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总结(八年级)

2020-03-03 11:55:3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与朱元思书

一词多义:

绝:天下独绝( 绝妙)猿则百叫无绝( 断、停) 上:负势竞上( 向上)横上柯蔽(上边、上面 )

百:一百许里(数目,十的十倍 )猿则百叫无绝(极言其多 ) 词类活用:

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负势竞上(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或往远处伸展) 望峰息心(息: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 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边) 通假字:

反:通“返”。例句:窥谷忘反。

转:通“啭”。例句:千转不穷。 古今异义:

许 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例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

奔 古义:指飞奔的马。例句:猛浪若奔。 今义:奔跑,飞奔。 经纶 古义:筹划、治理。例句:经纶世务者

今义: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戾 古义:至 .例句:鸢飞戾天者

今义:罪恶

2、五柳先生传

一词多义:

以:

1、因以为号焉 【介词,把、用 】

2、以此自终 【凭借 或连词,不翻译】 之:

1、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

2、葛天氏之民欤 【助词,的】 言:

1、闲静少言【说,说话】

2、黔娄之妻有言【言语,话】 如:

1、晏如也 【......的样子】

2、亲旧知其如此 【像】

许: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表示约数,左右】 其:

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句首语气词,表推测】

2、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 词类活用:

1.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2.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3.性嗜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4.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乐。

古今异义:

1.每有会意 古: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

2.亲旧知其如此 古:旧交,旧友

今:过去的,过时的

3.好读书,不求甚解 古: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今: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

4.造饮辄尽 古:往,到

今:创造,制造

5.或置酒而招之 古:有时 ; 有的人

今:或者

6.因以为号焉

古: 以之为,把(它)当作

今:认为,作为/把,用

7.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

古: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今:夸奖,夸赞

8.颇示己志: 古:略微

今:很

9.曾不吝其去留: 古: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今:曾经

10.亦不详其姓字: 古:表字,另取的别名

今:文字

11.去留: 古:离开

今:与“来”相对

3、马说

一词多义:

1.之 虽有千里之能:的。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无义。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不译。

食之不能尽其才: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2.能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3.策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活用动词,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策勋十二转:动词,记载 ——自《木兰诗》)。

4.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连词,表修饰。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连词,表承接。

5.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顿)饭,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 喂养,动词。

6.虽 故虽有名马:即使。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7.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代“千里马”。

食之不能尽其材:代词,代千里马的。

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加强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恐怕”。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代驱赶千里马的。

8.以 不以千里称也:把,用。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9 尽: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

食之不能尽其材: 使„„尽,竭尽。 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

辱:受屈辱。例句: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尽:吃尽。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

2、名词用作动词:

策:原意指马鞭,这里用作动词,引申为用鞭子打,这里是驱使的意思。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3、数量词用作动词:

千里:日行千里。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尽:使……尽,竭尽。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 “ 见 ” 通“ 现 ”,显现、表现。

(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饲养;“ 材 ” 通 “ 才 ”,才能。

(3)其真无马邪: “ 邪 ” 通 “ 耶 ” ,表示疑问,相当于“ 吗 ”。

(4)祗:通“只”,只是。 古今异义:

是:古义: 这样的. 例: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今义:判断词。

安:古义:怎么.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等 :古义:同样。 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或:古义:有时,有的人。 例:一食或尽粟一石

今义:或者。

然后: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

例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

食:古义:通“饲”喂养 例:食之不能尽其材。

今义:吃。

策:古义:马鞭

今义:策划,策略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4、送东阳马生序 一词多义:

1、以: (1)连词:相当于“而”,译为而,来(俯身倾耳以请;无从致书以观)

(2)介词:把,用 (以衾拥覆;以书假余)

(3)连词:因为(以中有足乐者)

(4)表修饰,不译(计日以还)

(5)介词,前者译为因为,后者译为把(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之: (1)结构助词:的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代词,指书 (走送之)

(3)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当余之从师也)

(4)无实义 (无鲜肥滋味之享)

(5)代词,抄书,宾语前置(弗之怠)

(6)结构助词,的(益慕圣贤之道;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至: (1)周到,形容词(色愈恭,礼愈至)

(2)到,动词(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

4.色: (1)脸色(未尝稍降辞色)

(2)表情(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5.而: (1)表转折:但,却(足肤皲裂而不知)

(2)表承接:不译(久而乃和)

6.慕 (1)仰慕(益慕圣贤之道)

(2)羡慕(略无慕艳意)

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佩戴。)

手自笔录。 (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手:名词作动词,动手。)

戴朱缨宝饰之帽。(宝:名词作状语,用珠宝;朱缨,名词作状语,用红缨)

主人日再食。(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寓逆旅。(寓:名词作动词,寄住)

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3)手指不可屈伸(屈:通“曲”,弯曲)

(4)媵人持汤沃灌(灌:通“盥”,浇灌)

(5)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辨:通“辩”) 古今异义:

余幼时即嗜学(余:古义为我,今义为剩下,余下)

走送之。(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走路)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这 今:判断动词,是;假:古义借,今义与真相对)

益慕圣贤之道(益:古义:更加 今义:好处)

尝趋百里外(趋:古义为奔赴,今义为趋势)

门人弟子填其室(填:古义:挤满 今义:填满 填充)

未尝稍降辞色(色:古义:脸色 今义:颜色)

余立侍左右(左右:古义: 身边 今义:大约)

或遇其叱咄(或: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卒获有所闻(卒:古义:终于 今义: 小兵)

穷冬烈风(穷:古义为深,今义为贫穷,穷尽)

寓逆旅(逆:古义为迎,今义为逆向,相反方向)

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义为热水;今义指汤水)

日再食(再: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又)

右备容臭(xiù) (臭:古义:香气 今义:(chòu)臭气,气味难闻)

