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与证券专业论证报告

2020-03-03 06:33:2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金融与证券》专业论证报告

一、专业申报的必要性

1、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提出:

以扩展领域、扩大总量、提升水平为导向,适应产业转型和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服务业。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加快推进金融创新,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促进银企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证券、保险机构,加快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地方金融企业。积极发展小额信贷,力争各县(市、区)均建立1-2所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创新金融产品,稳步发展证券、期货、信托、金融租赁等业务。

面对金融业大发展的趋势,与金融创新业务、创新产品的发展和金融网点迅速扩张相对比,**市的金融高职教育事业则严重滞后。

首先,从**市金融教育的供给结构来看,教育结构的失衡使金融应用人才的培养出现了断档。**市的全日制金融教育目前还处于一片空白。日益迅速发展的**金融业,一方面需要为数有限的从事金融研究及管理的高级人才,另一方面也需要大量的从事实际业务操作的应用技术人才。前者应由高等院校金融专业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来完成,后者即培养金融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必然应由高等职业教育来完成。目前,**市专门性的培养金融一线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学校还没有,无法满足金融部门对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一线人才的需要。

其次,从**市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来看,金融机构越来越迫切地需要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金融专门人才,尤其需要的是金融创新产品推广方面和熟练地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各类金融业务,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的金融一线人才,而《金融与证券》专业的培养目标正是为各类新型金融部门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一线人才。随着加快开发进程,外资金融机构将大量涌入**,**的金融机构将进一步多样化,

多元化,不仅国有独资的金融机构,而且股份制及民营性质的金融机构,外资及中外合资的金融机构,都将对金融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产生极大的需求。

据我们调查,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国有商业银行自身发展,新型业态金融机构的出现,在未来的十年,每年可为《金融与证券》专业高职毕业生提供上千个就业岗位。所以,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是一个极具潜力的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院**系经过10多年的发展,现已开设会计电算化、旅游管理、文秘、物流管理等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42人。经过多年办学实践,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并已具备深厚的基础。其中会计电算化已开办9年,专业教师13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6人。为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以及为了充分利用我院**系教师资源,申请开设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金融与证券”专业。

二、专业申报的可行性

1、**金融改革创新

**“十二五”期间,将创新金融体制机制。具体包括:丰富完善金融市场,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建立安全、高效、健康的金融体系。壮大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主体金融业,建立多元化金融控股集团;建设创新型金融机构高地,发展物流产业投资基金,丰富完善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信托公司、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新型金融机构,积极发展集团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积极开展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以及林权、地权质押贷款等农村金融创新。

以上金融创新推动**金融业发展,将会明显拉动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按照**市“十二五”规划,金融增加值要达到GDP的*%,这需要许多的金融人才。其中,高素质技能型金融人才占**%以上。这为高等职业教育财经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因此,开设《金

融与证券》专业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基础。

2、政府大力支持金融业的发展

“十二五”期间将是**市金融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也是金融发展与创新较快的时期。首先,在适宜的外部环境下,**金融创新将日趋活跃。其次,**金融多元化趋势将更加明显,金融创新的内在动力增强。第三,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和全球化进程加快,外资金融机构及服务产品的进入势必加剧国内金融竞争,将极大地推动**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第四,**金融人才队伍将进一步壮大和优化,从业人员素质也将稳步提高。这就产生了对高素质技能型金融管理与实务人才的现实需求,为开设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提供了政策支持。

3.我院具有开办《金融与证券》专业的条件

我院已开办有**市高职高专院校唯一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该专业教学条件齐备,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已有专业课教师1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助教2人。专业课教师中有研究生6人,形成了合理的老中青结合的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为了发挥现在师资和实训条件优势,形成金融投资专业群,很有必要开设《金融与证券》专业。

三、申办条件

1、学院基本情况

**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历史悠久,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学院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14万余平方米,学生规模6000余人。学院开设高职专业30个,是工、农、文、理兼容的综合性职业院校,现有教职工**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114人,博士、硕士74人;馆藏纸质图书**万余册,各类型载体文献**万余册,有同方知网电子期刊资源和先进电子阅览室;学院拥有设备先进的实验实训室28个,设有***研究所、现代制造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电子电气实训中心、商贸物流实训中心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

2、优秀的教师队伍

我院**系现有专职教师3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现

有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专任教师13人,另外聘10名作兼职教师。专任教师队伍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助教2人。专业课教师队伍中金融学及经济学方面的有8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12人。

3、完备的教学设施

为满足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对金融与证券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于2012年,学院及政府投资50万元购置专业教学仪器设备和软件,初步建成了开放性校内实训基地。目前,学校**类专业实训基地用房1,200平方米。教学实验仪器设备100余万元,分布在电算会计实训室、证券投资教学软件室,基本能满足金融与投资专业的教学需要;在实验实训的管理方面,各种仪器、设备、设施和场地的购进、使用、维护的各个环节,建立和健全了实验实训室财务账簿和日常使用等级制度等管理规章制度。学院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学院依托行业企业,以产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为培养金融于投资专业的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4、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优势突出

我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较强的专业师资队伍,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学院立足区域经济和支柱产业,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充分发挥市场的指导作用和协调功能,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建校企智力资源等形式,拓展办学道路。

(1)校企共建专业与课程体系

学院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学院领导参加的专业建设委员会16个,新增、调整专业或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前,广泛开展社会调研,广泛听取企业、行业的意见和建议,使学院开设的专业与地方经济息息相关,体现了为地方经济和支柱产业服务的特征。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校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知识和能力结构、教学计划、主干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时间、考核方式等,力求体现产学结合的内容。

(2)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学院依托企业,构建“教学、培训、岗位实习”三位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为校企双方共同服务。学院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并以此为平台形成了产学研三结合基地,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硬件条件,为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找到了出路,达到“双赢”目的。

(3)校企共享智力资源

学院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充分发挥教师的科研优势,为企业开展科技咨询,提供技术改造服务;聘请企业、行业专家、能人上讲台,从而形成了校企师资互动共享的平台。通过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交流,创立和构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互惠共赢为基础、学校主动为企业服务,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人才培养的入口、过程、出口诸环节全部与行业、企业零距离接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因此,根据全国和我市对金融与投资专业人才需求现状,结合本院实情,实施金融与投资专业高级技术人才的大力培养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学院将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抢抓机遇,从实际出发,坚持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注重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科学管理、严谨治学,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进一步突出办学特色,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而不懈努力。

金融与证券专业职业规划

金融与证券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金融与证券专业的求职信

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自荐信

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

金融与证券专业英文求职信

证券投资金融专业实习报告

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的自我鉴定

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的自荐书

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的自荐信

《金融与证券专业论证报告.doc》
金融与证券专业论证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