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本教学研究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2020-03-04 00:36:4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加强校本教学研究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昌邑市校本教研情况总结

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是促进整个教师群体更新观念、转换角色、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几年来,我市大力推行校本教研,把校本教研作为全市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确立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整体提高”的教研思路,拟定了“理论学习,教学观摩,问题采集,专题研讨,实践体验”的教研程序,大大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提高,受到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好评。

一、制度保障,评价激励,保障校本教研顺利开展

1.成立校本教研管理机构。为推进校本教研,我们建立起一整套管理运行机制,市教育局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教研室王亿东主任为组长,教研员为指导小组成员,加强了对校本教研工作的领导、组织和管理,各个学校也都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年级组长为成员的校本研究领导小组,形成了市、乡、校三级校本教研管理体系。

2.完善校本教研规章制度。为了保证校本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市教育局教研室针对各校业务领导,建立了校本教研的四项制度:一是领导干部深入教学一线听课、评课指导教学制度。二是领导干部兼课制度。三是学校领导干部定期研究教学制度。四是业务干部包级、包科、靠班责任制。这四项制度很好地发挥了领导干部进行校本教研的模范带头作用。各学校也普遍建立健全了各自的规章管理制度,如集体备课制度,教研组定期活动制度,骨干教师评选制度、“骨干教师职责”、教师“反思制度”、“高效利用资源制度”、“学习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的出台,为校本教研的顺利实施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3.健全校本研究的激励保障机制。为了提高校本研究的成效,市、乡、校层层建立和完善起校本教研的奖励考核制度。市教育局设立专门的“教育科研”奖和“教学改革先进个人”奖。各校也分别设立各自的奖励制度,如一中“首席教师”评选制度,实验中学等学校“课改标兵”评选制度,对校本教研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不但给于物质上的奖励,还在评优、晋职、提拔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4.建立校本教研协理员联系学校制度。为整体推进校本研究和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掌握研究动态,增强教育科研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教育局建立了校本教研协理员联系实验点校制度,协理员由教研室教研员担任,每人分管一至二个学校。协理员经常深入学校,了解指导中小学的校本研究工作,把握各学校的研究动态。市教育局把所联系校的工作情况纳入对教研员的年度考核之中。

二、理论引导,业务培训,提高教师校本教研能力

校本教研工作必须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为提高广大教师教育科研的理论水平,市教育局统一学习内容,每年向全市教师推荐一本教育理论学习读物,年终统一举行教育理论考试,将考试成绩记入教师的业务档案。近几年我们先后组织广大干部和教师学习了《新课程解读》 1

《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给教师的建议》《陶行知名篇精选》《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等书籍,广大干部和教师也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教育论文。

同时,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每年寒暑假,我们都要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集中进行业务培训,以集体大备课的形式带动薄弱教师快速成长。我们还充分挖掘本市人才资源,让本市内的骨干教师通过说课、上课、教后反思等活动,为教师们现场施教,提高教师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增强校本教研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百千万”工程,开展了大练“教学基本功”等活动,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提高他们进行校本教研的水平。

我们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中小学校长和教师3500多人次到上海、江苏、北京、浙江、广东等教育发达地区的名校进行考察学习,让洋思中学、江苏东庐中学、栟茶中学、启东中学、上海建平、衡水中学、杜郎口中学等名校的先进经验在我市生根发芽。

几年来,我们先后聘请了51位国内知名教育专家、教授来昌邑讲学。聘请专家到我市进行“临床会诊,现场诊断”,找出我们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帮助教师解答疑难。山东省教科所、潍坊市教科院的专家也多次来我市指导教改实验,通过看课、评课、座谈互动等形式,对实验教师进行具体的分析指导,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及教科研能力。

三、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推进校本教研健康发展

课题研究是破解教育教学难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校本教研的关键所在。我们在开展校本教研的同时,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让广大教师围绕学科课题研究开展校本教研。基本思路是:以课题实验为抓手,开展学科课题研究,以先进学科、先进教师为龙头,以点促面,边改边推,滚动发展。主要学科先行一步,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到全市各学段、各学科,从而实现全市校本教研的新突破。

我们实施了“大语文”实验研究,成功构建起了以语文学科课程教学为“主体”,以语文活动课程教学(含课外活动)和语文环境课程教育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大语文”教学体系,解决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环境封闭的现状。启动了小学“数学‘创新学习’”实验研究,成立了以城区小学为重点的“创新学习”实验组织,落脚于课堂,对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和小学数学课堂创新学习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经过两年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上述两项课题先后获得山东省优秀教科研成果

一、二等奖。

2002年6月,借新课程实施的东风和“十五”规划课题立项之机,我市独立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区域性创新学习实验与研究”。在总课题之下,确立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各学科的26个子课题,研究制定了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性意见。课题实验在各学段、各学科全面铺开,研究的重心也由以前研究教师的讲授技巧转移到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来。各子课题以学科教研员为负责人,以研究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为目标,构建起丰富多彩的“自主高效”、“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另外,山东省“九五”规划课题“合作学习”实验和“十五”规划课题“昌邑市中小学生骨发育成熟度评价标准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思想品德课‘主体参与式创新学习’教改

