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

2020-03-03 10:54:3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11年即兴评述热门考题指南

即兴评述—作为每年编导考试非常重要的一个科目,一直是困扰着学生的最大难题。很多学生在进行即兴评述的时候都会面临不知道、不会说、不敢说的境地。针对这种情况,郑州青苹果学校特意准备了这份即兴评述大礼包,通过2011年对发生的热门事件的详尽分析,归纳整理成即兴评述答案。帮助考生在考试中克服万难,一语中的!

热点事件分析举例: “郭美美”“卢美美”事件

【背景材料】

新浪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网友颇受关注,因为这个自称“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的20岁女孩,其认证身份居然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由此而引发部分网友对中国红十字会的非议。博主“郭美美Baby”年仅20岁,新浪微博的认证名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在微博上多次发布其豪宅、名车、名包等照片,2011年6月20日被网友发现,被指炫富。“红十字会”的“经理”身家居然如此富有,不由得让众多网友起了猜疑,“我们捐给红十字会的钱到哪去了?” 在漫天的质疑声中,前夜23时,“郭美美Baby”曾发布一条微博称其“所在的公司是与红十字会有合作关系简称红十字商会,我们负责与人身保险或医疗器械等签广告合约,将广告放在红十字会免费为老百姓服务的医疗车上。之前也许是名称的缩写造成大家误会”。3个多小时后,“郭美美Baby”将上条微博删除,又发表一条微博解释,“红十字协会和红十字商会根本就是两个不同性质,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揪着红十字这三个字不放过呢,这跟人同姓或者同名是一个性质。”但随后这条微博也被删除。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2011年6月22日发表公开声明表示,在网络炫耀奢华生活方式,引发网友热议的“郭美美”与红十字会无关。声明说,经对有关信息的调查、核实,中国红十字会没有“红十字商会” 机构,也未设有“商业总经理”职位,更没有“郭美美”其人。声明指出,为维护红十字标志的严肃性,我国《红十字会法》、《商标法》及相关法规,均严格限制第三方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红十字”的标志与名称。红十字会保留进一步追究有关方面相关责任的权利。

红十字会一贯反对那些企图通过制造虚假信息达到对个人进行炒作的行为,也希望社会各界以平和心态看待此类问题,不被利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还在声明中感谢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红十字事业的支持,希望继续对红十字会工作进行监督。此外,有网民将其与中国红十字会的一位郭姓副会长联系起来,称该副会长“微博上只关注了四个人,其中就有这个姑娘”。因此怀疑二人为父女关系。

对此,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新华社记者,“郭美玲”不是这位郭姓副会长的女儿,而且这位副会长“根本没有微博”。

【延伸阅读】

郭美美事件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是因为它“戏剧化”地聚集了当今中国社会的许多问题和矛盾:

1.炫富——贫富差距

爱马仕包、兰博基尼、玛莎拉蒂„„郭美美在微博用一张张的照片记录了她的“奢侈生活”。而网络炫富也被认为是整个事件的起因。人民网发表的文章认为,在当今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的大背景下,炫富太容易引发心理不平衡和不良情绪。关键是有些人的财富太神奇不知道哪里来的,让人不能不怀疑背后有不法行为存在,而这样的人缺乏自知之明,竟然还高调异常,在现实社会和网络上拼命炫富,刺痛大家伙的神经,像至今背景未明的郭美美这样,焉能不引发轰轰烈烈的网络和媒体事件?

事件一开始,就有网友“人肉”出郭美美是红十字会副会长的女儿,也有人说她是郭沫若的重孙女,这虽然最后都被证伪,但是又和“富二代”、“官二代”这样当今社会最为吸引人眼球的问题扯在一起,想不快速发酵也难。所以人民网的文章认为,“郭美美事件”刺痛了人们哪根神经,答案首先是腐败多发与贫富差距。

2.美女突然暴富——权(钱)色交易 借助郭美美的微博、博客,网友们拼凑出了她的人生轨迹:来自湖南的相依为命的母女,居住在深圳,直到去年,其在深圳的家居照显示家装一般,母亲还要亲自买菜。在北京也是租房,后来买了楼。这期间发颇多模特工作照。郭美美在今年四月突然大富大贵。在经历了LV、宝马mini的阶段之后,短短时间更是上升到了爱马仕和玛莎拉蒂这样富豪的级别。短短这几个月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郭美美的过山车似的人生经历实在让人太容易联想到李薇这样的“公共裙带”,即一个没有任何富爸爸基因的无权亦无势的人,如何利用自己的本钱,特别是女人的身体——如果没有,就通过整容等手段拥有之,放弃伦理道德,与权贵阶层建立某种稳固的关系,也成为其中的一员,从而成功的故事。

3.“红十字商业总经理”的身份认证——慈善组织的不透明 郭美美最早微博的身份认证是“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而在事发后她发过一条微博,表示自己所在的公司和红十字会有商业往来,随即删去。这更引发了网友的猜测。经过了“天价帐篷”、“万元发票”等一系列的丑闻之后,红十字会这样的官办慈善机构因为不透明等问题一直被诟病,而公信力当然也越来越弱。

此外,人们甚至挖出了“郭美美的妈妈以低价购入了经济适用房”,“郭美美有两辆车,突破了北京的摇号限制”这样的线索,再加上郭美美之前加入的超跑俱乐部里有不少拥有着豪车的年轻富二代„„“郭美美事件”囊括了中国当代社会许多矛盾和冲突,想不轰动都很难。

即兴评述问题:由郭美美晒富到民众对红十字会(慈善机构)的质疑,你怎么看?

【思路分析】

这是典型的综合分析的社会现象题,对于这样一道题,可以按照社会现象解题思路来答,第一步的阐述背景,这题背景只要简要叙述一下郭美美事件就可以;第二部是表态,你是如何看待这样事件的;第三部是分析原因;第四部根据分析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最后一步是总结。

【参考要点】

背景:网络上出现一些晒富的照片,照片中年轻女孩晒的都是一些奢侈品,和其年龄极不相符合,引起网友的关注,随着事件发展,大家关注的不再是这个叫郭美美的人,而是关注她的网名红十字会,因为她自称和红十字会有关。

表态:我觉得这样一个事件表明大家对红十字会这样一个慈善机构的关注。慈善机构是承载民众爱心的机构,一旦失去公信力,其后果不堪设想。

原因:我觉得网友之所以质疑红十字会有一下几个原因:

1、像红十字会这样的慈善机构自身就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慈善机构本身缺乏自制力,运作不透明,大家不了解慈善机构的具体运作,每一笔善款来源、去向不明;还有就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慈善机构几乎可以说是为所欲为。

2、国家层面: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对慈善机构应该怎么运作没有具体的规定,导致慈善机构不作为、乱作为;监管不到位,对慈善机构的审计监督不够,使得慈善机构有恃无恐,敢于违法违规运作;监督不到位,没有发挥各方面对慈善机构的监督,一旦监督到位就不会发生此类现象。

对策:根据以上原因可以给出以下对策。

1、慈善机构本身要洁身自好,作为社会爱心汇集地,本身就应该树立正面的道德形象,做到以身作则,做到对民众善心负责,这样才能更好地得到社会和民众的支持。

2、是政务公开,做到每一笔善款的来源、去向都公布于众,透明操作,增强自身的透明度,赢得民众的支持,这是慈善机构生存之本。对于国家来说,

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慈善机构在做慈善时有法可依,并在违规是受到法律的制裁,从源头上规范慈善机构的运作;

2、加强对慈善机构的监管,如加大对慈善机构的审计力度和审计强度,使慈善机构不敢胡作非为,还要加大对慈善机构违规的惩罚力度,加大违法成本,从而起到警示作用;

3、发挥民众的力量,增加监督的渠道,如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发现一起报道一起,起到震慑作用,还可以发挥网络、群众等社会的力量。

总结:慈善机构是第三层次分配的主体,我们经济虽然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发展不平衡也很严重,通过慈善机构的作用,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我们应该用科学发展观的方法来发展慈善事业,慈善事业发展好了,就更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即兴评述观点一:郭美美只是信任危机的导火索

【背景材料】

中国红十字总会就“郭美美事件”通报媒体: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从来没有使用过博客或微博,更没有在新浪微博上注册过名为“郭长江RC”的 账号;既没有叫“郭美美”的女儿,也没有名叫“郭子豪”的儿子,郭美美和郭子豪也分别通过微博声明,不认识郭长江,不存在亲属关系。

【延伸阅读】

对于公众而言,如果红十字会没能公布账目明细以及实现透明运营,挤压在心头的疑云显然没有那么容易消散。在这个重证据信真相的时代,红十字会的声明略显苍白。

【热点评述】

一、事实上,虚假的身份认证和炫富的少女,只是这场中国红十字会信任危机的导火索。“天价帐篷”、“天价餐”、审计署审计出中国红十字会多笔资金存在问题„„这些“误会”,早就让民意膨胀成一个火药桶,郭美美的出现只是个偶然,而这场信任危机其实一直在酝酿。

27日凌晨,郭美美抵达首都机场,享受了网民“高规格接待”,不少关心此事的人在机场围堵郭氏美女,而更多的网友则熬夜在微博上围观现场网友的直播。 有些人对此网友这种行为是“集体无意识下多数人的暴政”,但作为已经升格为公共事件的“郭美美事件”,这样的说法显然有失偏颇。民众不是喜欢人肉的快感和围殴的狂欢,而是有意识地通过郭美美这根导火索表达积压在内心的不信任情绪。这不是多数人的暴政,而是更多的人开始起来关心慈善环境、关注社会公民、关切自身利益。

二、中国红十字会此次通报和声明,不能只是一场信任危机的公关。而是必须意识到,对于作为公益机构而言,信任是慈善组织存在的底线。“郭美美事件”的终结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如果不能够意识到这场喧哗背后的实质,不能重视正在民众中间发酵的信任危机,那么郭美美过后也许还会出现李美美、张美美„„并且,公众的不满情绪会越来越容易点燃,当失望走向绝望,“超过九成的捐款来自公众”的大好形势可能会迅速滑落,有人就“郭美美事件”向民众调查,参与者中对中国红十字会零信任的占据绝大多数。这是个信号,更是警诫。

三、“郭美美”事件聒噪之后终将要落下帷幕,中国红十字会甚至中国慈善事业的道路却还很漫长。如果不能正视这场信任危机的存在,并切实朝着公开透明的方向去努力,信任危机下,中国的慈善环境会更糟。

即兴评述观点二:透明的红十字会才能重获信任

【背景材料】

7月31日,中国红十字会捐赠信息发布平台上线,首次公布数十万笔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捐赠查询平台上线后引发网友质疑,对玉树县仲达乡寄宿学校和卫生院的援助,日本红会官网公示分别是1544万元和696万元,但中红会公示分别为1182万元和535万元,“缩水”23% 【延伸阅读】

中国红十字会捐赠信息发布平台甫一上线,立马引起网友的热情围观,并且提出“五大质疑”。深陷“郭美美事件”无法自拔的中国红十字会,在这种时候推出捐赠信息发布平台,既是大势所趋,满足公众长期以来的要求和期待,同时也有一种形势所迫,仓促上阵的感觉。因此,在发布的捐赠信息中存在数据错误、与事实有出入等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

【热点评述】

不管怎么说,中国红十字会愿意采取措施重塑形象,挽回信誉,无疑是值得肯定的,这说明公众的质疑和声讨对他们产生了触动,让他们感受到了压力。只是在如何面对质疑和回应质疑这个问题上,中国红十字会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做出更大的努力。换句话说,对捐赠信息和善款使用的公开透明只是第一步,能够对公众的质疑做出回应,并且在质疑中改进工作,完善制度,才是根本。对于质疑的回应,也可以分为多种情况:

一、如果是数据录入和发布错误引起了网友的误解,那么就应该及时纠正,以正视听。比如在此次红十字会公布的捐赠信息中,有三条记录显示,李连杰的壹基金前后三次共捐赠230元、300元和400元,这明显是数据上出现了差错。据媒体的报道,壹基金截至2010年4月22日,在玉树捐赠金额已超200万元。

二、如果红十字会公布的捐赠数额和网友从其他渠道了解的数额存在不符,则必须给出真实详细的解释。比如有网友发现,对玉树县仲达乡寄宿学校和卫生院的援助,日本红会官网公示分别是1544万元和696万元,但中红会公示分别为1182万元和535万元,“缩水”23%。这其中高达几百万的“误差”是如何产生的?在红十字会账面上莫名消失的钱被用到了哪里?中国红十字应该给出解释和说明。

三、如果是涉及到善款使用、管理费用等问题,则必须从体制和程序上做出反思和改进。在玉树地震捐赠支出中显示,待支出的583万,用于灾后重建项目督导检查、审计等。这不能不让人质疑:去一个只有30万人的自治州督导检查审计灾后重建项目,需要花掉583万吗?是不是有点多?

即兴评述观点三:由“郭美美”事件看媒体的运用

【背景材料】

近日,针对“记者黑名单事件”、“高铁周翊民说法”、“郭美美事件”,卫生部、铁道部的官员、中国红十字会负责人,借助媒体相继做出回应。这些回应,或因反应迟缓,错过时机;或因不得要领,难息众疑,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回应舆论时,每每给人留下“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印象,一再表明一些政府官员远未能善用媒体,舆论引导能力有待提高。 【延伸阅读】

近年来,善用媒体已提到为政能力的层面,得到了一些积极响应,如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设立,新闻发布会的举办,不少官员在试图改变自己,提高应对媒体能力,在意在媒体上把自身形象表现得更鲜亮一些。然而,从提高舆论引导力方面看,不少官员离善待善用媒体新要求的差距仍不小。 【热点评述】

一、转变观念,改变制度,是政府适应媒体关键。这种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状况,固然与善用媒体的技能缺失有关,但更主要的制约因素则是观念意识问题。我们的不少官员对媒体仍是防范的、消极的、被动的,不主动学习用现代的方式运用媒体和善待媒体,心目中不是“把它管住”,就是“随它而去”。在群众关心的问题上,推诿搪塞,不敢讲真话实话,以至于常常陷入被动应对的状态。无论是自身素质所及,还是制度要求所限,对政府官员而言,“少说话”、“不说话”似乎仍然是首选应对方式。

二、善用媒体,保障人民的知情权、保障权。“少说话”、“不说话”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趋势。老百姓的知情权、表达权等权利意识在觉醒,且觉醒速度要快于官员执政能力提升和改变的速度。所以,善待善用媒体就比以往任何时期都突出。政府掌握大量权威的信息资源,这就要求政府发布信息必须及时、客观,让公众方便快捷地了解问题的发生以及政府正在和将要采取的解决方法。

三、积极看待媒体,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点。媒体是一个传播工具,善待善用媒体,提高舆论引导力,责任主要在政府、在官员。政府和官员要提高驾驭媒体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对信息共享的需要,尊重公众知情权,在建立迅捷完备的信息发布制度的过程中,提高运用媒体的能力;要善用媒体这个信息传播的有效载体,消除那种只看重正面报道,对发展中的问题讳疾忌医,对公众关注的批评躲躲闪闪的心态,让群众知道政府的工作动向;尤其是在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善用媒体的传播功能,建立阳光政府,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把政府的工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使政府的行为科学化、公开化、制度化,以之取信于民、取信于社会。

即兴评述观点四:“郭美美”事件背后的红十字会更应该反思

【背景材料】

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在某论坛并作了“慈善革命:都是‘郭美美’惹的祸?”的主题演讲。指出“一个有着107年历史的红十字会,怎么会在一个小姑娘郭美美的冲击下产生这么大的问题?我很震撼,也在深思。”赵白鸽说,红十字会百年历史的背后,是无穷的人道主义精神。特别是最近十年,红十字会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上任后一直在看它的档案,很感动。但是一个都没有被证实的网络事件,却可以用三天就把你打得稀里哗啦的。

【延伸阅读】

\" 一个都没有被证实的网络事件,却可以用三天就把你打得稀里哗啦的\",口气里听出了中国红十字会的满腹委屈,潜台词是红十字会出现“全民信任危机”,原来都怪该死的郭美美!诚然,如此庞大的红十字会却如此不堪一击?难道红会的领导不该思考这个问题吗?而单纯地怪郭美美,让人失望。纵然没有郭美美,红会的体制弊端同样也会被“王美美”“李美美”所捅出。

【热点评述】

一、这种所谓的“反省”和“闭门思过”只不过是摆在表面上,骨子里还透着官员公权特有的傲慢。红会的制度性腐败是全民信任危机的根本原因,这个既不是行政组织,又非独立的社会团体,它的监督管理始终是众矢之的。清者自清,能毁掉红会的只有红会自已!

二、我们应该感谢郭美美,她不会是中国红十字会历史上的罪人,不会遗臭万年,而是一个推动红会改革的功臣。感谢郭美美,让中国民众提前100年看的红会的腐败。如果红会一直是公正的,透明的,可信的,一万个郭美美又能摧得毁得了谁,红会最要查下自己的根子是否干净,取信于民!