以中有足乐者(中:古义:心中 今义:表界限)

5、小石潭记、

一词多义:

1.可: (1)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从: (1)介词,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随。(隶而从者)

3.清: (1)形容词,清澈。(水尤清冽)

(2)形容词,冷清。(以其境过清)

4.差: (1)形容词,长短不一。(参差披拂)

(2)动词,交错。(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 (1)通“现”出现。(下见小潭)

(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 (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

(2)逗乐。(似与游者相乐)

7.以: (1)介词,因为。(以其境过清)

(2)连词,而。(卷石底以出)

(3)介词,用。(全石以为底)

8.而 (1)不译,表顺接关系。(乃记之而去)

(2)不译,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

(3)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9.游 (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

(2)游览。(同游者)

10.环 (1)玉环。(如鸣佩环)

(2)环绕。(竹树环合)

11.为 (1)动词,作为。(全石以为底)

(2)动词,成为。(为岩)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名词作状语,向下。澈:形容词作动词:直射。

5、俶尔远逝。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做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感到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鸣佩环。鸣:名作动,作响。

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感到快乐。

12.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跟从。

13 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逗乐。

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今义:前往,到某处。 3.闻:古义:听到、听闻。(闻水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今义:住。

5.可:古义: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能愿动词,可以。

6.布:古义:映,显现。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许: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数目不确定,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上下”、“光景”、“左右”。今义:允许、准许。

8.佁(yǐ)然:古义:呆呆的样子,愣住的样子。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9.清:古义:凄清;冷清。今义:清晰,清净等。

6、岳阳楼记

一词多义:

以: 1) 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2) 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夫: 1) 那 予观夫巴陵胜状2)表句尾感叹 嗟夫

观: 1) 看 予观夫巴陵胜状2) 景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极: 1)尽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2)穷尽,尽头 此乐何极3)表示程度深 感极而悲者矣 或: 1)或许 或异二者之为2) 有时 而或长烟一空 空:.1) 天空 浊浪排空2) 消散 长烟一空

通:1) 顺利 政通人和2)通向 北通巫峡 和:1)和乐 政通人和2)和煦 春和景明

一: 1)一片:一碧万顷2)全: 长烟一空3)整个: 在洞庭一湖

则: 1)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词类活用:

1.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动词作形容词,被贬谪的) 5.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

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7.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

8.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向南) 9.或异二者之为(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 通假字:

1.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2.百废具兴(通“俱”,全,皆)

古今异义:

1.气象万千(古义:事态; 今义:天气变化) 2.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 4.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

5.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6.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7.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 今:准备) 8.增其旧制(古:规模 今:制度) 9.作文(古:写文章 今:作文)

10.至若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色、景物】 11则有去国怀乡【古:国都;今:国家】 12.则有去国怀乡【古:离开;今:前往】 1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经;今:品尝】 14.越明年【古:及,到;今:越过】 15.宠辱偕忘【古:荣耀;今:恩宠】

16.沙鸥翔集【古:群鸟停息在树上;今:集体,集中】 17.进亦忧【古:在朝廷做官;今:前进】 18.退亦忧【古:不在朝廷做官;今:后退】

7、醉翁亭记 一词多义: 1.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 回去 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 吾谁与归 归依 暮而归 回来 2.谓:

太守谓谁 为,是 太守自谓也 命名

3.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靠近临溪而渔 在……旁边 4.而: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朝而往 暮而归 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 泉香而酒洌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顺接 而不知人之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转接,却 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 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 2.酿泉为酒 酿泉:用酿泉,名词作动词。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名词作状语。 4.名之者谁 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5.自号曰醉翁也 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前)乐:以……为乐,动词;(后)乐:乐趣,名词。 7.杂然而前陈者 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古今异义:

1.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 2.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3.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 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意思】

8、满井游记 一词多义:

1、乍:

波色乍(zhà)明 (初,始)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xiá)也 (突然,忽然)

2、作

冻风时作(起)

属予作文以记之(创作) 《岳阳楼记》范仲淹

往来种作。(劳作)

作亭者谁。(建筑)

泠泠作响。(发出)

3、鳞

鳞浪层层 名词作状语,波浪像鱼鳞似的一层一层的

呷浪之鳞(代鱼)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指鱼类和爬行动物)

4、然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的样子)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然而)

5、虽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虽然)

游人虽未盛 (虽然)

6、得

欲出不得(能,能够)

悠然自得: (心情舒畅)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出现)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

7、时

冻风时作 (时常)

亦时时有(常常)

时而献焉 (到时候)

于时冰皮始解 (这时)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季节)

8、之

脱笼之鹄 (助词,的)

倩女之靧面 (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郊田之外 (表限定关系,以)

局促一室之内(表限定关系,以)

9、始

于时冰皮始解 (开始)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才)

词类活用:

鳞浪层层 :名词作状语,像鱼鳞似的

泉而茗者 :名词作动词,汲泉水 名词作动词 煮茶

罍而歌者:名词作动词 举杯

红装而蹇者:红装:名词作动词,穿着艳装 名词作动词 骑着驴

作则飞沙走砾: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飞,使……滚动。

麦田浅鬣寸许:名词作状语,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 通假字:

恶能无纪 :通“记”,记录

古今异义:

披风——古义:在风中散开。今义:披在肩上没有袖子的外衣

许——古义:表约数。今义:大约

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局促——古义:拘束。今义:空间的狭窄,时间的短促。

文言文八年级下文言文总结归纳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习题总结

八年级课内文言文

八年级文言文翻译

八年级文言文翻译

八年级上文言文重点词句总结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

八年级期中文言文基础

七、八年级文言文习题

《文言文总结(八年级).doc》
文言文总结(八年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