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政治 必修二 第七课 笔记

2020-03-02 01:08:3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含义: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要求:⑴国家①坚持和完善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民主团结共同繁荣)

②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

③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制度

④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⑤加大国家扶持力度

⑵公民①我们应该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这种民族关系。

②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

⑴含义: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

⑵注意:①民族平等不意味着民族平等已经实现②民族平等不意味着各民族发展成果相同

2、民族团结

⑴含义:在民族平等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⑵意义:①有利于现代化建设②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③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各民族共同繁荣

⑴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⑵原因: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⑶怎样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①本地区各民族支持②国家扶持③全体人民共同努力

4、相互关系(互相联系、不可分割)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内容:⑴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⑵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

3、原因: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是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4、意义:①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

四、宗教政策

1、内容: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必修二政治小笔记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七课第二框

历史必修二第七课教案

必修二政治

政治必修二

政治必修二政治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七课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教案

政治总结必修二。

政治提纲必修二

《人教版政治 必修二 第七课 笔记.doc》
人教版政治 必修二 第七课 笔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