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 课堂 趣味

2020-03-01 20:30:3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让趣味走进高三语文复习课堂

河南沁阳市第一中学

王琳琳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因。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无疑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高三的语文课,大多老师只重视知识点专项练习或“查漏补缺式”的专题技巧训练,从而忽略了情感的培养和激情的激发,致使教学枯燥、冰冷、丧失生机、缺乏趣味。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变成生动有趣的课堂呢?本文针对高三语文复习课堂沉闷的现状,提出趣味复习的观点,并利用生动的故事、真实的事例、巧妙的学习方法阐述了具体的做法。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

[关键词]

高三语文 复习课

趣味性

兴趣是点燃人们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真理的动力。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但是高三的语文课,目前,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语文课堂成了无硝烟的另类战场。课堂上到处是“拉网式”的知识点专项练习或“查漏补缺式”的专题技巧训练,从而忽略了情感的培养和激情的激发,致使教学枯燥、冰冷,丧失生机、缺乏趣味。其实,高三语文课也应该是生动有趣的,应该是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知识。那么怎样把高三语文的专题复习课上出情趣,让课堂充满生机呢?笔者根据前两年任教高三的做法,试从几个方面谈一下粗浅的看法。

一、插入故事,让课堂充满生机

高三阶段语文教学主要是复习文言文和讲练习,几乎每节课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所以有些学生就觉得很枯燥,个别学生甚至趴在桌上睡觉。为了活跃气氛,激发兴趣,我经常讲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逸闻趣事或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比如在讲授文言文片段时,文段中涉及到石崇的一段史实。我就给同学们讲了石崇、王凯争豪比富的故事。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我就顺势启发学生这两人比富的做法可以用在什么样的作文话题中,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说可以谈奢侈与节俭。有的同学说做人要低调,不可太飞扬跋扈;还有的同学联系现实,谈了生活中的攀比之风……一则小小的历史故事不仅使一节习题课妙趣横生,还使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历史知识、积累了作文素材,锻炼了表达能力。

当然,故事也可以用在专题复习的过程中,如讲成语时,可以适当地讲讲成语故事,这样学生既了解了成语的来源,又掌握了成语的含义和字形。讲诗歌时,可以穿插作者或创作背景的小故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 此外还可以穿插谜语、小故事、歌曲等,这样都可以让专题复习课拥有情趣。学生困倦时,不妨猜两三个谜语,好奇和好胜心理会让学生积极动脑,驱走疲劳。 最重要的是一扫课堂的沉闷,让语文课变得妙趣横生。

二、巧学巧记,让学习轻松有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卢梭在谈教师之于学生的影响时曾经说过:“教师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高三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努力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学习的窍门。使学生常有新鲜之感,轻松之感。

如在复习字形这一专题时,如果都让学生查字典记忆,那么学生一定会备感枯燥,教师可以因词而异,有的可以采用读音来识记,有的可以采用形旁来识记,有的甚至可以采用趣味记忆法。 比如:在记忆“真知灼见”这个成语时,可以把这个词语理解为“闪烁着智慧火花的见解”,如此一来,“灼„字就不会写成”“卓”字了。还有就是典故记忆法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墨守成规”这个成语,可让学生采用典故记忆法:相传战国时墨翟其人善于守城,很有名气,因称善守为“墨翟之守”,或“墨守”。后来用“墨守成规”形容思想保守,固执老规矩不肯改变。字要记住这个成语和墨子有关,就不会记成“默”了。这样,变单一为灵活, 从而形成生动活泼、有情有趣的学习气氛,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在学习文言文时,免不了要背诵120个常见实词的含义,可是每个词的义项都很多,很难记住,我就巧妙地引导学生发现实词多个义项间的关系。例如“兵”,它的甲骨文是两手持兵器,故本义是“兵器”,由兵器引出拿兵器的人----士兵;再由士兵引申出“军队”义,再由士兵、军队打仗引申出打仗时的谋略战术----“兵法”义,以此则环环相扣,深切理解意义群。

此外,我会把某词的常见义项调整排序后编成一句容易记忆的话。比如“卒”有以下几个含义: 兵; 死亡;完毕、最终;通“猝”,突然。我就让学生记住一句话:“小兵/最后/突然/死了”;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背诵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于是我又顺势引导他们去总结记忆其他词语含义的妙招。如文言实词“莫”的几个义项,连起来就是一句顺口溜:没有谁/日落的时候/不要/疾病。而“假”的几个含义,我们可以编成这样一句话:如果/凭借/宽容/(就会有)非正式/ 假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复习文言文专题,除了要记忆一词多义外,还要总结“一义多词”,比如在做题中我们碰到 了不少词语翻译成“到、往”,于是我们就开始总结有这个义项的词有很多——“至造 往适诣之于”(谐音:制造往事一只鱼);常见的表示赞赏意思的古代词语:“ 多、嘉、称、赞” 。这些方法巧记的办法都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一点点总结出来的。用这种方法记忆,学生非常感兴趣,印象自然也就特别深刻。

