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

2020-03-01 17:26:5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充分挖掘山区优势,提高科学教学效益

内容摘要:在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资源;根据科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山区自然条件、教学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实际。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初步摸索出了一条适合山区科学教学发展的新路,解决了农村科学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大面积提高了科学课教学质量。即:发挥山区材料优势,解决教学仪器的匮乏;挖掘山区的孩子的生活经验、所处环境资源优势,优化科学课的教学;引导方法,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教学 山区资源 课外实践 提高效益 山区小学,学校的教学环境较差,连教学用房,教师、学生宿舍都非常简陋,更谈不上什么实验室。由于交通落后,经济发展缓慢,山区的教育长期受观念落后、师资短缺、设备奇缺等因素制约,科学课教学不仅让教师难以开展好,而且科学教学一直沿袭着‚结论式的教学结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考出高分数的教学目标‛的传统模式。于是,学生越学越枯燥,教师越教越倍感费劲,就只是重复着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学非所用,学校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越离越远。近年来,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笔者根据科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山区自然状况、教学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实际,积极尝试探索,大胆改革,进行了大量地尝试,就山区学校

1 科学课教学,笔者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发挥山区材料优势,解决教学仪器的匮乏。 实验的教育价值往往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教师、学生用自制的教具,虽然不美观,也不精确,但它与认真调节好的仪器相比,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教师和学生共同开辟自然教学园地、科学角、搜集材料,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学具,改善观察、实验条件。‛为此,笔者引导学生动手,从以下四方面对科学教学材料进行了尝试应用。

1、作为认识对象的材料由学生自采自带。

对于动植物、土壤、矿物等认识材料,笔者在课前布臵学生去观察采集,上课时自己带来。教学效果好的材料,便制作成标本保存下来。如教学《植物的根》一课,笔者布臵学生在活动中或往返学校路途中留心观察,动手采挖植物,并带领学生把它制作成植物标本,评比谁做得最好;教《植物的叶》,笔者布臵学生到路边地头去采摘叶形、叶缘、叶脉、叶柄等各不相同的叶,并引领学生制作叶脉的标本,学生虽然在大山里耳闻目染的植物的叶,但学生却第一次看到自己做出的叶脉标本,不但兴奋,而且从中获取了新知。

2、简易的实验器材指导学生自制。

教学中有很多的仪器,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

2 制学具来解决。如在教学《沉浮》一课时,笔者让每个学生带来各种木条、马铃薯、柿子、西红柿等来做实验;缺少漏斗,用塑料瓶子去底后代替等。再如:在讲‚机械‛一课时,课上要有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实验器材,斜面、杠杆、齿轮等材料好收集,滑轮很难找得到。这就要求我们课前开展小制作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出主意想办法,要求自己去找材料去研究制作,有的同学用易拉罐制作滑轮;有的用电池盖制作;有用青霉素药瓶胶盖制作;有的用一片铁片制作;有的用木板制作等。课前教师组织了小制作评比,大家选出的只有一件用一片铁片制做滑轮获得了创新奖,创新奖的评出,激发了孩子们的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3、师生动手自制教具、学具。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与科学探索精神。如:讲‚固体热胀冷缩‛实验时,传统的教具是铜球过圈,实验中费时费力,为了改变这个实验,研制了一件偏转式指针实验器,用一根火柴就完成了实验。学生设计的实验装臵有偏转轴式,滚动式、电路组合式,还有用新材料启辉器的元器件制作的。只这一件教具就有十几种做法,教具的研制过程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4、稍复杂的器材由教师自制或找恰当的东西来代替。 有些教学内容必须用实验来帮助学生认识,才能比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在课堂上能给学生形象生动的感知,笔者自制了很多的教具。如潜望镜、简易照相机、热胀冷缩

3 演示器等。这些教具用于课堂,解决了教学中一些难点问题。对于实验所需的一些常规设备,如水槽、烧瓶,导管等,则一般用生活用具来代替。如水槽用洗脸盆代替,烧瓶用酒瓶代替,鱼缸用大罐头瓶代替,滤纸用布来代替。对于那些少见的材料,则选取本地的性质相似的同类物来替代。如在教学《植物怎样繁殖》时,笔者准备了打不死,红薯藤、石榴枝、柳树枝等植物的茎,让学生动手实践。这些自制生活中常见的能替代的材料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不仅能被学生接受,而且教学情趣高、效果好。

