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技术教学设计

2020-03-02 11:10:0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小学五年级

(下册)

技术 教 案

2017—2018第二学期

执教者: 许广红

第1课 早期的机械

授课时间

3.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帮助自己做事的装臵。

(2)知道机械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以人力为动力到以其他力为动力的过程。

(3)了解为机械提供动力的能源也在不断发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初步了解机械的发展历程。

(2)通过阅读,了解机械的动力来源有哪些。

(3)通过早期的机械和现在的机械的对比,了解机械的进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机械的使用给人类带来便捷的生活。 (2)从早期的机械中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3)通过早期的机械和现在的机械的对比,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随着技术的发展,机械的种类不断增加,工作效率和精确度不断提高。

教学难点:各种机械在生活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一袋重物,一根木棒,简单机械的图片(如杠杆、斜面、滑轮、滚轴、齿轮)各时期农耕机械的图片等。

教学活动

活动一:体会不使用工具与使用工具的差异

情境导入:出示一袋重物,请一位力气稍大的同学徒手将重物从教室的一侧搬运到另一侧,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组织学生讨论:运用哪些工具可以方便、快捷地搬运这一袋 重物?

出示一根木棒,提问:如何借助这根木棒来搬运重物? 大家的建议(1)将重物分成两袋,用木棒作为扁担,挑着走。(2)将木棒作为撬棍,慢慢地移动重物。通过对比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机械在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小结:用木棒来帮助搬重物,这时的木棒就不再是一根简单的木棒,而是成了帮助我们做事的机械。

教师讲解:机械的概念。

活动二:了解早期机械的发展历程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第2-5页,了解早期机械的种类及机械的发展。讲解:(1)凡是能帮人们做事的装臵都可称为机械。(2)最初的机械非常简单,取材于自然界。

活动三:认识机械的驱动力的发展

提问:人们使用机械,主要是为了省力,但是,机械本身并不会动,它们是怎么工作的?

讨论农村耕地用的机械的发展历程。

(1)出示木犁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木犁的工作动力。 (2)提问:人们是怎么会想到要改进木犁的? (3)提问:现在的农村是怎样耕地的? 教师讲解:最早的机械是靠人力推动的。靠人力来推动机械,人会觉得很累,而且工作效率很低。后来就出现了运用畜力、水力、风力的机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部分机械靠电动机、汽(柴)油发动机来驱动。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6-7页。思考:(1)牛拉犁和驴推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为什么现在有些农村还在使用这样的方法?(2)风车是怎样利用风力来磨面的?(3)水车是怎么工作的? 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体会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便利,工作效率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提高。

教师总结:表扬与鼓励。

板书设计:

第1课 早期的机械

体会不使用工具与使用工具的差异

了解早期机械的发展历程

认识机械的驱动力的发展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体会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便利,工作效率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提高。认识到机械的使用给人类带来便捷的生活。

第2课 常用的工具

授课时间

3.29

学习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常用工具及其用途袁并能对常用工具进行分类

2、知道机床是较复杂的机械装臵袁它们用发动机(电动机)作动力工作的效率更高。

3、通过对常用工具的分类,了解工具各有所长

4、通过对比机床和手动工具完成任务的情况,了解机床的特点是力量更大、速度更快、操作更精准。

5、感受工具和机床的使用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6、从工具的发展中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工具和机床的使用,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教学难点:了解机床的名称及用途。 课前准备

尖嘴钳、细铁丝、多种常见工具(图片或实物)、介绍工具的教学课件、机床的图片、铅笔若干枝、小刀、卷笔刀、手摇式卷笔刀。

教学过程:

活动一:了解常用工具的种类。

组织学生在认识各种工具的同时,了解它们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 师:出示一把尖嘴钳。

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工具? 它有什么用途?你会使用它吗?