三、市场经济社会下,金钱与道德关系本来就很脆弱。红十字会的博爱精神是社会所需要的,是公民所具备的,但是如果红会利用了公民的博爱,把这种爱占为己有,把捐款等同于其他行政款项并擅自挪用贪腐,那其必将遭人神共怒。所以当前的红会全民危机出现的是及时的,是可以挽救的,关键在于如何挽救,如何重塑形象。如果还把这种结果的出现归咎于郭美美,那是令人深恶痛疾的。

即兴评述观点五:娱乐窥私的泛道德暴力

【背景材料】

对郭美美的网络围观在不久前达至高潮:其航班行程在微博上被披露,其27日凌晨抵达北京首都机场时,还遭网友围追。现场网友提供的视频显示,除了表示围追者对其“造成很大影响”外,郭美美并未回应现场的追问,此前有关她的诸多猜测依然是个谜。

【延伸阅读】

一个女孩一次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无知炫富行为(抑或是炒作),旋即引爆了舆论的关注热情,同时借助于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强大力量,迅速演变成一场铺天盖地的公共丑闻。不过,于今而言,对于郭美美事件的“正义声讨”渐渐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歇斯底里的“娱乐窥私”——郭美美背后有无各种猫腻或许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要将郭美美的遮羞面纱揭下来,使之赤裸裸一丝不挂地站在虚拟或者现实的空间里,被围观或者被示丑。

【热点评述】

一、倘若网络批评失去了控制,沦为被娱乐窥私主义操控的道具,则是一种文化危机和精神信仰缺失危机日渐逼近的征兆。

二、我们看到,郭美美事件附着的那点所谓的“公共性”早已荡然无存,倒是一众网络看客们暧昧不清的娱乐面孔越加清晰起来。从网络的不懈话语追杀,到现实的围追堵截并直入公民隐私领域,如此打着道德旗号的声讨,渐渐异化为肆无忌惮的“多数人暴力”——这是一种娱乐窥私的泛道德暴力。

三、类似的表演并不鲜见。“踩猫事件”、“铜须门事件”、“死亡博客事件”、“Die豹事件”„„近几年,网络上盛行的“人肉搜索”将网络搅动得烟雾弥漫,几乎每一起有影响的互联网事件都与之有关。而涉及权利侵犯的“人肉搜索”之所以这般毫无遮拦、毫无边界,不外乎是因为有道德旗帜的粉饰。但既然虚拟空间里的道德力量如此充满激情和力量,那么现实生活中的正义品质又何以成为稀缺资源?道德并不完全是虚幻的东西,它附着于人的社会生活中。一个人或者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如何,都体现在言行举止之中。网络虽然是虚拟空间,但其实是现实世界的一个翻版。既然现实的道德有下滑态势,那网络道德也不能例外。现实道德与网络道德存在严重反差,并不是说社会道德有两面性,而是证明了所谓的网络正义具有太多的“娱乐泡沫”。

四、处在网络信息时代,注定任何公共事件的泛起与传播都与网络有关。时至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否认,网络批评是还原社会真实、维护道德、实现公共监督的有效形式,但倘若网络批评失去了控制,沦为被娱乐窥私主义操控的道具,无限上纲上线,无节制人身攻击,则就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炮制着另一种形式的舆论专制——而这,远远比个体性的炫富或者炒作更需要警惕和反思,更代表着一种文化危机和精神信仰缺失危机日渐逼近的征兆。

即兴评述观点六:见死不救让红十字蒙羞 【背景材料】

10月11日上午,66岁的老人龚维裘在距安徽省红十字会医院门口仅20米的地方摔倒,路人向医院求救后,医院却不予施救。半小时后,老人被120急救车送至合肥市105医院抢救,但最终还是不治身亡。

【热点评述】

一、对普通公民来说,看到老人摔倒而不及时施以援手,尽管应受道德谴责,但毕竟或许还有这样那样的“原因”可以辩说;然而,对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红十字医院来说,在这样的情况面前无动于衷,无疑是莫大的讽刺与悲哀,何况,这名老人还是该医院的病人。

二、医院的设施再差,但是,医生相对于路人,在专业技术方面无疑拥有优势;并且,条件和水平再差,恐怕假如我们及时施以援手同时积极寻求120的支援,也很有可能避免出现今天这样严重的后果——须知,对于抢救危重病人来说,别说半个小时,就是一分钟也是十分宝贵的。

三、红十字是相当神圣的符号,它是关爱、慈善、同情、互助的象征。安徽红十字医院的做法对得起红十字吗?不但对不起,简直是让红十字蒙羞

即兴评述观点七:慈善也需要市场竞争

【背景材料】

11月14日,民政部启动建设“中国公益慈善信息报送平台”,预计明年上半年可投入使用。民政部明年还将出台公益慈善捐助信息管理办法,届时将强制规定公益组织均须公开慈善捐助信息,包括接收捐赠、款物使用、受益地区等若干项。

【延伸阅读】

郭美美事件一出,太多的人已经开始用脚投票。相关数据显示,今年6月到8月,慈善组织接收的捐赠数额下降了86.6%。长此以往,再遇天灾人祸时,民众的善心将向何处寻出口?岂不是将某些慈善机构欠下的孽债让灾民们来偿?

【热点评述】

一、慈善事业的公信力丧失有其内在的逻辑。慈善事业已经不能再如自由落体般下坠,而恰恰需要大踏步的前进以挽回公众日渐丧失信任的善念。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还要继续无条件地扶持那些半官方的慈善机构,公信力的坍塌自有其内在逻辑,也绝非一年半载可以修复。强力作用的结果,往往注定难以改变其堕落的轨迹。

二、信任是最宝贵的东西,对慈善事业尤其如此。即使有一两家彻底倒下,也未见得是什么坏事。这与媒体等行业类似,长期的虚假报道和傲慢形象,必然会遭到读者的淘汰,其死因也许是对市场规律的最好阐释与捍卫。信任是最宝贵的东西,对慈善事业尤其如此,对慈善文化淡漠的中国尤其如此;信任也是最难挽回的东西,需要让后来者看到失去它的代价,需要让慈善事业从此能彻底构筑起公信力的平台。一如三鹿的倒掉,双汇的折戟,实不足惜。

三、慈善事业需要有良性的发展环境。如果非要找出一个谋害信任的凶手,慈善垄断无疑是最好的答案。有垄断就会有歧视、傲慢和不公,就杜绝不了贪污受贿和利益寻租的沉渣泛起。信任重建,需要一个公平的起点和良性的机制,只有让不同的慈善机构去市场中充分竞争,那些更加专业和具有公信力的慈善团体才会脱颖而出,真正担负起应有的责任,不负每一点善念的重托。

即兴评述问题:“红校服、绿领巾、差生班” 教育的痛

【背景材料】

前段时间,西安某小学曾推出“绿领巾”激励法。据说初衷是鼓励后进、导人向善的意思。结果吃力不讨好,几乎招致全方位多层次的挞伐。大众媒体上,舆论激荡汹涌。央视名嘴,更是绿领带出镜,痛批绿领巾教育法。

在如此压力下,绿领巾紧急叫停。没想到,这抹绿色还没完全淡出,教育界又杀入一抹刺目的红色:日前网友爆料,内蒙古包头二十四中向初

二、初三年级成绩前50名学生,以及部分进步特别快的学生发放了一款与众不同的红色校服,背面印有“包24中优秀生,翔锐房地产”字样。记者查实,该校确实发放了特殊红校服,以区分普通学生,目的是树立榜样,校服由当地企业赞助。

【热点评述】

即兴评述观点一:简单以学生成绩分类不妥

一、“绿领巾”号称是为了鼓励后进,似乎勉励之功大于歧视之过。“绿”的阴影,覆盖了对所谓“差等生”尊严的侮辱与损害。这里的“绿”,似已不仅是指一种颜色,而是有如“绿林好汉”中“绿林”的草莽野蛮之质;而“红校服”,则走了另一极端。鲜红的校服面子罩住的似是“优等生”的荣耀与特权。其实,“红校服”的里子和“绿领巾”一样,都是简单粗暴的二元对立思维,以及功利性标签式的量化分类法。

二、这种对学生进行所谓优劣中差的评定,只是机械地单以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而忽视了一个人的多样性,以及社会和文化的多元诉求。特别是在学生心智还未成熟的基础教育、义务教育阶段,这种带绿领巾、穿红校服的非黑即白、等级森严的示众式野蛮教育法,很容易误导学生形成不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这正是教育之大忌。

三、任何偷懒的标签化做法,都有辱教育内核精神,都标示着教育者自身的耻辱。在当前权利意识和现代精神日益觉醒的社会语境中,学校教育更应从尊重人自由心性和独立人格,从悉心呵护每个受教育者权利尊严的角度上,改进和完善以前存有纰漏的教育方式。

四、将心比心,从“心”出发的教育,才是尊重人性,契合时代诉求的现代教育。而那些会让人混淆到底属于“激励之术”还是“示众之刑”的越来越备受诟病的教学方式,则必须立刻弃用。西安绿领巾已叫停,包头市教育局也已责成校方一周内回收红校服,这些当然都是可以预料的。但,我们这里又不只是说的领巾或校服的颜色,而是指代任何不将受教育者平等对待,而是“以快、慢班,按成绩编排座位、考试成绩排名”等方式将学生进行三六九等区分的做法。所有的用一些道具将学生进行差异化标识,并将这种差异进行极端的形象化、对立化的软暴力行为,都必须立刻废止。

即兴评述观点二:“差生测智商”凸显教育的异化

【背景材料】

据报道,无锡一些中小学教师因为学生学习成绩差,便要求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智商测试”,如果测出孩子智商低,老师就可以向上面打申请,这样的孩子的成绩就可以不计入班级成绩和考核,自己的“绩效考核”也就不受影响了。而“有的家长竟然希望医生给自己孩子的智商打出低分。表示如果孩子智商低,那么即使成绩差也不会影响到老师的业绩。”

【相关评论】

学生的成绩不好,老师首先想到的不是因人施教,不是和家长一起努力帮助孩子成长,而是考虑如何撇清自己的责任,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教育异化到了何种程度。中小学教育本是孩子建立人生自信心的关键时期,最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和鼓励。如今,却因为要不影响老师的“业绩”,无端贴上“低智商”标签,很可能埋下一生都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

【热点评述】

一、教育应恢复其真实的目的:关注人格的培养,而不是分数的高低。当教育的目的不再是为了让孩子成长为人格完善、身体健康、具备一定知识水平的合格公民,而是成为考量老师“业绩”的一个工具,让人情何以堪?

二、建立相应的制度,给教师职业一个明确的定位。有学者指出,教师有三种境界:一是把教师作为职业,这种类型的教师,把职业视为付出劳动、交换薪酬、养家糊口的谋生之所。既然是谋生之所,便少不了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二是把教师作为事业,这种类型的教师,把职业视为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他们渴望来自他人尤其是学生的肯定,工作往往会成为他们生活的核心,关系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及成就感;三是把教师作为志业,这种类型的教师,把职业视为宗教,视为意义之旨归,职业与生命融为一体。对于教师职业的深刻理解和执著信念,使他们通过学生的卓越发展,让自己的生命得以丰富和扩充。

三、教育考核功利化,这是教育的“败笔”。必须承认,一些教师之所以会用如此功利的态度对待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主管部门“绩效考核”不够科学所致。因为这种“绩效考核”把考试成绩、升学率等作为考核教师业绩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指标,却不考虑教育的复杂性。事实上,影响成绩的因素是多元的,并不是老师所能够完全掌控的,因此,学生成绩不理想,并不见得就等于教师水平不高或者没有尽职。教育主管部门不全面地考核老师的工作,而过于依赖学生成绩来做片面的绩效考核,才迫使老师们不得不走“测智商”这样的旁门左道。

即兴评述问题:小悦悦、彭宇案,道德之殇

【背景材料】

2011年10月13日下,两岁女童小悦悦在佛山南海某五金市场前后遭两车碾压。有18路人经过小悦悦身旁,但均无所作为。之后,一场规模宏大的“道德审判”随之而来,18名路人被冠以“冷血”之名,甚至受到“人而无德,胡不遄死”的责问。

【热点评述】

即兴评述观点一:肇事司机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

一、两名司机肇事逃逸,自当受到法律的严惩。那18个冷血的路人则是头号“帮凶”,如果他们有一人及时介入,小悦悦就不会被二次碾压,就能及早被送医救治,而保住幼小的生命。这18人让举国为之蒙羞,冷漠的他们完全丧失了任何道德底线,理应受到谴责。

二、无可否认,正是社会性的冷漠亏欠了小悦悦。许多人把这些路人的不作为归因于彭宇案,但一个2岁的孩子,谁能狠得下心。就算他们“不敢”,怕因为施救被其家人纠缠,拿出手机拨打120总没风险的吧?其实在彭宇案之前,国人路见跌倒之人袖手旁观就早已是常态,如此冷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刮几次热风,怎么能破解这几十年之寒?

三、在很多发达国家,见死不救甚至还要被判刑呢。比如:英国法律规定了“见死不救罪”;法国刑法典规定“怠于给予救助罪”,违者最高可判5年监禁并处50万法郎罚金。这类立法迫使路人不敢袖手旁观,可减少类似悲剧的发生,值得我国借鉴。

即兴评述观点二:尊重每个人的选择,社会才能进步

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责备这些路人太容易了,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全然不需要什么成本。难道这些路人比肇事者更可恨?他们至多是小人,却不是恶人。市场管理方的责任就比他们大得多。事发市场拥挤逼仄,照明昏暗,人车混杂,市场管理方一年收上亿元管理费,发生本次事故前竟然连道路减速带都没装,致使小悦悦死于飞快的车速,如此不作为算不算冷漠,算不算“帮凶”?又有哪个政府部门整治过该市场的乱象?机动车如此杂乱,却无人疏导,借口是场内道路不归市政管,如此推诿责任,算不算“帮凶”?

二、在责任没有厘清之前,泛泛谈论世道人心没有什么意义。除了肇事司机,小悦悦的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亦难辞其咎。明知市场秩序混乱,车辆来往危险,却放任一个2岁的孩子长时间不在自己的目力范围内,试问哪个负责的父母能放得下心?事后证明,小悦悦出事地点距离他们竟然有100米,如果在发达国家,这样的父母早就被剥夺监护权了。至于路人,他们的确没有行善,至少也没作恶,为何要对他们进行“道德专政”?

三、欧洲将见死不救入罪,效果并不好,美国就没有这么搞。有民意调查显示,42%的德国民众、75%的美国民众认为法律不应强迫个人行善。如果中国把见死不救入罪,估计国人此后就由“围观党”变成“跑路党”,为了不让责任落到自己身上,就比谁跑得更快了。当然,鼓励见义勇为的法律,这个可以有,而且应当有。如加拿大等国颁布了《见义勇为法》,规定施救者不必为施救过程中因疏忽、作为不力所造成的伤害承担责任。

【点评者说】说现阶段国人普遍冷漠也许对,这18路人中也许有人真的冷漠。但要消解这些冷漠,单单对这18路人搞道德上的民粹主义是不行的。逃逸司机的法律责任、父母作为监护人的责任、市场管理人和政府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责任,这些责任的一一厘清,才是杜绝以后此类事件的有效措施。当然,要救世道人心也对,但要从厘清责任开始,当一个社会人人尽本分了,世道人心自然就不药而愈。

即兴评述观点三:网上传播的“彭宇翻案”是一种民众诉求

【背景材料】

近日,不断有网友发贴称:“彭宇案”主审法官“已被停职检查。”记者赴南京查证发现,主审“彭宇案”的法官王浩,目前确实已调离法院工作,但并未停职接受检查。

【延伸阅读】

一个违反常理的彭宇案,让原本就已脆弱的道德呈现出被压垮的一面,从此人们在面对需要见义勇为和伸出援手时,总会不由自主地问一句:我会像彭宇一样被冤枉吗?正是因为彭宇案的“蝴蝶效应”,人们总在冷漠事件发生时旧事重提。此次彭宇案被再次提及,与刚发生的小悦悦事件有关。与此前有所不同,此次被提及不仅是再次回忆或指责,而且还以传言的形式,表达了一个信息:彭宇案被翻案,当事人被处理。经记者实地调查发现,这个传言只是个网络传言而已。

【热点评述】

一、传言也是一种舆论。人们热衷于传播的根本原因在于:想通过这种传播引起有关方面重视,得到对真实情况的回答;还有就是想表达一种诉求,通过传播传言的形式,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

二、人们最终目的在于后者,他们希望看到彭宇案被严肃对待——这种严肃对待倒不一定是谁受到了处理,而是一个模糊的边界被重新梳理清楚。彭宇案对社会的最大伤害,就在于它模糊了一个基本价值观——好人有好报。现在,人们希望这个边界被重新界定清晰。

即兴评述观点四:道德既非禁区也非大棒

【背景材料】

小悦悦最终没能创造生命的奇迹,社会陷入巨大创痛。 【延伸阅读】

与痛感相伴随的是舆论汹汹,自事件发生,舆论对18名路人的道德批判不绝于耳,一些路人的真实信息被“人肉搜索”,受到各种辱骂。甚至有网友称:“应当给这18个人立碑,刻上他们祖宗八代的大名,叫他们臭名远扬。”对此,第16名路人陈先生不堪骚扰,接受腾讯专访称:“真的没有看到小悦悦,看到了一定会救,我们不是那么冷血的人。”并请求网友:“不要再骚扰我们了,真的受不了。”

在媒体对当时司机、警方和路人的采访报道中,均称当时下雨,天黑,没有路灯,视线不好。而在监控录像中,画面明亮,可见度高,舆论普遍据此为事实根据,抓出“18路人视而不见”的新闻点,展开道德批判。

有消息称,监控录像是通过红外夜视摄像头所拍摄。如果属实,肉眼所见的真实场景一定昏暗许多。网名为勒克儿的媒体人对比了在黄昏雨天用普通相机和红外摄像机拍下的相同场景,前者拍摄的画面较黑,可视度很差,而后者则更明亮、清晰,与录像中的可视度较接近。以此模拟当时场景,陈先生等路人很有可能没有看到小悦悦。另一个疑问是,陈先生是出门找女儿的,如果真的看到有孩子趴在路上,不论出自好奇心还是寻女的急切心情,不上前察看的可能性有多大?

