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题目

2020-03-03 19:50:2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经典习题

1、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就不会发生”,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不同意这种观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为此,它采用了三件武器:商品、鸦片和炮舰。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不得地位,于是转向鸦片走,遭到中国人民抵制。为了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不惜使出第三件武器——炮舰。因此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

2、外国资本主义是怎样侵略中国,把中国一步步地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1)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3)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渊。

3、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师夷长技以自强。”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3个派别的政治主张。(3分)

材料一洋务派

材料二资产阶级维新派

材料三资产阶级革命派

(2)请分别写一位代表人物。(3分)

材料一的代表人物:曾国藩(奕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材料二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材料三的代表人物:孙中山(黄兴)

4、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请列举这三个阶段中的重大事件。

1、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军事生产技术

2、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维新变法,宣传维新思想;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3、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和科学。

5、北伐的目的有没有达到?原因是什么?

答: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而最后的结果是消灭

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没有消灭张作霖的统治,没有打倒帝国主义和统一全国。

原因在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背叛了革命。

6、北伐成功了,但为何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答:蒋介石等人背叛革命,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政府;旧军阀被打败,但出现了以蒋介

石为首的新军阀,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性质没

有改变

7、材料解析:西安事变

“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汉卿„„迫以兵谏„„”

请回答:(1)陕变事起指什么历史事件? (西安事变)

(2)文中的汉卿指的是谁? (张学良)

(3)中共的主张是什么?(和平解决)

(4)材料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

8、阅读下列材料:

1、关于南京大屠杀,日本一直否认其存在,并在中学历史教材中把“侵略”该“入”,把南京大屠杀改写成南京事件。而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老兵东史郎把他战时日记公布于世,却引起一场官司败诉。

请回答:(1)说出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及屠杀的人数1937.1230万

(2)日本政府为什么要修改教科书

否认南京大屠杀,为战争推卸责任,转移人民视线

(3)东史郎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历史不能篡改,日本侵华历史不能掩盖;人民是正视历史、勇于承担责任的

(4)由此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不忘国耻,认真学习,建设我们的国家, 使国家强大。

2、(日本右翼团体编写的新中学历史教科书)

1937.7.7,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十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日本教科书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歪曲?

七七事变

(2)材料中,日本是怎样推卸责任的?

把七七事变的起因归于中国;把事态扩大的责任也推给中国

(3)针对日本歪曲历史的行径,你最想说一句设么话?

要正视历史,不让悲剧重演

9、材料题:

1、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发电给毛泽东“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

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

从事建设。”

(1)材料中的大战指的是哪一次战争?为什么说“方告结束”?

抗日战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材料反映蒋介石邀毛泽东到重庆的理由是什么?实际目的是什么?避免内战,商讨国内和平。 欺骗人民,为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消灭共产党.

2、周恩来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参加了哪两次重要的谈判?在其中的一次谈判中,蒋介石为何说周恩来是它的部下?周恩来在一次谈判中说“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是否成了事实?

(1)西安事变、重庆谈判

(2)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创立了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3)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改编共产党的八路军和红军

从两次谈判中得到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利益、人民利益为重,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0、材料题:

1、毛泽东对一次战略部署的生动比喻:

蒋介石把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了出来。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很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1)“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指哪一战略部署?“敌人的胸膛指哪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南京和武汉

(2)这一战略部署的意义?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3)用一句军事常用语概括这一战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

2、1947年国民党占领延安后,得意地说,当年毛泽东在瑞金,被我们打得长征,跑到陕北,现在在延安,由被我们打得被迫长征。

(1)材料中的两次长征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1934年—1936年红军长征;1947年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2)你认为国民党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从原因和目的来说二者不同。

红军长征: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失利后,为保存实力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转战陕北: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但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各战场的作战。

(3)材料中的两次长征有什么相似之处?其结果如何?

路线曲折、过程艰辛。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长征结束,保存了党和红军基本力量1947年转战陕北,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

3、近代中国2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1、材料阅读: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材料以反映的历史事件。(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灭亡 )

(2)霸王指:项羽诗句的寓意:不要学项羽为了“义”放走刘邦,最终导致自己败亡的教训,号召江革命进行到底。

(3)钟山指:南京 ;这里被誉为虎踞龙盘,列出中国历史上以此为都城的朝代吴、东晋、宋、齐、梁、陈、太平天国、中华民国。

历史中考典型题目

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题目

九年级历史启示类题目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题目

中考历史开放性题目复习资料 3

历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222

历史问答题题目常见词语试解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目及答案

江苏小高考历史题目及答案

《一二九演讲比赛》演讲稿 ………题目:《重温历史,感悟精神!》

《历史题目.doc》
历史题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