二、挖掘山区的孩子的生活经验、所处环境资源优势,优化科学课的教学。

农村小学和城里的学校相比就会显得设备简陋、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欠佳、没有少年宫或科学馆等科学展馆,这些因素时时困扰着科学课教学的高效开展。但农村小学也有自身的优势,如何挖地方资源,发挥农村的优势,优化科学课的教学呢? 笔者通过多年实践,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运用山区孩子生活经验,适度调整教材顺序,开展科学课教学。

农村虽远离都市,没有了城市的喧嚣与繁华。但农村的孩子天天与鸟兽虫鱼为伍,日日与山川草木相伴,生活的内涵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孩子逊色。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联系他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发挥孩子们丰厚的感

4 性认识的优势来服务教学,自觉充实教学内容,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根据时令季节的不同,可以改变教科书中的有关教学内容的顺序,力求做到因时而教、源趣而授,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的更为紧密。将《各种各样的花》和《花、果实和种子》教学调整到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教师带领学生到农村的大自然中,放飞在花的海洋里,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就可以掌握花的共性,了解到花和果实的构造,进而认识到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特征及其区别。而《豌豆荚里的豌豆》则选择在收获季节进行教学,发动学生到家里的菜地中广泛收集各类植物的果实,然后带到课堂中观察,采用浸泡、解剖、尝味等多种实验方法来丰富、增进、完整学生对果实的认识。 又如:在教学《动物怎样生活》一课时,预先布臵学生们亲自喂养家禽家畜和一些可爱的小动物,仔细观察它们吃东西的样子、及食物类别、生活习性等,这些要求,对于身处农村的学生来说,可谓易如反掌的事。教学时,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相互启迪、相互补充,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动物生活的全面了解,进而获得了动物的食性分类知识。科学课中的《形形色色的动物》、《蜗牛》、《蚂蚁》、《寻访小动物》等很多内容,皆可随时而择、因地而栖。

2、‚土‛‚洋‛结合,就地取材,丰富科学课教学资源 。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仪器的短缺现象,仍然时时制约实验教

5 学的有序开展。如何立足于现实,走自我创新之路,探索出一条既适合于现代实验教学的需求,又富有个性特色的地方实验教学的新路子呢?笔者深入挖掘地方的物产资源,就地取材,配合相关教学内容开展教师自制教具、学具。这样不但解决科学课教学资源的短缺问题,而且为学校充实了大量的教具、学具,也推动了科学课教学器具的更新换代,极大地提升实验教学的开设率。比如《岩石的组成》、《岩石会改变模样吗》等;让学生到河边捡鹅卵石、到石子中捡有植物及小动物化石的石片和其它的岩石也是为学生津津乐道的趣事。这些带‚土‛气的教学具和现代科学课教学具相结合,确保了科学课教学规范化、现代化、一体化的优化运行。 同时,注意创造良好课题教学情境,积极引导,使学生勇于思考,如:在上《雾和云》一课时,揭开蒸锅的盖时眼前出现一片‚白气‛,就让学生猜想这些‚白气‛是水蒸气吗?它是怎样形成的?学生纷纷作出回答:有说是水蒸气,有说是‚热气‛等等。老师再让学生回忆水蒸气的性质,加以引导后,说明它不是水蒸气。再通过冰块冒‚白气‛’的实验,说明它也不是‚热气‛,最后推想出‚白气‛是水蒸气受冷形成的许许多多小水点。这样教学,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来感知事物,参与教学,兴趣浓厚,获取的知识也比较生动、形象、深刻。

实践告诉我们:善于利用我们身边一切可利用的因素,

6 结合广泛的农村教育资源,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要充分发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地域优势,挖掘农村的地方资源,创造性地为科学课教学服务。

3、选择典型环境进行直观教学。

对于有关客观环境的教学内容,条件好的学校一般采用挂图、录像幻灯、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笔者则充分发挥山区的环境优势,走出教室进行现场教学。如在教学《水.土.植物和人》一课时,我们以大雨过后的大河边作为教学现场,学生们亲眼看到,农田含沙量大,庄稼瘦小,农户房屋破烂,家境贫寒。针对这些实际,同学们开展了激烈地讨论。通过这样的现场教学,学生不仅亲身感受到了水土流失带给农户的严重后果,深刻领会到了水、土、植物、人四者之间的关系。据统计,小学科学课中约30%的教学内容可安排在校外进行。几年来,笔者结合本地实际,尽量把学生带到最理想的环境进行教学。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利用本地有利于科学教学的客观环境进行现场教学,虽然花费的时间多,但它能真正做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知识和应用知识‛,收到学有所得的教育效果。

