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边茶业发展情况介绍[定稿]

2020-03-01 21:01:4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马边茶业发展情况介绍

一、马边概况

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小凉山区,是少数民族边远山区县、属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定点帮扶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幅员面积238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5.4万亩,荒山荒坡88万余亩,辖20个乡镇,总人口20.1万人,农业人口17.8万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县境内海拔448米—4042米,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森林覆盖率为51.4%;年均降水量1093毫米,平均气温16.90℃,相对湿度80%。马边茶场主要集中在林木苍翠,山峦起伏,终年细雨蒙蒙,云雾缭绕,海拔600米—1300米的二半山区。马边是中国西部发展名优绿茶的最适区域之

一、是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县、四川省第一批优质茶叶基地、国家茶叶技术体系示范县、国家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四川省现代农业茶叶基地强县培育县、四川省精品农业(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区。

二、马边茶业现状

马边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明清时期曾作贡茶进贡,在1959年走进中南海敬献毛主席。茶叶是马边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全县茶农的“绿色银行”。自2002年以来,县委、政府紧紧围绕“林茶畜富民”的总体思路,狠抓茶叶产业发展,成效卓著。新建生态茶园11.4万亩,2011年底茶园面积达20.2万亩,万亩以上茶叶乡镇8个,千亩以上专业村60个;无性系良种茶园13.6万亩,良种率达67.3%;有机茶园面积(含转换认证)3万多亩; 2011年,投产茶园13.6万亩,全县茶园鲜叶总产量26960吨(有机茶鲜叶产量960吨),鲜叶产值3.77亿元(有机茶鲜叶产值6800万元),农民人均茶叶收入2090元。干茶产量6100吨,产值4.17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1860吨(有机茶产量215吨),名优茶产值2.61亿元(有机茶产值9860万元),大宗茶产量4240吨,产值1.56亿元。茶叶综合产值达7.71亿元。

三、“马边绿茶”概况

马边绿茶指以采摘于马边境内的茶树鲜叶为原料,按绿茶工艺加工制作的茶叶,其系列产品有扁形茶、毛峰、炒青和烘青等。行业协会于2008年注册了“马边绿茶”区域证明商标,并于2009年获得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现已先后授权四川森林茶业有限公司、文彬绿雪茶叶专业合作社、马边金星茶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马边大风顶茶厂、永绿茶业有限公司、马边玉芽雪特产有限公司等八家企业使用“马边绿茶”商标。“马边绿茶”系列品牌包括“森林雪”、“文彬绿雪”、“边河玉叶”、“大风顶”、“永绿”、“玉芽雪”等。2011年《中国茶叶》公布“马边绿茶”品牌评估价值7.91亿元,在全国164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中居第32位,居四川省第三位。

马边茶区土壤多为酸性紫色土和黄壤,pH值4.5─6.5,有机质含量高达4%─7%,氮、磷、钾含量丰富,土壤自然肥力较高,适合茶树生长。年降雨日在185天以上,全年相对湿度≥80%的日数150天以上,良好的气候生态环境为茶树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为茶树鲜叶

2 积累氨基酸等对人体有益的各种物质奠定了基础。经专家论证,马边是中国西部地区发展名优绿茶的最适宜区域之一。“马边绿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区域保护范围为:东经103°14′—103°49′,北纬28°25′—28°45′,包括民建镇、建设乡、苏坝乡、袁家溪乡等19个乡镇197个村,保护面积共计13333公顷,大部分茶园分布在境内海拔高度800—1300米的二半山区,年保护产量1.5万吨。

“马边绿茶”以马边绿1号、福选9号、福鼎大白、名山1

31、平阳特早、乌牛早、四川群体种等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而成,其品质特征为:芽肥叶厚匀成朵,汤清色绿回味甘,香高持久耐冲泡。

马边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马边茶树,其长势茂盛,叶质柔嫩,氨基酸等内含物丰富,所加工的茶叶品质优异,在各类茶事评比活动中屡获佳绩:“马边绿茶”获第五届中国西部茶业文化博览会金奖,“边河玉叶”和“永绿” 获第五届中国西部茶业文化博览会企业单项金奖,“森林雪”、“文彬绿雪”、“边河玉叶”等产品多次获省“陆羽杯”、“甘露杯”奖,“白岩迎春”获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银奖,“森林雪”、“文彬绿雪”茶叶产品获第八届中国名优茶评选一等奖。

四、马边茶叶产业体系建设情况

(一)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为确保茶叶基地建设的质量,提高良种率,结合马边实际情况,一方面积极引进优良品种,积极发展福鼎大白、福选九号、名山131等品种繁育基地;另一方面做好本地茶树品种的系统选育工作,保护本地优良茶树品系,在良种化发展的同时,保证在一定区域内茶树品

3 种的多样性。县农业局与白杨槽茶叶专业合作社通过近10年的选育,从马边本地茶树品种中选育出了适合马边气候、环境,其产量和品质都较优的“马边绿1号”,该品系在2011年通过四川省茶树良种审定。现已依托白杨槽茶叶专业合作社建设了“马边绿1号”母本园和50亩采穗园,依托马边建新茶业专业合作社建设了“马边绿1号”苗圃基地100亩。全县新品种示范园2200余亩,全国已推广5000亩。

