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读后感

2020-03-01 19:49:0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品史记

品史书,就像是欣赏舞台剧,相同的题材配上不同的导演,其演出来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给史书也评个先后,《史记》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司马迁用它充满文学气息的手法,将我中华三千年的历史在观众面前呈现地淋漓尽致。

《史记》这部书伟大,它的作者更伟大。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因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而抱憾而终。司马迁自己又在那时遭李陵之祸而受辱刑。司马迁是在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情之下开始的编撰《史记》的工作,一面是辱刑给人带来的巨大羞辱,另一方面,是父亲的遗愿和自己的理想仍未实现的愧疚与不满足。换做是一般人,遭受辱刑恐怕只求速死以示名节,但司马迁在孝道精神与自身抱负之间寻找到一种让他为之奋斗下去的力量。十多年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史记》的完成。枯枝挂了硕果,他让所有人看到,他,司马迁,是打不倒的。 以个人荣辱看历史,固然易生偏见,但司马迁讲历史,却能保持清醒客观,即使是写当代之事,即使是有切肤之痛,也能控制情绪,顶多在赞语中发点感慨,出乎人生,而入乎历史,写史和评史,绝不乱掺乎。他总是能保持一种客观的态度去评判历史。为大汉天子所不能容忍的韩信,司马迁为他记转;墙倒众人推的李广,司马迁仍从正面为他写下《李将军列传》。在他笔下,即使是“成者为王”的汉高祖也大有流氓气,即使是“败者为贼”的项羽也不失英雄相。就连当时的恐怖分子,他也会说“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就连李斯这样的“大坏蛋”,他也会描写其临死之际,父子相哭,遥想当年,牵黄犬,逐

狡兔的天伦之乐。历史上的哪些呼风唤雨的大人物,都被他请下神坛,还原成一个又一个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这种写法当然得罪了不少人,以至于后来“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连太史公也不知所踪。但太史公的这份客观,这份执着,以及这部史书所饱含的“不虚美不隐恶”精神从我一翻开它,就深深吸引了我

回到开头,实际上《史记》真正最吸引我的地方还是太史公那入木三分的笔法,历史在他的笔下成为一部鲜活的影像作品。《史记》语言的主要特色,就在于它充满情感、富于生气,从头到尾都充斥着一种东方的人文主义气息,它的语言平易近人,朴素充实,与主张辞藻瑰丽的汉大赋时代似乎格格不入。甚至连我,一个文言文初学者也不觉得它难以理解。司马迁重视人物的作用,善于抓住一些在我们看来非常小的细节用以对人物的刻画。例如《李将军列传》中对李广日常狩猎时的细节描写,非常具体而深刻地揭示了李斯的性格特征,也暗示了李广日后兵败自杀的性格原因。这些细节对人物的刻画,远比抽象的人物评述更加能呈现人物的性格。《史记》的人物语言也是其文学性的体现。他的人物对话是紧紧地抓住了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性格。例如《项羽本纪》与《高祖本纪》见到始皇二人的语言:项羽“彼可取而代也!”与刘邦的“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项羽是一心取而代之,而刘邦只是羡慕皇帝的富贵生活,两者性格差异立现。史记语言是在精妙,他将一个又一个的人物写的是淋漓尽致。

我接触《史记》才半个学期,自我感觉从里面学到里一些东西,我

清楚的知道,史记的所包含价值远超我所了解与体会的,它将是我一生的读物。希望在日后,每次捧起这部书,我每次都能品出不同的味道。

史记读后感

《史记》读后感

史记读后感

《史记》读后感

史记读后感)

史记读后感

史记读后感

《史记》读后感

史记读后感

史记读后感

《史记读后感.doc》
史记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