【热点评述】

一、对媒体来说,抓住更具爆炸性的点是本能,但必须尽量贴近事实真相。在存在明显疑点的情况下,一窝蜂报道道德冷漠,也有可能制造另外的伤害。

二、道德不是禁区,人们对其他人的不当行为当然可以表达态度,真有不当行为,也应当承受人心代价,但道德也不是大棒,表达态度不代表可以把任何人打趴在地,把他们架在火上烤,尤其是真相并不完全清晰的事件。有人会说,正是真相不清晰,所以大棒挥舞可以理解包容,但我认为,这不过是对道德的另一种无知无觉。

三、现在,“18路人”似已成为冷血、无情的代名词,一切批评、指责近乎恶毒的字眼加诸其身好像并无不公。小悦悦事件是一个悲剧,一个孩子失去生命,让人无限悲凉,我们谴责悲剧的制造者,但并不是没有必要反思由此引发的道德上的狂轰滥炸是否理所应当。

即兴评述观点五:道德和法律究竟谁撞了谁

【背景材料】

最近,这样的事件发生多起:老人倒地无人扶,旁边是一群保持安全距离围观的路人,有人想伸手搀扶,又有人出言阻止„„

【延伸阅读】

对社会道德滑坡痛心疾首的人们,立即会将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等判例视为众矢之的。的确,经过舆论不断发酵,关于老人摔倒“扶不扶”,大众的第一反应就是“彭宇案”带来的恐惧感。法院判决的模棱两可至今仍为人诟病。彭宇案判决书使用了“从常理分析”、“更符合实际的做法”、“与情理相悖”之类的措辞,来判断彭宇之责;而许云鹤案则在证据不足的情形下,用了“必然”、“定然”等主观判断,来做过错推定。

【热点评述】

一、社会的向善之心需要真相来维护。当真相扑朔迷离的时候,局外人妄断是非都是轻率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如果被告真的撞倒老人却不肯承认,还要编造动听的助人为乐借口,是极不诚信、不道德的行为;如果老人没有被撞却强诬被告,同样极不诚信,更在媒体与网络的放大效应下,对社会向善之心造成极大伤害。

二、完善制度,解除助人为乐者承担法律的后顾之忧。法官眼中的“常理”是,如果不是你撞的老人,自然不用扶,更不用送去就医。可悲的是,我们在现实中的感受,确乎如此——活雷锋,毕竟不是社会的常态。而同样的事情,倘若发生在一些文明程度高的国家,路遇病患或需要帮助的人,几乎总有人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或许,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承担法律责任的后顾之忧,不会有“不是你撞的你就不必扶”的“常理”——就像新加坡的惩罚机制规定,被援助者如若事后反咬一口,则须亲自上门向救助者赔礼道歉,并施以其本人医药费1至3倍的处罚。

三、法律需要在重塑社会文明、道德规范上起引导作用。现行法律虽无法超拔于社会习俗存在,但法律对于引导甚至重塑社会文明、道德规范,并不一定存在冲突。依靠法律拯救道德,确实不得已。法律只是扶助道德之一途,在经济急剧增长、城市不断扩张中,曾经倚仗熟人社会道德压力来规制行为的文化传统,正岌岌可危,在情感约束越来越少的“陌生人”社会里重建道德规范,我们还任重道远„„

即兴评述观点六:拾荒阿姨义举反衬中层道德懦弱

【背景材料】

“两岁女童街市被多次碾压,18路人见死不救”成为近些天舆论关注的焦点,伴随着发生在佛山女童小悦悦身上的惨剧,更是一场人性的悲剧。不过庆幸的是,最终拾荒阿姨陈贤妹义无反顾地将女童救起,捡拾起文明的颜面。陈贤妹事后接受采访称,当时并未害怕会被冤枉,救人最要紧。

【延伸阅读】“这一天,他们令佛山蒙羞”,这是昨日当地报纸《佛山日报》的头版头题。昨日本报也发表《拯救日渐消逝的恻隐之心》的评论员文章指出:18路人的冷漠,是让文明蒙羞的道德灾难。而这样的冷漠,绝非特例,却有日渐弥漫的趋势:比如频频发生的老人跌倒无人扶助,面对歹徒行凶无人挺身而出„„

让人诧异的是,在道德环境因各种冷漠渐显不堪之时,弱势者却义务反顾地表现出他们的仗义,比如这一事件中救助女童的拾荒阿姨陈贤妹,还比如那些扶起摔跤老人的青少年„„社会道德要靠底层和弱者来维系脸面,真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热点评述】

一、路过的18名冷漠的路人,加之碾压女童的司机,人性的蒙昧让他们成为了道德的盲人。而这群“道德盲人”,相对陈阿姨而言,算是这个社会的中间阶层。面对道德困境,社会的中间阶层不但是围观者和批判者,往往也是迟疑者和逃避者。

二、道德的困惑和焦虑,往往源自生活的困惑和焦虑。当下的社会中间阶层,已然陷入了生活的泥潭难以自拔。房子、教育、医疗、养老、物价„„中层被这些主线所操控,成为生活的木偶。也就是说,中层的情感道义,不少都被现实所捆绑、风险所压迫。情感上的“小三”现象,道德上的冷漠围观,恐怕不少都是现实的焦虑所造成的畸变。而拾荒的阿姨,其诉求和预期显然要比中层低得多,少了这些焦虑和忌惮,也就更加义无反顾。

前些年,王小帅导演的电影《左右》,就曾深刻地揭示了这个主流阶层的精神困惑。他们或许衣食无忧,但日子过得也并不幸福,事业压力、生存压力、道德压力、家庭危机都成为捆绑生活的风险。在这个时代,如何能保证自身的生存,又如何能体现自己的精神价值,而如果两者之间发生冲突无法实现平衡,便难免将中层推向决绝的精神墓葬。在生活危机面前,情感、道义、伦理都很可能成为负累和风险,也就都可能成为被丢弃和牺牲的东西。

四、当情感道义纳入到中层生活的风险评估和价值换算,那么他们的精神和价值难免发生左右摇摆。而这种左右摇摆发生在作为社会主流的中间阶层,无疑加快了这种人性悲凉的弥漫和扩散。

五、人有选择懦弱的权利。面对情感道义的风险,选择逃避似乎又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社会而言,不能任由这种冷漠和懦弱将世界变成情感道德的荒漠,只有将作为社会主流的中层从生活的重压下解放出来,情感道义不再成为平衡生活的负累,才能释放出他们的热情和温暖。拾荒阿姨维系了道德的脸面,无法推动人性的复苏和道义的觉醒。

拾荒阿姨的笃定,反衬出中层路人精神价值的左右摇摆。我们除了要向义无反顾救人的阿姨致敬,更该反思庞大的中层为何在情感道义上患得患失。生活的困惑和焦虑,不是逃避道德义务的借口,主流群体道德上的懦弱,正制造种种道德悲剧。

即兴评述观点六:守护道德底线,“我”当何为

【热点评述】

“小悦悦”被碾后,与司机逃逸一样触怒公众的,是“看客”的冷血。

鲁迅先生说:“直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从“小悦悦事件”看,“真的猛士”还真不少!在一个血肉模糊的小生命面前施施然绕过,不是铁石心肠还真做不到。

鲁迅先生曾在小说《药》《阿Q正传》里对国人的“围观情结”及“看客心态”作了无情鞭挞。那些伸长脖子围观革命者被砍头的场景,曾深深刺痛国人。

粗略探究“看客心态”的历史滥觞,儒家传统还是主张见义有为的。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又说“仁者必有勇”。孔子主张勇敢与美德同在,见穷困落难之人,顿生仁慈之心,关键之时出手相助,此为仁勇;伸张正义,敢为民请命,疾恶如仇,敢打抱不平,叫义勇。

只是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者,几乎未把子民当“人”看待,百姓命贱如草,生杀予夺,遑论人格、尊严?缺乏必要的精神内涵,作为一个“人”,他自己都是不完整的,要他以“人”的仁义之心尊重、关心周围的“人”,岂非缘木求鱼?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社会价值、公共道德的正面倡引,使得社会精神面貌为之一新。当社会进入市场经济阶段,旧的规范、秩序悄然变更,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伦理、秩序又未能适时生成,转型的“空窗期”,个别场合下难免出现暂时性的道德失范。可以说,社会“看客心态”的复萌,或多或少与转型期心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有莫大关系。

社会价值观、道德观、文化观的重构,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层面、长时间的介入。

即兴评述观点七:和谐社会 诚信为先

【背景材料】

时下,“不信”,似乎成了生活的主语:做好事,不信,认为是作秀;帮助人,不信,认为有企图;甚至有人遇险去解难也不信。媒体报道,广东肇庆一70多岁阿婆跌倒后被人扶起,闻讯赶来的阿婆女婿却对其恶语相加:“周围的人都不扶,就你来扶?不是你撞的你会扶她?”多亏有监控录像证明。这个故事真让人感慨。

【延伸阅读】

同样是媒体报道,安徽合肥一76岁老大妈搭本村顺风车意外身亡,车主四次提出赔偿都被老人亲属婉拒,理由是要做好事人的钱,良心会不安。这种以德报德、好人好报的故事,展现了社会风气的另一端,折射了人性诚挚美好的一面,读来让人温暖感动。

【热点评述】

一、和谐诚为先,就是把诚视为做人的根本。常言道:“不信不立,不诚不行”。对于诚,我们的中华文化早有定论:唐代的李翱,把“诚”视为“人之性”;北宋的周敦颐,把“诚”看作“人之本”;普通的老百姓,更是把天行四时、地育万物当作“诚之源”。可以说,自古诚行天下,而今诚比金贵。事实最具说服力。且不说过去那个老喊“狼来了”、“狼来了”的小孩,由于自己的不诚而险些被狼吃掉的故事,就是当今那些头上带有不少光环的专家、学者、教授,最终由于自己的学术不诚,或抄袭、或造假,不照样落个身败名裂的结局吗?

二、和谐诚为先,就是为人处世要诚心诚意。诚者,“开心见诚,无所隐伏”之谓也(《后汉书·马援传》)。可以肯定,做事只图其表,不叫诚;干事只谋私利,更与诚风马牛不相及。诚,只能是以心待之,诚恳、诚挚;以实处之,实心、实意。喜欢上镜、热衷造势,蓄了一尺水,却掀一丈浪,尽管所为之事是好事,所干之事是实事,也难免让人疑窦丛生。毕竟,真诚,用不着表白。其心,人能感;其意,人能知。生活就是这样:人心自有一杆秤,心心相通可预知。

三、和谐诚为先,就是诚字当头,行在其中。诚,不是外衣,穿穿就行;而是行为,只有行动才行。这种行动,不是比谁说的动人,而是比谁行的扎实。这种扎实,自不妄语始:即便有天大本事,也决不说天大话语;自做小事始:见有难,帮一把;见有哭,问一声;自放身段始:处高,向低走;有根,向群众。相信,只要这样做了,说不上能感天地,泣鬼神,倒是可以天天心舒畅,夜夜入梦乡。毕竟,诚字当头,于人有相长之益;行在其中,于己无自辱之患。

四、和谐诚为先,既是一种道德追求,又是一种行动底线。是道德追求,就要宣传教育;是行动底线,就要法律约束。实践证明,一种好的行为形成,只靠教育、不靠法律是不成的。不能设想,人人都是雷锋。对信奉“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的,对有诚信不良记录的,就要靠法律与纪律,不仅使之得不到便宜,而且让其处处碰壁。如此,才能让“诚果”累累,才可使和谐满园。

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和谐社会,要和谐,诚为先;诚,不仅是和谐的润滑剂,而且是和谐的奠基石。

即兴评述问题:死者的隐私信息要不要保护?

【背景材料】

网络时代的隐私和信息保护变得复杂模糊,令人纠结甚至难以捉摸。正如为获得亡夫徐先生邮箱中保存的信件、照片等信息的王女士发问:“为何QQ不能继承?”

从双方的主张来看,这似乎是个财产权之争,问题的焦点是QQ账号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归属,以及这种权利能否继承。若果真如此,那么根据用户和腾讯公司签订的《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其中明确约定,腾讯拥有账号的所有权,用户仅有使用权。

【延伸阅读】

为了保护用户的信息和隐私,各种网络账号大多要求用户提供密码并妥善保存,一旦遗忘或者丢失,要么通过协议约定的程序找回,要么永久性失去账号。那么用户在去世后,其亲属或者继承人能申请找回密码,或者获得用户的账号信息吗?能够继承死亡用户账号内的信息“所有权”吗?腾讯和用户的协议中并没有明确约定这一点,但它要求王女士按照用户找回密码的程序和条件进行申诉,很难说不合情理,因为这是为了保护死亡用户的账号信息。

【热点评述】

一、死亡用户的信息安全和隐私同样甚至更加重要,不能因为一个人已经死亡,就可以擅自披露其个人信息。在这些情况下,如果网络公司将死亡用户的账号信息提供给其亲属,似乎就侵犯了其权利。那么,这一权利的性质是什么?是隐私权还是其他权利?如果囿于传统的侵权法,难以认定此种权利为隐私权。但如果不是隐私权,它又是什么权利呢?不容易界定。

二、国外有法律专家建议,应当改变传统侵权法的认识,承认死者的隐私,将隐私权的保护扩至死者,以确保人死之后的信息安全,也保障活着的人有足够信心提供自己的信息。这一建议对于解决信息时代的隐私难题大有裨益。

即兴评述问题:钱能带来幸福吗?

【背景材料】 “晒穷帖”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近日,广州妈妈网一条网帖《晒晒一个家庭的最低消费》引发热议,网友“钟村迁迁妈”细算了一家三口每月开支,指出即使不供房、不养车,广州一个家庭的月开支也要7000多元。她感叹,“难怪老公天天哀叹工资不够平均工资的10倍,没有幸福感。广州平均工资5000,也就是月入5万才会幸福。按照这样计算,我还差4倍。

这位网友认为,7000多元是广州家庭最低的消费。这是她的观点,尽管在广州,很多家庭月入三四千也能正常生活。我比较反对的是她后一个观点,工资不够平均工资的10倍,就没有幸福感。

【热点评述】

一、现在“哭穷”很流行,除了白领,很多公务员及知识分子都曾公开哭穷过。很多时候,不少人衣食富足,有房子住、有工作做,但依然还觉得自己很“穷”。但事实上,他们过得真的不穷。之所以产生太多“穷”感,很多时候是因为有了对比。与那些月收入五万十万的人比,你想不穷都难。而那些真正的穷人,却很少哭穷。毕竟,穷并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

二、不少人认为,更高的收入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压力。但问题是,一个人的能力与资源总是有限的,也就意味着经济收入也是有限的,它会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难道我们会因为没有获得期望中的高收入,就彻底失去了获得幸福生活的机会与可能吗?如果我们真的是被金钱冲昏了头脑,成为物质的奴隶,将变得无比功利与浮躁。永远只纠缠于远处未得到的,而忘记了自己已拥有的,可能就真的会失去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三、如果我们彻底把自己看成赚钱的机器,根据赚钱的能力与速度,来判断自己幸福程度,以及生活价值,就会在这种一味的物质追求中变得无比功利与浮躁,永远产生“贫穷”感与“不幸福”感,这可能得不偿失。当然,社会上功利浮躁的价值观流行泛滥,也会让很多人中毒,成为受害者与牺牲者。于是他们觉得,不赚到够用的钱,好像就不配在这个世界上幸福生活下去一样

即兴评述问题:如何让学生餐“营养”起来

【背景材料】

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营养餐政府部门应给予一定补贴政策。此外,还需要保障家长参与,理顺管理体制。

去年11月,北京市学生营养餐迎来了一轮涨价潮,不少营养餐公司面临成本大幅提高的压力,学生营养餐已调高0.5元到1元。对此,市教委曾上报相关部门,为家庭困难的中小学生申请就餐补助,但此项申请未获批准

【延伸阅读】

学生营养餐,旨在加强中小学生的营养,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可轮番的物价上涨,正让这一初衷化为泡影,一位家长在网络论坛上抱怨:“营养餐太差了,猪肉改鸡丁,牛肉块儿小了,鸡大腿快变成鸡翅那么大了!” 不是什么有营养吃什么,而是什么便宜吃什么,这样的营养餐学生不喜欢,家长也不满意。

可作为送餐企业,他们也很无奈,“包括米、油、面、肉等餐饮原材料价格比去年上调30%左右”,成本压力之下,要么涨价,涨不了价,唯有偷工减料。可问题是,北京市的学生营养餐价格已经不低了,一餐多在7元左右,高的能到10元,一个月下来,对于中低收入家庭算是笔不小的开支,再涨,家长们真有些吃不消。这样的情况下,政府财政能否帮家长们分担一些呢?

