压0.4KV。

开关整定:

+96水泵开关型号QJGZ-200,过流400A。

+96采区变电所总控开关型号KBJ9-630,过流7142(A)。 采煤工作面上顺槽分控开关型号KBZ9-200,过流767(A)。 采煤工作面下顺槽分控开关型号KBZ9-200,过流767(A)。掘进工作面三段绞车道分控开关型号KBZ9-200, 过流2926(A)。

掘进工作面三段回风道分控开关型号KBZ9-200, 过流2926(A)。

总接地网电阻<1欧,辅助接地网电阻<2欧,接地、过流、漏电保护齐全可靠。

测试人:宋强、苏杰华、赵广民

6、综合防尘、防灭火系统 (1)设计情况:

地面建设200m消防水池一座,水池取自矿区自来水。消防水管路主干管管路直径57×3.5,支管管路直径25×3,

3每100米设置支管和阀门,主要运输大巷、主要回风大巷、相邻采区之间集中运输道和回风道设置隔爆水袋。机电硐室配备灭火器,在+116水平和+96水平建立消防火材料库。

(2)实际完成情况:

地面建立260米消防水池一座,防尘、防灭火管路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铺设,管路直径干管57mm、支管25mm,给水方式在消防水池内设水泵动压给水。矿井各主要硐室配备了足够灭火器、砂箱,在+116米水平和+96水平建立消防火材料库。工作面溜子头、上下顺槽设置喷雾和洒水系统。

(3)测试情况:

井上下防尘、防灭火系统供水正常,管接无漏水,给水压力(5.2mmH2O)、给水量(1.0m/min)可满足防尘、防灭火需要。

测试人:李明如、苏杰华、宋强

7、瓦斯监控系统 (1)设计情况:

矿井建立瓦斯监控系统,对矿井甲烷、一氧化碳、温度、风筒、负压、风速、风机开停、风门开关、设备开停进行实时监控。监控室设置在地面,地面主机2台(KJ19-J(N)型),井下监控分站5台(BFDG/Z2A(N)),甲烷传感器9台(GJC4N型),一氧化碳传感器4台(GTH500),温度传感器6台(GWD40型),通风设备开停传感器4台(GKT5L),馈电状态传感器3

3台(GKD-V127),风筒传感器2台(KG6009),负压传感器1台(GPD5),风速传感器1台(GFW15),风门状态传感器8台(GFK70),传输线型号MYQ-2×1.5×0.3/0.5(6000米)。线路通过主井-暗主井—+96运输大巷—采区各工作面。

(2)实际完成情况:

矿井建立了瓦斯监控系统,对矿井甲烷、一氧化碳、温度、风筒、负压、风速、风机开停、风门开关、设备开停进行实时监控。监控室设置在地面,地面主机2台(KJ19(N)型),井下监控分站5台(BFDZ/Z2A(N)),甲烷传感器9台(GJC4N型),一氧化碳传感器4台(GTH500),温度传感器6台(GWD40型),通风设备开停传感器4台(GKT5L),馈电状态传感器3台(GKD127-V),风筒传感器2台(KG6009),负压传感器1台(GPD10),风速传感器1台(GFW15),风门状态传感器8台(GFK70),传输线型号MYQ-2×1.5×0.3/0.5(6000米)。线路通过主井-暗主井—+96运输大巷-采区各工作面。

(3)测试情况:

监控系统运行正常,主机、分站、传感器数据显示同步准确,报警系统、断电系统灵敏可靠。打印机打印清晰,备用电源可供系统使用2h。

测试人:赵广民、刘树林。

8、压风系统:

15 (1) 设计情况:

在主井井口门附近,建压风机房一座,配风到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配风量2.0m/min,使用压力0.4~0.6MPa。压风管路干管直径89mm,支管直径57mm。 (2) 实际完成情况:

在主井井口门外10米处建压风机房一座,压风机型号:JN55-8。压风路线:压风机—主井—暗井绞车道—+96运输大巷—+110采煤工作面和三段绞车道、三段回风道掘进工作面,配风量9.0m/min,使用压力0.4~0.6MPa。压风管路干管直径89mm,支管直径57mm。 (3) 测试情况:

压风机运转正常,管路接头无漏风,最远端管路出风压力0.5MPa。风量9.2 m/min, 压风管路干管直径89mm,管路长:1400米。支管直径57mm。管路长:600米。

测试人:蔡景民、宋强。

六、联合试运转发现问题及解决办法措施

1、+166运输巷有一道密闭漏风。组织维修人员立即重新用料石砌筑确保不漏风。

2、+110m采煤工作面20米处有一落差0.3米断层,顶板有高底差、顶板破碎,回采时应加强顶板管理,断层附近应缩小顶子排、柱距,采用密集支护。

3、主井下部车场有积水,清沟排放。

3

33

七、联合试运转结论

矿井依法取得了采矿许可证,有建全的生产、技术、安全管理机构及必备的专业技术人员。有完善的生产、技术、安全管理制度。回采工作面布置合理,三个煤量符合要求。提升系统设备、设施配套完整,有检测检验报告,保护装置完善、运转正常。排水系统完善,设施、设备完好,运转正常,有检测检验报告。供电系统合理,设备、设施及保护装置完善,技术性能符合规定要求,运转正常。井下运输系统完善,保护齐全,运转正常。有完整独立的通风、防尘、防灭火及安全监控系统,通风系统合理,通风设施齐全可靠。

以上各生产系统均严格按照《矿井技术改造初步设计》及《矿井技术改造初步设计安全专篇》进行的施工,各生产系统及安全监控系统运转正常。符合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及条件竣工验收标准。

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

煤矿水泵联合试运转报告

煤矿联合试运转申请材料

煤矿联合试运转整改方案

煤矿联合试运转汇报材料

常胜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保障措施

某煤矿扩建工程联合试运转请示

某煤矿联合试运转所需资料

煤矿联合试运转审批所需资料

联合试运转报告(竣工验收)

《富阳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doc》
富阳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