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研讨会

2020-03-03 03:16:5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15年庆阳市高考研讨会历史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在市教育局和市教研室的组织下,庆阳市2015年高考研讨会2014年10月12日在西峰召开。我校九名高三任课教师参加了此次高考研讨会,我在庆阳七中参加了高考历史科目研讨会。有幸聆听了江苏省高考历史学科命题人,江苏省镇江中学历史学科骨干教师马巧高老师的讲座,马老师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命题经验,给我们做了题为《高考试题研究及复习策略》报告,使我受益匪浅,感慨颇多。这次培训会开阔了自己思路,提高了自己业务素质,对高考复习有了明确的方向。

马老师结合当日的天气,以“十分冻人”开始了报告会。以《高考试题研究及复习策略》为题,以一名高考历史教师的身份和高考命题人的身份,着重阐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考什么?——高考试题特点与变化趋势

二、教什么?——教学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

一、考什么?——高考试题特点与变化趋势

(一)高考基本要求:

史料信息释读应用;史实的理解与应用;史学研究方法规律;解题技能等。

(二)全国卷的特点: 从命题思路来看:

强化研究历史,淡化识记历史;强化历史学习能力,淡化历史史实。

(史实深入理解和灵活迁移能力,信息释读、概括、运用能力,解题能力) (历史:客观历史本身;有关过去的记录与研究,主体化历史;学科或专业。)从基本特点与趋势来看: 第

一、考查历史内容角度:

1、历史知识:主干化与丰富化:教材知识与学科知识并举。主干知识点的理解、迁移、应用;

2、生活化。生活史、民众百态历史研究。

3、热点内容深度化:

抗战;人伦纲常;国学;电影艺术等。

4、必修适当靠近教材;选修远离教材(考查基本能力:人物、改革)

1 例:学科知识与教材知识的并举:

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美国独立战争、内战;刘晏;三三制;古代朝代沿革;法国大革命;古代农业;宋应星。

33.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例:主干知识:重要概念内涵、事件影响。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出自宋朝理学家之手,是理学思想的普及读物。性本善属于天理,应当加以保存;习相远正是邪恶的人欲造成的,因此应当灭人欲。

例:社会生活史:突出其变化的表征作用。也可延展到影响、特征、成因等。(服饰功能、心理变化、) 例:靠近与远离教材

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从试卷的格局看:

“两头轻,中间重”(选择题难度降低,25分题目难度提高,时空跨度大);选修题目逐渐靠近教材;12分题目不断创新;重视对教材内容的应用;纯粹提取材料信息的题目逐渐减少;单纯从教材知识来说,有1—2道选择题“超纲”。 从试题形式与内涵角度看:

1、情境化。以史料创设情境,切入历史。

2、主题化。主题统整、生动灵活、深刻简约。(移民、信号灯、世博会、海洋 2 开发、包公等)

3、创新化。题型传承与创新。(大跨度、从对比到论证到阐释说明等)(题型变化是表象,考查的实质要求不变:四个要素)

4、能力化。注重理解、比较、概括、分析、论证等。

材料信息提炼:对显性信息的敏感认知;对隐性信息的深度挖掘和适当延展、引申;对无效信息(背景信息)的准确排除。不是对材料信息的简单识读、摘抄、罗列。

概括:对信息的整理、抽象、提炼、完善。

“概括” :抓关键词、属概念(上位概念)、本质;迁移所学主要是概要性的知识(结论性、一级条目内容)。

运用:与题目情境的匹配、问题解决的素材。两种情况:答案仅出自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深度认识与灵活迁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认识水平:对材料信息、史实和结论的认识(而不是复述);对历史认识的认识;要求深刻、客观。 从史学研究角度看:

1、多元化。印证、质疑、突破传统、学术争鸣。

2、过程化。从解决现成问题到自主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更加开放,突出研究意识、能力。

3、史观实用化。用史观来分析问题、渗透、统领、比对。

二、教什么?——教学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

(一)教学存在问题

1、对教材:

知识点处理肤浅、教条;

重复史实、多轮复习中的目标盲目与内容重复;拘泥教材观点;唯教材论,记忆的内容越多越好;对知识点的迁移转换能力弱。

缺乏史学研究的教学意识与教学过程:从史实到史实;信息的概括、提炼、延展和利用不够;讲多练少„„

2、对学生:

3 需求不了解,如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是知识点的理解、还是史料研读、还是解题技能欠缺,是哪一种题型技能匮乏等;

3、对训练:

唯题目论,做的题目越多越好;

