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个人分析报告2

2020-03-03 14:39:4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一、自我成长分析

我们每一个人,在一生成长过程中,都可能很多次地问过自己“我是谁?”。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似乎不加思索就能作出很多回答,可当我们静下心来做深入的追问时,却发现所有那些现存的回答都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本质。大学的时候,导师曾经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写出20个“我是谁?”当做完这活动时,我突然好像看见一个不曾发现的自己;而今,当我重新和自己的学生一起完成这游戏时,答案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人总会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不断地完善自我,去发现,去挖掘,一点一点地向目标靠近,希望能最终“实现自我”。

我认为每一个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健康婴儿,都从父母的遗传基因中继承了人类的基本属性,都具备了各种发展的潜力,拥有了成长的无限可能性,至于最终能够成为怎样一个人,很大程度上是由他成长的经历,社会环境,生活事件所决定。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感到自己幼年、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及情感体验对铸成今天的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出生时爷爷、奶奶、外婆就已经去世了,父母忙于工作,常常加班加点,根本无暇照顾我,两岁半时就把我送进了幼儿园,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去幼儿园的情景,我被一种莫名的害怕笼罩着,但是当与父母说“再见”时,我却没有哭。那时,父母亲都在东门一带上班,周二休息。每逢周末把我安置在哪里就是个问题。开始的时候,总有父亲用自行车送我到母亲单位,一路上他总是和我谈论路边的风景,或者叫我背诵唐诗,这是一段很快乐的时光,我想一个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往往是一个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等我少许大一点时,他们就让我呆在家里,到同院的伯父或者姑妈家搭个伙食。表姐和表兄都比我大八岁以上,他们时常把我作为取笑的对象,笑我皮肤黑、个子矮,当看到他们与父母一起说笑时,我感到非常的孤单、无助、越发地依恋自己的爸妈。我的自卑与幼年时的经历不无关系,但我“适应性强”、“讨喜乖巧”也得益于此。

小学的时光美好而快乐,但是有一位老师却带给我久久的痛苦。四年级时,我时时感到她对我特别有意见,却不知道她为什么不喜欢我,直到成绩报告单发下来,她给了我一个“虚伪”的评价。那时的我还不懂得与老师对抗,努力想讨老师喜欢,“人际交往”这个课题突然摆在我的面前,而这难题困扰着我长达数十年。至今我还觉得由于她的偏见,使我丧失了很多参加比赛表现个人的机会,与其他同样成绩优异的同学相比,我除了自卑还是自卑。后来,我经常对自己和别人说:“她的孩子别落到我的手上,我也让她尝尝被冷落的感觉。”去年她女儿如我多年所愿望的那样成了我的学生,我却很喜欢这个女孩,让她参与了很多学校的活动,“善良和真诚”是我今生最大的“宝”。

我很庆幸自己高考前填报志愿时的选择,学习心理学后,我才开始有意识地去寻找自己的优点,开始慢慢找到点自信,开始用相对客观的态度去评价自己和他人,开始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上的人和事,而非像过去那样总是否认自己,只能通过别人的瞳孔去看待事物。也许这就是所谓成长吧!此后,我渐渐拥有了成人的感觉――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着某种责任,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去承担生活中的某些东西。今天,当自己明白了一些人生道理,回过头来审视自己成长经历,发现过去所遭受的一些挫折、痛苦并非完全没有价值,相反它却隐含深远的意义。没有那些东西,我无法像现在这样深刻地体会生活中那些善良、真诚的价值;没有那些东西,我也无法像现在这样敏感地感受生活中那些痛苦、无助的心灵。今天的我,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了更多的包容、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关怀,而不再执迷于个人的得失。

所以有人说“挫折、痛苦的背后才是成长的空间。”

二、职业行为分析

坦率地说,我学心理学的初衷是为了帮助自己。高中三年我常常会为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感到困惑、迷茫,但是那时无论老师、家长,还是刘墉的书,都没能真正地帮助我。所以在填报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当时希望自己能生活得更轻松、更快乐,更能坦然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压力,还希望有朝一日能帮助和我一样困惑迷茫的青少年朋友。通过学习、观察、思考,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确得到了很大提高。那时,系里为了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特别与南京四中联系,要求我们每周进班一次,做义务咨询。和学生们的接触中,我发现他们会由于自己性格、或者错误的认识,为自己设置成长的障碍,这些使我更加坚定了做心理咨询师的愿望,希望和学生们通过咨询的艺术,一起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获得心灵的成长,体验登天的感觉。

当然,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心理咨询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科学的道理是不难理解,而将咨询的技术个性化地应用于每一个来访者,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真正学好心理咨询,特别是要想很好地掌握心理咨询的技能,创造性地展开工作,有效地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在实践中边学习,边领悟,逐步提高与完善。

当我真正开始对来访者做咨询之后才发现,真正决定心理咨询进程的,不是理论、也不是技巧和方法,而是咨询师本身的人格,只有一个健康、稳定的人格,才是心理咨询师取得咨询效果的根本保证。心理咨询师人格的健康度和完整度,决定和限制着心理咨询取得疗效的程度。晓庄师范陶赉恒教授说,咨询师能走多远,就能帮来访者走多远。所以,心理咨询师对自己的了解和分析、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成长,才是心理咨询中最为关键的因素。

另外,心理咨询的伦理要求是要做到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它必须具体表现在良好的咨询关系中,这也是人本主义的价值观。我认同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应该成为所有心理咨询工作者共同的价值观和伦理要求。人本主义理论也许是最不强调咨询技术的心理咨询,但它是最强调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的,它相信每个人都有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的内在力量。所以我们应该坚信,不是我们为来访者解决了他的问题,而是来访者本身就具有解决自己问题的潜在能力,他是在我们的帮助下,自己最终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根据这样的道理,其实心理咨询并非高深莫测,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人本主义的理念,为来访者提供一个有利于其个人成长和完善的咨询环境,相信他一定能够从痛苦中挣脱出来,解决自己问题。如此看来,与咨询理论和技能相比较,更重要的是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对来访者的无条件关注,是对来访者的理解、接纳、尊重。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其目的正是为了在咨询过程中最大程度上实现以来访者为中心这一根本理念。

此外,我们从事心理咨询这项工作的每一个人还必须高度重视的就是“职业耗竭”问题。心理咨询工作是咨询师心理能量不断付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咨询师很容易产生孤独感、挫败感、无力感,有的甚至会让自己陷入心理障碍的困境中无力自拔。如果咨询师自己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充分的自我认识并及时解决,就必然会影响他助人的能力,甚至会使之成为心理咨询的牺牲品。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心理健康是完美无缺的,心理咨询师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每个初级、中级的咨询师都需要有一个经验更丰富的专业人士为自己做督导,一方面帮助我们解决工作中的一些难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我们自身的心理需要,不断为我们补

充新的能量以面对新的来访者。

心理咨询师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是永无止境的,未来的道路崎岖而漫长,我将怎样去面对?有句话说得好:“我们已经起程,还怕路远吗?”我会一直努力向着朝阳奋进.

心理咨询师论文:个人分析报告

心理咨询师二级个人分析报告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个人分析报告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个人分析报告

心理咨询师论文二级个人分析报告

大学辅导员心理咨询师——个人分析报告

婚姻家庭咨询师二级个人分析

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之个人分析报告

心理咨询师个人分析报告的主要结构

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

《咨询师个人分析报告2.doc》
咨询师个人分析报告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