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工作感言

2020-03-02 20:32:5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外地工作感言

我从红岩寺调离已经20年了。像割舍不开的洋芋滋粑,像丢心不下的喷香腊肉,像久违了的渔鼓民歌。我忘不了那段遥远的艰难岁月。

一张工作分配函,就将我抛在这离家很远的地方。我去报到的路上,沿途风光很美,但真正要我在这里长久的工作,我心里一万个通不过。一同去的同学纷纷请求在县城工作,我却要求去离家较近一点的红岩寺。没想到,在这偏远的山区小镇一呆就是五年。

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我就记住了在这里上第一节课的情形。我的青春年华、美妙时光就注定要在这里渡过。课余垂钓,春天放风筝,午饭后散步,登上老姥山吼秦腔。没有月光的夜里,几个乡党教师聚在一起划拳猜宝唱酒曲。在张贻东带领下,穿着学校新发的风衣在校园跳集体舞。雪落满地的早晨,和王文正在李家沟小路上跑步留下的一长串脚印。这些往事历历在目,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学校就在街镇上。近百家店铺紧夹着一条细街,门脸都不大,商品也算琳琅满目,

 姜 贵 生 就是蔬菜少而贵。能买到用豆饼为原料做的豆腐,一年四季吃洋芋。人们戏说:红岩寺,九间房,洋芋扁豆当主粮;要吃调和饭,洋芋得打烂;媳妇来看家,洋芋打滋粑。如果不是逢年过节,街上买不到新鲜肉。腊肉到有卖的,但价很高,(当地多数人家在年前杀猪囤腊肉,以备平常过节过事吃,也有拿到街上买的。)单位灶上不经常吃。冬天灶上有时吃野味。偶尔在街道能从捕猎人手里买到山羊肉、野兔肉。在当地,这些野味不入红白喜事席面,价钱到比猪肉便宜,但灶上往往没人去买。我只在灶上吃过三五次,就让我忘不了。

当时这里未通农电。街镇上修了一个小型发电站,水不够用,只在天黑后供电3小时。电量少,负荷大。照明灯泡时明时暗,电视图像跳动闪烁,时有时没。学校只有一台电视机,电视由校长管理收视,十天半月看一次也算是文化生活的奢侈。

那个年代,这里苦焦。我来这儿工作算是支边。我回到家乡,人们说我工作的地方山大。就有一位老者鼓励我说:“那里山大,学校院里总没山?”听了这话,我便在这里安心工作了。 和学生在一起,很开心。上课、辅导、玩耍,我就不多提了。元旦前夕,每个班都举行联欢晚会。我就给学生指导节日的排练,学生就让我在联欢会上演节目做游戏。这时候,我往往忘记了我是一个外乡人。周日休假,当地教师学生都回家了,校园相当冷清,这是我最难熬的日子。我把书看烦了,球打厌了,我就急得在校内校外干转。路远时间短,在周日想回远在外地的家是不可能的。有时,我也去相好的同事家。到蔡亁余教师家,他给我一个人做过宴席。离别时还送我一个他亲手打磨的石质辣窝子。学生灶的赵师傅说他用柴油机发电在自己家里看上了电视,我就去赵师傅住的高山上看稀奇。他把柴油机安置在屋后,说平常很好发电的,那天怎么用劲都不行。我们费尽了千辛万苦,才有了电视画面。仅管电视信号弱,黑白图像雪花点点,我们还是看得难以忘记。室外发电的机器轰轰隆隆,我和赵师傅在屋却喝得酩酊大醉。

红岩寺的山沟里都住有人家,沿河往下,有些高山上也住有人家。没村没镇的,三家五家住在一起就称“大院子”。一些地名就是用大院子命名的。住房向多层发展,一些屋舍靠坎而筑,从坎上后院看,像是一层;从坎下望确是两层或三层楼阁。贫富有差异。有人住的是石板房,有人住的是高楼大厦;富裕人家有私家小车,贫寒人家饭菜里面没油没盐。前几年种天麻、点木耳成风,有人毁林砍树图利。部分人靠山发了财,部分人住在山里落了难。88年下了一场大雨,九间房、红岩寺等地,道路良田被泥石流侵袭,47人在这次大雨中罹难。

红岩寺人方言重,方言杂。称睡觉为“困醒”,吃饭为“搯饭”,呼父为“爷”,呼祖父为“爹”。有人还把父亲叫“大老汉”、“粗老汉”,把别人母亲称“小老汉”、“细老汉”。“毛笔”称“生活”,借别人笔就说把你的“生活”借我用一下。姑娘如果有小偷小摸行为,千万不敢说这姑娘“偷人”。在这里,“笔”有不雅谐音,“偷人”更是姑娘的大忌。

民间渔鼓艺人,走乡串户的唱民歌。山歌,姐儿歌,曲目繁多,老幼都喜欢。《十里亭》、《闹五更》、《十望郞》等,我是只知有名目,我这个外乡人实际上听不懂。有一个渔鼓艺人曾在古戏楼广场弹唱表演。艺人拨弄渔鼓,用方言很有韵味地唱。一群围观的男女平心聆听。唱到情意绵绵处,一些妇女观众,禁一住面红耳赤,发出这样那样羞涩的感叹。一些会唱的小伙子、姑娘娃,也会摇头晃脑的跟着唱。也有青年男女,就在这种场合眉来眼去地暗送秋波。有谁知道,渔鼓民歌唱成了人间多少情侣,山上唱开了几多鲜花。

我最喜欢看的书是《红楼梦》,曾先后买过三个版本的《红楼梦》,还从地区图书馆借阅过《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红楼梦》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后,我更是不厌其烦地观看。我又喜欢看戏唱戏。红岩寺露天电影院出了海报,说是当晚上演越剧《红楼梦》。我便欣然买了票,可只有5人买票,演电影的人可能还指望电影开演后会有更多人前来观看,没料想开演后半个钟头,影院里就剩我一人了。越剧《红楼梦》确实精彩,我正看得入迷,放电影的人便对我说,今晚买票人少,已经没人看了。他意思是想把票给我一退不演了。我实在难以割舍《红楼梦》,我就给放电影的人加钱买票,但最终还是没有放完。那天晚上,几乎为我一个人在影院里放了一场电影。这在电影放映史上,也算是一个耻辱的记录。我就不明白,曹雪芹的书没有后半部,拍成电影后也阴错阳错的放不完,这是怎样惊人相似的巧合呢?