三、关注社会,让学生增长见识。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中国的教育太重书本,和生活没有联系。”他认为,知

2 识来源于生活。只有来自生活的知识才是真知,也只有把知识用于生活才有意义。在教学中,应该让语文教学紧密联系生活,从而激发求知的欲望。高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结合起来。让学生的眼光不仅看着书本,而且随时关注社会,这是新课标精神的体现,也是提高作文成绩的关键。

在平日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每节课前5分钟轮流做演讲,让他们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介,大量搜集新闻信息,并且对国内外发生的大事有针对性地进行发布。如日本地震、利比亚战争、重庆打黑、伦敦奥运、刘翔退赛、北京涝灾、铁道部天价宣传片、中国的岛屿争端……在这样的新闻汇报中,学生不仅了解了国内外发生的大事,还从各类新闻中感受到了世间万象、众生百态、人情冷暖。听完新闻后,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对此事的看法和由此引发的人生感悟。这些对整天呆在教室读书的学生来说,既是一顿丰富的营养大餐,又是一份高品质的精神大餐,同时这些新闻资讯也可以成为学生作文中最新鲜的素材。真可谓一举多得。

除此之外,我还利用晚自习的时间每周组织一次语文课外活动,如“读书读报沙龙”或是“专题辩论会”。一年下来,我们举办的专题辩论会有“中学生上网利大还是弊大”,“高中生假期补课有无必要”,“早恋该不该禁止”,“大学生卖猪肉是不是资源浪费”等。学生们为了在辩论中立于不败之地,辩论前积极的准备参考资料,编写具体的提纲,辩论的过程中唇枪舌箭,通过这种辩论的方式,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提高了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而且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空前高涨。于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更加注意将同学们的视野由课本引向课外,让同学们在喜闻乐见的生活中增长见识。

四、加强朗读,让教室书声琅琅

高三复习课一般是纯知道的讲授,所以总是给人总是枯燥、沉闷的感觉。朗读,不仅可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受到比默看更强烈的刺激。大声朗读,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文学素养的形成,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此外,大声朗读还能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高三学生,生活、学习本来就紧张,各种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惜时如金,走路如风,没有时间聊天、谈心,于是造成心里压抑。而在课堂上,大声朗读可以使他们将心中的抑郁苦闷释放出来,调节课堂沉闷的气氛,而且可以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早晨读:是人一天中记忆力最强的时候,我会建议学生背诵名句名篇或是大声朗读复习资料上的成语、文言文、精美散文、作文素材等。大声读,可以强化记忆效果,加强积累。 晚自习阅读,鼓励学生读好书并推荐《时文精粹》、《意林》、《读者》等杂志上选取短小精美的散文,请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读给学生听,给全体学生让他们齐声朗读,感受美文的熏陶,然后稍作分析点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还积累了一些作文素材。

3 此外,在复习课的各个环节中,都不可离开一个“读”字。复习诗歌鉴赏专题,我们必然会接触到大量的古典诗词,这可是绝好的朗读材料。大凡诗歌,都讲究押韵,富有节奏,具有声韵和谐的音乐美。要体会到诗歌的美,必须反复诵读,使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这样,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这种享受,是默读所体味不到的。

因此,在指导诗歌鉴赏时,所提供的诗歌材料,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反复朗读,领会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从整体上形成初步的感知,激发情感,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五、展示才艺,以魅力感染学生。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爱因斯坦也曾说:“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的确如此,语文教师应该博览全书,掌握广播的知识,只有具备了过硬的知识积累,教师才能在课堂上纵观古今,横贯中外,才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活力四溢!学生才会因崇敬教师而对语文课产生极大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才艺,不仅能更好地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容易在学生中心中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我喜欢读书、朗诵和写作。有时候在课前,我会给学生朗诵一些自己读到的好文章,好段落,甚至是一两个经典的句子。记得有一个午后,我给学生念读一首情诗----六世*仓央嘉措的情诗: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转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呀/不为修来生/只为在途中与你相见……

我抒情的朗诵伴随着缓缓流淌的轻音乐,把学生带入了一种自然深邃又情谊绵绵的境界中,过了一阵,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作文课上,我就把自己的写作心得和学生交流,有时,也秀秀自己的作品。或许是因为这种熏陶,学生喜欢上了阅读,喜欢上了写作,喜欢上了语文。

我想,只要我们善于精心设计,在课堂中插入故事、总结方法、联系生活、注重朗读并且适当展示个人才艺,定会让“趣味”走近高三语文课堂。学生定会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样我们就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即使是那些看起来枯燥无味的知识,也能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乐在其中。

趣味美术课堂

趣味课堂教案

英语趣味课堂

趣味音乐课堂

趣味横生的课堂

趣味语文学习课堂

高三课堂作文

高三励志趣味运动会闭幕词

课堂趣味英语活动总结

如何让营造趣味课堂

《高三 课堂 趣味.doc》
高三 课堂  趣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