实验”等20余项研究成果也通过了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鉴定验收。去年以来,我们又申报了山东省“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学科课堂效益与教学讲授时间研究”和“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及其养成教育研究”,力图通过这些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为我市的课堂教学改革保驾护航,进一步提升昌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四、充分挖掘各校个性特色,加大校本课程的资源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创建个性化学校的重点,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我们积极引导各学校根据各自的实际,开发自己的校本教材,开设校本课程。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潍坊市校本本课程评选中,我市有奎聚小学的《古诗词诵读》、第二实验小学的《合作教育校本课程》、实验中学的《青少年品德教育校本课程》、昌邑一中的《伦理教育》等十三项获奖。

昌邑一中制定了《昌邑一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意见》,围绕“三五”德育教育特色,编写了《红旗飘飘》《成人纪念册》《自我锻造》《学会做人》《伦理教育》《“五心”教育读本》《晨曦》《带上诚恒启航》等近30本校本课程,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国教育报》《法制日报》《山东工人报》《现代人》杂志及省市电视台多家新闻媒体都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了跟踪报道,被称为“以德治校”的典范。

第二实验小学依托省教科所立项的“合作学习”课题实验研究,开发了具有二小特色的校本课程《合作教育校本课程》,分综合版、教师版和学生版三个系列,对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必要的合作思想教育和具体的合作方法指导,为教师们提供了科学前沿的合作理论和具体翔实的合作案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有序的合作学习、教育、创新。在校本课程的拉动之下,学校的特色办学得到了提升,师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奎聚小学开发了以“古诗词诵读”为内容的校本课程。选编了适应不同年级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落实课时,培训教师,并持之以恒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古诗词诵读和比赛活动。经过多年不懈地探索、开发和扎实的工作,学校诗教工作得到了各级诗词学会及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诗教经验先后在全国诗教经验交流会议、校本课程开发经验交流会议、全国创建特色学校论坛等会上介绍,在《中华诗词》《文山诗词》等杂志发表,山东省、潍坊市电视台、昌邑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先后进行了宣传报道,湖南常德市、黑龙江望奎县等单位先后到学校参观指导,古诗词诵读已成为学校突出的特色之一。

其它学校如卜庄侨乡小学发挥侨乡优势,编制了自己的爱国主义教材,饮马初中结合省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编制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等,对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调节学生心理健康,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我们还要求各学校注重校园文化隐性课程的资源开发,注重铸造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长廊、文化橱窗,处处打造无声的课堂,让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在校园和谐相融。一中、柳疃小学、二实小等学校从净化、绿化、美化、知识化入手,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景点,每一种花草树木都悬挂名言警句或精美的文字说明,做到

了让墙壁说话,让草木劝学,充分体现了校园处处皆教育的深刻意蕴。校园文化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五、突出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让教师在同伴互助中提高

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是强化校本研究的一项重点工作。我们加强了对教材研究的管理,要求各学校各学科教研组用《集体备课制度》规范集体备课的各环节。在集体备课中,各学科分单元按教师的能力和风格分别承担主备课任务,研究课标、学生、教材,查找资料,定量主备(其他教师也要同时做备课思考)。在此基础上,由主备人说课,备课组成员民主评议,对主备课人的备课进行全面修改,最后由备课组长综合小结。在对每一知识模块实施教学前,备课组全体教师要听主备课人试讲,完结后进行集体会诊。然后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风格和本班学生实际撰写富有个性化的教学设计。课后,要求老师们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反思,找出成功之处与不足,并作好记载,以利于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这种独立——合作——独立的备课方式,真正有效地做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共享,促进了教师对课标的自觉学习、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提高了教师们教学教研能力,让老师们在互相学习和借鉴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教研水平。

六、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校本教研主阵地的作用

课堂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一切的校本教研如果离开了课堂,那么研究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在实施校本教研之初,就将目光盯在了课堂教学改革上。

我们引导教师重新审视新课程新形势下的课堂,重新探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认为“引起学生主动学习”是一堂好课的最高境界和终极使命,帮助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真正的帮助是让学生“摆脱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依附”。为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进行校本教研,我们每学年都组织课堂教学大赛和课堂教学改革先进个人评选。在评选活动中,对仍然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的教师,采取一票否决制;对评选出来的能体现新理念、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热烈、课堂教学效率高的典型教师,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并及时推广他们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经验。各学校也结合各自实际,积极开展了示范课、观摩课、汇报课、青年教师赛讲等活动,调动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进行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为加强校本教研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性,我们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入手,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意见》,要求学校和教师以“自主学习”为重点,突出研究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规范、学习方法的培养,探索如何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钻研、大胆质疑、勇于吃苦、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技巧和规律,做到好学、学会与会学的有机统一。