(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以茶叶专业合作社和茶叶企业为平台,建立植保专合组织,完善了技术指导服务体系和统防统治体系。一是县农业技术部门积极补充新鲜血液,储备科技人力资源。在事业编制紧缺的情况下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充实到茶叶产业发展工作,自2002年以来县农业局共引进24名大学生。二是依托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和科研院校建立了多层次的专业技术培训体系,大力进行基地建设,实施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完善病虫检测和检疫网络,提高夏秋茶利用率。马边和四川省农科院茶科、四川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采用集中培训、到户指导、到地示范等方式,累计培训6.8万人次、发放实用技术资料10万余份。2010年5月,马边邀请了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杨亚军所长以及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到马边指导茶叶产业发展。三是积极组织生产加工人员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管茶、采茶、制茶水平。全县有中、高级评茶师9名,茶艺师1名,制茶技师10人,采茶能手100名,制茶能手50名,农民茶叶技师50名。

(三)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为了提升茶叶品质,保证茶叶质量安全,一是建设和完善了有机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实现了从茶园到茶杯的过程可追溯。二是建立了多层次的茶园监管体系。首先,由县农业局牵头组织对茶叶专业合作社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管;其次是茶叶专业合作社对小组和社员进行监管;最后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社员相互之间的互相监督。三是加强茶园病虫预测和种苗检疫制度。由县农业局负责全县茶园主要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同时加强对入境茶树种苗的检疫,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四是指导茶叶企业完善自检体系,增强茶企生产安全自控力。五是加强茶叶产品抽检力度,不定期抽检茶产品的质量,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检验结果,让茶叶企业接受大众监督。

(四)市场体系建设

按照“建基地、提品质、创品牌”的总体思路,依托 “马边绿茶”区域证明商标,实施双商标战略开拓市场。一是全力打造“马边绿茶”区域品牌,提升马边茶叶品牌的知名度,提高茶叶产业附加值。“马边绿茶”品牌价值为6.41亿元由增至7.91亿元,列四川省第3位。二是积极为马边茶企与各知名茶叶企业进行合作、多元化开拓市场搭建平台,助推企企合作。通过县政府牵线搭桥,马边茶叶企业已与峨眉竹叶青、峨眉雪芽等知名茶叶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三是以建设有机绿茶集散地为背景,联合企业,整合资金建设茶叶市场,建立茶叶产品流通平台。

(五)保障体系建设

5 县委、县政府立足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把建设“四川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基地强县”作为奋斗目标,做到领导、措施、技术、资金、宣传“五到位”,大力在“资源、生态、特色”上做文章,把马边建设成为四川省农业(茶叶)产业基地强县。

(1)政策保障。省委常委钟勉副省长两次到马边调研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发展,重点关注马边茶叶产业的发展,要求马边进一步做强做精茶叶产业,确保民族地区农民增收。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怀下,自治县县委、政府把建设四川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基地强县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核心,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一是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县委农工办、县财政、农业、交通、水务等相关部门和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马边彝族自治县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基地强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为做大做强马边茶叶产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印发了《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马边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基地强县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大力营造茶叶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三是实行县级领导挂点,科技人员包户制度,定期不定期研究茶叶产业发展工作,县农业主管部门成立了茶叶产业发展工作实施小组,与县内茶叶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建立定点联系制度,及时解决茶叶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四是按照自治县委、政府的发展目标,优化布局,精心规划,确立了全县8个主要产茶乡镇抓茶叶生产基地建设。根据《四川省特色效益农业产业规划(2008—2012年)》,结合马边气候、土壤、生态等特点和产业基础,县政府制定印发了《马边彝族自治县优势茶叶产业发展

6 规划(2009-2012年)》。将各年目标任务分解到各项目乡镇,并纳入年终目标考核。

(2)资金保障。马边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立足县情,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出台优惠奖励政策。一是依托新农村建设、国土整治、交通、水利、电力等项目,完成坡改梯、完善基地水网、路网、电网等,改善新建茶园的基础设施。二是整合扶贫、以工代赈、农综开发、退耕还林等项目资金建设茶园。三是设立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自治县政府每年投入500万元用于发展茶叶产业。四是自治县委、政府出台了《马边彝族自治县关于加快企业发展的九条措施》等优惠奖励政策,对获得有机茶原料基地认证的企业,县政府补助50%的认证费用,对获得“两牌”、“三标”的企业给予3-50万元奖励。五是提供金融支持,县政府每年向茶叶龙头企业提供500余万元财政借款,同时牵头协调金融部门给予每家茶叶龙头企业提供不低于50万元周转金贷款,解决企业生产高峰期流动资金短缺问题。

(3)机制保障。大力提倡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引导茶农参加茶叶专合组织,主要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茶叶产业。一是专合组织搭建合作平台,提供技术服务,把握市场信息,维护茶农利益。二是依托专合组织建立和完善统防统治体系,做到“四统一”即统一购,统一送,统一配,统一施,统一技术培训,茶叶基地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率达83%,核心示范区专业化防治率达到100%。三是专合组织与基地农户签订合作协议,按高于市场价格15%以上价格收购茶鲜叶,保障茶农的利益。

正安茶业发展报告

第十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介绍

马边火把节

林业局油茶业发展工作意见

马边扶贫工作

积极实施项目 推进茶业发展

漳平清代茶业文化发展研究

湘潭明府养生茶业公司中英文介绍

马边支教工作感想

马边广电局禁毒工作总结

《马边茶业发展情况介绍[定稿].doc》
马边茶业发展情况介绍[定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