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亲情[优秀]

2020-03-02 02:51:2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表达•交流” 感悟亲情

综合实践教案

课题:“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感悟亲情

教学时间:2012-11-7 课前预习:积累日常表现亲情的细节 相关课程标准:

父母之爱是孩子一生最美好的礼物。通过这次“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的交流,引导学生用心感受聆听那些爱的回声,感激亲情,接受感恩的教育,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并通过教师引导,同学之间的交流,了解亲情的丰富内容和多样表现,进而丰富对于亲情的感悟和认识;最后通过“亲情”主题写作活动,“能读无字之书,”得真诚妙语,用真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 教学目的:

1、感悟至真至诚的亲情,感受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珍视父母之爱。

2、学会观察,了解亲情的丰富内容和多样的表现方式。

3、学会感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情感;用真情写作。 教学重点:

1、读无字之书,提炼生活中表达亲情的细节。

2、学会感恩,学会感谢父母之恩。

教学方法:回顾积累、感受鉴赏、理解交流、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阅读导入:

这是去年的九.五班毕业生张萌写的作文,大家看一看,他向我们传达了什么内容? “ 亲爱的小凯西:

时光飞逝,转眼间,十几年又过去了,你已经长大了,这些我都看在眼里,温暖在心中。你有没有发现,父母的头上多了许多皱纹,白发也越来越多,但是他们脸上却始终带着温暖的笑容,从未有过任何抱怨。孩子,你是我送给彼得夫妇最宝贵的“礼物”,同时,你也得到了你一直以来最想要的“礼物”——父母的爱。在天堂时,虽然你一直是个懂事的天使,但却没有朋友,总是孤零零的,这些我都明白,所以,才让你去人间体验什么是亲情。我看得到,现在的你很幸福,你得到了你应该得到的亲情,彼得夫妇也因为有了你,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如此幸福! 这样我也就放心了,孩子,记住,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你的上帝爷爷” 教师提示:思考一下,他在文中告诉我们什么? 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

父母是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父母对于孩子的付出是没有任何抱怨的。 作为孩子来讲,应该珍惜父母之情。

2、选择写作对象,确立感情基调 父母的苍老伴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的牺牲陪伴着孩子的微笑! 那么请你想一想你身边的亲人,谁留给你最具亲情的印象? 学生思考,确立写作对象

意在笔前,对于你选择的这个亲人,你对他又怎样的感受?(感谢、怀念、愧疚、敬重等) 学生针对所选写作对象,确立感情基调 写作借鉴: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胡适《我的母亲》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4、作品分析,结合具体作品体会人间至情——亲情

亲情的确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方式表现亲情的文章?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作品 学生结合具体作品回顾: 教师小结:

《背影》中父亲朴素的语言,肥胖艰难的身影。

《慈母情深》中母亲在艰苦的环境中对我读书的支持。 《金色花》中孩子与母亲的片刻不愿分开,孩子的调皮与母亲的焦急寻找相得益彰。

《父母的心》中父母送儿时再三反悔。

看来任何一种亲情都有他们表现倾吐的渠道,都有他们表达的感情的方式!

5、感悟体会,述说真情:

一千种亲情就有一千种情怀,那么你的父母对你表达亲情的方式一定与别人不同,你观察到父母对你的爱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的呢? 请同学们选择给自己印象最深的生活细节谈谈自己感受。 学生提炼生活细节,表述你感受到的亲情: (注意:语句要顺畅;要说真实的亲情故事) 学生表述: 孙敬文:我做作业时停电了,父亲帮我点蜡烛,蜡烛站不住,父亲帮我用手擎着,即使蜡烛油烫伤了手,也不说话。 刘悦:我以做家务为依据向母亲要钱,母亲给我钱时,中间夹着一张纸条,她说:“我从怀胎十月,把你养大,吃穿住用,上学生病,我和你爸爸不向你要钱。” 杨玉玉:一回天热口渴去爷爷家,我抱怨没有凉开水,以后经过爷爷家,爷爷把我叫回家,因为每天都有凉凉的加了冰糖的白开水,那是爷爷特意为我做的! „„

过渡语:看来每个同学的家人都有自己表达亲情的方式,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这种方式表述出来吗?这是老师对亲情的理解,希望对同学们的写作有所帮助。 6.参考范文,欣赏感悟:

微笑的冬青

看很多名人访谈或大讲赛颁奖类节目,主持人往往都会提到被采访者的母亲,让他们回忆一下他们与母亲的一些生活片段。而这个时候镜头会故意定格在他们的眼睛上,似乎有意在寻找泪水的踪迹,而不一会他们的脸上都已经是淅沥哗啦了!

此刻,主持人无言,观众无言,流泪者本人不敢言,怕一说话就泣不成声了。当然,我会被这样的镜头所感动,因为我知道在这背后一定承载着一个母亲沉甸甸的爱!我也会在同时想到我的母亲,但我不想流泪,我也会在那时回忆起和母亲之间阳光般的往事。

考上大学那年,我十八岁,学校让住校,还要带一床被子。我躺在被套上和母亲聊天。

“妈,你今天买的被面真漂亮!我都能闻到被面上黄色小雏菊的香味了。” “妈,你说食堂里的饭菜会象你做的那么好吃吗?” “妈,你要经常去看我呀!” „„

上学以后每到换季时,母亲都会叮嘱我:

“天冷了,该带被子了,晚上你们那儿风大,别冻着!” “被子该带回来了,别放潮了!我给你拆拆洗洗。”

如果在周六你看到骑着黄色自行车,椅座上还带着黄色小雏菊的被子,脸上挂着微笑飞速行驶的姑娘,那一定是我了!

