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与音乐教学

2020-03-02 10:27:0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建构主义与音乐教学

姓名:张爱光

班级:09音乐学三班

学号:09242108

当今我国小学教学基本上采用的是传统的、封闭式的课堂教学,学生思维的时间、深度远远达不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况且,传统的音乐教学比较省力,从组织谈话——教师讲述;学生模仿练习——学习歌曲——全课小结,很容易组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被动地位,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得到发挥。以开放式活动为特征的新型音乐教学,针对学生的兴趣和心理特征,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寻求问题答案,并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音乐活动使每个儿童都能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体验音乐创造活动的乐趣。下面就结合实际谈谈开放性音乐教学的策略。

新教材为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丰富的内容、广阔的空间,因此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音乐教学呼唤教学过程、教学方式的开放。

音乐是一种内心体验,是一种审美愉悦的体验,没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是不可能获得这种体验的,学生是十分乐意在音乐活动中体验自己喜怒哀乐的,但我们不应该错误地要求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做到一致,而要根据学生参与的实际能力引导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参与中去尽情体验音乐美的愉悦。

在一次校研究课中,为了创设一种愉悦、合作的教学氛围,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本着“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主动参与”的理念,设计了一个“恰恰恰”律动教学,在这段节奏明快、轻松、活泼的音乐声中,学生的反应各有不同:(1)随着音乐扭动身体,走基本的恰恰步;(2)和着音乐的节拍击掌、跺脚;(3)只是稍微的跟着音乐摇摆。你能说那些会走“恰恰步”的学生是在体验音乐而别人不是吗?不能,我们只能说是他们参与体验的深度与强度不同而已,或者说他们参与表现的能力有高低之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脸上愉悦的笑容在告诉我,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活动中,尽情地体验音乐美的愉悦。

既然是艺术教育,那么教学本身就应该是充满艺术性的,就应该是闪烁着创造力的光芒,要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就必须改变过去在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主体的方式,代之以学生的丰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

一次,我为了让学生体会大提琴的演奏效果,在播放了一段音乐以后,让学生将内心的体验用动作表现出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位学生,音乐响起后,一位学生说:“你背着一块沉重的大石头。”另一位学生就做出背石头的姿势,迈着沉重、蹒跚的步伐向前走着。“你累了,因为石头越来越重了。”于是表演者又作出挥手擦汗气喘吁吁的样子„„我当时真是激动又惊讶于孩子们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又如:我曾在音乐课上开展过一个名叫“音筒的匹配”的探索音响活动。活动前我准备了6对自制的音筒——矿泉水瓶、易拉罐、饼干筒、可乐瓶里面装豆、米、沙或石子,每对装相同的材料。活动时,先给孩子们看音筒,告诉他们音筒里有秘密,只有认真摇并认真听,才能找出秘密;接着,将这些音筒发给孩子,小组展开讨论,找出秘密——每个音筒都有一个同伴,里面装有相同的材料,从而声音相同;最后是延伸性的创造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出能匹配的音筒,然后交换使用;用自制音筒做打击乐器,为歌或舞伴奏。孩子们纷纷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的把像皮装入文具盒摇;有的把卷笔刀装进水杯晃„„整个活动过程中允许每个学生围绕活动目标,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发现、去创造。学生在小组合作、独立制作、作品展示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中真正体验到了参与创造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发展。

在开放的音乐课堂活动教学中,学生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自主质疑、自主评价、自主总结,越学越愿学,越学越聪明,越富有灵性和独创性。

音乐课上,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在座位排列上打破横成行、竖成列的“秧田式”有时排成了“马蹄”形、有时排成了“蜂窝”状、还有时排成了“半圆”或“圆”形。上课了,教师来到学生中间,或做学生的朋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或做学生的伙伴,一起讨论问题;或做学生的向导,适时地给学生指路。这种座位重组,不仅使师生之间的距离近了,感情亲了,信息交流的渠道畅了,更重要的还在于将生动活泼还给了学生,把民主和谐的气氛还给了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民主、有趣的“开放”活动中,探究、感悟,在亲自实践中愉快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之间民主平等,达到较为开放的氛围。

教例:师:每一组都有一只鼓,试试看,能用多少种方法使鼓发出声音呢?

(分组讨论,每位学生都对面前的鼓进行尝试,最后请组长作代表发言。)

这是在一次公开课活动展示中,我采用“合作教学模式”,以6人一组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操作,本案例中,我的话刚落,学生就忙开了,你出主意我演示,有的说、有的敲,场内气氛非常活跃。四个小组几乎都有8种以上的方法:用手指弹鼓面、鼓帮,用拳头敲,用鼓棒敲鼓面、鼓帮、用手掌磨,用鼓棒刮奏等等,还不断有学生举手补充。学生们无拘无束、轻松自由的感受音乐,在美好的心境下不由自主的走进音乐的天地。这样的情感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开放的音乐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大要求,但是,为了让学生取得成功,教师就必须把教学开放,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建构主义与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与数学教学[定稿]

建构主义与支架式教学

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教学案例

建构主义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和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简介

《建构主义与音乐教学.doc》
建构主义与音乐教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