学生:说出尖嘴钳的作用。用来弯折、截断铁丝。请一名学生用尖嘴钳将细铁丝弯折成一定的角度。

师:你知道哪些常用工具?你能分别说出它们的用途吗? 出示多种常见工具说出各种常用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师:出示介绍工具的教学课件,(1)进一步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新型伺服驱动元件、光栅和光导纤维等新技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2)体会到各种大型专用机械的发明都要归功于机械制造者的技术创新,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机械的分工越来越细,教学难点:知道机械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其本身的特殊结构,教学活动,因此没有必要设计得“大而全”,学生在区分不同工具的工作目的时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先告诉他学生在区分不同工具的工作目的时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先告诉他们工作目的可分为击打、切割、钻孔、表面处理、固定、测量及其他类,然后让学生对工具进行归类。也可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9-12页的内容,了解工具的种类及各种工具的名称。

学生:对常用工具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记录下来。 师:出示介绍工具的教学课件,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工具。

1、机动工具

机动工具是指以压缩空气、直流或交流电力以及高压油液为动力源驱动的工具(如气动扳手、气动砂轮机、气动凿岩机、电钻、液动扳手等)。这类工具虽然具有输出功率大,使用效率高等优点,但受到动力源、使用空间等因素的影响,携带不方便、只能在车间、装配线等固定场所使用。

2、手动工具

手动工具是指以手力驱动的工具(如扳手、钳子、锤、锉等)。这类工具品种齐全,且体积小,携带方便,可在狭小的空间使用,因此使用范围极广。

3、风镐

风镐是一种手持工具,由配气机构,冲击机构和镐钎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用压缩空气推动活塞往复运动,使镐头不断撞击路面,岩壁等物体。常用于采矿、筑路等。

针对活动一,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同一种类的工具中,有些是早期的工具,有些是现在的工具。如在“切割工具”中,斧和钢锯都是早期的工具,而伐木电锯是现代的工具,它们的工作目的相同,而工作效率却有明显的差异。让学生回忆第1课中将早期的机械和现在的机械作对比的活动,再一次体会由驱动力的进步带来的机械的进步。

活动二:认识机床 师:提问:要加工比较粗的铁丝或钢板,尖嘴钳可以胜任吗? 学生讨论:用尖嘴钳能否加工比较粗的铁丝或钢板。 师:出示多张机床的图片(课件),并简单介绍它们各自的

功能。比较手动工具与机床的差别,从而体会机床的强大功能。

机床

机床是对金属或其他材料的坯料或工件进行加工,使之获得所要求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的机器。机械产品的零件通常都是用机床加工出来的,故机床又称为工作母机或工具机。

2、机床按加工性质和所用刀具分:车床、钻床、镗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螺纹加工机床、铣 床、刨插床、拉床、特种加工机床、锯床、其他机床。

3、机床未来的发展趋势:

(1)进一步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新型伺服驱动元件、光栅和光导纤维等新技术,简化机械结构,提高和扩大自动化工作的功能,使机床适应于更广泛的制造系统工作。

(2)提高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的速度,相应提高结构的动、静刚度以适应采用新型刀具的需要,提高切削效率。

(3)提高加工精度并发展超精密加工机床,以适应电子机械、航天等新兴工业的需要。

(4)发展特种加工机床,以适应难加工金属材料和其他新型工业材料的加工。

师:总结机床是手动工具的替代品,它们是较复杂的机械装臵,用发动机(电动机)作动力,工作的效率更高。

活动三:认识工具的进步

教师出示九枝铅笔、三把小刀、三个卷笔刀、三个手摇卷笔刀,提出要求:每组出三名同学进行一个小实验,在同等时间内看哪个组先把铅笔削的又快又好。

提问:使用哪种工具削铅笔效率高?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用不同的工具,削铅笔的效果、所用时间也不同呢?

总结:小刀、卷笔刀、手摇式卷笔刀反映了工具的进步。 提问:你还能举出哪些工具进步的例子?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常用工具的现代化替代品。并完成下表

完成的工作 扫地 扇风 拧螺丝 刮胡子 刷牙 称重 工具 扫帚 扇子 螺丝刀 刮胡刀 牙刷 杆秤 工具的升级替代品 吸尘器 电风扇 电动螺丝刀 电动剃须刀 电动牙刷 电子秤

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工具,相信你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再遇到这些工具,你能叫上它的名字来,知道它的用途。

板书设计:

第2课 常用的工具

1、机动工具

2.工具手动

3、风镐

教学反思:

了解生活中的常用工具及其用途袁并能对常用工具进行分类 。

2、知道机床是较复杂的机械装臵袁它们用发动机(电动机)作动力工作的效率更高。

3、通过对常用工具的分类,了解工具各有所长

4、通过对比机床和手动工具完成任务的情况,了解机床的特点是力量更大、速度更快、操作更精准。

5、感受工具和机床的使用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第3课 专 用 机 械

授课时间

4.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各行各业都有许多专用机械。

(2)认识到不同种类的专用机械都是通过本身的特殊结构。将输入的动力转换成工作所需的动作或功能。

(3)认识到机械的发展方向是多功能、高精度和智能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不同行业的专用机械及其用途。 (2)通过观察与分析,了解不同专用机械的共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对现代化的专用机械产生好奇心遥

