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村计划总结

2020-03-02 02:27:2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县科协“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科普惠农示范工程”工作总结

2006年中国科协、财政部开始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为配套这一计划的实施,省科协、省财政厅于2007年开始实施“科普惠农示范工程”。科普惠农工作开展3年以来,我县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在调动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个人积极性,引导广大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我县科普惠农工作实施以来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总结如下:

一、制定“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方案,细化“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工作组织分工和保障措施。

(一)按照科协系统“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围绕县委、县政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整合农村科普资源,加强镇村科协组织和阵地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科学普及活动,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素质,服务于农民科技增收,促进农业增效,加快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制定实施方案,确定了“科普惠农”活动的主要工作内容和目标,为保证惠农计划的顺利进行提供可行方案。

(二)细化“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工作组织分工和保障措施。

1

1、县科协负责全县“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落实;督促安排乡镇科协全面深入开展此项工作;负责省科协制作的挂图、书籍、资料、光盘等宣传品、科普展具的下发。

2、乡镇科协是科普惠农工作的第一线,要积极争取、依靠党委、政府的重视、领导与支持;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与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结合起来,发挥科协优势,突出科普特色。

3、县科协负责为科普活动站、科普学校授牌,制定、制作统一正规的各项规章制度。乡镇科协要切实加强对科普宣传栏的维护和使用,加强对科普活动站或科普学校及科普宣传员的管理,开展好有特色、有成效的科技服务及培训活动,形成良好的科普活动机制。

二、提高科普惠农工作的影响力,立足资源优势、挖掘产业潜力,着力打造科普示范亮点。

(一)我县科协为建设一批有特色、上规模、能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科技致富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的示范典型,按照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充分发挥科协、财政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大了科普惠农、财政支农工作力度。县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划拨科普惠农配套资金3万余元用于“科普惠农兴村建设”项目。完成高标准科普宣传栏600余个和设施较为齐备的科普服务站17个,配置了科

2 普图书和资料,选拔任用了科普宣传员,从而使我县“科普惠农兴村建设”项目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通过这一工程项目的开展,涌现出了一大批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带动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的健康发展。截止目前,我县有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示范基地35个,会员总数11475人,联系指导农户数17890户。会员同年户均纯收入14680元,会员人均纯收入3975元,与上年比较会员人均纯收入增加值450元,与上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430元。我县**协会是我县龙头协会,示范覆盖全县17个镇(区),224个村,种植面积万余亩,目前会员总数300人,带动花农1400户。会员人均纯收入3980元,2008年被评为全省先进科普示范单位。并获得了6万元的奖补专项资金。与此同时,我县高级农艺师、科普宣传员杨**同志也被中国科协、国家财政部表彰为2008年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并获得了5万元的奖补专项资金。

(二)今年我县科协继续开展了示范单位创建。县科协确定创建对象,科普示范单位创建与县示范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相结合,相应调整创建内容和标准,加大对创建工作的指导力度,创建国家级科普示范单位1个(**县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创建市级科普示范单位7个。09年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工作中,谋求实效培育出一批示范典型和科普带头人(刘**获全国科普带头人荣誉称号),县科协重点抓好了全县食用菌产业,形成了以巨野张**、开发区闫**、陶庙刘**三点为中心的辐射网络,带动了全县400多户食用菌种植户,每户增加收入4000余元。在09年棉花生产中,全程指导了陶

3 庙镇刘**的棉花工厂化无土育苗产业,指导该示范基地开发“穴盘基质育苗技术”。今年该示范项目已推广种植户100余户,育苗500亩,推广应用面积3000亩,每亩增加收入200余元。县科协通过 科普示范基地、科普带头人的典型示范和热心奉献,改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落后观念,从而带动了一大批群众依靠科技,投资兴业。促进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水平。

(一)我县科普开展形势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除抓好经常性的科普宣传活动外,每年都组织大规模、上档次的“科普宣传月”、“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普日等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在今年开展的以科技活动日、科技活动周、科技活动月为载体的系列宣传活动中,我县结合《科学素质纲要》宣传展览,加强各部门联合和协作,积极开展科普进村、赶科普大集活动。5月---7月4次组织农业口专家、青年科普志愿者到村庄、集市举办节约能源科普展览。8月-9月在太平、龙固、万丰等17个镇(区)开展了2009年科技活动周现场大型科普宣传咨询活动,现场发放甲流感防治、防震救灾知识、食品安全、节能减排等各类科普宣传资料2000多册,展出科学、健康、保健知识板面120余幅,吸引广大农民住足观看。9月18日-25日,**县“全国科普日活动”中,开展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防灾减灾”为主题的系列科普活动。科普日期间,县科协通过展出展板、发放科普资料、现场咨询、文艺展演等形式,向农民宣传普及有关生产生活方面的科技知识。丰富