【热点评述】

一、现在,对于大学生伙食,政府有完善的补贴政策,不仅补贴给食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还可获得不少的现金补贴。而相对于大学生,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所以这样的补贴政策,应当延伸至中小学。

二、目前学生营养餐由家长完全买单,虽说城市家庭收入水平较高,但城市家庭所承受的物价压力也大,更不用说,城市家庭是纳税的中坚,他们给城市政府缴了那么多税,理应获得相对应的公共服务,一个月几十元的学生营养餐补贴,并不过分。

三、补贴之外,学生营养餐的管理机制更要理顺。学生营养餐“成本”高,固然有物价的推动,但隐性管理成本同样不可忽视。

例如,有的学校,曾存在强制学生订餐的现象,学生抱怨饭菜质量,学校却不闻不问。营养餐怎么订,选哪家送餐企业,目前基本由学校说了算。

四、另外,北京学生营养餐原料统一采购配送。早在2006年,《新京报》就曾报道相关企业多有产品高出市场价格,被业界质疑存有“暴利”。但时至今日,这一营养餐原材料垄断经营的体制未有改革的迹象。

为了孩子,名不副实的学生“营养餐”,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强化政府责任,保障家长参与,理顺管理体制,学生餐才能“营养”起来。

即兴评述问题:电视娱乐化之我见

【背景材料】

坊间传了数月之久、电视圈内闹得沸沸扬扬的“限娱令”最终落实。国家广电总局官网于17时07分正式挂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从明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而各卫视每周的娱乐节目不能超过两档,每年的选秀节目不得超过10个。

【延伸阅读】

从部分卫视近段时间的节目改版以及调整来看,早已开始了应对。湖南卫视明年停办选秀,综艺类节目只保留《快乐大本营》和《天天向上》;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在口号上早就喊出“生活服务类”节目,以规避被划分到要控制的“相亲类”节目中;其他还在调整的包括浙江卫视和北京卫视等。

面对“限娱令”,各大以娱乐类节目撑腰的卫视立即出台应对之策,“力保王牌节目”、“调整播出时段”、“撤换部分节目”等成为大家普遍采用的方式。

湖南卫视:力保两档“王牌”节目

早前明确宣布退出明年的选秀竞争,力保《快乐大本营》和《天天向上》两档王牌综艺娱乐类节目。无论从节目关注度、观众忠实度、主持人影响力以及广告招商价值上,这两档节目的确堪称湖南卫视的“门面”。被力推的新栏目则包括《平安2012》和《平民英雄》,前者是以日常容易忽视的安全问题为切入口,具备新闻元素的生活安全服务节目;后者主要是挖掘平民英雄事迹。四年前推出过的《变形计》如今再度回炉,依然主打角色互换,体验对方生活,获得成长感悟。知识服务类、亲子互动类、法制故事类都将陆续有新节目推出。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暂时不动 江苏卫视节目推广部主任刘原表示,由于刚刚接到通知,节目的具体调整方案尚未确定。在认真学习《意见》后肯定会坚决执行,具体的改版计划将于11月初宣布。被问及最受关注的《非诚勿扰》的命运时,刘原表示,在节目编排新方案出来之前暂时不变。但将来保留哪些节目,撤换哪些节目都要经过台里研究才能决定。

不过,细心的观众会发现,主持人孟非在《非诚勿扰》的开场白不知何时已改成“欢迎收看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而不是最初的“婚恋交友类节目”。如此看来,“限娱令”在电视台内部早已下达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

东方卫视:《达人秀》避免提选秀

《中国达人秀》在成功举办过两季后,第三季仍在如火如荼地举办,但在宣传口径上也是尽量避免“选秀”、“海选”、“比赛”等“限娱令”中的敏感字眼;另一档收视较高的《百里挑一》成为《中国达人秀》之外力保的栏目。

北京卫视:“秀”场已经全面停播

晚间黄金时段的“秀”场栏目全面停播已有一段时间,新栏目的开发尚无动静。固定播出的揭秘历史类节目《档案》收视一直相对稳定,前段时间热播的历史纪录片《辛亥》获得诸多好评。

天津卫视:“娱乐”不多影响不大

天津卫视总编室方面表示,他们的娱乐访谈类节目只有《今夜有戏》,情感类节目只有《婚姻保卫战》,因此“限娱令”对天津卫视影响并不大。但既然“限娱令”已出,明年的节目编排会重新调整。

娱乐小户 重新洗牌 大挖人才

“每家卫视,每周黄金时段的娱乐节目保留两档。”在这样的限制面前,湖南卫视和江苏卫视最擅长的节目类型被“削弱”了,幕后推手们面临着“无用武之地”的境遇。这就给了其他一些影响力和关注度的排名比较靠后的卫视搏出位的机会,但人才匮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于是,像山东卫视这样铆足劲头出位的“小字辈”便向“老大哥”湖南卫视的工作人员抛出橄榄枝。

山东卫视品牌事业部主任樊宇早前就表示:“山东卫视新总监上任后改革力度很大。《歌声传奇》是我们下半年重点打造的综艺节目,需要大量引进人才。我们邀请《快乐大本营》核心制作团队及‘超女’、‘快男’音乐制作团队,节目将于下周五首播,筹备期仅1个月,首播就邀请到黎明;其次,湖南卫视明年只保留《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两档娱乐节目,那就意味着更多的娱乐节目制作人可能下岗,欢迎湖南卫视制作团队及主持人来山东卫视发展。”不过,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主任宋点随即在微博上回应:“说有某卫视证实已和《快乐大本营》的核心团队一起打造新节目,我大吃一惊,因为那个《快乐大本营》的核心团队我们都不认识,你们说这是怎么回事呢?”

面对“限娱令”,在做好新闻类等节目的同时,娱乐类节目方面,“老大哥们”要做的是如何把握住有限的机会,并在节目中发挥最大效力;“后辈们”不是借机炒作,而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如何借力把自己做大做强。

【热点评述】 即兴评述观点一:抵制过度娱乐化是电视媒体的责任

【背景材料】

当前,在所有的媒体中,电视提供的娱乐无疑是最直接最充足的。中国观众的电视时间几乎是被娱乐所包围的,娱乐正在“全国总动员”——在周末晚间的黄金时间,相当多的频道都在播出PK选秀、游戏狂欢、情感体验、名人访谈等娱乐性较强的节目,即使不停地换台也找不到其他可看的节目。刚刚在《可凡倾听》见过的明星,有可能又出现在《超级访问》中;由《超级女声》带动的选秀节目正被“山寨”在许多家的卫视中;由《非诚勿扰》刺激出的相亲节目也遍布全国,从《称心如意》到《婚姻保卫战》再到《我们约会吧》,一时间,非“相亲”似乎不足以赢得收视率。

这种“千台一面”的娱乐之风甚至波及少儿节目。在一些少儿节目中,很小的孩子就在充斥声光电的耀眼舞台上表演各种各样的流行节目,模仿成人的歌唱,演一些庸俗的小品,打扮得不伦不类,而且和一些影视明星同台献艺,让孩子在电视这种大舞台上过早地成人化、庸俗化,令人担忧。

【延伸阅读】

过度娱乐化并非中国独有。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席卷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传媒业也迎来了娱乐化浪潮,其突出表现就是娱乐性节目比例大量增加,新闻节目比例下降,而一些严肃的新闻节目也出现了娱乐化现象。比如,在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和社会事件的报道中,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媒体往往将新闻聚焦于某一个人物身上,追求戏剧性,将复杂的矛盾简化为好莱坞式的善恶对立和爱恨情仇。

【热点评述】

一、如果说同质、抄袭、克隆显示的只是原创的缺乏和急功近利的炒作,那么低俗化就是对于电视公共服务功能的彻底背叛。一些节目以猎奇为动机,以窥视为目的,以隐私为依托,大肆宣传拜金和享乐,引起了观众的反感。一些电视剧把低俗当趣味,拿缺点做笑料,任意颠覆经典,随意娱乐历史,让艺术远离审美。

二、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电视观众群,除了娱乐,我们还需要科学、教育、文化等多种类型的节目。婚恋交友类、才艺竞秀类、情感故事类、游戏竞技类、综艺娱乐类、访谈脱口秀、真人秀等类型节目在黄金时段的出现应有一定的总量控制。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今的中国,基本实现了“仓廪实”和“衣食足”,可是并没有完全做到“知礼节”和“知荣辱”。观众在观看电视节目时,大多数时候是被动地接受,因而给予什么、怎样引导非常重要。

即兴评述观点二:“限娱令”不是广电总局的家法

【热点评述】

一、实际老百姓需要看什么节目,不能只靠广电局的几名老头老太太们一手操办。广播传媒是属于公众的文化娱乐载体,是为十几亿老百姓服务的文化工具,岂能让广电局的几名老头老太太们“暗箱”操作。连娱乐节目的现场热闹到什么程度,现场上的嘉宾笑到什么程度,在笑的时候需要露出几颗牙齿,都要做出硬性的强制性规定,这不成了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节目了。

二、电视上的娱乐节目,虽然属于广电局管理的范畴。但是这些电视娱乐节目,不是专门给广电局的几名老头老太太们专门“定做的”。广电局治下的电视台,也不是广电局的几名老头老太太们的“私人电视台”。广电局的几名老头老太太们,要一统全国电视台的江山,按照一个模式经营和播放。他们以为他们是谁。

三、娱乐不能无极限,娱乐也需要有边界。但是这个边界的制定,不能就由某几个人所决定,更不能由着某几个心态不健康的人所决定,而应该由公众说了算。文化搞独裁、娱乐搞独裁,不仅不会受到老百姓们的欢迎,对于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反而会带来灭顶之灾。

四、国家修订法律还要征求老百姓的意见那。难道广电局的“限娱令”,就可以完全无视老百姓的意见。“限娱令”到底是个什么东东,不妨拿出来晒晒,让老百姓也来挑挑刺。

即兴评述问题:“寒门难出贵子”拷问社会

公平

【背景材料】

读书改变命运,曾经是农村寒门子弟坚守的信条,如今,这一信条正受到很大的挑战与质疑。“村里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学费越来越贵,但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也越来越多。”这是很多农民普遍的感受,“好不容易跳出去了,怎么又回来了?读书还有用吗?”不少村民发出这样的疑问。

【延伸阅读】

根据刚刚公布的“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调研结果,我国重点大学里的农村学生比例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不断下滑,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种种迹象表明,学习刻苦、家境贫寒的孩子在一线重点大学中出现的越来越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寒门学子考上名校的机会并没有随之增长,“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找的工作越差”,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普遍现象。

【热点评述】

一、家境与能否考上好大学高度相关,是对社会公平的一大戕害。仅就招生环节来说,名校择优录取,本无可厚非,但当名校本着这一原则招来的都是家境优越的子女时,其背后隐藏的教育资源畸形分配,以及由此引发阶层固化、贫富差距代际传递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却不能不让人警觉和反思。毕竟,中产及其以上阶层并不占我们社会的多数,重点大学矮化为“殷实之家子弟俱乐部”,意味着数量更为庞大的寒门子弟失去了机会。

二、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命运的信念,是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载体,关系到社会的底线公平。天赋不错的寒门学子通过苦读考上好大学,进而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是许多底层民众改善自身境遇的希望所在,也是为数不多的阶层上升通道之一。而一旦这扇阶层流动的大门被关闭或变得极为窄小,群体之间只能横向流动不能纵向流动,不同的阶层之间分野明显,互不理解,在价值观上视同水火,将会是对社会和谐的巨大威胁,共享发展成果也无从谈起。

三、寒门难出贵子,表面上看是教育问题,其实折射的是整个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坐标。都说我们是个转型国家,国家的转型是通过一个个个体命运的转型来实现的,对于亿万到城市谋生的人来说,让自己或后代实现由农村到城市、由蓝领到白领、由体力劳动到脑力劳动的跨越,通过自身努力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道路。近年,拼爹、富二代、穷二代等词汇的流行与热议,无疑说明这个正常的过程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此时社会应该做的,绝不是默认这些词语代表的含义成为通行的社会规则,而应该创造更多阶层流动的机会,让更多底层的人们看到希望。

即兴评述问题:“最美妈妈”激发社会向善

力量

【背景材料】

连日来,接抱坠楼女童的“最美妈妈”吴菊萍引发了海内外的集体感动。日前,杭州市授予其“见义勇为积极分子”和“三八红旗手”称号,称她的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性大爱”。吴菊萍不计后果的爱心托举,不仅给坠楼女童妞妞带来了生的希望,也激发着全社会的向善力量。

【相关评论】

回顾近来种种感人的爱心救人事件,无论是杭州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还是深圳无惧危险以“天使之吻”救下轻生男的“最美少女”,或是为救素不相识的白血病少女弃考捐骨髓的湖北大学生杨力伟(化名),他们都这样回应社会的赞誉——鲜活的生命就在那里,我不能什么也不做,看着他(她)消失。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原是一切真、善、美的根本。

【热点评述】

一、从一群人到另一群人,从一个机构到另一个机构,从媒体的积极传播到守望爱心的制度回应,因吴菊萍义举而激发的爱心接力,折射着人性的光辉,引导着社会向善。在这个炎热的夏季,有什么比这更能抚慰人们的心灵呢?而因“彭宇案”一度让人不相信“还有好人”,也不敢轻易行善的社会,正在变得温暖明亮,爱意涌动。

网络上,年轻的80后、90后正在热烈地讨论吴菊萍爱的力量源自何处。的确,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就不会仅仅把爱心局限于自己,局限于家人,就能感受到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世界就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无限的生机。

二、尊重生命,护佑生命,把生命提高到最有价值的地位。这样的生命意识激发社会向善力量,于个人言,是对自身生命的备加珍惜,对生活的信心;于他人言,是通过爱心善意可以帮助改变妞妞、轻生男、白血病少女等个体的命运;于整个社会言,则有助于建立起和谐的社会关系,改变社会群体的命运。

三、这于当下尤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如果我们能多一些对生命的热爱与责任,花季少年就不会轻易地选择轻生,年轻夫妻便不会轻率地让刚刚出生的孩子成为“愤怒的牺牲品”,药家鑫带给他人与自己的“生命之痛”可能不会发生;如果那些道德沦丧的毒奶粉生产企业、利欲熏心的煤矿业主、热衷强拆出一个“光辉GDP”的地方干部,能多一份对生命的敬畏,我们的社会就能更加和谐,才有美好未来。

即兴评述问题:失信企业就应该寸步难行

【背景材料】

9日,工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工业产品质量企业自我声明的实施意见》,称,目前市场上存在着部分企业不兑现质量承诺,明示信息内容不科学、不规范的现象,个别企业甚至故意隐瞒信息或宣传虚假信息,欺骗消费者。意见称,失信企业将被纳入质量失信记录,后续信贷、财政、出口等经营活动或将受到制约。 【延伸阅读】

当我们习惯于制造大国带来的快感时,不经意间却发现,产品质量已成了一道绕之不过的梦魇。一段时间以来,双汇“瘦肉精门”、达•芬奇“造假门”,以及近来的味千“骨汤门”、肯德基“豆浆门”,等等一系列产品质量问题事件,不仅影响了中国制造的声誉,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利益,而且挫伤了消费者的信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内需的扩大 【热点评述】

一、商业领域的失信源于失信所带来的利益刺激。一个个产品质量门,其实都可以称为“失信门”。其发生的原因,虽然有着市场机制、监管力度等原因,但商家的无良无信却是共同存在、不容忽视的。目前商业领域的失信,已经成为商业道德缺乏的主要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一道必须跨越的门槛。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机制会进一步完善,监管措施会进一步到位,但诚信意识并不会自动产生。而且诚信意识主内,只要市场主体依然享受失信带来的短暂利益刺激,即使外部机制再发力,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产品质量多发问题,市场上依然会有一个又一个门发生。

二、失信企业违法成本太低,是“质量门”屡曝的关键。市场经济,一定意义上说是秩序经济,而秩序是通过约束和惩戒实现的。针对企业失信行为,必须有惩戒措施。回过头来看,为什么我们在产品质量事故中失去的,并没有在质量进步中获得补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惩戒不够。拿信用“黑名单”来说,针对公众的“黑名单”已经炒得火热,甚至连公众欠话费、水费,都有消息称要进入诚信记录,想不到,企业信用“黑名单”竟然这么姗姗来迟。如果失信企业,依然享有一般国民待遇,甚至由于它们在失信中得利,再拿不当得利来换取非法利益享受超国民待遇,那怎么可能让它们放弃失信行为?这对于其他市场主体来说,是一种不公平,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企业也有可能加入到失信行列。

三、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制是市场的呼唤。成熟的市场没有失信企业的生存空间,失信企业就应该寸步难行。现在,相关方面建立企业信用“黑名单”只是一个开始,对于失信企业的惩戒应该是全方面的。这表现在,“黑名单”的惩戒手段应该更严厉一些,“黑名单”的查询方式应该更简单一些。相关方面建立起“黑名单”后,要及时向社会公布情况,方便公众随时查询,应该建立一条从生产到融资到销售的惩戒链条,让失信企业付出应有定价。对于消费者来说,也应该用脚投票,用自己的消费行为对失信企业说“不”。如此联合发力,诚信,方成市场主流。

即兴评述问题:电梯生产标准为何外优内劣

【背景材料】

日前,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北京地铁采用的均是公共交通重载型自动扶梯,并公布了重载扶梯的标准。然而,有专家质疑,国内对于重载型扶梯,既没有相关定义,也无相关国家标准,扶梯生产存在内外有别的现象。

【延伸阅读】

国内电梯标准滞后于国际标准,这是不争的事实。标准滞后,可以不断完善,毕竟,作为“WTO”的新成员,我们与国际接轨尚且需要过程。值得欣慰的是,从2009年起,“新欧标”已经引起中国电梯行业的广泛关注,有些电梯企业在生产中正开始采用“新欧标”。但令人无法容忍的是,在“新欧标”面前,电梯企业居然“看人下菜碟”——国际市场按“新欧标”,而国内市场却按“土标准”。