(2)体会到各种大型专用机械的发明都要归功于机械制造者的技术创新。 (3)知道现代化的专用机械可以帮助人们完成精细的、高难度的甚至是危险的工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机械的分工越来越细,专用性越来越强。

教学难点:知道机械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其本身的特殊结构,将输入的动力转换成工作所需的动作或功能。

课前准备

刨子、木工刨床图片、各种专用机械的图片。 教学活动

活动一:认识专用机械

出示刨子(实物)和木工刨床(图片),提问:(1)你认识这两样东西吗?它们有什么作用?(2)你能说出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学生回答:

师帮助学生总结:刨子和刨床都是刨木头用的,刨子是手动工具,工作效率较低,刨床是以电为动力的大型专用机械,工作

效率较高。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专用机械的名称?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5-18页的内容。

讲解:专用机械大致可分为木工机械、农用机械、建筑机械、制造业机械等。

小结:与老一代的工具相比,专用机械干起活来速度更快,质量更好。 活动二:了解专用机械的工作

提问:专用机械的种类很多,本领也很大,那么它们是怎样工作的呢?它们的工作动力又是什么呢?

结合教材第19-21页,讲解起重机、挖掘机、盾构的用途、基本构造及工作过程。

引导学生描述自己所了解的其他专用机械的工作过程。 学生在描述专用机械的部件名称时可能会有困难,教师应及时补充、指正。

小结:现代化的专用机械正朝着智能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活动三:寻找不用电的专用机械

提问:现在,生活中帮助人们做事的机械大多都要用电,那么,是否有不用电而能完成某个动作的机械?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寻找到的生活中不用电的专用机械。 小结:尽管现代化的专用机械朝着智能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但是生活中的许多机械只要完成一两个动作,用以满足生活中某项特定的需求,因此没有必要设计得“大而全”。 板书设计: 第3课 专 用 机 械

一、认识专用机械

二、了解专用机械的工作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描述自己所了解的其他专用机械的工作过程。 学生在描述专用机械的部件名称时可能会有困难,教师应及时补充、指正。

第4课 与众不同的压路机

授课时间

4.2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压路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各自的作用。 (2)学会绘制简易压路机模型草图并完成模型制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体会从选材,画设计草图到完成制作的模型设计步骤。 (2)通过讨论和实践,了解在选用材料时要考虑所有的设想,并能兼顾考虑不同材料相应的加工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设计和制作压路机模型,提高设计、制作模型的兴趣。

(2)在观察、实践中体验: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力求创新和考虑所有设想对于搞设计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根据压路机的特性,合理选择制作模型的材料及加工方法遥 教学难点:在设计压路机模型时,应考虑所有设想并力求创新。 课前准备

各种压路机的图片,各种废旧材料(饮料瓶盖、卡纸或包装盒、线轴、易拉罐、纸筒、废旧玩具等)、尖嘴钳、剪刀、铁丝、订书机、胶水等。

教学活动

活动一:认识压路机

出示修建马路的场景图片,提问:运用什么机械可以使路面更平整、密实?

出示各种压路机的图片。

讲解:压路机是利用碾轮的碾压作用,使土壤、路基和路面

变得更加密实。在没有压路机的年代里,人们用石碾来压实路面。石碾是靠人力和畜力来拉的,而压路机一般都有发动机作为动力,这也体现了机械的发展。

提问:农村碾玉米用的石碾与压路机有什么相似之处? 引导学生发现石碾与压路机都是依靠滚碾的重量将物体压平(或压碎)。

活动二:设计简易压路机模型 出示压路机的图片。 组织讨论:压路机由哪些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提出任务: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一个简易的压路机模型。请同学们画出设计草图。

活动三:根据设计草图制作简易压路机模型

提出任务:根据你的设计草图,制作简易压路机模型。 引导学生讨论:你觉得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制作? 组织学生收集易得的材料,如:包装盒(硬纸板)、空易拉罐、塑料瓶盖、细铁丝、废圆珠笔芯等。

组织学生展示完成的作品,开展交流和评价。 教师总结:表扬与鼓励。

板书设计: 第4课 与众不同的压路机

活动一:认识压路机

活动二:设计简易压路机模型

活动三:根据设计草图制作简易压路机模型 教学反思:

