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语言可以这样教学

2020-03-03 03:11:5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原来语言可以这样教学——读刘仁增《“语用型”教学的整体框架》

近日,我拜读了刘仁增老师撰写的《“语用型”教学的整体框架》,豁然开朗。 “语用型”教学,是刘老师提出的,是指小学生学习语文后的“语用”,即: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合理、恰当地进行表达,并将已学过的字、词、句、篇等内容,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恰当、个性地运用。

而《“语用型”教学的整体框架》这篇文章主要阐述的是:它具体由四个方面构成,其一是课前备语言,讲究一个“准”字。其二是课中教语言,体现一个“足”字。其三是检测考语言,突出一个“活”字。最后,是课外用语言,落实一个“广”字。其中给我启迪最大的是第二个方面,也是我们在教学中最应该注重的。

二、课中教语言,体现一个“足”字。这个方面,刘老师分成四个小点来加以阐述。

1、设计将内容理解转化为个性语言的练习。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并设计一些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具有个性地语言以提高他们组织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刘老师以教学《鲸》一课为例,让学生充当动物法院的法官,为鲸鱼写一张判决书,说明它是哺乳动物。学生需在理解、掌握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表达。

由此,我想到了《太阳》一课,在学完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后,可设计一练习:假如后羿再次出现,带着神弓而来,想射掉这唯一的一颗太阳,你该怎么劝说他呢?

这样,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既能激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又能掌握课文内容,一举多得,效果良好。

2、设计情节分析转化为学习语言的练习。教读课文时,必须彻底纠正脱离语言文字进行教学的种种弊病,把内容学习纳入语言教学的正确路子上来。刘老师以教学《赵州桥》一课为例,设计了:初读课文,用词概括赵州桥的特点;再读课文,画出表现赵州桥的“美观”、“坚固”特点的有关词句;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的课文,背下来;找出过渡句,并说明它的作用。这一练习设计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感知、学习语言表达上来,使学生知道这一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并对这种写法留下比较深的印象。 由此,我想到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可设计这样的练习:初读课文,用四个字的词语来概括西沙群岛的特点;再读课文,画出表现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特点的相关词句;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找出最能体现每个自然段内容的中心句。

3、设计语言感悟转化为语言内化的练习。积累语言材料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刘老师以教学《爬山虎的脚》第三自然段为例,设计了:勾画关键词句;借助表演,直接理解往上爬的原理;揣摩品味,内化语言。

由此,我想到了《荷花》一课的第二自然段。可设计这样的练习:画出描写荷花的关键词句;借助表演,理解“冒出来”的状态;说说这段文字中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通过换词比较加以体会“冒、饱胀”的生动状态,并对照板书背诵本段内容。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是课文语言的转化训练,促进了学生对这些精当语言的积累和内化。揣摩语言,背诵语言,使学生对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有了深刻的领悟,有助于语言的迁移运用。

4、设计从理解语言文字向运用语言文字转化的练习。学习语言文字的最终目的,就是运用语言,能表述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刘老师强调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自觉地进行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他以教学《镜泊湖奇观》一课为例,让学生学习文中总分段落的描述方式。概括地说说自己感兴趣的景点,再动笔写下来。

由此,我想到了《翠鸟》一课,在第一自然段中,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是按照从远到近、从头——背——腹部、从点到面的顺序来写,很有特点的表达。让学生反复读本段内容,对这些描写顺序了然于心。接着让学生想想平常熟悉的小动物,先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它的外形特点,再动笔写下来。让这些描写顺序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当然,因为自己的学识尚浅,所以领悟也不够深刻、通透。但我相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要我认认真真地学,吸收一点,再吸收一点。终有一天,也能汇成一条小溪流。向刘老师等教育前辈学习!

原来生命可以这样 作文

新闻原来可以这样写

回忆原来可以这样美

语文学习,原来可以这样

写作原来可以这样做

作文 生活原来可以这样

生命原来可以这样逝去

原来可以这样工作读后感12

原来语文还可以这样教

原来女人还可以这样优雅

《原来语言可以这样教学.doc》
原来语言可以这样教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