【热点评述】

首先,利益使然。

据悉,自“新欧标”颁布之后,从2009年起,向欧洲一些国家出口自动扶梯市场受到很大的影响,各扶梯厂家需要调整产品标准,方能满足“新欧标”要求,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而面向国内市场的电梯即使按照“土标准”生产也不会影响企业效益。

其次,部分电梯企业无视国内消费者的权益。

按说,电梯标准高低的要旨原本不在“利益”二字,而在于是否更加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比如说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如果站在消费者权益的角度考量,电梯生产当遵循“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可揆诸现实,绝大多数电梯企业往往“利益至上”,明知国内标准的安全系数低,却还要按国内标准生产,根本没有把国民的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

第三,监管部门的不作为。 当然,电梯生产“内外有别”,还与监管有关。众所周知,国际市场门槛之高、监管力度之大,是目前国内市场不可比拟的。据说,北京4号地铁线的电梯早就出现过“倒行逆驶”的现象,却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公共场所46%以上的电梯都存在“带病上岗”、“带伤工作”的现象。可见,监管不力、把关不严,也是电梯生产“看人下菜碟”的一个诱因。

即兴评述问题:你如何看待自主招生

【背景材料】

日前,北京大学法学院举行了建议国务院审查教育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研讨会。教授张千帆指出,目前阻碍随迁子女就地参加高考的主要障碍是教育部规定中的户籍限制。他认为:“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向有关部门申请审查该规定的合法性。”

【延伸阅读】

众所周知,与异地高考问题相关联的是高考移民。客观说,在现行统一高考、集中录取的制度框架下,取消户籍限制,实行按学籍报考,极有可能在解决异地高考问题的同时催生高考移民。道理很简单:会面临地区教育差距和高考录取指标的分配问题,只要存在差异,就可能导致高考移民。近年来一些地区打击高考移民,实行的就是户籍加学籍双证制度。

【热点评述】

一、只有打破集中录取,切实推进自主招生改革,才可能逐步取消高考报名的户籍限制。如果采取这一思路,目前就已有条件,在高校自主招生中,可取消户籍限制,考生在全国任何地区都可报考,而其学籍只是录取的一个参考因素。

二、我国目前已有80所高水平高校(亦即全国重点大学)实行自主招生,这些高校笔试题目都是全国所有地区考生一张试卷,按理说,各地考生在任何地区,都可报名参加这些自主招生考试,不受户籍或高中所学内容限制。目前之所以考生参加这类考试受户籍限制,是因自主招生还与统一高考、集中录取衔接。如果推行深入的自主招生改革,赋予高校充分自主权,获得高校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不再参加集中录取,就可逐步实现高考与户籍的脱离。自主招生的高校,考察评价学生时可再加入地区教育因素,由此实现招生录取的公平。观察国外高校自主招生,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中,都考虑了家庭因素和地区教育差异因素,来自不发达地区、贫困家庭的学生往往能获得加分评价。

三、如果自主招生能树立公信力,通过一系列政策配套,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解决公众担忧的公平公正问题,那么,其招生规模可持续扩大,也就推进了高考与户籍的剥离。有人会担忧自主招生的公平,进而呼吁不要自主招生,如果这样,大家就将继续承受目前按计划录取制造的不公平现实——可以说,当前的教育不公平,根源正在于不少人努力维护的集中录取制度。

多年来,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的声音不断,但始终没有多大进展,主要在于我国高考一直未能在打破集中录取上做文章,这导致高等教育本质上还是计划体制,而各地教育发展也更不均衡。为此,需要跳出传统制度框架。以自主招生改革解决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实现异地高考问题,这既符合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改革、高考改革的方向,也才能将公平平等的受教育权、考试权落到实处。

即兴评述问题:“弟弟要睡了”

【背景材料】

近日,一张《弟弟要睡了》的照片,在微博上被疯转,许多人称感动得想哭,还有人试图对口资助女童。该照片摄影师说,照片是在湖南凤凰县山江镇好友小学课堂上拍到的,女童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要干农活,所以带着弟弟上课,因弟弟闹困,正在听课的姐姐抱起他。负责当地支教联络的老师说,这种状况在当地十分普遍。(本报今日9版) 【延伸阅读】

一、当贫困、无助、留守儿童等诸多为人长期牵挂的元素,汇集于一个画面当中,确实令人心生悲酸,刚刚读二年级的稚幼女童,肩膀上扛得东西委实太多。尽管只是一张图片,却勾画出了今日某些贫困农村的社会图景,给人以凄凉的想像和无尽的思索。农村空心化或许是这组照片最直接的镜头表达,但是,正如有经济学者所论证的,几乎所有的经济贫困,都缘于权利的贫困。

二、在城乡差距无可缩减、人口红利逐渐减弱的社会背景下,农村空心化几乎是我们绕不过去的一个阶段。一定程度上,农村空心化不是问题的实质,甚至于我们很多人都曾有过一种美好的畅想:在我们不再工作的年龄,带着聊以养老的积蓄和社会保障,在农村的青山绿水旁,能够安然而居。事实上,这种画面,在西方的影视片中,并不少出现。所以,通过《弟弟要睡了》这张牵动人心的照片,更需要思考的是农村老幼的权利保障。

三、理论上,农村留守的“弟弟”,显然不只有“睡觉”的权利。但是,社会保障的触角,并没有伸向社会的每个角落,于是属于儿童的福利,很多就成了纸上的描述。尤其在贫困的农村,所谓儿童的福利,直接与家庭个体的经济状况相挂钩。这种情形下,即使农村不出现空心化,疲于奔命的父母也未必能够有足够的时间照顾孩子,姐姐带弟弟上学的悲酸一幕依然不可避免。

四、女童的爷爷奶奶,同样有诸多缺失的权利可以观照。比如老有所养的权利。与城市职工不同的是,农村老年人没有“退休年龄”,归根结底,是薄弱甚至于空白的社会保障,让这个群体没有能力放下耕作而颐养天年。一定程度上,“幼无所依,老无所养”的农村,才是《弟弟要睡了》这张照片所传递出的最催人泪腺的问题。

五、当我们的GDP已雄居世界第二,当我们的财政税收连续增长,甚至于超过GDP增长速度近两倍的时候,我们相信构建一个人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福利型社会有了基础支撑。所以,农村的弟弟要睡了,我们不能只有眼泪,而应该从制度上给他一张铺满幸福感的床。

即兴评述问题:“共和国脊梁”和中国的奖

【背景材料】

近日,“脊梁”成为一个网络热词。倪萍因为获“共和国脊梁”奖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一篇《9800元拦到了多少共和国脊梁》的帖子又让大众知道了“花钱买奖”的内幕,主办单位的闪烁其词让整件事情变得愈发扑朔迷离。实际上,目前大众关心的,已不仅仅是倪萍配不配得奖,而是“共和国脊梁”捅出来的收费评奖乱象。

【延伸阅读】

就在“共和国脊梁”被曝花钱买奖后,原来高调宣传的这一活动就变得遮遮掩掩起来。事发之后,中华脊梁编辑推选委员会的官方网站“功勋中国”随即关闭,电话也始终无人接听。中国青年报记者逐一探访了“共和国脊梁”评选活动文件上盖着红头大印的几家机构,结果多遭闭门羹。网友爆出活动主办方——中国经济报刊学会的负责人对此事含糊其词,而其他相关单位“中国影响力传媒”、“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会”,面对记者的追问始终保持毫不知情之态,敷衍搪塞。纪实文学研究会则承认收取的9800元是参会费而非评奖费。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人才战略专业委员会则矢口否认参与了此项活动,表示对此完全不知情,公章有可能被盗用,他们正在进行内部调查,暂时无法回应。

【热点评述】

一、形形色色的评奖背后是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一手交钱、一手颁奖的情况已存在多年,扯着“中华”、“中国”等各种大旗的奖项多如牛毛,让人眼花缭乱,难辨真假。正如网上传的那句话“神州无处不评奖,谁人头上无奖项”。绝大多数评奖活动言必称“钱”,“以牟利始、以得利终”,已然成了一些协会、社团创收的工具。

现在看来,这一“脊梁”事件已经成为一场“歪打正着”的闹剧——本来只想质疑倪萍获奖一事,却在网络狂风的席卷下揭开了评奖背后的利益链条与巨大收益。

二、“互惠双赢”推动奖项的泛滥。实际上,除了刘先明这样的“不识抬举”者,还是有人愿意“花钱买奖”的。“脊梁”之类的山寨评选“长盛不衰”,与监管缺位有关,也因为有部分沽名钓誉之辈甘愿“受骗”。拿奖这件事,似乎变成了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奖项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衡量个人能力、企业能力的另一种标准。而对于主办方而言,恰恰是摸清了参与者的这种心理,便大肆为其打造华丽的外衣与光辉的头衔,以满足这些参与者强烈的虚荣心。

三、泛滥成灾的奖项还能走多远。但这样的评选活动却伤到了公众。或许,日后在面对形形色色的颁奖活动时,老百姓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奖值多少钱?”也许,往日的崇拜尊敬荡然无存,更多的是不屑与藐视。

即兴评述问题:怎样看待“高调”的陈光标 【背景材料】

对一个慈善家来说,“诈捐”的罪名足以终结一切。因此,中国“首善”陈光标捐赠“注水”的传闻,无论对媒体、公众还是陈光标本人,都攸关重大。往小了说,事关一个人的名誉;往大了说,关系到慈善事业的成长。

这两天,一些慈善机构已公开为陈光标证明“真捐”,不过,仍有媒体还在逐笔求证质疑。事实上,这两年,陈光标在慈善的道路上不断成为舆论焦点,其高调的行善方式,也曾引来一些争议,甚至被视为“暴力慈善”。但围绕一些争议,还是有几分疑惑。

【热点评述】

一,行善者是否必须是道德完人?有人认为,作为公众人物,陈光标应该成为“楷模”。而民营企业家陈光标恐怕并非完人,特别是对传统上以低调、清高、做好事不留名为美德的中国人而言,“高调”、“好名”、“作秀”是一种非常惹眼、易招反感的“缺点”。那么,非楷模人物甚至是有明显缺点的人,行善就该一律否定吗?如果是这样,还有几人有资格行善?水至清则无鱼,在严苛的道德标准下,慈善的“池”中还能幸存几条“鱼”?

二,“高调行善”,是否比“低调不行善”更该受到质疑?在中国,靠税收来调节二次分配的制度一直在完善之中,一些富豪大款可以在全球奢侈品市场出手豪阔,可以把几乎所有财富留在手里、留给子孙,慈善的理念在这一人群中显未普及。相对那些吝拔一毛的富豪,“高调”捐款的陈光标,就该承受更多的批判和冷嘲热讽吗?当盖茨、巴菲特携手来华劝捐,陈光标大声回应死后裸捐,曾让不少退避三舍的中国企业家被动而尴尬。两者相比,谁更该受到质疑?

三,慈善事业的制度缺陷是否应该由个人“买单”?毫无疑问,中国慈善的收支制度、监管制度有诸多不够科学、不够透明之处。救灾时大张旗鼓募得大笔善款,捐后如何使用却一直鲜有公开。陈光标陷入“诈捐门”,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一些慈善机构对捐赠信息披露不够。我们在要求陈光标“自证清白”的同时,是否更应要求相关慈善机构对“诈捐”争议及时评判?

陈光标是一位民营企业家,他捐或不捐、捐多捐少,是否有以募捐换取广告效应,是否借此与政府搞好关系以争取项目„„这种种被质疑的行为,如果一定要算作不足,那也是个人选择,只要其中不涉违法,他的捐款行为就应该和其他好心人一样,受到肯定。这和有的地方、专业慈善机构的“挪用”、“滥用”善款,性质判然有别。

作为一个立志用自己的“高调”推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企业家,陈光标的慈善方式确有可以改进之处。但于起步较晚、阻力很大的中国慈善事业而言,公众特别是企业,还远未形成乐捐善助的社会习惯。当此之际,在严格制度建设和监管机制的同时,对乐于行善的人,不妨多一份理解,不必在他高调时推波助澜,也不能一棒子打死,让后来者望而生畏„„

即兴评述问题:“校车乱象”

【背景材料】

湖北省荆州市两名幼童被闷死在幼儿园校车一事,刺痛了社会的神经。而校车惨剧,近年来频频发生:湖南衡南农用车非法搭载学生,造成14死6伤;黑龙江双城市一辆满载小学生的非法校车坠桥翻车,造成8人不幸身亡、39人受伤„„

【延伸阅读】

去年,我国发布了首部强制性国家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但相似悲剧为何还在上演?偶然中有着必然。用一个字来概括校车的现状,那就是“乱”。一些校车,安全不达标,管理不到位,事故隐患多;一些“黑校车”,没有任何审批手续,完全“山寨版”,违章更是家常便饭;一些农村地区,有的人利用农用车、拖拉机甚至报废车辆接送学生。河北省迁安市交警近日在路上拦截了一辆幼儿园校车,8人座的面包车,竟塞下了64名孩子,加上司机和老师,共66人,让人瞠目结舌更心惊胆战。

【热点评述】

一、校车承载的是稚嫩的生命。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学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丝毫不能含糊。在这样的前提下,在创新社会管理的格局中,由政府积极主导,发展规范、安全的校车,不仅是优化教育服务的需要,更是根治校车乱象的关键。

二、校车乱象背后,实是监管缺位。不论是教育机构还是交管部门,都无法推脱监管不力之责。而且,在司机和老师“不怕死”的后面,还有着家庭和社会需求强烈而校车服务资源严重短缺的现实。正是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了校车混乱的根源。

三、校车管理之所以难源于权利职责的不清晰。然而,不少地方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对此不仅“视而不见”,反而“另有高见”。有人解释为“缺钱”——校车购买、运营、管理需要大笔资金,教育经费尚不充足,校车的事只好靠后站;有人辩解为“难管”——安全责任如此重大,权利职责尚不明晰,故而“能不管尽量别管”。正是政府部门的不作为、教育机构的不积极,让校车的事成了“老大难”。

即兴评述问题:地沟油与食品安全

【背景材料】

近期社会关注的焦点,非地沟油莫属。这起继三聚氰胺后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再度引起社会公愤。一个涉及14省市的地沟油制售网络,已经将地沟油流入市场,其所产生的危害,能不令人深以为忧?

【延伸阅读】

地沟油提炼技术,并非中国独有。地沟油亦非中国独产。但是,为什么在境外只是作为生物柴油而存在的地沟油,在中国却堂而皇之地上了百姓餐桌?一个可信的答案是,若把这种生物柴油做成食用油销售,每吨可以多赚千余元。 【热点评述】

一、扬汤难以止沸,薄惩适足养奸。从法律层面来说,该严的一定要严。类似将地沟油变成食用油这种严重危害公民健康的违法行径,即属法律严打之列。做出这种行为的人,必须承担与其行为相当的法律后果。只有这样,才能令那些道德败血症患者有所忌惮,有所畏惧,有所不敢为。

二、防止资本不当逐利,维护公众利益。逐利是资本的天性。正当逐利无可厚非。防止资本不当逐利,维护公众利益,维护公民安全,则是政府的天职。从地沟油“坐大”的事实来看,有关政府管制存在重大缺陷,该管住的没有管住。而境外地沟油之所以安分守己,恰恰在于其管制严格到位,地沟油不敢也不能改变用途成为食用油。

三、提高政府管理水平,要有切实可行的科学措施,要有贯彻到底的执行力。对于政府管制而言,就是要以科学到位的管理,把该管住的切实管住。地沟油这种生物柴油变成了食用油,并且形成了涉及14省市的庞大制售产业链,暴露出有关部门的管理漏洞有多明显。在与地沟油这类“妖魔”的较量中,政府之“道”如何洞烛机先,如何更有力、更及时地降住“魔”,是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提高执政能力的紧要命题。

即兴评述问题:醉闹学校的“咆哮哥”

【背景材料】

时政热点:醉闹学校的“咆哮哥”。河南项城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刘建立,因其孩子座位问题,醉酒驾车闯入项城二中校园,咆哮叫骂约一个小时。随后,事件被网友曝光称为“咆哮哥”,目前该官员已被免去行政职务。

【延伸阅读】

为了孩子的一个座位问题,如此抛头露面、咆哮登场,难怪有人感叹:“酒精考验”的干部,总是经得起离经叛俗的“千锤百炼”。事发公权敏感期,“咆哮”于是被赋予了丰富的寓意:譬如官威浩荡,所以牛气冲天;譬如特权成了习惯,连孩子座位都要自说自话„„反正一句话,权力作祟,无法无天。

【热点评述】

一、事实确凿,是非分明。这位“酒后真言”的刘主任,怎么骂似乎都有道理。但有个细节值得注意:事发后,项城市委立马“免去刘建立行政职务,调离人大机关”,该市纪委“对刘建立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该市人大常委会“两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责成刘建立向二中教师公开道歉,在市人大机关全体人员会议上作出检查”——这固然说明地方部门问责迅速、危机公关到位;但另一方面,似乎也恰恰证明刘主任的所谓“官威”,不过虚有其表,或者顶多是狐假虎威、酒后乱性。

二、学校沦为“潜规则”的“角力场”?抛开其违法违纪事实不说,儿子深度近视,想“调座”未遂,这点“小事”都“摆不平”,真有什么“威”可言?有网友一针见血:如果刘建立不是副主任而是当地市委领导,“座位问题”还会那么牛吗?学校在“调座”问题上果真“清白”而不存在众所周知的“潜规则”吗?时下的学校也是一个“角力场”,“快慢班”,挑老师、挑座位,虽然看似“无迹可循”,却又是真真切切的“常识”。最简单的佐证是:家长为何在节日要送礼?——除了尊师重教的情感因素外,职业内的“自由裁量权”能否公平正义,不恰恰是家长最担心的事情吗?

