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上科学教案

2020-03-03 19:08:0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情感。

2、组织学生经历从“看”到“观察”的过程,并对大树作简单的描述。

3、通过观察、描述获取有关大树的信息。 教学准备:

1、教师选择一棵大树,供学生观察。(校园内)。

2、观察记录纸。

3、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

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1、引入。

你喜欢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想去观察吗?

2、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3、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

(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4、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5、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 (4)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5、后续研究。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 我的大树

一、教学要求

1、继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在观察活动中培养情感。

2、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高矮等。

4、鼓励学生用各种渠道丰富自己的知识。

二、教学准备

学生拓展树皮用的白纸若干,几张放大树的照片。

三、教学准备

1、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观察了一棵大树,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观察到的那棵树是怎么样的?

2、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用动作比划你看到的树冠的形状。 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

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3、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

画一画,你所观察到的树的叶子,大树。 展示一下你捡来的树的果实。

你看到的树皮是怎样的呢?你用什么办法把树皮给同学展示一下。 教师教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学生到校园内拓树皮。

小结:用画画,拓印做记录,搜集实物标本等方法,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4、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

大家都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

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教师将落叶、树皮拓片分发给学生每人1份,让学生到校园去寻找大树。

5、作业。

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

《各种各样的叶》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树叶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在现实中体验情感。

2、让学生经历一些基本的现实活动过程。 (1)按一定的内容和顺序进行观察。

(2)对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的比较观察和测量。

3、获取一些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准备

1、学生捡来的树叶带到学校。

2、学生描画叶片大小的方格纸。

3、学生记录纸。

三、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各种各样的叶。

2、小组交流、统计。

一共捡了几片树叶?有几种树叶?

小组有几种树叶?(学生写好统计记录)

3、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把数量最多的一种树叶拿出来。

你根据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树的叶?

你根据什么,才说另外的树叶不是同一种树的叶?

4、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的观察。 问:这么多的树叶,你还想研究什么? (1)颜色的观察:

如果有人问植物的叶是什么颜色,你该怎么回答? 给你的树叶按颜色排列顺序好吗? 说一说你是怎样排的。 (2)形状的观察:

给你的叶按形状的不同分类。 介绍一下你的分法。 (3)叶的大小观察:

拿出最大的叶和最小的叶。 怎样来描述这一大一小的叶? 学生用方格纸来比较叶的大小。(大的几个方格?小的几个方格?) 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比较叶的大小?

5、作业: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树叶拼贴一幅图画。 各种各样的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树叶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在活动中体验到叶的纷繁美妙。

2、让学生经历一些基本的探究活动过程。 (1)、按一定的内容和顺序进行较细致的观察。 (2)、尝试用科学的方法对叶的颜色、形状、大小进行比较观察和测量。 (3)、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注意进行方法的总结和创新。

3、获取一些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记录纸。 教学活动设计:

一、引入

1、秋天是落叶的季节,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各种树叶。

二、学生到校园捡树叶

1、学生先说说捡树叶的注意点:爱护花草树木,注意安全等。

2、学生到校园内捡树叶。 (注意点:在活动前教师一定要对学校里的植被情况了解清楚。学生可以捡到哪些落叶?数量如何?捡的时候会发生什么问题?如果校园较小,植被较少,学生捡到的落叶是否会过于单一?短时间内参加活动的学生过多,有些学生可能会遇到捡不到叶的情况。

如果让学生在课前校外完成捡叶活动,教学前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收集情况。)

三、小组交流统计

1、教师出示统计表,学生进行统计。 你一共捡了几片树叶? 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你们小组共有多少种树叶? 数量最多的一种共有几片?

2、小组填写好统计表,各小组间交流。 注意点:在进行统计前,教师要了解学生所捡叶的情况,对学生的统计活动做出充分的估计。首先各小组所捡的叶的数量差异很大,多的达上百片,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统计和分类任务。其次,像柏树之类的叶很难进行数量统计,教师事先要作指导准备。

四、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1、铺垫引导 准备同一种树上收集的两片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有一定差异的叶,先出示其中一片,设问:这是怎样一片叶?再出示另一片,设问:这又是怎样一片叶?学生观察并描述。 再设问:两片是同一种叶吗?学生讨论。

2、判断分析

请学生将最多的那种树叶全拿出来?

设问: 你们根据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

你们根据什么,才说另外的叶不属同一种类?

注意点:学生的分辨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后,可以让学生回过头来看看“二”中的分类结果有没有需要纠正的地方。

五、作业

课外再去捡一些树叶,统计一下共有几种树叶。

一片完整的叶

教学准备:

1、各小组预备一些没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叶。

2、各组不同颜色的同种叶数片。

3、学生描画叶片大小的方格纸。 教学活动设计:

一、叶的颜色的观察

1、谈话引入,上节课中,我们对叶已经有了不少的了解,如果有人问你叶是什么颜色的,你该怎么回答?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学生观察说说自己预备的叶,有哪些颜色?

4、让学生按颜色的变化给叶排排顺序。

5、小组代表,出示各组的排列情况并说说排列的依据。

6、再次设问:如果有人问你叶是什么颜色的,你该怎么回答?

二、叶的形状观察

1、叶的颜色是各不相同的,那么它们的形状相同吗?

2、学生观察,说说自己小组有哪些形状的叶?

3、小组尝试根据形状给自己的叶分类。

4、小组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分类情况。

三、叶的大小观察

1、(承前)让学生将其中一种形状的叶按大小顺序排列。

2、交流排列中遇到的问题,设问:大小相近的叶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大小呢?

3、各小组研究探讨。

4、学生交流各组的方案。

5、教师总结比较叶大小的方法,适时提出描方格的方法。

6、学生描一描,试一试。

四、作业

用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叶拼一幅图画。

寻访小动物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2、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二、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

▲一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会想到哪些动物? ▲如果说:“大动物”我们会想起哪些动物? ▲如果说:“小动物”我们又会想起哪些动物?

▲我们一般是怎样来划分“大动物和小动物”的呢?

2、附近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 我们到校园里观察小动物, 会去观察哪些地方呢?估计能观察到多少种动物呢? ▲教师板画(准备好的卡片)学生说一种,教师画(贴)一种。 ▲在我们附近还有哪些能找到

三上教科版科学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六上科学教案

五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上册

三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上册[1]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整理)

(教案)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三单元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三上科学教案.doc》
教科版三上科学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