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开头和结尾

2020-03-03 01:25:4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怎样写好记叙文的开头与结尾(A)

对文章的开头、中段、结尾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凤头”,是说文章的开头应像凤凰的头一样鲜明突出,神采引人;“猪肚”,是说文章的中段应像猪的肚子一样有着丰富、充实的内容;“豹尾”,是说文章的结尾应像豹子的尾巴一样有力而余意不尽。

一.开头:

一般说来,写一篇文章,无论采用什么形式起笔,入题要快,也就是说要迅速入题,一下子就接触要写的人或事,而不是绕圈子,说废话;切题要准,也就是说起笔就能立刻切中题意,揭示主题,而不能离题万里,说了好多话还转不到正题上来,这是对文章开头的最起码的要求。 在我们的作文中,文章开头的毛病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离题太远有的同学在作文时,思路不是很清晰,因而往往在开篇多写几笔,似乎不多说几句就说不透。不厌其烦,费了很多周折,绕了很多圈子,才绕到正题上来。如下文《我最尊敬的人》的开头就有这种毛病:“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尊敬的人。也许有的人会说,他似乎没感到谁是他最尊敬的人,其实不然。这不过是他没意识到罢了。如果你仔细琢磨一下,你就会清楚地发现,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于一个习惯、一个嗜好,往往都是从你最尊敬的人那里学来的。那么我最尊敬的人是谁呢?那就是我小学时的王老师,我为什么最尊敬他呢?那还是让我详详细细地给你说一说他的情况吧。”

这个开头,可谓又臭又长,说了一大堆废话,才“引”出我最尊敬的人,读起来令人烦厌。

(二)故弄玄虚有的同学为了把开头写得新颖,优美动听,往往开头堆砌一些“华丽”的词藻,效果却适得其反。如“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往往经历过许许多多的人或事,但大多都淡忘了,可有些动人心魄的、撼人心灵的事却永志不忘,它犹如川流不息的大海,又如潺潺流淌的小溪。常常会烙印在你头脑中一些蛛丝马迹。一年前,我去姥姥家度暑假,曾见到一位盲童小女孩在拥挤的客车上主动把座位让给一位老大爷,这件事如一颗闪烁的珍珠,我至今记忆犹新。”这段话,表面上很“华丽”,实际上它们和中心是什么关系,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即使作者本人也未必清楚。

(三)偏离主题有的人不是就题写题,就事叙事,直插中心,而是罗罗嗦嗦地交代一些不必要的过程,然后才慢慢地转到正题上来。如下文就犯有这个毛病:“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游‘白云公园’。出发前,老师让我和另一位同学先去买游艇票。为了能租上游艇,尽情欣赏公园的满园春色,我天不亮就起床了。洗完脸,漱罢口,我随便吃了点儿点心,就直奔公园,一路上连风景也顾不上欣赏。六点半还不到,我便赶到了公园租艇售票口。等了一会儿,终于为全班买到了游艇票。”

这个开头交代了去公园买票的全过程,可谓“不厌其烦”,然而与主题毫无关联。假如起笔便以公园写起,或从游艇上写起,岂不干净简洁得多吗?

(四)千篇1律其些同学写作时习惯于仿效某些范文,久而久之便成了某种程式化的开头形式。如《生动的一课》这类文题,便是“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要写《春天》一类的文题,开头便是“春风习习,吹绿了山川,吹绿了河流,吹绿了草原,也吹绿了人们的心„„”,这样的开头,第一次用,似乎很简洁,也很形象。但总是这样写,读起来俗不可耐。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上述毛病,使开头醒目引人呢?

首先,应仔细审清题意,根据文章要表现的中心构思全文,设计开头。其次,要掌握常用的几种开头方法:

(一)点题法不绕弯子,开门见山。起笔就直截了当地把要写的人或事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一目了然。如开头:“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走在放学的路上,晚自习课发生的一切一直出现在我眼前,好像正在进行着。”这就引起了读者的注意,有先声夺人的作用。

(二)场景渲染法即从事情发生的真实场景入手,尽量还原本来环境,把读者引入正题,如《紧张的校园》开头:“刺耳的上课铃霎时传遍了整个校园,散落在校园各处的同学入遇到雨天的蚂蚁,纷纷朝自己的“洞穴”跑去。”下文就接着讲上课如何紧张、课间如何紧张、放学如何紧张。这种开头能于不知不觉之中收到逐步引人入胜之妙。

(三)设问式以提出问题的形式开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对问题的深深

思考,自然地开启下文。如一位同学写《梦游太空》一文的开头:“朋友,你可知道,浩瀚的宇宙里面都有些什么吗?”