三、悲壮的“咆哮哥”。“咆哮哥”并不可怕,因其“特权”竟然“搞掂”不了自己孩子的一个座位,在“摆平文化”大行其道的当下,他还得靠“酒壮熊人胆”、跑到学校争个“是非曲折”——多少是不是有些悲壮的色彩。这让人想起沈阳的“最牛工商局长”,光天化日之下带了两面包车“打手”到报社耀武扬威,当众大打出手,被打记者报案之后,竟能让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潜水”整整一周——此般“能量”,或才够得上“威”字可言。

即兴评述问题:北航“神童”博士

【背景材料】

张炘炀今年16岁,从他10岁读大学起,就一直被叫做神童,现在已经是北航的博士了。10月16日,央视《看见》栏目专访这位中国最年轻博士。在采访中,张炘炀坦承要父母给他在北京全款买套房。

【延伸阅读】

全款在京买房,是张炘炀考博前跟父母提出的刚性要求,否则他就弃考。父母无奈之下,在京租了一套房子,告诉儿子是买下的。对于张炘炀,感叹之余,我们或许更该关心,这个“神童”何以走到了“长大却未成人”的境地?

张炘炀出生时,其父年满36岁。从此,张父精心调教小张,24小时跟儿子在一起,走到哪儿都拿根棍子在地上写写画画,教儿子识字。张炘炀两三岁时即可通读报纸。只要张炘炀在场,夫妻俩从不看电视;张炘炀幼时迷上小说《西游记》,被其父没收并训斥;上大学时迷上网络,父亲气得连夜步行50公里从北京走回廊坊„„透过这些,足可见张父教子之心。可正是这16年来的用心,成了张炘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他会大声呵斥父亲“闭嘴”。16年呕心沥血,何以弄到这步田地?

或许,通过张炘炀这面镜子,首先需要“看见”:是我们应把儿女当成自己人生的“前言后记”,全凭个人好恶来“强制指导”?还是给孩子选择权,他的人生他做主?答案显而易见,多数父母却未必能答对。

仅此,张炘炀还只是一个“家庭范本”,此外,他还是一个“社会范本”。张炘炀之所以要求父母买房,缘于他在读硕士时与同学的对话。同学说“在京买不起房子,只能滚回老家去”。他还曾暗恋一个大自己8岁的女生,却一直没敢表白,理由是:没房子,没好工作,就没资格恋爱。

张炘炀自己的判断非常现实,是世俗概念里的“正确判断”。社会通过张的同学,向他展示了真实一面,足够冷峻。

张炘炀不是世俗的“钱串子”,他想了却这些功利的念头后,专心去做他喜欢的数学研究。这是我们在他身上看到的亮色,他有所想,有所爱,并愿为之付出。而他智力和志趣上的闪光,或许能让我们看见更大的悲哀:是谁让这个高智商神童承受这些难以承受之重?

即兴评述问题:没有文化的“文化产业”

【背景材料】

刚刚结束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强调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也是针对近年来文化产业现状做出的及时战略决策。

【延伸阅读】

说到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很容易联想到时下文化产业业内人士中一个时髦的说法:文化的经济化、经济的文化化,即把文化做成商品推销出去,或者在物质商品的外表做一些审美化、艺术化的装饰。但,如果文化和经济的互动就是如此而已,其结果很可能是产生没有文化的“文化产业”,亦即可以赚钱但却有悖于人类先进文明的、打着“文化”旗号的文化垃圾。比如,时下很多文化产品就是此类文化垃圾:高投入、大场面、高票房,但故事荒谬,价值混乱,嗜血成性,宣扬赤裸裸的暴力、色情、权谋。

【热点评述】

文化产业还有一个更动人的名字叫“文化创意产业”。但在一些时候,这个美好的词汇却被亵渎了。

一、很多受到批评的炫富广告就很有创意。有一个房地产广告这样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白领尽开颜。”此广告语化用了杜甫的名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开颜。”但,把“寒士”改为“白领”,不但是审美品格的改变,文化品味的改变,也是道德立场的改变:从同情贫贱者变成了迎合富贵者。

就这个广告的创意而言,它巧妙化用了著名的古诗,挪用了古代文化名人和文学经典的知名度,可谓颇富新意。但再富有创意的广告,如果违背了人类价值与道德,也是一个失败的广告。此类炫富广告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无形伤害,有网友说:“看了这些广告,我心里只会更自卑,因为我买不起。”

二、一个极有想象力、经济价值极高的创意,很可能被用于道德上非常坏的目的,甚至用来毁灭人类或破坏人类的文明。一直以来的一个错误观念是,一个好的创意就是一个能赚钱的创意。现在必须改变观念:一个好的创意是一个有益于人类文明的创意,它必然有自己正面的道德维度和价值维度。

三、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从这个角度理解才是正确的:人文价值和道德关怀应该渗透到产业和经济中,以免后者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变得唯利是图。

这里必然涉及对“文化”的理解。何谓“文化”?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价值观问题,是对何谓“好生活”的理解。一个时代的公共文化,则是一个时代的公众对“好生活”的共同认识。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经济理性,无法回答什么是好生活的问题,或者说,它对好生活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物质计量层次,无法进入实质理性、价值理性层次。从这个层次理解和判断一个社会发展模式,无法对这种模式的好坏作出实质性的价值判断。

比如,一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漠视正义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是不好的吗?它的效率不是很高吗?它的速度不是很快吗?为什么保护环境、资源和正义那么重要呢?经济学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这是一个文化的问题。

四、享乐主义者就认为断子绝孙的发展模式是好的,因为它能让你迅速致富,尽情享乐和消费,至于子孙后代则不在考虑之列。享乐主义者认为:我身体的瞬间快乐才是最重要的,生命的质量表现为肉体感官刺激的强度,因此,此时此刻能最大程度地满足贪欲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就是好的。

只有当你对这个世界的持久存在和后代的福祉抱有深切关怀,当你觉得在身体享乐之上还有更高的好生活的标准,你才会警惕和批判断子绝孙的发展模式。

可见,发展模式之争的实质是文化之争,价值观念之争,不同的好生活理念之争

即兴评述问题:“化学歌”很火,公众很“忐忑”?

【背景材料】

18日,由北大校长周其凤作词、北大中乐学社合唱的《化学是你化学是我》视频,爆红网络。有网友称,“化学歌”太过直白,没有美感;也有人称赞,周其凤校长的词作“朴实,让人会心一笑”。

【延伸阅读】

“化学歌”红了,“其凤体”火了。一时间,网上掀起造句狂欢,在戏仿解构中,世俗生活增添了无限意趣,也见识了交互传播的神效、公众的富于娱乐。在网络裂变式传播下,举凡雷事,总会激起舆论波澜。“化学歌”瞬息爆红,被封“神曲”,原因也在于它的雷:歌词口语化,还嵌入“给力”等网络用语,若伴上轻松配乐,倒也罢了,偏偏配乐是国风民乐。“足不适履”的不协调感,很是诙谐。更雷的则是,这歌词不是别人填的,而是北大校长亲自操刀。

歌词很“打油”,合唱很铿锵,有网友发挥了恶搞本事,将其定义为“重口味童谣版红歌”。尽管周其凤校长称,是应人之邀、配合“化学年”主题而作。可白话歌词、凌乱曲风,仍让人由衷“忐忑”——“歌诗同体”,向来是词曲美学的基本规律。歌词固然可以通俗,但至少应追求听觉美感。可“化学歌”,却几乎失去审美韵调。

“化学歌”颇有“两只蝴蝶”化的倾向。贬抑者可称之直白,赞誉者能说它朴实,而周其凤校长也很自知:“语文学不好,不会写诗,更不会写歌,所以很勉强”。这也难怪,再怎么说,周校长长于理化,不善诗文,在作词方面终非科班出身,不专业,无可苛责。

【热点评述】

一、在不少人观念里,校长作曲,就跟“钱钟书改学物理,钱学森从事文学”一般,是种角色错位。果真如此?与其笑校长附庸风雅,不如说是我们思维板结化:周其凤的社会角色,可以是一校之长,治理学校,也可是陶冶下情操的常人;他“兼职”一下作词,又不占用公共资源,有啥不可理喻的?

二、尽管“歌词合为时而作”,但“化学歌”不必肩负起严肃的“科普”重任。周校长也说了:“希望大家喜欢,帮着流传”,幽你一默的意味远重于“板着脸说教”。倒是我们想多了,抱着“寓教于歌”的“歌以载道”旧观念不放。

三、校长变得有趣,有益于打破脸谱化的刻板形象,增强亲民意识。在“与民同乐”中,激活难能可贵的平民情怀。“化学歌”很火,公众没必要“忐忑”。一首口水歌,或许“仅供娱乐”,无需承载起“教育者的文艺素养”的过度阐释。

即兴评述问题:“抽烟者不得定为贫困生”无不妥

【背景材料】

湖北经济学院今年规定,凡是有抽烟和高档消费等行为者均不能被认定为贫困生。 【延伸阅读】

大学里确定贫困生经常是引来争议很大的活动。因为,一旦被确定为贫困生,接着会有很多经济上的照顾机会。

贫困生的认定,过去的方法是,只要你能从家乡开到贫困证明,一般来说,接下来的认定就会一路绿灯,至于,该生是否真的贫困,一般很少去深究。在获得了贫困补助后,如何消费,则一般都更少予以监控。

现在,监控问题基本上可以部分解决。很多学校开通了一卡通,有很多在校的消费会反映在一卡通上。但是,在贫困生的认定上,我们应该通过技术手段和灵活机制逐步实现向“实质主义”方向转变。同时,必须建立较为严格的造假惩罚机制且应该将其落到实处,比如建立诚信档案等。

【热点评述】

湖北经济学院的做法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确,一个经常抽烟、酗酒和赌博的学生,一个消费方式与学生身份严重不符的学生,无论是否家庭贫困,都不应该给予贫困的照顾。否则,这只会助长学生的不良风气,也背离贫困补助的初衷。当然,我们应该更多地提倡,贫困学生通过勤工俭学或者综合表现优秀而获得物质的补助,而避免或者减少那种只要有个贫困生的身份就毫无任何前提条件的直接补贴。要让学生不因经济困难无法读完大学,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财富创造的艰辛,这样从学生的知识技能到学生的道德修养上,都是一种教育。 即兴评述问题:国家博物馆办婚礼之我见

【背景材料】

10月15日,有市民爆料称,中国国家博物馆5楼正在举办私人婚礼。国博相关工作人员证实,称博物馆5层专门用于开设宴会,租用场地费用是25万元,服务费另算。国家博物馆称,举办婚礼的新人是博物馆内部职工,不存在市场操作的费用问题。(10月16日《新京报》)

【延伸阅读】

在国外,虽然也一直存在争议,但文博场馆与市场化的结缘,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就举著名的卢浮宫来说,数十年前,卢浮宫也曾经远离市场化,法国政府每年为维护卢浮宫承担沉重的财政负担,但工作人员只是负责早上开门、晚上关门,没人关心怎样做好宣传、服务,公众也颇有怨言。

此后,法国政府紧缩预算,逼得卢浮宫自寻财源。经过多年来的运作,借助市场化,卢浮宫如今已经走上了一条良性运转之路,在广开财源的基础上,场馆维护、宣传、服务水平都大为提升。2008年时,卢浮宫搬出珍藏的22副达·芬奇幅画作,邀请全球名流,在馆内举办“达·芬奇之友”的美式私人募款餐会。当晚,卢浮宫便募到约269万美元。

【热点评述】

一、在不少人心目中,诸如国家博物馆、故宫这样的国家级公立文博场馆,理应不沾染任何一点所谓的“铜臭味”,远离商业化,保持纯粹的公益性。如果远离“铜臭味”可以让这些公立文博场馆活得更好,那当然拒绝市场化是最好的选择。但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中,即使在公众中拥有神圣光环的国家级公立文博场馆,也往往不得不借助市场手段,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开发,给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那么,同样是国家级的文博场馆,卢浮宫可以正大光明地举办私人餐会,而咱们的国家博物馆、故宫为什么却因为类似举动而遭受公众强烈的非议呢?

公众真正所担心的,并不是举办了宴会和婚礼,就玷污了国家博物馆和故宫的神圣性。公众内心中最大的忧虑,一是通过举办这样的商业活动所获取的收益,是否能够保证真正用于场馆的维护和发展?会不会打着公益的幌子,干些中饱私囊的勾当?二是这样的商业活动是否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开放?会不会只是满足特定权贵或者“内部职工”,把宝贵的国家文博资源当成个人秀的点缀?

即兴评述问题:集装箱教室能否承载打工子弟搁浅的童年

【背景材料】

随着京城24所打工子弟学校被关闭,另一种颇具行为艺术特色的打工子弟学校却建立了起来。这一次,寄托打工子弟梦想的是十几个被漆得五颜六色的集装箱,它们被安放在打工子弟爱心会(简称CMC)在北京东北郊黑桥村建造的社区里。这个面向打工子弟开放的项目,创意和行动一样大胆,CMC的工作人员解释,有过前车之鉴,“这样做只是为了方便和我们的服务人群在一起,他们搬迁,我们也搬迁。” 【延伸阅读】

生活从来不惮以艺术的方式表达悲情。用集装箱创建打工子弟学校,倘若不是身处实地的采访,也许人们真会把这样的集装箱教室,当成几个小年轻借以反讽现实的行为艺术。毕竟,联系到此前的城市蜗居集装箱,乃至打工子弟学校先后被关闭事件,集装箱教室这样的教育模式,难免不让人生出一种打工子弟教育被迫迁徙,搁浅于城市边缘的巨大悲凉感。

然而,跳脱出“集装箱教室”这一名词给予我们的直接观感,回到集装箱教室本身。面对那些被漆成五颜六色、颇具现代感的集装箱,面对集装箱内四人围成一桌、孩子们自觉学习的新型教育模式,面对那些别开生面的生活技能培训,乃至对打工子弟父母的家庭教育培训,无可否认,集装箱教室在一场城市化对打工子弟的驱离行动中,似乎正在“无心插柳柳成荫”———这种从教育细节着眼,脱离了寻常应试、不吃教育“大锅饭”,而是顾及每个孩子作为个体存在的教育模式,或已正在成就集装箱教室让人心动的教育之美。

【热点评述】

一、集装箱教育尊重每一个体的尊严,无论你是贫穷孤寡,还是问题少年,都可以用一种慈悲将之包容。这种尊重,与城市管理者动辄以人口资源压力为由,驱离底层人群的粗暴,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二、在集装箱教室内的生活,总好过没有教室的生活。不在集装箱内接受教育,他们会有更好的地方安放自己的童年吗?在当下的一些城市政策中,这样的问题让人找不到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集装箱内接受教育的童年,已经是一杆秤,测量出了他们生活背后的沉重与悲凉,也测量出了城市公共政策的无情。当集装箱教室已经成为孩子们接受教育最好的安乐所时,这样的教育安乐不是城市的荣耀,而应成为城市乃至教育反思的标本。

三、这种情境下,如果城市管理者不仅不对他们施以援助,反而以非法建筑之名,将他们驱离到更偏僻荒芜的地带,这种制度乃至人性的荒芜,恐怕才会将集装箱教室的生活悲情演绎得更加悲情。

即兴评述问题:\"烂菜皮、五毛蛋\"的社会影响

【背景材料】

据《贵州都市报》报道,10月13日早晨,遵义市一些家长送孩子上学时,从一辆送菜的小货车上发现该校学生食堂买的蔬菜已经腐烂变质。消息传开,愤怒的家长聚集在学校门口交涉,当家长代表进入学校食堂检查后,发现“米质较差,有股霉味”;猪肉散发着臭味,肉色发绿。

巧合的是,就在前不久的国庆假期期间,北航学生向温家宝总理报食堂菜价,称煮鸡蛋5毛钱一个。结果引发网络热议。

【延伸阅读】

在“烂菜皮”事件里所暴露出缺乏公众监督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不是家长偶然发现,处于学校背后的这个罪恶的秘密完全可能被隐蔽得更为长久,就像前不久某地多位校长贪污食堂钱款一样。家长和社会有关类似的疑问可以接连不断地继续问下去:比如校服费,比如教材费,再比如大学生的教育成本。不难想象,贵州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会有些什么举措:无外乎加强监督,撤职校长等等。但是从“烂菜皮”的事件来看,学校校长、食堂的人员整个都已经丧失了做人的底线,这还要怎么加强监管?校长应该是管教书的,但为什么还要在管食堂、管财务、管学生安全上花费大量心血?因为要维持一个暗箱,所以权力和责任都大包大揽,也难怪会让自己陷入顾此失彼吃力不讨好的境地。

这也是一个“五毛蛋”的问题。五毛蛋之所以便宜,是因大学生食堂是有补助的,政府和学校都有补贴。原本一件体恤学生的好事被赞扬,现在成了被质疑的对象。尽管相关部门花了大力气投了大资金稳定学生食堂物价,学生也只感觉涨得慢点——因为他们原本就不清楚食堂到底是怎么运作的,炒菜每天的花销是多少,有多少补贴是花在他们的每个鸡蛋里的。他们现在知道的只有结果——食堂有五毛的蛋了,和以前比没涨价。而这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

【热点评述】

一、一边是小学生吃“烂菜皮”,一边是大学食堂超低价五毛蛋引起争议,两件学校食堂事件却都有着同一种病:一些教育举措实质处于一个巨大的暗箱之中,缺乏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所以做坏事没人监督,做好事也不被理解。

二、教育关乎每个家庭和每个公民,教育需要凭良心做事,而每天又处于一个个循环的琐碎场景。这些特性决定了有关教育的问题,必须公开和透明,有公众参与和了解。但现在一些关乎学生切身利益的教育政策措施出台,听不到家长和学生的声音,经常是在发布前小道消息满天飞,等到正式公布,就已经是一个形成了的结果。对于这种不透明的做法,家长和学生只能表现出不信任或盲目跟风,或者如贵州这样,堵着学校门口,愤怒地检查食堂。

三、类似学校食堂的问题所在多有。为什么不能在此类恶性事件萌芽之前,就让家长和公众对食堂的整个流程知情,使其整个暴露在阳光之下呢?大学食堂的菜价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将食堂账单成本公之于众接受监督呢?将公众排斥于监督之外,单靠政府一方的监管,容易让自己处于不被理解和事后救火的状态。教育不是冷冰冰的一些规章制度,它最终要面对的还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想法,有情感,需要理解更需要尊重。

即兴评述问题:有机食品缘何变成了有机可乘食品?