七、搭建平台,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交流

为加强各校之间、教师之间校本教研经验的相互学习、合作与交流,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教研室专门了编辑了《教学教研简报》。《简报》从实验信息荟萃、学校经验介绍、教师研究传真、专题文章推荐等各个方面全面报道教学教研情况,搭建了学校、教师彼此交流研讨、成果展示、资源共享的平台,促进了校本教研成果的相互借鉴、相互提高,扩大了校

本教研的影响和辐射作用。

同时,我们充分利用网络信息量大、快捷、方便的特点,大力实施网络教研。教研室建立起教育教学信息网站,以此为平台,实现市内资源共享。各学科分别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便于与各学校教师之间交流、沟通。各学校也建立起校园网,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虽然大多数学校地处农村,但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却可以了解、获得最新的各种信息。目前学校为90%的教师配备了电脑,让他们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借鉴各种先进经验,同时积极与全国各地教师交流,共同提高。

八、校本教研带来的可喜变化

辛勤的劳动换来了昌邑教育的辉煌,多年的校本研究为我市的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为昌邑教育带来了质的飞跃。

1.校本教研活动,使我市的课堂教学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教师学会了用鼓励性语言来评价学生,主动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热情地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积极交流和合作,敢于提问,善于发现,老师似学生,学生似老师。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正在形成,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气氛异常活跃。课堂教学过程成为生成的、动态的过程,充分体现出师生在课堂上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生命活力。

为全面推广我市校本教研和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省教科所于今年5月13——15日在我市召开了课堂教学改革现场研讨会,向全省推广我们的经验和做法。会上,于美霞、徐治兴、魏庆文分别作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课改代表,提供了课堂教学展示,得到了与会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评价。

2.校本教研活动,造就了我市一批教育理念新、充满探索研究精神的名师

校本教研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教师单兵作战、互相封锁的行为少见了,互动合作探究教学的氛围浓厚了。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我市不但涌现出了于美霞、王芳、徐治兴、魏庆文、邵长河等一批教改先进典型,而且促进了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壮大。几年来,我市先后有12名教师被评为省、市特级教师,80名教师被评为省、市教学能手,161名教师在省、市优质课评选中获奖。每年有十多名教师在全国或省研讨会上介绍经验、提供示范课。近百名教师在指导全国中学生竞赛中获全国、省级优秀辅导员称号。120多人获潍坊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他们在潍坊市、山东省也有了一定的名气,受到省市专家的肯定和赞誉。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名师,我市的教学质量连年攀升,赢得了当地人民群众的赞誉。

3.校本教研活动,促生了一批有科研特色的个性学校

通过狠抓校本教研,全市中小学的办学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一批名校脱颖而出。截至2007年,全市有28所学校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3处学校被评为山东省教学示范校,20所学校被评为潍坊市规范化学校。涌现出昌邑一中、文山中学、实验中学、奎聚小学等一批省内

外知名学校。近几年,有10多个省市,5000多名教育同仁到我市参观学习。

4.校本教研活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开发

校本教研提升了我市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开发,个性得到了张扬和发展,有利地促进了我市中小学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我市的高考一直在潍坊市名列前茅,近年来尤为突出的成绩就是很好的例证。2007年高考,我市共4471人报名,五大类本科进线2826人,进线率63.48%,居潍坊市第一名。各学科成绩也很突出,一本上线率均居潍坊市前两名。优秀生成绩尤其突出,文理重点本科上线650人,上线率23.9%,比潍坊市平均上线率高出9.4%。理科有3名学生进入潍坊市前10名,有10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一中邱磊同学取得山东省理科第二名、潍坊市理科第一名的好成绩。潍坊市理科状元连续三年出自我市,潍坊市“鸿启”奖学金颁奖大会连续三年在我市召开,这在潍坊市高考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全国高中数理化奥林匹克竞赛,2006年我市有3名学生获全国一等奖;2007年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又有3人获全国一等奖,一中、文山中学被授予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学校。在全国初中各科竞赛中,有27人获全国一等奖。在全国小学英语竞赛中,有20人获全国一等奖。学生有2000多篇习作在报刊发表或获奖。全省“学校杯”田径运动会,我市代表队实现“两连冠”,中学生女排在亚洲中学生排球锦标赛和全国中学生排球锦标赛上分别夺得亚军和冠军,小学生手球队在全国少年手球联赛中夺得“三连冠”,并主办了2006年全国少年手球联赛。奎聚小学三年级学生聂浩然2006年入选中央电视台青少年科幻片《快乐星球》剧组,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小演员生涯。该校3名小学生在全国“世纪杯”少年作文大赛中获奖,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颁奖仪式;1名小学生因在全国作文大赛中获奖,被组委会邀请免费参加“北京夏令营”活动。

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工作总结

怎样提高基层工会工作整体水平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办学水平1

深化实验教学研究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论文

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监管提高继续医学教育整体水平

校本教学研究制度

加强职业学校内部管理 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坚持科研兴校 提高办学水平

学习永威经验提高办学水平

整体推进校本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加强校本教学研究提高整体办学水平.doc》
加强校本教学研究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