(四)伸张声势式即通过夸大其词的描写,制造较大的声势,为文章蓄势。如《理解》开头:“‘你怎么还在看电视?’一扭头,我看见了一张因生气而扭曲的脸。”后文接着写妈妈因为不理解我,在做完作业想放松一下的情况下,怎么在双休日限制我的休闲,让我过得压抑,以抒发内心的诚挚的真实情感,撼动读者的心灵。如《友谊》一文的开头:“‘你怎么拿了我的钢笔?’同桌满脸涨红,直盯着我,厉声质问我。”后文自然交代事情的来由,并最后引出原来是同桌的误解,从而过渡到两人间的友谊来。

(五)引用式起笔或引用名人的名言、警句、俗语、揭示和点明文章的中心;或引用诗歌、歌词起笔,以引起读者共鸣,唤起了读者的情思,增添文章的光彩,醒人耳目,寓意深刻。如:“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然而我要说,我的家乡赛天堂。”

(六)倒叙式起笔先写事件的结局,以引人入胜,然后再回过头来按事件发展的自然顺序叙述其起因和经过,使得故事情节如行云流水,通畅自然。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从一堂修身课上周恩来表达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然后自然地引出周恩来这种志向是如何形成的水到渠成,自然得体。

二.结尾

结尾是写作的最后一环,许多人将文章结尾看做灵魂所在。“文章精神全在结束”。可见文章的结尾多么重要。明代谢榛云“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对文章结尾提出了明确要求,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写好文章的结尾呢?常见的手法有以下几种:

(一)自然法结尾文章的自然法结尾,就是按事物发展的规律,到一定程度结束全文,在自然状态中反映出事物的本质,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如杨朔《荔枝蜜》结尾:“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作者由“不大喜欢蜜蜂”,到对蜜蜂“动了情”,再到赞美蜜蜂,最后“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感情升华,顺乎自然,合乎事理,耐人寻味。

(二)点睛法结尾这种结尾常常照应题目、开头或中间部分的内容,用精炼的语言把主题加以点明或深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同志的信任》这样结尾:“鲁迅先生不是中国共产党员,可是,在所有共产党员的心目中,他永远是一个能以生命相托付的最可信任的同志。”结尾照应题目“同志的信任”,点明鲁迅先生是共产党人最可信任的同志这一中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含蓄法结尾即文章结尾不向读者交代事情的结果,而是让读者去想象,启发思考,令人回味。如《理解》的结尾:“妈妈把我紧紧搂在怀里,晶莹的泪珠顺着我的脸颊滴在妈妈的衣服上,滴在妈妈的心里„„”结尾处虽没有表白我与妈妈已经理解了,但到此时,读者都已明白,从而达到了深化主题的效果。又如《吃鱼》中结尾:“从那以后,每逢吃鱼,我都会先将鱼头夹在自己的碗里,而将鱼肚子夹给奶奶,并声称自己是‘最喜欢吃鱼头的人。’” 结尾处没点明主题,但表现对奶奶的爱的主题以明,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四)环境渲染法结尾通过环境来衬托,深化中心。如《不一样的爱》的结尾:“不知什么时候雨下大了,霎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但我一点都布觉得冷,因为我知道,爸爸就在我身边。”环境的恶劣,有力的衬托了爸爸对的我爱。

(五)引用法结尾即引用名言、警句、诗词、谚语等结尾,言简意赅,极具说服力。如《青山处处埋忠骨》的结尾:“第二天早上,秘书走进主席的书房。主席已出去了。枕头上放着电文稿,上面写着‘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电文稿下面,是泪水沾湿了大半的枕巾„„”这个结尾,引用了毛泽东的原话,既表现了主席作为父亲在丧失爱子后的悲痛之情,又充分表达了主席作为领袖的宽广胸怀和为革命事业奉献一切的伟大精神,让人难以忘怀。

(六)情感表白结尾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中心。如表现自己的感动:“不知为什么,我的眼睛湿润了,但我知道这决不是因为疼,而一定是因为其他原因。”又如表现对妈妈的期望:“我一边吃着饭,一边在心中默默念叨:‘妈妈,请你放心,我一定会考出好成绩,不再叫你失望。’”

文章的题材不同、主题各异,开头结尾也是各有千秋。但好的开头总是简洁明了,直奔主题,好的结尾总是使人难以释怀,隽永悠远、余韵未尽。

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

作文开头和结尾

作文开头和结尾

8.开头和结尾

帮助开头和结尾

作文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材料)

作文开头和结尾

《怎么开头和结尾.doc》
怎么开头和结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