4 多彩的科普宣传活动,吸引了大批群众参与,活动现场人潮涌动,现场发放科技图书5000余册,科技实用明白纸20000余份,展出科普展板120余块,参与群众人数达2万余人次,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真正把科普知识送到千家万户,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素质,推动了我县科普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近日,我县科协在农村开展了以甲流感防治为主题的科普展,共展览4场,配套活动2场,发放科普资料6000余份,共有20多名科普志愿者参加,直接参与群众20000余人次。这些活动的开展,在社会上营造了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科普活动下乡进村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支持和参与,对农民的生产生活起到了指导作用,科普惠农宣传活动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成效。

(二)加强镇村科普组织网络、设施建设,提高科普服务能力。以开展农民科学素质行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乡镇、村科普组织网络建设,保持网络的健全,人员的稳定,并发挥好作用;加快科普阵地设施建设,有条件的乡镇在镇政府所在地建起高标准的科普画廊;建立起农村科普志愿者队伍,并且登记在册,落实任务,加强对其管理;重点发挥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科普村、科技示范户的示范辐射作用,引领农民致富;进一步提高科普服务能力,为建设新农村服务。

四、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

(一)结合我县的农业产业结构特点,充分发挥基地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围绕生产绿色食品、发展生态农业和精品农业等开展科普工作,积极做好小麦、花生、棉花、

5 蔬菜等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其中重点抓了有机蔬菜的无土栽培试验示范工作,计划在大义推广50亩。

(二)以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结合开展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大力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科技培训。县科协充分发挥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作用,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为载体,广泛组织调动科普组织其它成员单位积极开展面向农民、农村党员干部、农技协负责人及其会员、科技示范户、科普示范基地负责人、农民经纪人等各个层面的实用技术培训。科普惠农活动采取集中宣讲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模式,科技专家分组深入农田、果园、菜地,与基层干部和群众面对面交流、手把手传授,用最通俗的语言,最直接的示范,讲解农田节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玉米制种、马铃薯栽培、日光温室建设和管理等特色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基层干部和群众普遍反映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用得上。在太平镇,镇领导要求全乡包村干部参加培训,并将宣讲内容刻成光盘,散发到干部群众手中再学习,深化培训效果。在果园培训点,科普报告团的专家手把手教农民取土选样、识别病害。三年来县科协与农发局合作开展“阳光工程”培训8期;与团委合作开展“跨世纪人才培训”10期;与组织部合作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培训15期;与扶贫办合作开展扶贫开发培训4期;与供销社合作开展农民经纪人培训5期。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和渠道,造就了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县每年培训农民3000人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1000

6 人次,培训农村青年1000人次,农民经纪人500人次,农村科技骨干500人次。

(三)以“一站、一栏、一员、一校”(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科普学校)建设为抓手,开展科技培训。依托农技协、村委会、科普示范基地等建立科普活动站,配套建设科普宣传栏,设置、培养科普宣传员,大力完善农村科普阵地和设施建设,实现村级有科普活动场所、阵地,科普设施完备,科普宣传员队伍健全,有效开展科普活动。县科协要求科普活动站、科普学校有组织、有制度、有标牌、有活动记录;加强对科普宣传栏的维护与管理,每个季度及时更换省科协专门制作下发的科普宣传挂图。县科协规范、管理好县级“新农村建设科技服务团”,每年下乡进行科技服务与培训。

五、奖补资金的使用情况及示范效应

管好用好中央财政奖补专项资金是实施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关健所在,也是真正落实党和政府惠农政策的具体体现,我县**协会获得省财政科普惠农兴村专项奖补资金6万元、杨**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专项奖补资金5万元后,我们严格执行了财政部、中国科协《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按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项目预算表》的规定用途使用,实行奖补资金层层把关,分项实施,审核验收,专款专用,做到了报帐便利,使用便捷,杜绝了奖补资金的“跑、冒、漏、滴”和截留、挤占、挪用等违纪现象发生,使“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奖

7 补资金使用做到了“三到位”、“一满意”,即惠农政策宣传到位,奖励资金补助到位。科普工作服务到位,受奖对象和监管单位满意的良好效果。通过这一工程的实施和专项资金的补助,在我县广大农村中形成了强大的轰动效应,从而进一步掀起了开展科学普及、推广适用技术的热潮,带动了广大农民提高科学素质、掌握科学生产劳动技能,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真正达到了“以点带片、以片带面、榜样示范、全县辐射”的预期成效。对提高农民增产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科普惠农兴村建设工程确实是党和政府得民心、农民朋友得实惠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县的科普惠农工作围绕提高我县农民科学素质,促进科技增收,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惠农活动,取得可喜成就。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更新工作理念,明确工作目标;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努力推动科普惠农工作取得新的突破,不断将我县的科普惠农工作推向深入。

**科协

兴村计划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强乡兴村总结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工作总结

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科教兴村富民计划实施方案

北京市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兴十四村

兴村观后感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申报单位

《兴村计划总结.doc》
兴村计划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