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事迹典型材料

2020-03-02 12:03:4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个人事迹典型材料

塔顶山下写春秋

---记市镇村党总支书记秀丽宜人的塔顶山下,有这样一位村党总支书记。多少年来,他始终把为村民百姓谋利益作为第一追求,以无私的精神、无畏的气魄,带领全村老少,写下了一曲改造自然的壮丽篇章,铺就了一条致富百姓的康庄大道。200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亿元,人均

纯收入5047元。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全国节水工程示范村”、“国家级生态环保示范村”、“山东省创安工作先进村”等30多个荣誉称号,他本人也先后多次荣获“全国百位优秀基层企业家”、“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科技带头人”等称号。他就是现任村党总支书记――。临危受命 真诚的求索昔日的国路夼村,地处大山深处,交通闭塞,自然条件恶劣;社会秩序混乱,民心涣散,干群关系紧张,是出了名的“老大难”村。

1991年12月,时任乡石灰厂厂长的,临危受命,毅然放弃每年40多万的收入,回村担起了党支部书记这副沉甸甸的担子。

治村必先治乱。上任之初,就从治乱入手,特别从群众关心和财务问题抓起,全面开展综合治理工作。面对一些人的威胁、恐吓,他毫不退缩,对过去的帐目一笔一笔登记、核实、清理。对12个贫困户,他主动垫付2200元。17天时间,500多笔帐全部结清,35年的历史遗留问题逐个解决,重塑了干部形象,重树了集体权威。

“集体没有实力,办事没有能力”。常建富审时度势,把着眼点放到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以特有的拼劲和韧劲,带领全村群众开始了第一次创业。92年正月初五,他就坐火车到北京寻亲访友谈项目。为了节省开支,他睡在最便宜的旅馆,吃在街头小摊。没有人才,他就在全村和社会上公开叫行喊价,凭本事用人;没有资金,他四处奔波跑贷款;没有厂房,带领群众自己建。在他的带领下,当年村里便扩建了石子厂,组建了运输队,新建了机械厂,三个企业不到半年就上交纯利27万元。93年,他又抓住机遇,发挥石材资源丰富的优势,一边建厂房,一边进设备,陆续发展村办企业12个。95年,为实现规模经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组建了山东三星集团公司,初步形成了集体经济大发展的框架。治山治水 沸腾的热土村四周大小山头连绵不绝,2200亩耕地90以上挂在山坡上,群众上山靠的是肩抬人挑;全村大小水塘只有2个,群众视水如油,纷争不断。山、水是制约山区发展的两大瓶颈。对此,他带领群众治山治水,坚持向荒山要效益,在二次创业中做活了山区农业这篇大文章。

为啃下山无路、水无源这两块“硬骨头”,带领党员干部逐个山头规划路基,到处找水源,连续苦干三年,修整开辟了40华里的机耕环山路,开挖水塘4座,增加蓄水容量1万多立方米;新建扬水站3座,建蓄水河闸19座,蓄水池26个,修补渠道20多华里。98年,他又把目光放到节水工程建设上。邀请水利部门专家进行了科学设计,发动全村近千名劳力齐上阵,经过3年的苦干,动用土石7万多立方,投工5万多个,投资500多万元,全村3700亩粮田、果园铺设各类纵横管道240多华里,水浇地面积达到95以上,成为全省最早实现全面节水型灌溉的山区村。

为引导群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走高产高效农业之路,常建富同志经过充分研究,做出了“山顶栽松,山腰植果,石头多的地方栽刺槐;经济林与生态林相结合,苦干三年,把荒山变成花果山”的长远规划。92年一开春,就带领全村男女老少上山栽树,当年栽植黑松、刺槐120多万棵。经过三个春天的努力,用工10多万个,全村累计植树1万亩,拓荒植果500亩,栽植板栗、大樱桃580多亩,嫁接大枣1200亩,发展优质红富士2万多株。并采取“集体示范带动,群众自愿发展”的办法,引导群众发展香椿3000亩、银杏150亩、樱桃大棚72个,年可增加群众收入400多万元。昔日的荒山渐渐变成了绿色的海洋,昔日的穷山沟变成了“聚宝盆”。打造和谐 不懈的追求“富了口袋,不能穷了脑袋”,“三个文明齐发展是和谐”。他坚持思想教育经常化,技术培训经常化,法律教育经常化,全方位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

