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汇报

2020-03-02 09:33:2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强化农技培训

狠抓基地建设

大力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

杞县农林局 (2010年12月9日)

杞县地处河南省东部,隶属于开封市,总面积1243平方公里,全县辖21个乡镇,591个行政村,1064个自然村,人口105万,耕地面积133万亩。杞是传统农业大县,素有“中原粮仓”之美称。常年种植小麦90万亩、玉米85万亩、大蒜35万亩、棉花33万亩、辣椒20万亩、花生15万亩、菜花6万亩。杞县历来重视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建成和完善了24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0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到70万吨,初步形成了以粮食、大蒜、棉花、蔬菜和畜产品加工为主的五大产业链。几年来,杞县相继荣获“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全国大蒜无公害科技创新示范县”、“全国棉花产量百强县”、“全国肉类总产百强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县”、“河南省产粮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今年,是杞县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第一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项目实施工作作为深入推进农技服务创新、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任务来抓,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确保了项目实施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杞县农林局作为项目建设承担单位,积极按照省、市政府和

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调查摸底、征求意见、完善方案、宣传发动、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的扎实工作,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并取得了积极成效。现将项目实施的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

(一)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情况。

杞县根据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县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组织,全面落实了各项改革措施。理顺了管理体制,科学合理设置了机构,建立了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全县设立了21个乡级农技推广服务站。目前,全县农技推广机构在编人员共133人,中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50人,初级职称69人;本科学历24人、大专60人、中专49人。明确了农技推广机构为公益性机构,将人员及工作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实行全额管理;同时,制定完善了聘用、考评、分配等制度,实行工资报酬、职务晋升等与业务考评挂钩,充分调动了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杞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围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确定了小麦、玉米、蔬菜作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三大主导产业。在全县21个乡镇遴选100个科技示范村,培育科技示范户1000户,其中,小麦科技示范户450户,玉米科技示范户350户,蔬菜科技示范户200户。同时,在全县建设了10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每个示范基地面积50亩,重点示范推广1-2种农业实用技术,切实起到示范推广作用,分别是:城郊乡平厂村“前轻中重后补、氮肥运用技术”小麦试验示范基地;于镇镇荆岗村“氮肥后移与冬灌技术”小麦试验示范基地;城关镇东关村“新品种展示与小麦精播技术”小麦试验示范基地;泥沟乡蔡寨村“病虫害综合防治与肥料试验技术”小麦试验示范基地;裴村店乡许岗村“深耕与精量播种技术”小麦试验示范基地;裴村店乡曹屯村“高产栽培技术”玉米试验示范基地;平城乡郭南村“病虫害防治技术”玉米试验示范基地;葛岗镇孟寨村“大蒜平衡施肥技术”大蒜试验示范基地;葛岗镇西云村“平衡施肥与合理密植技术”大蒜试验示范基地;高阳镇务岗村“地膜覆盖技术、立体种植中的起垄种植技术”辣椒试验示范基地。每个基地有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指导员,前期做好实施方案,中期做好田间调查记录,后期做好总结。并且在不同的生产环节组织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及辐射户到基地参观学习。

(三)项目实施的主要成效。

通过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切实理顺了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发掘了各方面的潜在力量,提高了广大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快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广大技术人员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通过培育科技示范户,群众对科技兴农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出现了“村看村,户看户,群众都看示范户”的新景象。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

为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县政府下发了《杞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杞政[2009]96号),成立了杞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同时,抽调骨干技术人员,组建了以总农艺师郭景战为组长,高级农艺师秦国荣、张继春为副组长,局业务站中级以上职称技术人员为成员的专家组,具体负责制定技术规程、开展技术培训和试验基地的技术指导工作;我们还建立完善了多项工作管理制度,如,《杞县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制度》、《杞县农技人员聘用制度》、《杞县农技推广人员责任制度》、《杞县多元化农技推广制度》等,确保项目实施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