【背景材料】

最近这些年,食品安全方面的事故频繁发作,弄得去超市、集市,看见什么都是满眼问号,不知道这些琳琅满目、花团锦簇的食品当中,到底有什么奇怪的成分正在对着我们冷笑。但有一种食品还是挺受人青睐的,那就是得到了“有机认证”的食品。有机农产品市集里面的东西,价格那是真的贵,而购买者那是真的没有理性,买起来就像不要钱似的。

【延伸阅读】

这玩意儿是不是真的值那么多钱咱们且先不说,这个“有机产品”认证到底是真是假都还是个疑问。报载,业内人士爆料说,有机食品大多数未达有机标准。记者以想为鸡蛋获得有机认证标识为由,拨通了一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电话,对方简单告知了记者需要提交的申请资料之后表示,缴纳1.85万元的费用,1个月便可完成审批——继知名品牌、国家免检、全国牙防组之后,又一个好的名头怕是要毁在了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其实就我个人来说,由于从事媒体行业多年,对于各类国家认证或者行业认证是从来不当一回事儿的,这些东西通过某些渠道都可以合法弄到。您要知道,我们每年审批通过的新药品种之多,是科技高度发达的美国的十倍以上,他们连我们的零头都没有。要说这是因为咱这里医学昌明,恐怕打死谁我都不会信。而药品关乎大众的健康,其生产许可的认证与颁发都如此简单,要我相信那些一时半会儿吃不死人的有机食品认证当中没有问题,难度自然比较大。

【热点评述】

一、如果我们把这件事归结到社会道德整体溃败上,自然也能算是言之成理。我们知道,很多时候商业利益所驱动的利益攫取冲动基本上无可避免。但在很多市场经济更为发达的地方,这种情况并未出现,利益攫取的欲望被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这并非是因为当地的道德水准更为高尚,而是人家把市场与权力之间的界限做了一个严格的分割。

二、一般来说,权力这种东西都有变现的冲动,也算是某种市场化的倾向。这个时候权力就倾向于自我授权,无论是行政还是认证,都是设置障碍的方式,只要有障碍就可以收取翻墙的费用。毕竟那东西对于掌握权力的机构或者人来说就是一张纸,成本并没有多高,对于很多厂商来说,那张纸就是钱,获得了就能畅行无阻。

三、国家权威部门的认证背后,其实是一种公共信用的背书。之所以有这个东西,是因为普通人没有这个能力与资源,去判断什么产品质量或者其他东西,只能把这个责任交给政府。一个社会越是复杂,这方面的需求越大。但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认证本身变成了商品,成为了一种可以交易的东西。

四、能够使得这种认证的权力不成为市场流通商品的环境,必然是一种严格、完善的法律与监督并存的环境,而且随时对这种很可能自我授权的权力保持最大的警惕。问题是咱这里认证出台到底够不够严肃、监管是不是得力根本无法保证,有机食品认证就成了有机可乘食品认证。虽说很多生产者是真心想提供真正的有机产品,但架不住更多的浑水摸鱼。

即兴评述问题:“狗道”别成了霸道

【背景材料】

15日,在四川自贡市贡井区雷公滩的北环路上,一大二小三辆载满狗的货车停在一家收狗站门前,被百余名志愿者拦截,无法驶离。据悉,收购商办有工商管理执照和动物防疫检疫证明,属于合法经营。志愿者们准备把狗带走安置。面对收购商的赔偿要求,志愿者们表示,坚决不赔钱。

【延伸阅读】

自贡市发生的这起“拦车救狗”事件,令人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发生在今年4月15日的那起京哈高速路上的“拦车救狗”事件。在那起事件中,运狗者同样也证照齐全,也属合法经营。但志愿者仍然强行将狗给“买”走了。

【热点评述】

一、我毫不怀疑爱狗志愿者们对狗的那份爱心。每只狗狗都有活着的权利,谁也无权随意剥夺。然而在我看来,“狗道主义”实际上应该是一种有着局限性的爱心主义,即,“狗道主义”在关爱狗狗的同时,更应该关爱他人,包括他人的利益及其公共利益。“狗道主义”是一种爱心,关爱他人、关爱他人的利益、尊重他人的权利也应该是一种爱心,只要不对狗狗们施以虐待和虐杀,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狗道主义”便不能随便介入。

二、现在的问题是,爱狗志愿者们很明显将“狗道主义”给无限升华了,他们已经冲出了“狗道主义”的界限,将“狗道”变成了霸道——无视收购商的合法权益,坚决要求把狗带走,坚决不给收购商赔钱,而这一切,都是在救狗的名义下来实施的。他们似乎都秉持着这样的逻辑:只要是爱狗,什么都可以实施,更何况,收购商已经在无形中成为他们心目中戕害狗狗们的坏蛋,成为了他们的“敌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怎会愿意给收购商赔偿损失?

三、有网友指出,“我也讨厌杀狗和吃狗肉,但我更讨厌强迫别人都和他一样不吃狗肉,更讨厌强迫别人和他一样也去爱狗”。不错,爱狗应该是一种温和内在的情感,如果爱狗演变成一种霸道的理由,并且因此获得支持而更加理直气壮,那么,如此“狗道主义”中不但误读了爱心,更是一种打着爱心旗号的侵犯。

即兴评述问题:驴友应该为违规犯险埋单吗?

【背景材料】

在四姑娘山因违规穿越与外界失去联系近两周之后,14人的驴友团在12日上午安全出山,驴友们被要求承担10万元救援费用中的一部分。

但在网络上,这次四姑娘山穿越事件所激发的争论仍然硝烟弥漫。争议的焦点之一是,怎么看待驴友们不如实申报穿越信息、躲避景区管理的行为?之二是,政府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去搜救一小众自愿冒险的驴友,是不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之三是,搜救行动是不是该让驴友们买单,尤其是,当驴友们是靠自己的力量而非因救援才走出险境的?

【延伸阅读】

想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风景,便擅自进入已明令禁止的徒步路线;怕被阻止,想逃掉景区收费,便不如实申报驴友人数、路线等信息;自信于自己的户外经验与能力,心怀侥幸„„四姑娘山团队的违规、轻忽安全做法,在户外爱好者中间其实相当普遍。

救,还是不救?在有关驴友登山探险的事件中,这似乎从来都不是一个问题。 越来越响亮的质疑与激烈的争论,总是发生在救援不力或是遇险驴友们安全出山之后。 同样的争议,近些年我们听闻越来越多。比如去年一批复旦大学学生在黄山地区徒步穿越中遇险报警获救的事件,因为有一名当地民警在救援过程中意外牺牲,曾引发媒体对驴友犯险举动、冷漠缺少感恩意识等的放大追踪,其中不乏情绪激化的对抗和指责、抱怨。 【热点评述】

一、当探险与救援成为话题,一方面足以证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则间接提醒着人们,有多少意外灾祸,都因为对于个人和他人生命的不负责任,对于规则、法度的轻视、违犯而起。对于个体责任与社会公共资源的使用之间,今天的中国社会,还需要一次重新思考、讨论和认真规范。

二、岂止是驴友。不遵守规则、规范,缺少风险安全意识,不懂得对自己及他人的生命负担责任,正是今天社会的普遍现象,引发着难以逆料的灾难与损失:明明是危险作业,却任由无资质者胡来,演绎出上海11·15高楼大火;明明核载14人的小船挤上48人,酿出湖南邵阳的沉船惨祸;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中国高速公路上那一次次惨烈车祸,十有八九,也都因无视交通法规和安全常识,任意变道、超车、抢行而起。

三、每一次出事,我们都会习惯于斥责政府、归咎他人、强调客观,很少有人反省自身,想想自己是否有为个人行为买单的准备,有对生命负责任的能力。政府的确需要在百姓生命遭逢威胁的时刻伸出援手,但对于像户外运动这样的小众活动救援而言,建立健全可收费的社会化专业救援体系,恐怕才是根本。属于政府的“110”资源究竟有限,且有太鲜明的公共属性,若不懂得自我负责、滥用公共资源而不以为意者多起来,真会捉襟见肘了。

即兴评述问题:毒血燕为何专为中国人量身定做?

【背景材料】

备受中国人青睐的昂贵的血燕窝只不过是染了色的劣质白燕窝,将普通的白燕窝放在装满燕子粪便的箱子中,大约十天之后燕窝就被熏成了红色,成为血燕。而用燕粪熏蒸的血燕由于含有吲哚、粪氮源这些含氮的物质,在发酵腐败的过程当中能生成对人体有毒的亚硫酸盐。

有毒且昂贵的血燕是在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国家为中国人量身定制的,而且也是公开的秘密,但为何却能引起中国人的狂热追捧,而且不惜重金(每公斤已经涨到8000-10000美元)购买呢?

【延伸阅读】

过去,人们为燕窝塑上金身的主要内容有:养阴补肺、补虚养胃、补虚慰痨、补脾正气、养颜护肤、益智补脑、安胎育儿、防治肿瘤肿等;今天人们为其塑造的金身则是:抗衰老、抗疲劳、抗辐射、降胆固醇等等。其实,这些东西无一经过实验科学的验证。但是,既然燕窝被供上了食品的神龛,就不会轻而易举地被请下来。所以,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对忽悠出来的燕窝的离奇和神秘的功效皆信不疑,以致燕窝在中国永远走红,哪怕有毒和昂贵,也照样购买和消费。

今天,科学研究早就揭示了燕窝的成分和低营养的真相。例如,燕窝中含有50%的蛋白质,30%的碳水化合物,5%的铁,3%的其他矿物质,以及1.4%的纤维素。燕窝的蛋白质主要是上皮细胞分泌的黏蛋白,其中只含有1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赖氨酸),3种条件性(某些人群缺乏的)必需氨基酸。如果按人体必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和13种条件性必需氨基酸来衡量,燕窝在蛋白质方面的营养价值远不如各种肉类、大豆等高蛋白食品。至于所谓的燕窝中含有表皮生长因子(EG F)因而能美容的说法迄今也无法获得科学的验证,因为燕窝中的EG F含量太低,而且EGF是蛋白大分子,进入消化道会像其他食物一样最终被完全消化掉而不起任何作用。

燕窝成为皇室补品其实也不过是皇帝的一件新衣,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被人说穿的,孩子的童真之语也不可揭穿。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中国的忽悠文化。厨师忽悠皇帝只不过是燕窝、鱼翅等山珍海味兴起的表层忽悠,真正的忽略却要依赖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到了后来,为了把燕窝这种皇室补品的地位维持下去,整个社会又为其梳妆打扮,使之成为食品中的至尊。

德国《柏林日报》11日引用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最新报告称,中国内地去年的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已经达到107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1/4。预计中国将在2012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

【热点评述】

一、解答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中国的饮食文化,但最终还是要寻根溯源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燕窝和毒血燕窝的大肆流行和经久不衰其实反映的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攀龙附凤文化。根据一些记载,燕窝最早起源于皇室。唐朝时,燕窝第一次作为奇珍食品进贡给皇帝,但这种淡而无味的东西并没有引起皇帝的兴趣。为了自己的差事不被革掉和进贡者的获宠,厨师只得编了一番鬼话来欺骗皇帝,也即此物珍贵,能延年益寿等等,哄得皇帝全盘吃下。自然,皇上吃的东西也意味着珍品和极品,王公大臣和平民百姓只要有能力都会尽力效仿,燕窝随着历史的传承而获得了皇室补品的声誉。

二、尽管科学已经阐明了燕窝的成分和作用,但燕窝还能在中国大行其道,除了可以从攀龙附凤、忽悠文化中找到答案外,也只能从渊远流长的炫富和讲排场中寻找原因了。有的人不仅要吃就吃血燕,而且送礼也只送血燕,以此表明自己的身份、地位和富有。这种炫富的举动当然不只是体现在消费燕窝上,而是扩大到所有的奢侈品上。

三、深谙中国人攀龙附凤和炫富心理的“奢华伦敦”协会称,今后,除了为中国人准备各种昂贵的手袋、化妆品、服装等,还会专门面对中国游客推出“皇家授权品牌之旅”等项目,花更多钱还可为你安排一辆私人轿车,因为“中国人钟爱这种唯我独享的体验”。

四、所有这些已经表明,尽管所有奢侈品都像血燕那样是裹着糖衣的毒品,但还是有人愿意吞下这样的毒品,因为这些毒品可以让人产生幻觉,以为他们真的是富有和高贵。

即兴评述问题:你如何看待北京关停24所农民工子弟学校

【背景材料】

今年8月,北京关停24所农民工子弟学校。虽然相关部门保证“一个都不能少”,但时隔两个月,还是暴露出后遗症。新希望学校200名学生被分流到公立学校——海淀区学府苑小学,学校不仅把分流生单独编班,而且只开设了语文、数学两门功课。

【延伸阅读】

教委临时通知,学校难以应付;分流生学习基础差,难以跟上进度;招聘老师很难,师资跟不上„„学府苑小学言之凿凿的理由,在透露出对分流生的轻视之外,更折射出关停举措的“贸然性”。从“五证不全”无法入学,到入学后遭遇区别对待,都让人怀疑关停的决策是否草率、分流的措施是否粗放,如果安置、分流都做不好,更遑论孩子们在学习、心理上的对接了。

尤其是对于农民工子弟这个特殊的群体,更需要把工作做到细处、做在前头。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是城市的“边缘人”,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他们的利益更容易被忽略、被侵害,也更需要被关心、被保护。而如果仅仅以关代管,没有配套措施强力跟进,没有精确科学的协调安置,书桌放下了,也摆不稳,不但难达初衷,更会造成进一步的不公。

【热点评述】

一、关停农民工子弟学校,有其现实考虑。教育的规范、学生的安全甚至是教学质量的提升,都可能是“良好初衷”。然而,关停一事引发社会焦虑,一个重要原因却是:学校没了,课桌如何安放?即便出发点再好,如果是以牺牲孩子们的利益为代价,也同样难有价值。

二、实际上,学府苑小学这200名的孩子背后,是媒体的深刻追问——“穷孩子有没有春天?”教育的公平,不仅是受教育权的平等,也是教育机会的公平,更包括教育效果的均等。开学在即学校却被关停,分流入学遭遇种种不公平待遇,毕业后成为蜗居里的“蚁族”“北漂”„„这不应该成为农民工子弟的人生路线图。

三、教育不公背后,是发展权的不平等。如果不能接受同等教育,甚至不能接受教育,农民工子弟或许仍只能如父辈一样,游走在城市边缘;如果无法承受高昂的物质与社会关系成本,寒门子弟也难免会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败下阵来。教育的公平,不仅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更是一种“底层的公平”“起点的公平”,没有教育的公平,其他的公平将无从谈起。

四、个体境遇的叠加,描摹整个社会的底色。良好的教育,会使个人走上一条更能得到自我满足、更能实现自身价值的人生之路。而无数被知识所改变的命运,将给社会以流动的活力,弥合差距鸿沟,形成社会认同。筑牢社会“共同体”,拆除无形“社会墙”,或许就该从安放好农民工子弟的一张张书桌开始。

即兴评述问题:团购网站乱象

【背景材料】

11月14日,还没有走出因售假天梭表而陷入诚信危机的知名团购网站高朋网,又遭遇麦当劳的“逼宫”,后者曝前者,在未经其官方授权的情况下,便兜售“麦当劳电子兑换券”。

这次是网站失误还是网站失控?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完全可以肯定的是,一贯与商业诚信“玩火”的高朋网,已经置身于舆论的风口浪尖,甚至是骑虎难下。

【延伸阅读】 回溯其诚信“触礁”事件,可谓层出不穷。早在今年的五月,高朋网就因为涉嫌“微博抽奖造假”一事而为社会所诟病;7月又有网购者反映,高朋网拿“二手水壶”冒充新水壶忽悠消费者,再加上“天梭表”事件和麦当劳“逼宫”,网站称得上“三番五次”地失信于公众。

这行径与团购鼻祖Groupon就有天壤之别了,尽管其拥有后者50%的血统,却没有丝毫“铁一般的保证”,有的只是推诿,甚至是信誓旦旦的抵赖,直到证据满满才不得不软下声来,承认作假行为,全无“我们道歉”的丝毫诚意。

