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新闻原著作业——马克思人民报刊文章读后感

2020-03-02 08:16:4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马列新闻原著选读作业

【马克思人民报刊思想文章读后感】

权利的斗争源于思想的觉悟

学 校: 武汉理工大学

专 业: 新闻学

班 级: 新闻2010级辅修班

学 号: „„„„„„„. 姓 名: „„„„.. 指导老师: 李卓钧

二零一三年十月

权利的斗争源于思想的觉悟

——读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有感

1842年元月,马克思为《德国年鉴》写了第一篇政论性文章《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当我重读此文,见到的是马克思为新闻出版自由的睿智而勇敢的斗争,这种不畏强权,追寻自由的精神,在一百多年前萌芽,其根须亘古及今。

思想不断地与其相对的时代背景进行对流和碰撞,在和原有的知识架构的对峙和整合中迸发。我们所害怕的,往往是思想的贫瘠。而《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则正是马克思发表的,针对颁布的新书报检查令的政论作品。其中书报检查令的第二条特别强调:“书报检查不得阻碍人们对真理作严肃和谦逊的探讨,不得使作者受到无理的约束,不得妨碍书籍在书市上自由流通。”新的书报检查令并不阻挠人们探讨真理,但这种探讨是受限制的,即必须是“严肃”、“谦逊”的。但是可笑的是,这两个词没有严格的界定范围,何谓“严肃”?何谓“谦逊”?

“严肃在哪里结束,不严肃又从哪里开始呢?谦逊在哪里结束,不谦逊又从哪里开始呢?”马克思在文中写道。显然,这些范围却并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条规定看上去保护言论自由,实质上反而对言论自由作了极大的限制。马克思在文中指出,“书报检查不得阻挠的对真理的探讨”在这里有了更具体的规定,即严肃和谦逊的探讨。这个规定一开始就脱离了真理——我们可以探讨真理,但必须是“严肃和谦逊的”进行探讨。我们如果不在指定的“谦逊和严肃”下,就是违背了书报检查的规定。读到这里,突然心里涌现出许多的悲哀来。哪里有什么自由主义的报刊和出版自由?在这样被强袭的黑暗统治时期,自由被位于其上的强权扼住了喉咙,使我们不能言语!如此工于心计而险恶的用心!这样具有倾向性的书报检查制度,使得政府只允许听见属于自己的声音,它沉溺于幻觉,并要求它的人民也陷于这样的幻觉之中,人民失却了探讨真理的资格。

在这一点上,马克思的语言充满了辛辣的讽刺:“哪一个正直的人不为这种无理的要求脸红,而宁愿把自己的脑袋藏到罗马式的长袍里去呢?”“精神的太阳,无论它照耀着多少个体,无论它照耀什么事物,却只准产生一种色彩,就是官方的色彩!”文中不乏这样机警而深刻的表述,仿佛字字敲击到人们的胸膛。

这样的法令,命令不同的性格和个性的人、不同的风格的人用统一严肃的笔调,谦逊的风格,来绘出周遭的一片灰色,只会让人寸步难行。

对普鲁士政府书报检查令,马克思认为,检查制度侵犯了人的精神自由,造成了思想恐怖。它使得个别平庸的官员凌驾于众多记者、编辑、出版者之上,造成无法化解的矛盾。它是一项愚民政策,它的出发点首先就错了。关于出路,马克思的结论是“废除书报检查制度”,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当你能够想你愿意想的东西,并且能够把你所想的东西说出来的时候,这是非常幸福的时候。”

任何人都是会选择服从自己理智而做出判断,而新闻出版自由正是将其落于实践,并将其意义上升。在马克思看来,只有拥有自由出版的权利才能代表真正的精神。而这项书报检查令则完全丧失报刊的人民性质,脱离了人们的生活实际。

读罢此文,心中的感触一言难尽,我不仅感叹马克思在文中的精妙的语言、丰富的表达手法、睿智的思想,我被通篇散发着理智光芒的词句和作者勇于批驳的精神打动了。也许我所感受到的,只是其中的几分之一,但足以让自己反复咀嚼。这其中的珍贵的理论,在今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是地影响着报刊的发展,渗透着人们的心灵,发挥着其巨大的现实意义。

作为媒介的报刊,是人们的喉舌,传达着无数人们的思想与声音,需要将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代表着人民的利益,反映着他们的心声。当时的马克思,通过争取新闻出版自由来保护人们以身俱来的权利,深刻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何为至关重要的所在。马克思站在时代的高度,表述出早期的人民报刊思想,而它们从遥远的历史深处走来,依然熠熠生辉。

马列原著读后感

马列原著读后感

马列原著导读读后感

马克思原著读后感

马列原著读书笔记

马克思原著导读读后感

马克思原著选读读后感

读马列原著有感

马列作业

读马克思原著有感

《马列新闻原著作业——马克思人民报刊文章读后感.doc》
马列新闻原著作业——马克思人民报刊文章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