最后一次睡母亲套被的被面上,我25岁!要出嫁了,虽然我极不情愿离开母亲!母亲按照老家的规矩,给我买了两床被子,一床褥子。我睡在被套上听母亲温暖的絮叨:

“这床白被里的,一定要在结婚当天盖在身上,意味着两人白头到老。” “这床带条纹的是要铺在婚床的下面当褥子的,老年人说睡这样的被子可以做事有条有理。你这样的毛手毛脚,一定要是好好坐坐,省得不让人放心。”

“结婚了,不比在家里,要勤快些。到现在你也不会做饭,之前该好好教你的。”

“ 遇事要宽容些,别和他吵架,夫妻之间没有什么大是大非的,老是吵架是会影响感情的。”

„„

最后缝的那床被子母亲是拆了重缝的,因为母亲统计了每床被子的针角,针脚的数目加起来不是吉利数字。然后笑着说:“三床被褥一共666针,从此以后,我闺女便会顺顺当当了。”

结婚后的一年里,母亲迅速的消瘦了,后来到医院检查,一切都来不及了。我们没有敢把这个消息告诉她,但她却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她让我每天陪在她身边,教我做她的拿手好菜。肉要怎么切才好;西红柿要掰开,不要用刀切;做辣椒酱时,油要熬到9成熟;做馒头要至少半小时,蒸包子时要25分钟,水要加够,不要烧干了锅,„„

那时,愚笨的我,竟学得非常快,母亲也会微笑的品尝我做的饭菜。事实上,我做得的确很好。 最后一次和母亲一起套被子,我26岁。而睡在被子上的人变了,是母亲!在被子上用针脚留小脚丫的,是我!母亲躺在淡蓝色的兰花被面上,梳理过的头发,一丝都不乱,宁静而安详。我说:

“妈,你真漂亮!”

“你这丫头,我都老了!” 母亲微笑了,目光里闪烁出了美丽的火花,她说:“人要是像冬青一样多好,一世长青。”目光里满是遗憾!

“生命不会是冬青,而有些东西就是,比如善良、爱情„„” “妈,我也会拥有四季长青的爱情吗?”

“会的,会有的,只要你心里有棵冬青就够了!”

从那以后,我和丈夫的心里种下了一棵爱的冬青。当我和他发生点小小不愉快时,我们便会在对方面前用手指画一棵树,然后忘掉过去,相视而笑。

今年,我33岁,母亲离开我已经快7年了。在这7年里,我的悲伤是零星的,我选择了微笑,我选择了种下一棵爱的冬青,我相信在天国的某一个角落母亲会微笑的看着我,看着我心里的那棵爱的冬青,青翠茂盛。

教师小结:作为亲情的表达上,我以“和母亲一起缝被子”为线索,用散文的方式表达了真情实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7、我家爱我,我写我家

结合本单元课文和范文,学生小组讨论:如何选择素材;采用何种体裁、方式;如何抒情,准备写作。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1)从亲情之爱的特点出发,即日常性、素朴、无条件、不求回报、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自然无雕饰,甚至于“打是亲骂是爱”等引导学生不要认为只有“重大事件”才能体现亲情,更要从细小事情中感受亲情的温暖。 (2)如《金色花》采用散文诗的形式来叙写亲情的;《背影》采用以背影为线索的散文形式; (3)《养母》用对比的方法表现母爱,用直抒情感的方式来抒发对养母的深情。《背影》则在平淡的字里行间透出深情,看似平淡的话语却蕴涵着深厚的情感。 教师归纳:林语堂曾说:“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亲情的内容是丰富多彩,其表现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同学们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要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表达。

相信此时每一个同学对亲情的温暖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请以“爸爸(或其他亲人),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也可自拟。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上力求学生以自己生活真实为本,以学生真实感受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课堂还原为学生的课堂,使之成为师生共同拥有的精神畅游的场所。

导入上,通过以往毕业生的作品阅读的基础上交流亲情心得入手,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从侧面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亲情”的多方面理解与把握。从而主动获得更深刻的启示。 再从提炼生活入手,学生在品味生活中亲情的语言,分析“无字之书”的过程中,虽然有时无法洞察亲情的全部,但那种经过自己独立体验获得不同的感受。又让学生结合本单元,学习作家作品表述亲情的方式,通过回顾积累、感受鉴赏、理解交流几个环节,学生自主走进课文本,去品读和感悟他人之亲情,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得到强化,无论是对文本中的感人语句和内容,还是对巧妙的构思、独特的写法的体味和咀嚼,都立足于学生自己的个性化认识和描述,在学生的思考和交流活动中,对“亲情”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相对于教师的单方面传授而言,这种自由的教学氛围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锻炼学生的独特思维能力。在欣赏感悟一环节中,教师将自己身边最感人的亲情细节与大家分享,希望唤起了同学们的表达欲望,纷纷表示用笔来抒写亲情。

这样,不仅使教学的内容得到了拓展,同时开拓了课程空间,希望与孩子们在亲情这一话题上引起共鸣。

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节课上还是较为成功。但反观这节课,我感觉到真正使学生对写作充满兴趣,积极主动地走入到表达生活中来,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就这一节课而言,仍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虽然多数学生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依然有些同学作为旁观者,没有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如何调动这些同学的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在讨论交流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发言虽不乏精彩之处,但多数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有待提高,往往只能说个大概,就无话可说,不善于提炼,不能做到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融合。

2、对作品的分析和认识与生活的联系上过于狭窄,或局限于内容形式,或重复以往课上内容,不能全面的思考问题,写作技巧还有待提高。

感悟亲情

感悟亲情

感悟亲情

亲情感悟

感悟亲情

感悟亲情

感悟亲情

感悟亲情

感悟亲情

案例感悟亲情

《感悟亲情[优秀].doc》
感悟亲情[优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