试题没有针对性、训练目标缺失,导致训练的低效化;(如针对学生比较能力的欠缺,却提供的是论证型题目;针对材料信息概括中存在的问题,却提供史实应用型应用题目等;)

试题训练中缺乏预见性与针对性, 指导答题方法时,缺少规律性与灵活性; 练习讲评重答案、轻方法点拨与解题过程。 解题规范性不够。

4、对高考:

缺乏了解与探究,使得教学内容针对性弱; 过分地迷信考试信息、押题与赌徒式心理。

(二)应对策略

第一、课堂结构合理调整:(可制定预学案、课堂检测案、学生自行梳理中发现问题、提交问题等)

二、了解学生、有效反思

第三、研究高考、讲评有效(如何讲评试卷?)

研究高考试题,特别是全国I、II卷,适当了解各省的高考试题,关注其题型、考查要点,把握其变化趋势,增强应对性与自信心。(试题猜不到,但答案能猜到;或者答案猜不到,但寻找答案的方法知道;学生对考题的适应性与熟悉性;增强师生的自信心。)

(举例:大跨度型:全国I卷、上海卷、四川卷等)

第四、深化解题技能。思维的缜密性;审题的技巧性;作答的规范性。(各种题型的归类)

第五、科学处理教学内容:教学史料化;知识点体系化;练习训练实效性;知识点理解深入化、拓展补充、质疑颠覆(多方观点的展示研读、史学研究动态)

马老师也对教学复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正!

1、从“教”、“学”与“卷”三个维度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深度分析。不能仅停留在通报“答案细则”和各题得分情况,而是着重分析试卷的信度和效度、双项细目中能力层级与知识载体及问题情境之间的吻合情况、各题目预期难度系数的达成程度、预设的答题“陷阱”的收获状况等等。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根源:

(1)试卷命制科学性和针对性、依据是什么?如何处理呢?

将该题目进行改造,以适合学生使用的“面目”呈现给他们重新做一遍,学生的自信树立。不可跟学生说该题目“严重超纲”、“没有水平”、“不适合你们做”等等的话语,以免影响学生对平时考试的重视程度。

(2)前一阶段的教学不得法吗?该题目的考查意图是什么?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是否关注了对这些素质的培养呢?如果是关注了,为什么这些素质没有培养出来呢?是否应该改变培养策略及怎样改变呢?

2、针对学生的典型错误进行重点轰炸,向外延展和类化、变式训练。

讲评试卷切忌“狂轰滥炸”、“就事论事”和“蜻蜓点水”式地“面面俱到”。 “三讲”“三不讲”,对于那些绝大多数学生都已做对的题目不讲,绝大多数都没有做对的题目也不直接讲,讲了也不会的题目更不要讲。

重点讲评的是学生应该做对而没有做对的题目,进行变通以后能够做对的题目(体现课标和高考要求,又是学生错误比较集中的问题),具有对外延展性能的题目(学科课程的核心知识和思想方法等)。进行知识和思维方法的延展、迁移、类化,衍生出新的知识和能力。

3、发挥学生在试卷讲评中的主体性地位,切忌教师“一言堂”。

前将学生答卷中的典型错误进行复印或打印,让学生们对此答案进行评阅、分析、讨论、反思,教师要适时引导、追问“该答案的错误、出现该错误的原因、是对知识点的理解、解题的过程、表述的方式不够规范、严谨、启示”等。 站在学生的立场而不是“标准答案”和教师的立场上;让学生帮助“纠正”同伴的答案,有利于防范该类错误在自身的重演。

4、集中讲评与单独讲评结合。给学生提出切合实际的最近发展目标及达成路径等。

5、科学反思。反思是学习主体对自己学习行为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 5 断提高自身学习效能的过程。教师指导下的反思、同伴互助下的反思和自主反思。

报告从早上八点一直持续到中午十二点,马老师不畏北方的寒冷,充满激情,并结合多年的高考历史题,给我们分析了历年高考试题的特点,进一步明确了高考的趋势。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指出了我们在高三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同时也结合高考试题给予我们学法方面的指导。本次研讨虽然小雪纷飞、天气寒冷,我们早上六点半出发,一路匆匆,早饭都没有来得及吃,但是收获确实颇多的,在以后的教学中,将按照马老师的指导,结合实际,搞好高三历史复习备考工作,力争2015年高考历史学科有所突破!

高考研讨会

高考研讨会总结

高考研讨会心得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高考研讨会学习心得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高考研讨会感悟

《高考研讨会.doc》
高考研讨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