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干部下基层服务三农谋发展调研报告

2020-03-03 14:57:4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隆木乡“三送”活动调研报告

自2010年12月份以来,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和要求,隆木乡干部下基层开展“三送”活动正式在全乡范围内拉开序幕。隆木乡是偏远贫困乡,与吉安市遂川县交界,可谓是南康的北大门。驻隆木乡的干部下基层以来,先后召开全乡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村级民主管理等一系列会议,走访慰问了部分基层老党员和贫困户,深入田间、群众家中了解情况。以“送政策释困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为指导,通过调研,掌握了全乡的实际情况,并进一步提高了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对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力所能及地进行了帮助解决。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乡辖13个行政村、167个村民小组,全乡共4957户,总人口20470人,其中农业人口19838人。耕地面积15586亩,林地面积188800亩,各类牲畜存栏达到5700头(匹、只、口),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元。

二、存在的问题

1、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隆木乡作为南康最为偏远的乡镇,经济基础是十分的薄弱的。虽然在近几年,村村通了水泥路,公路基本上都得到了硬化,但偏远的民丰村的

洋岭、瑞坑村的高塘等、福田村的邹家地等地方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农民生活仍不宽裕,各项事业亟待发展。特别是民丰村的洋岭,通往该自然村的道路一直没有硬化,群众出行极其不便。

2、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综合生产力较低、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低,缺乏特色产业;农业龙头企业缺乏,农业组织化,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低。

3、各村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滞后,农村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农村文化、教育基础尤其薄弱,农村村民文化水平较低,农民群众文化体育生活贫乏。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并不够丰富,由于受活动场地、活动资金的限制,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几乎消失,农村体育活动也基本没有,文体活动单一贫乏。

三、建议及意见

1、开劈增加集体收入的新途径,夯实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驻隆木乡各工作组已很深的体会到,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是根本,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可从这几个方面着手来增加集体收入。第一,盘活各村中空闲地。开办肉牛养殖场、木材加工场等,这样不但能够集中闲散劳动力,还能够增加村民收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第二,用足政策,用活关系。现在政府对农村工作非常重视,对农民增收问题非常关心。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有

利时期,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的支持。办一些村民想解决而平时难以解决的实事,增强各村班子在村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中的吸引力、战斗力。为壮大集体经济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第三,充分利用南康市劳动就业局、南康市疾病防控中心等在隆木乡驻点的优势。对于一些有意愿发展产业致富的群众,我们应该积极引导,扶持发展。缺少资金的,应与南康市劳动就业局加强沟通,利用劳动就业局在创业贷款上的政策优势,消除产业发展中的资金障碍。

2、加强宣传教育,切实提高村民素质。

通过广播、黑板报、文艺演出、集会等各种手段,利用各种场合向村民作广泛的宣传,表扬先进,鞭策落后,同时对严重违反村规民约又屡教不改的施以适当的处罚。要通过长期、广泛的宣传教育使村民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形成遵守村规民约光荣,违反村规民约可耻的良好舆论氛围,使该村规民约能够成为村民自觉遵守的道德准则。对于村庄建设的重大事项,保障群众的知情权,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并让群众切实参与到建设中。

3、吸引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只有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才能不断提高村子的外向度和影响力,让周边地区的企业家认识、了解、走进村子。村子的发展首先靠投资,只有不断吸引外来投资,才能让村子快速发展。福田村有一条流经摇前的小河,鱼类众多,河道曲

折蜿蜒,适于发展漂流以及乡村原生态旅游。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招商引资,发展符合福田村实际的产业是福田村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道路。

4、多方筹措,解决造桥造路所需资金。

要多方发动,多措并举,多种渠道筹措黄石村与晓源村连接桥所需资金。通过企业赞助以及发动村民自筹等方式筹措造桥所需资金。

四、以人为本、建设农村

在开展两个多月以来的“三送”活动中,深深地感觉到村民,参与农村建设的积极性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

1、坚持以人为本,依靠农民力量

在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充分依靠农民群众的力量来建设农村:一是做好宣传发动。通过宣传发动,让广大农民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是一件惠及所有农民的大事,认识到自己在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其参加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激发其创造性。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建立评选奖励制度,根据村民的情况,每年评选出“模范村民”、“致富能手”,并给予资金奖励,以调动农民科技生产的积极性。三是健全基层组织。通过“民主评议、群众推荐、两委选调”等多种渠道严格选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经济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后备干部的人才储备等措施,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带领广大农

民建设农村的能力和水平。

2、坚持以人为本,依靠广大基层干部

市、乡、村领导班子和干部是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因此,要积极探索建立科学规范、充满活动、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干部选拔任用新路子。结合市、乡、村班子换届,优化结构,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专业型人才,增强班子的整体执政能力。努力建设科学发展、致富群众本领强,执行政策、依法办事本领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本领强,艰苦奋斗、务实创新本领强的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3、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素质

农民群众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主体,是整个建设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其素质的高低,是农村建设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应当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当务之急是:一是大力加强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科技入户工程”,增强农民的务农技能,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二是注重培养农民的创业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尽快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三是全面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通过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教育,完善乡村文化设施和扶持发展文化团体,建立健全农村养老、帮困

助学、新型合作医疗等制度,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使之走向富裕,迈向文明,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4、坚持以人为本,改善农民生活

一是建设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通过改水改路工程、电力信息网络工程及农业基础设施等项目,彻底改变一些偏远村庄脏、乱、差的状况。二是完善保障体系,扶助困难群体。三是尊重农民意愿,减轻农民负担。坚持农村建设是建立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的原则,充分考虑自身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不盲目攀比、急于求成,决不违背农民意愿,不以农村建设的名义变相向农民乱摊派,避免通过加重农民负担和增加乡村负债搞建设。四是坚持因地制宜,科技财政支农。建立一支科技支农队伍,深入田间地头,坚持咨询、指导和服务并举,提高农民科技养殖、种植的水平。针对辖区内村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对于落后村民小组、贫困村民小组,重点通过资金帮助和提供信息等手段帮助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千名干部下基层调研报告

千名干部下基层调研报告

千名干部下基层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千名干部下基层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千名干部下基层调研报告)

千名干部下基层调研报告

千名干部下基层调研报告

千名干部下农村服务三农谋发展调研报告

千名干部下基层调研

“千名干部下基层”工作组调研报告

《千名干部下基层服务三农谋发展调研报告.doc》
千名干部下基层服务三农谋发展调研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