村里成立了农村夜校,常年聘请法律顾问,每年开展思想教育、普法教育几十次,不断提高村民的法制意识。他还十分注重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和村容村貌建设,先后投资120多万元,建起了集广播录像室、图书室、报刊阅览室、娱乐室于一体的文化大院,聘请专业人士谱写了村歌,组建了150多人的文艺队和体育队,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累计投资500多万元,修建了9座石拱桥,21座石条桥,硬化了8公里的文明大街,设置了垃圾箱,成立了保洁队,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精神文明建设也结出累累硕果,全村十星级文明户达到95以上,连续多年没有一个计划外生育,没有一个上访

户,没有一个“法轮功”练习者。99年10月的一天晚上两点多钟,突然下起了大雨,许多群众在没有号召的情况下,主动从家里跑出来抢盖好集体几万斤苹果和1万多个苹果箱,避免了近10万元的经济损失,可村里在给予现金奖励时,竟无一人领取。

“发展是硬道理”。为使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得到有效膨胀,他多次南下北上,引进了由浙江现代集团投资1350万

元的烟台现代果蔬食品有限公司,解决了群众卖果难题;与烟台大学成立了“美的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建成了中药材种植及深加工、实验、教学、研究基地,年可增加群众收入200多万元;聘请上海交通大学专家组对国路夼村进行了考察论证,编制出《村生态农业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于2003年10月建成了“农家乐”旅游项目,年旅游总收入达200万元。一身正气 真诚的奉献“只有干部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才有干部”。与交谈,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他无时无刻不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履行为群众服务的承诺,也无事无刻不把自己置身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97年,他脊椎增生非常严重,从家里到办公室几百米的路要休息10多次,但他仍忘我地为集体操劳。在北京住院治疗期间,他一天三四个电话,了解安排村里的工作,病情稍有好转,便办理了出院手续。回村后常常是一边打吊瓶,一边安排工作。因手术后未能好好休息,落下了个不能久坐的毛病,于是他就特制了两张1.2米高的办公桌,站着办公。

为当好班长、带好班子,规范村干部行为,他在全村大会上公开做了六个承诺:在职期间不抽集体一盒烟,不在饭店用公款吃一顿饭,不在集体报销一张个人的单据,不到村民家做一次客,不收一次礼,不在任何场所打一次麻将,并专设了“监督奖”:谁能给他指出一件违反村里制度和廉政规定的事情,他自己掏腰包奖励他2000元。但这个奖励定了十年了,到现在还没有人得奖。他还专门设立了8个意见箱和8个公开栏,分布在全村8个区,用来监督自己和干部;聘请村里9位有威望的老同志和离退休老干部组成理财、议政小组,定期审议集体帐目。为了严密理财手续,他发明了“公款收支连环理财法”;为了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他创造了“附加传票记帐法”;为保证办事公正、公开,他对村里的重大事项,一律通过“一会、一栏、一纸、一单”的形式向全民公开,及时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干部带了头,群众有劲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正是靠这样一些朴素的理念,靠着他一身正气和敬业豪气,党总支一班人在他的带领下,不仅凝聚出了坚强的战斗力和号召力,而且建设出一个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个人典型事迹

电力个人典型事迹

个人工作典型事迹

优秀教师个人典型事迹

青年教师个人典型事迹

质监局个人典型事迹

优秀个人典型事迹

民族团结个人典型事迹

移动营业厅个人典型事迹

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典型事迹)

《个人事迹典型材料.doc》
个人事迹典型材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