数据显示,国内团购行业8月份团购投诉事件达1316起,再创历史新高;9月份虽然数量有所下降,但仍达到1046起,除高朋网外,窝窝团、大众点评网等国内大型团购网站都曾有过涉嫌欺骗消费者的投诉。

【热点评述】

一、在团购网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当下,与诚信“玩火”的高朋网并不是孤例。国内数以千计的团购网站遭遇诚信“黑榜”的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套用流行语,团购也太“坑爹”了。仔细审读,不难发现,这些“短视”的团购活动已经完全变了味,不再是“舶”来初期,期待通过团购行为,吸引消费者眼球,带来对产品的体验消费和新认知,以提升品牌的美誉度,而变成了清扫存货、尾货,拉升厂商销量的至上法宝,甚至“假货”大行其道的线上舞台。

二、我们应该对新生事物给予应有的宽容和忍耐,但是对于团购网站以及想通过团购来实现某种图谋的商家来说,不论奉行的是何种商业模式,鼠目寸光的失信行径是绝不可取的,千万别以为亮出来了低价的杀手锏,就能买断一切的服务,更别抱着消费者好忽悠的心理。

总之,有句话要记住,千万别把“诚信”也低价给“团购”出去了。岂不闻,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否则,最终被“火”烧伤的是自己本身。

即兴评述问题:过度包装的月饼

【背景材料】

每近中秋,与这个段子类似的情节,总会上演。拆开雕花的印花的、木质的金属的盒子,去掉锦缎装饰、堆塑点缀,剩下拳头大两只月饼,让人有买椟还珠的冲动。这样的过度包装问题,多年一直未能解决,反而从月饼蔓延到酒类、茶叶甚至药品。

【延伸阅读】

马三立有个叫《偏方》的相声:某人浑身发痒,见路边有人卖止痒“家传秘方”,赶紧买了。一层又一层打开,拆了30多层包裹的纸,才露出两个字——“挠挠”。

【热点评述】

一、月饼过度包装,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包装也是推销手段,能提高商品附加值。包装豪华了,商品显档次,身价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另一方面,对不少人,买月饼、送月饼是“公关行为”。包装精美、外观豪华,才有面子、显身份,才拿得出手。很多过度包装,正是生产者的逐利冲动和消费者的面子消费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月饼过度包装,凹陷出社会“浮夸”的心态。市场的选择,背后有社会的心态。当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人脉资源”,礼物、礼节也就从表达情意、沟通感情的方式,变成一种利益的输送和交换。流风之下,即便是走亲访友的礼物,也难免以昂贵论斤两、以豪华论轻重,呈现出“浮夸”的状态。

三、过度包装式的“浮夸风”,岂止吹在商品领域?有人名片印上20多个头衔,从董事长到顾问,包罗万象,被讥为“头衔通胀”;有人追逐名包名表名牌服装,全身上下奢侈品,人称“名牌崇拜”;还有人热衷于莫须有的各类奖项,交钱拿奖做宣传,追求“奖项效应”。

只有真心实意的为民服务受到褒扬,真情实感的沟通逐渐成为人际交往的主流,所谓删繁就简、返璞归真,才不会只是“要求”。

即兴评述问题:地沟油与食品安全

【背景材料】

近期社会关注的焦点,非地沟油莫属。这起继三聚氰胺后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再度引起社会公愤。一个涉及14省市的地沟油制售网络,已经将地沟油流入市场,其所产生的危害,能不令人深以为忧?

【延伸阅读】

地沟油提炼技术,并非中国独有。地沟油亦非中国独产。但是,为什么在境外只是作为生物柴油而存在的地沟油,在中国却堂而皇之地上了百姓餐桌?一个可信的答案是,若把这种生物柴油做成食用油销售,每吨可以多赚千余元。

【热点评述】

一、扬汤难以止沸,薄惩适足养奸。从法律层面来说,该严的一定要严。类似将地沟油变成食用油这种严重危害公民健康的违法行径,即属法律严打之列。做出这种行为的人,必须承担与其行为相当的法律后果。只有这样,才能令那些道德败血症患者有所忌惮,有所畏惧,有所不敢为。

二、防止资本不当逐利,维护公众利益。逐利是资本的天性。正当逐利无可厚非。防止资本不当逐利,维护公众利益,维护公民安全,则是政府的天职。从地沟油“坐大”的事实来看,有关政府管制存在重大缺陷,该管住的没有管住。而境外地沟油之所以安分守己,恰恰在于其管制严格到位,地沟油不敢也不能改变用途成为食用油。

三、提高政府管理水平,要有切实可行的科学措施,要有贯彻到底的执行力。对于政府管制而言,就是要以科学到位的管理,把该管住的切实管住。地沟油这种生物柴油变成了食用油,并且形成了涉及14省市的庞大制售产业链,暴露出有关部门的管理漏洞有多明显。在与地沟油这类“妖魔”的较量中,政府之“道”如何洞烛机先,如何更有力、更及时地降住“魔”,是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提高执政能力的紧要命题。 这种伤天害理的道德败血症患者,从三聚氰胺到地沟油,一再批量“出产”,这也一再提醒我们,对于不当逐利的企业家,不能只希望其道德自律,而应从法律制度层面,从政府管制层面做足功课。

即兴评述问题:“没洞不算高尔夫球场”

【背景材料】

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停止高尔夫球场建设,最近国家11部委更是联合对其进行清理整顿。然而,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一个占地600多亩的高尔夫球场却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产业园里。时至今日,惠阳区一些领导仍对金玉东方高尔夫球场是否违法“存疑”。副区长刘毅峰说:“金玉东方搞的是否是高尔夫球场不好说,听说有洞的才是高尔夫球场,没洞的就不算高尔夫球场。”

【延伸阅读】

“没洞就不算高尔夫球场”是无知还是狡辩?答案显而易见。高尔夫球场距离惠阳区政府也不过10分钟路程,他们的“视而不见”显然有深层次原因。

【热点评述】

首先,球场违规占地的行为与某些地方政府长期放纵有关。与环境污染、暴力拆迁类似,由于唯GDP论英雄的思想在作祟,对于违规占地,一些地方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长期以来,经济发展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唯GDP论成为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基本思路。一些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开出种种优厚条件,而后期的监管措施倍受钳制,使得企业的违法违纪被姑息放纵。

其次,责任追究制不到位是官员敢于“狡辩”的原因。一些官员之所以信口开河地高呼“没洞就不算高尔夫球场”,还在于他们不用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云南铬渣事件中,环保部门回应称监测水质达标,但绿色和平组织检测地下水铬超标242倍;邵阳沉船事件中,相关部门不断变更载员多少这一数字,变化之快堪比川剧中的变脸。此类事件的共同点是,没有人为明显有悖常理的“回应”担责。长此以往,不断挑战公众想象极限的“狡辩”必然满天横飞。

回应旋即被证伪,受伤最大的莫过于公信力。如今地方政府、专家等本应被视为权威信息源的声音不再为公众所信任,甚至出现越辟谣人们越信谣的咄咄怪事,表面看来与某些官员的不负责任有关,实际上是一些部门想要掩盖真相,试图隐匿某些见不得人的利益纠葛。如果不采取措施根除这些暗藏的利益链,官员的“怪论”不会停止,而“没有球洞不算球场”的荒唐剧还将继续上演。

即兴评述问题:教育应该是消除歧视的开始

【背景材料】

曾获全国播音主持大赛二等奖的盲人姑娘董丽娜,在今年1月和7月两次报考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播音与主持专业遭拒,为此她给北京教育考试院写信,得到的答复却是“建议报考其他专业”。日前,董丽娜已经向北京市教委送去投诉信,下一步或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延伸阅读】

在诸多的歧视中,残疾人自理能力弱、专业技能差一直都是不少人固有的思维观念。所以,消除全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并不能仅仅止于对弱势的同情,而在于切切实实提高这个群体的生存能力,让更多的残疾人能够拥有与正常人“一起喝咖啡”的自信。

【热点评述】

一、保障残疾人权益,不仅需要法制更需要落实。没有任何法规规定盲人不能报考播音与主持专业,相反,根据《残疾人保障法》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国家举办的各类升学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和任职考试,有盲人参加的,应当为盲人提供盲文试卷、电子试卷或者由专门的工作人员予以协助。毫无疑问,盲人姑娘报考遭拒没有正当合法理由,是对残疾人正当权益的歧视,它与就业歧视、生活歧视一起,给残疾人的社会生存制造了重重困境。

二、教育应该是消除歧视的开始,教育作为成才的手段与向上的通道。保障残疾人拥有正常人同样受教育的权利,让残疾人通过不懈的努力,获取与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具备与正常人同等的能力素养,才是他们能够在社会生存之中消除歧视、赢得尊重的根本。

三、保障残疾人权益,需要社会有公正的“接纳”心态。保障残疾人公平教育的权利并不是一句空话,一方面需要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努力;另一方面需要教育机构充分尊重残疾人的意愿,创造条件支持与鼓励残疾人与正常人在同样的平台上学习与竞争。相反,将残疾群体堵在高等教育大门之外,其实是将这个群众拘禁于极小的生存空间之内。

尽管董丽娜的遭遇只是极端个案,却具有标本意义,从中透露出相关教育机构对残疾人意愿与权益缺少起码的尊重,显现出高等教育体系中残疾人保障功能集体的缺失。

即兴评述问题:淘宝商城的群情激奋

【背景材料】

淘宝与小商户之间的纠纷,已惊动了商务部。据报道,商务部高度关注、重视此事件,已要求有关方面从稳定物价和支持小微企业的高度,妥善处理并及时报告情况,希望淘宝商城采取积极行动回应相关商户特别是中小商户合理要求。

【相关评论】

其实,关于规则的讨论,今年知名媒体人胡舒立就和马云辩论过一番。胡舒立在媒体撰文指出,马云“偷天换日,把明明属于中外合资企业阿里巴巴集团的核心资产‘支付宝’,悄然转入自己控制的私人企业名下,”此举是“违背了支撑市场经济的契约原则”。而后,马云做出回应,他并未违反契约原则,反倒是他们“做事情绝对100%合法,100%透明”。

【热点评述】

一、淘宝网引发众怒成“伤城”。此次淘宝提高服务费的行动,引起了广大中小商户的愤怒。除了利用技术手段攻击淘宝商城,使其变成“伤城”,之后又组成“反淘宝联盟”,可能连淘宝自己也没有想到,参与的人数一度增至数万人。尽管如此,马云还是强硬地表态,“不会因此改变规则”。此时此刻,双方谁也不肯退让。

二、淘宝网态度强硬,底气何来?按说,作为淘宝的商户,不论大小,都有和淘宝谈判、进行利益博弈的权利。然而,和日益强大的淘宝相比,小商户的博弈能力确实孱弱。甚至在淘宝和商户利益发生摩擦的时候,淘宝几乎可以自己说了算。不单单淘宝是如此,很多企业似乎都有此“规律性”的翻脸。靠着“小商小贩”的贡献,一步一步地做到龙头老大,然后就不再和声和气。所谓的对话、谈判等等,忽然在它跟前变得无足轻重。这能称为“契约原则”么?

三、中国不缺大企业,但缺少伟大的企业。大的企业,就是能赚大钱的企业。这类企业在中国数以万计,并不稀罕。能够始终保持自己的理念不变,对契约的不断坚守,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这类伟大的企业却少之又少。因此,“社会对契约精神的崇尚和对诚信原则的恪守”,已经成了一些企业需要恶补的一课,坚持这看似简单却又基本的原则,对不少企业而言,还任重道远。

即兴评述问题:公开竞选班干部的中小学

【背景材料】

据《工人日报》近日报道,在河南郑州,搞公开竞选班干部的中小学越来越多,为了如愿当上学生干部,拍写真、做海报、拉选票„„一些参加竞选的学生使出浑身解数,甚至不惜出钱出力“拉票”。“我们班这次的班长,就是靠请大家吃饭和送礼物当的”,一位小朋友直言不讳。这不能不让人担忧,在成长的花季,一些小玩具或者一顿快餐的交易,已经让他们放弃了内心的坚持,也背离了学校开展公开竞聘学生干部的初衷。

【延伸阅读】

学生们为何热衷如此竞选班干部?来自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功利思想难辞其咎。本来是服务同学的岗位,却成了功利的代名词,拥有班干部身份,以后可以争取更大的“官职”,还可以获得更多教育资源,老师也会更重视。来自社会的官本位等功利思想,让原本清净的中小学校也沾染上了尘俗的习气。通过班干部竞选花样频出,我们不难看出,中小学生教育已经暴露出功利端倪,让人忧心。孔子所谓的“不言之教”,正在让我们自食其果。

【热点评述】

一、权力争夺正在腐蚀我们社会新一代的灵魂。小孩子从小就懂得怎么样才能出人头地,为当学生干部,不惜重金拉拢同学甚至老师,这是一种严重的倒退。但是,我们不能仅仅把责任推到学生身上,他们的行为不过是折射了社会的现状,因此,我们应该反躬自省,检讨我们的社会现状,检讨为人父母、师长者的责任。如今的学校已经不是象牙塔,社会万象、人间烟火在这里都能得以呈现,社会上对权力的热衷和争夺,对资源的攫取和分配,以及由此造成的种种争吵和杂音,在孩子们的心灵上蒙上了一层阴影,出现各种竞选花样也不足为奇。

二、净化社会环境,还中小学以清净。如何抵制中小学校园里出现的权力崇拜和贿选风潮?学校要明确态度,帮助学生们端正思想,同时不要赋予班干部太多的“政治内涵”,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班干部就开小灶,倾斜教学资源。家长与社会也要承担起责任,不能事事从功利的角度出发,为孩子竞选出谋划策或者请客送礼,而是要教会孩子为人处事的道理,让他们有一个快乐而简单的童年。

毫无疑问,净化社会环境,还中小学校以清净,恐怕是一个任重道远的难题,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即兴评述问题:公务员打骂自己父母事件

【背景材料】

近日,随着某公务员打骂自己父母事件被广泛关注,公务员的“德”又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有人认为,打骂自己父母属于“私德”,公权力不应过分介入。

【延伸阅读】

但事实上,公务员的道德具有比较特殊的社会属性,我国传统选拔政吏的标准就是“尚贤重德”,而现代社会中如果公务员道德缺失,影响到的不仅仅是个人和家庭,还对社会有示范效应,影响到公权力的正确行使,甚至影响执政党的形象和威信。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务员的私德一点儿也“不私”。

【热点评述】

一、公务员的“德”具有自身的职业属性。公务员的道德要求要高于一般大众,其职业责任决定了其道德不仅要服务于国家上层建筑的建设,还要恪守职业操守,注重品行修养,为公众作出表率,这一点是各国公务员的共识。选择从事公职,就意味着要让渡出一部分私权利,所以公务员的公德与私德互为表里,难以分割。一些国家已经尝试将公务员道德法制化,公务员违反道德的行为可以按照法律追究相应责任。我国的《公务员法》明确要求,公务员不得违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并且将其作为公务员履职尽责的重要考核内容。打骂自己父母本身就是违反社会公德的事,发生在公务员身上更加有悖于公务员的职业精神和行为准则,公共部门有权利也有义务进行教育引导和管理约束。

二、公务员的“德”体现党的执政理念。“党管干部”是我们党一个重要的组织原则。公务员是党的领导干部的基础群体,“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也是选拔公务员的重要依据。胡锦涛同志在今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在各种考验更加严峻、更加复杂的新形势下,公务员作为党和国家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实践者,只有具备更高的道德水准,多一些道德担当,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才能引领时代精神和文明新风,担负起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任。

三、提高公务员的道德水准,关键要健全“德”的考察、评价和养成机制。2012年度国家公务员招考将加大对考生“德”的考察,更加凸显了公共部门对公务员的道德品行的重视。不可否认,“德”的评价本身有难度、不易操作,不能大而化之,也不能锱铢必较。一方面要制定科学易行的考察指标和权重,把公务员的“德”考准考实,另一方面要制定明确的职业准则和道德规范,加大制度约束和惩治力度,防止权力产生的道德异化,同时要引入社会公众力量,加大对公务员违反道德行为的监督。

要注重全社会的道德养成,引导人民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即兴评述问题:广播电视村村通

【背景材料】

“十二五”期间,将以直播卫星应用为主,实施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实现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力争基本实现“户户通”。

【延伸阅读】

农村社会健康发展,要两手抓,发展生产是硬任务,精神文明是硬指标,两者不可偏废。这是因为,没有精神文明建设,生产发展了干什么?没有生产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一而不可能长久。

【热点评述】

一、许多地方广播电视实现了村村通,在宣传教育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广播电视村村通了,广播电视内容却需要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一是许多地方的广播电视村村通过程当中,卫星电视频道不全,特别是新闻频道等,央视许多频道都应该直通,这是因为我们本身就是要通过村村通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所以,凡是公益频道都应该直接通;二是许多频道广告需要治理,村村通是向惠民工程,但是,好事要做好、做实,目前,许多电视台虚假广告、欺诈广告和“三俗”文化泛滥,打开电视,一些不恰当的、中央明令禁止的广告依然充斥电视,其危害是严重的,越是实现了村村通,越是危害严重。

二、在村村通工作当中,如果电视频道和内容质量不能够得到保证,那么,就等于从源头上出现了污染,所以,对于我们的电视频道,凡是时政类公益项目频道,都应该到位,而相关部门也需要对电视广告等问题,进行必要的把关和责任追究,特别是应该避免给公益类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doc》
新闻评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