腊月16日早上8时许,我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走在山间公路上,我向迎面走来的一个人脸上一看,我就被这突如其来的异常现象惊呆了。这个人极似《西游记》里八戒的面相,鼻子突兀。事后,我向人叙说此事,没人能说清这是那里人。也许是我眼花了,一时产生的幻觉吧。从此,我再也不敢往陌生人脸上看了。

8月初7晚上,我一个人在家乡的小河边上散步。我朝东北方向一望,一个很大的白色圆球悬在空中。把我吓得赶紧往家里跑。我跑那球也似乎在跟着移动。等我将我哥从屋里叫出来观看时,那球已经消失了,天空那地方却出现了一片白雾。第二天,我村有人说那晚在附近的张村看电影人多,看电影的那些人都目击了这一奇异现象。此后,我订阅了甘肃出的《飞碟探索》杂志,但我最终不清楚那天晚上见到的是什么。

说实话,在红岩寺工作的那个阶段,将我搞得神经兮兮的。

一个教室被隔成了六个教师宿舍。隔墙用不高的短墙界着,上半截墙群和顶棚就用薄纸糊着。一家炒腊肉,六家闻香气。这种房子隔视线,但不隔音。我已进入睡眠状态,隔壁新婚男女的打情骂俏却把我给惊醒了。人家的美事已经了结,传来了他们满足的鼾声。其它几个屋里住的我们这几个未婚男子,便有了难以入眠的翻身声。周围的山似乎沉睡不醒,我往往在这样的境况下夜不成眠。就在这简陋的居室里,在那如豆的油灯下,看书写字改作业。一泓异乡的新月,便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思念。我就出来,赤脚走在河滩上。晚风追逐着哗哗的水声,我的脚步就踩残了水中圆满的月亮。

天上的候鸟飞走了,我还滞留在这偏避的山乡。午饭后,我便独自一人走在学校西边的山沟里。山上的牛羊都能啃食出青草的真味,而我的生活却索然寡味。似乎路边的蛐蛐都在给我诉说着我心中的悲伤,松涛就把我的乡愁带回到那遥远的香甜世界。当我那无助的目光从那冷漠的山林收回之时,我才意识到世界上最难办的竟是我的工作调动。我就把自己蜷伏在那半间孤独的小屋里。没有希望,却有忧伤。我就试图在苍白的书页里增添我的回乡梦。 学生们正在校园里追逐取乐,我却在屋里写家信。失落和缺憾总是不请自到,乡愁就成了请假的借口。回到家乡快乐幸福,和家人道别就显得万般无奈。思乡无需辩理,情爱超过一切。

日思夜想的调动,终于弥补了我对生活的裂痕。有人问我:什么是幸福?我就说,幸福就是我在家乡的单位工作。喝口凉水,甜!吃口干馍,香!最让我称道的是,想睡就睡在自己家里的土炕上。

没有防顾,我已在家乡工作了20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对我曾经工作过的红岩寺产生了想念。我当初在那里经爱的苦难,连同某些人给我的刁难,现在都成了我甜美的回忆。如今我在洛南工作,我的怀念却留在了红岩寺。我和自己的家人有了20年的团聚,我却与那边的朋友隔离了20年。我在这边的是得到,我在那边的却是缺憾和无奈。想当年我是不顾一切的离开哪里。我想,我回到家乡,我就是得到了一切,而旁人却说我得到的只是一片树叶,实际上我已失去了整个春天。

我再次回到红岩寺,是在一个晚霞灿烂的黄昏。越是临近我的记忆,越让我感到陌生而异样。一切都与过去错位了,恍若隔世。这里的山水还是过去的样子,人却不是过去的面孔。过去我走在街上就有人叫我老师,如今月光挥洒在校园,就像我来到这里一样,没有一个人注意。想当年,我早上要在这些教室里上课,晚上要给学生辅导;如今学生正坐在明亮的教室,灯光下已不见我的身影。眼前的校园确实很美,然而那些抹不去的老房子还存留在我记忆的仓库里。连翘花还开在操场边的山坡上,球场上投篮的人已不是当年的我。看着进进出出的陌生人,我在怀念我过去在这里的朋友。

我过去穿过的一件破绵袄,似乎已经见证了我在这里的全部,但我站在我曾经住过的老屋门前,屋里出来的人满脸都是狐疑和警惕。老态龙钟的古戏楼还是过去的沧桑,但他老眼昏花,已记不清我在这里的那些当年。偶而遇到当年教过的学生娃,他们已是胡儿拉茬的孩子父亲;当年鼻流涎水的羞涩女孩,如今确是公司大经理。我不想惊动我的同事,我更不愿打搅我的学生。我躺在冰冷的旅社床上,我把记忆咀嚼成了陌生的梦。我不会忘记我那不该离开的失误,但我仔细一想,我在这里和不在这里都是一种幸运。有失去,就有获得。(本文作于2009年7月)

工作感言

工作感言

工作感言

工作感言

工作感言

工作感言

工作感言

工作感言

工作感言

工作感言

《外地工作感言.doc》
外地工作感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