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经典导读之课程心得

2020-03-02 06:46:0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国哲学经典导读之课程心得

经典,即经久不衰的万事之作。哲学,简单来说,可看作是使人聪慧之学,而中国哲学,则是我们这个古老而历史悠久的民族古圣先哲思想智慧之结晶,是前人对生活的看法,质疑,反思,领悟。在我看来,这门学问高深而又易懂,因为它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或许长久未思通的一个问题却又在日常某时刻所参透。它所传承的思想也应当是我等所想,继而升华。

能够选修到这门课程说来也是在机缘巧合只下,自第一次课起,老师的讲解都深入我心。

“自气,自结;自结,自解”这简单的八个字却不失为修养身心的好办法。而老师阐述的如何由“自爱”再到“爱人”的道理更是与我产生了共鸣之处。自爱,懂得爱自己才能体会别人也会爱他们自己,这些爱的相互之间就会让人明白当你伤害一自爱的人就像伤害了自己一样感同身受。从更深的意义上而言,自爱也是种境界的提升,从一种动物性的自爱升华为一种为己也为人的爱。爱人则是自爱的具体表现,更是对自爱的补充、延伸和升华,因为自爱得来的喜悦迫不及待想要与人分享而表现出的感情。爱,在发芽。

对于《周易》的理解,它包罗万象,囊括万物,是真真的集大成者,在这上面,我第一次系统地了解到“取向思维”这样以认识事实来领悟事理的思维方式。“圣人立象以尽意”,即圣人通过以确立“象”的方式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念并推论出更深刻的义理。将抽象的思维以具象的方式表现出来,使之生动又容易让人理解。而相较于《周易》所展现的生生不息的宇宙图景,《庄子》则描绘出物我两相忘的自然规律。静静去感知书一词一句中的含义,闭上眼,仿佛就能感知到由四面八方传来的信息。

至儿时口中便朗朗上口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再读论语,竟已是不同的感受。随着年岁的增长,知识阅历也在不断地累积,使得每个人对生活都是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年龄阶段自然会有不同的人生体会,所以,我觉得诵读经典,并不是读过便是了,这件事应当是穿插在我们的一生当中的。儿时,它教育我们应当如何成长,是老师;少年时,我们开始懵懂迷茫,开始叛逆,它教我们如何正确的成长,变成了路标;青年时,初入社会,我们开始四处闯荡,开始接触社会上的各种风象,它便成为了准则来规范自身的行为,是一把戒尺;中年时,也许我们站在社会的顶峰,也许我们碌碌无为,埋没在人海里,也许我们跌落在谷底日复一日地过着无力的生活,但不管是处于什么样的层次,它都会是作为一个心灵伴侣存在着;老年时,人生路即将结束,一路走了看多少风景,又收获到多少道理,体会了多少酸甜苦辣,称得上是领悟了人生,而这时,再读它,或许就像一本日记,但这记录的不是生活的点滴,而是通过这些点滴所品尝到的人生。

听老师讲解了《论语》之后,我便萌生了重读经典的念头,但读经典在与领悟它的含义,不需讲求速度而要专注于精读,我首选了《论语》作为读物,因为它谈树人,讲修身,说教育,论安邦,更传达了一种仁爱思想。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我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但事实上生活中却并非如此,在利益冲突、矛盾和纠纷面前,人人都想要成为所谓的“大赢家”,最后却落得个不欢而散,输赢又何惧,伤了和气才最不应该。如果人人都能有这样的思想,多为别人设身处地地想想,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重新认识那些问题,我们的社会怎么能不和谐呢?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老夫子说:学习而不思考,人就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迷惑而无所适从;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更难全面的领会知识。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汲取前人留下的经验,却不懂得总结,不懂得思考为什么,久而久之我们的思维就会僵化。思考不仅仅能让我们真正理解学习到的知识,而更多的应是在这些基础上寻求一种提升,再来便是前人的并非就一定是正确的,完整的,思考了就能够发现问题,我们的社会才会进步。但若仅会思考而不去学习,又会受自身思维限制,也是无法成长的。所以,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论语》能带给我的远远是讲不完的,细细品味每一部经典,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譬如《心经》。

《心经》深奥啊,愚笨如我无法感受到其全部奥义的。但不得不说在诵读或是倾听别人颂唱时,我能体会到那种澄澈的心境,犹记当时老师在领着全班同学一起诵读时,感觉自己的心灵别那一字一音涤荡着。在选写的经典中,我特意选择了《心经》,或许是我的心灵比大脑能更快地接受到来自它的讯息吧。其实,能从“此岸”到达“彼岸”谈何容易?但如果真的能看破红尘,又真的是一件好事吗?答案,我也无从知晓。

接下来要说的是在礼乐。忘不了宏伟的宫殿之前端庄淑素的女子,她踏着沉稳的步伐缓步行进,肃穆庄严,齐平双臂,躬身施礼,朱唇轻启,天籁绕于耳际。曲调平缓不急,让人感觉就仿佛有一双大手在抚慰着你的心,连呼吸也变得沉稳下来。不论是优雅的茶艺,飞舞的书法,抑或是那悠扬的古琴,我所感受到的,都是中华民族一种礼仪至上的情怀。但值得深思的是,这些传统礼仪都在流失,似乎在如今的社会更在意的是形式化,而不是当真传达它曾有的真正的情怀。当戏谑的把传统当做表面功夫来做,我们的民族究竟还剩些什么?而又有多少人真的去感受这些能带来的情怀?不过我还是得庆幸并不是所有人都忘记了,至少它还被人所欣赏着。

读完经典,恍惚如世,重新反省自己的人生,反思自己的人格品行,这未尝也不是一种醒悟,但圣人的境界实在是太高,我自然是无法触及的,不过,做不了圣人却无法影响我向圣人追赶的心。如何明理豁达,如何修养身心,我无法到达“彼岸”,但也不代表我在“此岸”便无法活得痛快。读经典可以束己,但也不是每一词每一句都适合自己,择善而从才是最正确的。就如之前所提到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了要思考,思考了再去补充学习,要知道,知识是永远都不可能学完的! 每一部经典都像一个不同的老师,能教给我们不同的知识,但都在告诉我们要用心体会生活,因为它们都是源于生活的,因为生活而又感触才能领悟,所以我们也要热情而有态度的去体验人生,认真生活,这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哲学经典导读课程心得

孔子 中国哲学经典导读

《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学习心得

心经 中国哲学经典导读

老子 中国哲学经典导读

大学中庸 中国哲学经典导读

中国哲学智慧心得

中国哲学简史心得

《中国哲学智慧》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导读》课程学习心得

《中国哲学经典导读之课程心得.doc》
中国哲学经典导读之课程心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