通过设计和制作压路机模型,提高设计、制作模型的兴趣。引导学生讨论:你觉得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制作? 组织学生收集易得的材料,如:包装盒(硬纸板)、空易拉罐、塑料瓶盖、细铁丝、废圆珠笔芯等。开展交流和评价。

第5课 机械手模型

授课时间

5.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机械手的作用,认识不同用途的机械手。

2、了解取物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能够绘制简易机械手模型设计草图并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简易机械手模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不同的机械手分别能做哪些事。

2、通过观察和实践,完成设计、制作简易机械手模型的任务。

3、通过口头叙述以及展示草图、模型,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设计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机械手可以代替人完成某些工作。

2、再一次体会从选材、画设计草图到完成制作的模型设计步骤。

3、能在别人介绍时认真倾听。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口头叙述及展示模型、草图是将自己的设计想法介绍给别人的方式,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难点:设计、制作简易机械手模型。 课前准备 装有小块橡皮的小口玻璃瓶、筷子、镊子、长柄取物器、各种机械手的图片、细铁丝、旧圆珠笔、尖嘴钳、牙签、小手工锯。

教学活动

活动一:认识机械手 创设情境:巧取橡皮实验。

1、出示一个装有小块橡皮的小口玻璃瓶。

2、提出要求:在不敲碎玻璃瓶且不将玻璃瓶倒臵的情况下 取出小块橡皮。

3、引导学生讨论:需要借助什么工具才能巧取橡皮? 教师提供筷子、镊子、长柄取物器等工具。

4、教师找学生演示:用取物器取橡皮。

教师利用图片介绍各种机械手及它们的用途,也可让学生阅读教材第28-29页。

学生阅读教材第28-29页袁了解各种机械手的作用。

教师小结:机械手能模仿人手臂的动作,可以代替人从事重复或繁重的体力劳动,甚至可以在困难或危险的环境中工作。

活动二:设计简易机械手模型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取物器。

1、出示取物器,组织学生观察取物器的外形特征。

2、提问:取物器在取物时起关键作用的部件是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画出取物器结构的分析草图。 教师引导学生制作机械手模型。

教师提出任务: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一个简易机械手模型。 提问:可以利用身边的哪些废旧物品来制作机械手模型?效果会怎样?

3、要求学生先画出设计草图。

4、组织学生讨论设计草图。

5、组织学生根据设计草图开展制作。

教师组织学生试用制作完成的简易机械手模型抓物。 提醒:使用尖嘴钳和小手工锯时要注意安全。

活动三:展示尧交流简易机械手模型

教师提出任务:向其他同学介绍你们小组设计、制作的简易机械手模型。 教师小结院通过口头叙述以及展示草图、模型来表达想法,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板书设计: 第5课 机械手模型

活动一:认识机械手

活动二:设计简易机械手模型

活动三:展示尧交流简易机械手模型 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了解不同的机械手分别能做哪些事。完成设计、制作简易机械手模型的任务。认识到机械手可以代替人完成某些工作。

第6课 曲轴玩具方案

授课时间

5.2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解剖曲轴玩具,了解曲轴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学会制作简单的曲轴玩具。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比较,知道不同的设计方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2、通过实践,完成曲轴玩具从方案设计到完成制作的过程。

3、通过口头叙述以及展示草图或完成的作品,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设计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设计步骤包括以直观的形式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然后从中选择最佳者。

2、能用文字或草图等方式表达设计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根据需求、材料、制作方法、操作是否方便、美观程度、最终效果等因素确定合适的设计方案。 教学难点:设计、制作小丑跳舞的曲轴玩具。

课前准备

旋转木马的图片、曲轴玩具、锥子、细铁丝、尖嘴钳、美工刀、细绳、纸盒、卡纸、双面胶、剪刀。

教学活动

活动一:观察曲轴玩具的结构 教师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你在公园或游乐场坐过旋转木马吗?回忆一下当时的情境吧。旋转木马是怎样运动的?

2、提问:为什么旋转木马会一上一下地运动?

教师出示各种曲轴玩具,让学生先玩一玩,然后观察玩具的内部结构,说说它们的工作原理。

让学生回忆自己玩过的其他曲轴玩具,介绍它的玩法和工作原理。

教师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玩过的其他曲轴玩具。 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应用曲轴结构的产品?