(二)明确细化责任,科学制定方案。

根据县政府下发的项目实施意见,我们又制定了《杞县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表》,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按照任务分解表,进一步制定了一系列子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实施方案》,出台了技术指导员绩效考核办法和考核内容;《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实施方案》,明确了示范户产生的条件和程序以及权利和义务;《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落实了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项目专家组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小麦、玉米、蔬菜三个专家组;《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实施方案》,制定了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计划。

(三)精心培育科技示范户,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根据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我们积极学习外地经验,实践探索了“农业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模式,建立了农技人员抓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的农业技术推广新机制。一是精心挑选技术指导员。在全县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中,我们遴选了100名素质高、业务精、技术过硬的人员作为技术指导员,兼顾项目实施的三个主导产业,其中小麦专业技术人员45人、玉米专业技术人员35人、蔬菜专业技术人员20人。二是合理确定科技示范户。在入户调查、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由技术指导员选定1000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其中小麦产业450户、玉米产业350户、蔬菜产业200户,每名技术指导员指导和培训示范户10户。为确保指导员发挥应有作用,我们还明确了技术指导员的工作职责,每个技术指导员分别与县农业局、科技示范户签订技术服务协议,明确了双方权利和义务。目前,所有技术指导员均已在入户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分户指导方案,填写了《技术指导员手册》、《示范户手册》,分门别类地指导农业生产技术,发放技术指导资料。三是切实加强技术培训。我们切实加强了对100名基层农技指导员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现代农业发展形势、现代农业发展以及农业新技术与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形式采取专家授课、基地实习和外出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县农业局成立了“素质提升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技术培训工作,对100名农技指导员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集中脱产培训,将培训成绩与目标考核相结合,培训成绩和结业证书载入个人档案,作为提拔、评优、评先和年终个人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抓好示范基地建设,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我们结合杞县产业分布和种植特色,依托现有的科研教学推广单位、良种繁育场、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遴选了10个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各示范基地都制定了详细具体的实施方案,县农林局组织了10名高级农艺师,成立了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技术专家组,负责技术方案的编制、高产栽培核心技术组装配套、制定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在每个基地明确了一名负责人和一名技术指导专家,负责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为切实搞好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县财政切实加大了投入,完善了各项配套设施。如,于镇镇北大坡小麦良种试验示范基地,财政投资200多万元,全面完成了基地井、桥、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小麦高产示范基地,平均单产达到600.5公斤;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小麦新品种展示基地,平均单产达到580公斤;无公害大蒜生产基地,平均单产达到1510公斤;玉米高产示范基地,平均单产达到650公斤;通过组织基层农技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到试验示范基地现场观摩和学习,充分发挥了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省农业专家、市、县主要领导多次到小麦、玉米、大蒜等主要农作物品种展示基地进行参观考察,对基地建设给予充分肯定。

(五)严格项目管理,确保项目资金落到实处。

2010年,我县实施的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为确保项目资金落到实处,我们建立了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专项使用。资金支出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拨付2009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补助资金的通知》(财农[2009]257号)相关要求执行,全部用于农技人员 6

下乡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费用、农业科技示范户的物化技术补助、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补助、专家组费用、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培训费用、技术资料印刷和制度建设、工作考评等费用等6个方面。资金具体落实情况是:技术指导和培训补助30万元,示范户的物化技术补助15万,基地建设补助30万元,专家组费用5万元,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费10万元,新型农民培训5万元,制度建设和工作考评5万元,共计100万元。

一年来,我县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具体工作中也发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如:机构工作环境、设备设施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农民的科技水平有待提高;辐射带动作用还不强,有的示范户经过培训后,不能及时的将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其他农户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针对各类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定期下乡对科技指导员工作到位情况进行督查;加强示范建设,在全县筛选出2-3个比较好的乡镇作为示范乡镇,作为典型进行宣传;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定期举办科技培训班,组织人员到村、组、户开展服务指导工作,确保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为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自查报告

古交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

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问题

全椒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汇报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

德化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汇报(县委)

湖南永顺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汇报

某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实施方案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汇报.doc》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汇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