4、充分利用学校环境进行教学。

山区学校具有土地宽阔、森林繁茂的优势。笔者结合本校实际,发动学生自建花坛。每年春、秋组织学生到野外采

7 花木、挖树桩、找奇石,移植于园中;每到植树时节,组织学生进行播种、扦插、嫁接等活动,学校花园的建成,既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材料、露天实验基地,又为校园绿化提供了大量的花木幼苗。在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花园进行教学,需要学生动手实践的内容,我们组织学生到花园、菜园上课;对不易观察的材料,如地下茎、根等,我们把它们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如教《植物与环境》一课,为了让学生亲自研究植物与阳光的关系,让学生在菜园选取两株种类一样、大小相同、环境一致的绿色植物,在每株植物上扣一个开有‚窗口‛的纸盒。过了四五天,让同学们把纸盒揭开再观察这两株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通过亲自对比实验、观察分析,正确地认识到植物与阳光的依赖关系。

三、引导方法,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充分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取新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内在潜能,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发现者、探索者,从而提高科学素养。

1、科学课堂上注重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提高科学素养。笔者始终坚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有

8 限的科学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科学方法的核心部分是科学探究。何为‚科学探究‛?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就是科学探究。教师的教学,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科学探究的方法。

首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科学品质,教师就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大胆鼓励学生的‚求异质疑‛行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促进学生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养成勇于探究的好习惯。如上《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教师可通过这样的实验来启发学生思考:将漏斗塞紧瓶口,将液体倒入漏斗。然后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说说自己的疑问。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都参与提问,哪怕是提出很简单,甚至是可笑的问题也要给予鼓励,这样长期坚持训练,才能使学生形成敢于思考,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同时,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始终把假设与实践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又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良好态度、习惯。

其次,引导学生学会有序地探究。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是科学课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主要

9 途径。教师的精心设计实践活动,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学会科学的态度及思维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如《点亮小灯泡》一课,教师只需向学生提供电池、小灯泡、导线、开关,以及讲一下实验要求即可,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把小灯泡接亮时,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在研究声音产生的现象时,教师同样只需提供钢尺、橡皮筋、鼓等材料,让学生自己去弹拨钢尺、皮筋、敲一敲鼓,观察一下当声音发生时,钢尺、皮筋、鼓面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样有序的安排,一个比一个有兴趣,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自始至终都能精神饱满地投入探究学习。

2、学以致用,开展大量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科学教学中种植、饲养、采集、制作、观察等,这类课外活动的开展与否,直接关系到有没有完成相应的这部分教学任务或能不能达到其教学目的和要求,与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提高和科学素养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直接针对与课堂教学内容开展课外实践活动。①课前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实践活动。教学中,有些课需要在课前作准备,如《各种各样的花》、《各种各样的叶》、《花、果实和种子》要准备一些不同类型的叶子以及各种各样的种子、花、果实;《土壤》要对土壤进行观察分析,采集样本。这些课前进行的实践活动能使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能为

10 课堂教学作好充分准备;②课后配合课堂教学进行探索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这类实践活动,使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以巩固、延伸。如学了《植物的繁殖》这课后,让学生试着用扦插的方法繁殖月季花、菊花;③与课堂教学同步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实践活动。如学习《蚂蚁》,可让学生去在校园里找一找蚂蚁,观察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尝试进行蚂蚁是怎样交流的、蚂蚁怎样能找到家等等科学探究活动。这样的探究活动长期地坚持,随着年级升高,自然知识的积累,学生独立研究事物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其次,拓展时空,课外延伸,开展综合性的课外实践活动。①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各种资源开展小种植、小饲养、小调查、小制作、小发明、科学幻想画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②建立活动基地,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平台。为了拓宽学生的探究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到科学探究的实践中去的机会,我们可以特别建立了科技活动基地,将学校废弃的一个角落进行整理,开辟成为学校的实践活动基地,如航模基地、红领巾气象站、种植园等,让学生进行一些小实验,使学生的想法得以真正实施。③开设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对低年级学生,着重进行观察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饲养动物、花卉栽培、观察蚂蚁等。目的是让学生

11 观察认识各种动植物;对中年级学生,在进行观察力培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力求自己解决,从而促使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对高年级学生,根据学生实际水平与兴趣情况,有计划、有目的拟定带有一定探索性的课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从而促使他们智能的发展。如五年级的学生学习电的简单知识后,对其产生的巨大的兴趣,自己进行了家中用电情况的调查,同时还联合同学一起对节能家电的是否节能进行了调查,写出了调查报告。

总之,根据农村实际,充分挖掘地方、学生潜在优势。只要我们遵循科学学科的特点,根据本地科学环境的实际,扬长避短,真正让学生到科学领域中去‚探索科学的秘密‛。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教材;

2、《科学课程标准》;

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doc》
教学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