活动二:比较小丑玩偶的两个设计方案

教师出示小丑玩偶:这是一个小丑,我们要想办法让他“跳舞”。 出示用教材第37页上的两种方式进行曲轴连接的设计方案。

教师让学生预测:小丑的动作可以变化成哪些样式? 引导学生思考:采用这两种不同的曲轴连接方式,对小丑的动作有什么影响?

1、哪个小丑的动作更多?

2、哪个小丑操作起来方便? 教师小结:不同的曲轴连接方式可以实现不同的游戏效果。 活动三:按方案1制作小丑曲轴玩具

教师提出任务:请你用方案1的曲轴连接方式制作一个小丑曲轴玩具。

请先写下你的设计方案(文字和草图)。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开展制作。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评价。

教师提醒:制作过程中,在使用锥子、尖嘴钳和美工刀时要注意安全。 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第6课 曲轴玩具方案

活动一:观察曲轴玩具的结构

活动二:比较小丑玩偶的两个设计方案

活动三:按方案1制作小丑曲轴玩具 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和解剖曲轴玩具,了解曲轴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学会制作简单的曲轴玩具。

第7课 借用真奇妙

授课时间

6.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移植借鉴法”的含义,了解生活中运用“移植借鉴法”的事例。

2、能用“移植借鉴法”设计、制作一个查看煤气表数据的装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和分析,了解什么是“移植借鉴法”。

2、通过交流和实践,经历用“移植借鉴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移植借鉴法”在拓展思路、创新设计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2、在生活中能主动地运用“移植借鉴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人类的许多发明都是借助“移植借鉴法”产生的。

教学难点:运用“移植借鉴法”设计能够方便观察煤气表的装臵。 课前准备:

“气压式墨汁瓶”示意图,潜望镜、收音机天线、小手电的实物。 教学活动

活动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情境引入:书法课上,你是怎样取用墨汁的?课后,对于没有用完的墨汁是怎样处理的?

引出问题:怎样才能方便地取用和倒回墨汁?组织学生 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出示“气压式墨汁瓶”示意图让学生阅读教材第41页,提问:

1、漏斗起到什么作用?

2、输液器的控制阀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3、血压计的气囊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教师帮助学生分析装臵的结构和原理。

教师小结:人类的许多发明都是借用了其他领域的原理、技术、方法和材料而产生的。

活动二:寻找生活中运用野移植借鉴法冶的实例

教师介绍教材第42-43页上运用“移植借鉴法”的实例。

1、“扣诊法”借鉴了“敲酒桶”。

2、人体内粉碎结石的定向微爆破技术借鉴了军事和工程领域的定向爆破技术。

3、被褥烘干机借鉴了电吹风。

教师启发学生寻找生活中借鉴其他领域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实例。 教师介绍野移植借鉴法冶的特点。

活动三:运用野移植借鉴法冶设计查看煤气表数据的装臵

教师出示潜望镜、收音机天线、小手电的实物,提出任务:在这些物品中寻找启发,设计能方便观察煤气表上数据的装臵。

组织学生交流这些物品分别有什么特点,从中寻找启发。

引导学生开展设计。提醒学生要写出设计方案(文字或草图)。

组织学生交流各自设计的方案,开展自评与互评。 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出这一装臵。 组织展示、交流。

展示完成的作品,检验该装臵的使用效果。 教师小结,表扬与鼓励。

板书设计: 第7课 借用真奇妙

移植借鉴法 教学反思:

人类的许多发明都是借用了其他领域的原理、技术、方法和材料而产生的。 第8课 提升葡萄干

授课时间 6.2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具有提升功能的机械和装臵。

2、学会搭建具有提升功能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杠杆和滑轮的结构与功能。

2、通过实践,学会设计、制作提升葡萄干的装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可以借鉴杠杆、滑轮等原理,设计出满足任务要求的装臵。

2、再一次体验设计的步骤。

3、能实事求是,如实记录测试结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用规定的材料,模仿杠杆和滑轮,搭建具有提升功能的结构。 教学难点:根据任务,设计、制作提升葡萄干的装臵。 课前准备

牙签、吸管、葡萄干、铁夹、棉线、大头针、回形针、砖、A4纸、透明胶带、具有提升功能的机械和装臵的图片。 教学活动

活动一:明确任务

教师介绍提供的材料,提出任务:设计、制作一个装臵,将一粒葡萄干从静止的位臵提升并稳定在一个更高的位臵。

教师要在提出任务的同时,让学生明白此任务的具体要求和评分标准。让学生阅读教材第45页。

活动二:了解具有提升功能的机械和装臵 教师利用图片,介绍借助杠杆提升物体的机械(跷跷板、撬棍等),并介绍杠杆装臵的结构和原理。

利用图片,介绍借助滑轮提升物体的机械(卷扬机、吊车等),并介绍滑轮装臵的结构和原理。

活动三:尝试提升物体

教师提出要求:分别模仿杠杆和滑轮,尝试用吸管、牙签等材料搭建提升物体的结构。

一开始可让学生自行尝试搭建,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交流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思考解决的办法。随后,让学生阅读教材第47-48页,按照教材上的提示进行搭建。

活动四:设计尧制作提升葡萄干的装臵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用学到的提升物体的方法,设计提升葡萄干的装臵,写出设计方案(文字和草图))。组织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小组合作,开展制作。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本组制作的装臵,进行测试,并开展交流与评价。

小组设计时,教师应再一次向学生明确该提升装臵的设计要求和评分标准。测试各组制作的装臵时,严格按照评分标准。

教师总结:这一课中,无论是模仿杠杆还是模仿滑轮,都用到了第7课的“移植借鉴法”,同学们表现的都很棒。

板书设计: 第8课 提升葡萄干

第九课 发射乒乓球

授课时间

7.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抛出物体有多种方式,共同特征就是将积聚的能量在瞬间释放,形成一个强大的击打力或冲力。

2、学会运用杠杆或弹力等原理,设计、制作乒乓球发射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抛出物体的方式及其共同特征。

2、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发射装臵的工作原理。

3、通过讨论和实践,设计、制作乒乓球发射装臵,并利用此装臵将乒乓球发射到规定的位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抛石机等机械的功能,体会人类的聪明才智。

2、体会可以借鉴杠杆等原理,设计出满足任务要求的装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制作乒乓球发射装臵。

教学难点:调试发射装臵,使之能准确地将乒乓球发射到规定位臵。 课前准备

砖、吸管、牙签、铁夹、橡筋圈、回形针、透明胶带、尺、A4纸;射箭、打高尔夫球和棒球的图片。 教学活动

活动一:明确任务

教师介绍提供的材料,提出任务:设计、制作一个乒乓球发射装臵,用它将10个乒乓球分别发送到废纸篓内。具体描述完成任务的要求和评分标准。

提问:如果某个小组发送到由近及远三个废纸篓内的乒乓球分别为5个、3个、2个,那么这个组的得分是多少?

教师给出一个评分的范例,可使学生更加明确该如何评分。 活动二:了解抛出物体的方式及其共同特征

教师出示介绍弓箭、枪炮、高尔夫球和棒球的图片,组织学生讨论这些事例中抛出物体所采用的方式。

教师小结:抛出物体的方式的共同特征是将积聚的能量在瞬间传递给物体,形成一个强大的击打力或冲力,使物体获得很大的速度。 教师出示图片,介绍“抛石机”的结构和原理。

教师在介绍抛石机时,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抛石机的结构特点,为后面的设计、制作作铺垫。

活动三:学习发射乒乓球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哪些结构可以产生抛出物体的效果?哪些材料可以产生抛出物体的效果?

出示图片,介绍用杠杆发射乒乓球的结构。 出示图片,介绍用弹力发射乒乓球的结构。

教师启发学生充分交流制作中的难点和问题,并加以具体的指导,为此后将要进行的小组自主设计、制作奠定基础。 活动四:设计尧制作发射乒乓球的装臵

教师指导学生用学到的发射乒乓球的方法,设计发射乒乓球的装臵。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设计与制作。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装臵,进行测试,并开展交流与评价。

教师提醒学生,应先写出设计方案(文字和草图),再根据方案开展制作。 测试装臵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发射的技巧和方法,组织学生多次尝试后再进行比赛。

教师总结,表扬与鼓励。

板书设计; 第九课 发射乒乓球

活动一:明确任务

活动二:了解抛出物体的方式及其共同特征

活动三:学习发射乒乓球的方法 教学反思:

教师在介绍抛石机时,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抛石机的结构特点,为后面的设计、制作作铺垫。教师提醒学生,应先写出设计方案(文字和草图),再根据方案开展制作。测试装臵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发射的技巧和方法,组织学生多次尝试后再进行比赛。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

五年级英语下册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黄道婆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打电话》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季节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书法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写字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技术教学设计.doc》
五年级下册技术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