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盐场盐工的精湛技术

2020-03-03 19:49:1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自贡盐场盐工的精湛技术

虽然四川的盐工最早来自农民、无业游民、甚至刑徒,但他们顽强拼搏,不断开拓创新,解决了从堪地找井到凿井取卤、煮卤为盐等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出现了许多有卓越贡献的能工巧匠,并通过口传心授,逐渐形成了一支技术精湛的盐工队伍。正是这样一支队伍,创造了被誉为世界钻井之父、中国第五大发明的“冲击式顿锉钻凿技术”,利用这一技术,他们在公元1835年,开凿了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燊海井(1001.42米), “井盐深钻汲制技艺”也被列为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他们还发明了充满智慧、简便易行的凿井、治井、打捞、输卤、采气、煮卤等一系列技术,以及大量工具。如:利用有“打捞工具之王”的偏肩,可将落入井中的东西从直径仅几寸而深达数百甚至上千米的井中打捞出来,堪称中华一绝。一个在自贡广为流传的故事,印证了其神奇的功力。据传,当年有位盐商不相信偏肩打捞的神力,与自贡盐场技术最为精湛的颜蕴山打赌,把一块手表扔进一口深达800米的井里,颜蕴山却很轻松地把它打捞了起来。那位盐商为此支付了50两白银。再如,让西方天然气技术专家难以置信的“(kang)盆采气技术”。在自贡很多盐井都是在采集卤水的同时收集天然气。按今天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标准,这是极其危险的。因为天然气很容易与空气混合之后发生爆炸,它里面含有的有害气体硫化氢也会在悄无声息之中将人毒死。然而,自贡历史上却极少发生这类事故,工匠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其实他们就是在井的工作台面之下安装了一个收集处理天然气的特殊装置,名叫盆。所谓盆是一种上小、下大的圆木桶状木制井口装置,安装于地表下、井口上,大小视井的产气量而定,一般上口直径1.6——2米,下口径2——2.5米,高约3米。盆的四周插了很多管道,这些管道连接着盐井之外几百口煮盐的天然气灶口,由于这些灶口都比盆高,且日夜燃烧,所以,管道内会产生很大的气压差,迫使天然气自动、快速地流向各个灶口,而不会大量泄漏到盆之外。当然,也会有少量空气会进入到盆中与天然气混合,但它们也马上被各个灶口抽吸过去,并不会大量集聚在盆中导致爆炸。为防万一,盆上还有一个盖着木板的烟囱。当盐井内的天然气压力突然增大发生井喷时,高压的天然气会冲开烟囱上面覆盖的木板,直接排放到比较高的空气中,而不会导致毒气泄漏。据说,曾有西方的工业间谍费尽心机地想打探它的奥妙,但当他们看到里面的一切之后,西方的天然气技术专家们个个都沉默不语,似乎不愿相信眼前的一切。因为它实在太简单了,却解决了现代天然气生产中的某些难题。这不免令那些长期从事技术研究的专家们觉得惭愧。唯一能安慰他们的是,那些安装和使用盆的中国工匠们却无法说出盆的技术原理。

在四川井盐生产中有无数为井盐生产作出卓越贡献的能工巧匠,但他们都被淹没于岁月的烟尘中,极少载于史料。即使被盐场凿井行业敬奉为神明的凿井名匠——颜蕴山,其事迹也少见于史料而主要流传于民间。颜蕴山一直受雇于自贡盐场首富王三畏堂家族,曾出任王三畏堂所辖之扇子坝18眼井的总坐办,成为盐业生产技术总监。他一生创造和改进了不少锉井、固井、修治井和打捞井下落物的工具。每当盐井出现井病或发生事故时,他便端坐井旁,从容指挥,常能迅速排除故障,恢复正常生产。他能根据出露地表的岩石情况、植物生长状况、山形水势等,判断地下有无盐卤,从而准确地选取井位。在凿井成功后,又能通过分析生产过程中的蛛丝马迹,判断井下运转是否正常和井下蕴藏的卤水盈枯趋势。同时,他还对井场的土木工程建筑有很深的造诣。颜蕴山以其精湛的井盐技术对井盐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雇用他的老板王三畏堂创造了巨额财富。王三畏堂掌门人王朗云对他爱之如命,对其嗜好无不满足,日常以宾礼相待。据说,颜蕴山生活习性奇特,无论冬夏,每天必洗一次热水澡;食量惊人,每餐能食一鸡一肘。为此,王三畏堂专门为其修建浴室,配备专门厨师。颜蕴山不仅受到了老板的恩宠,也得到了盐场工匠们的尊崇,多将“颜公蕴山香位” 立在盐井井口之侧,作为盐井保护神来供奉。因其排行第三,人们也称其为“颜三土地”。每当盐井修治、排除井下事故之时,井口管事率工匠都要拈香膜拜,祈求颜公神灵护佑工程顺利。

技术精湛彰显检修员工风采

技术精湛彰显检修员工风采

盐场工作总结

自贡导游词

还原后水冷螺旋技术协议自贡

精湛造句推荐

盐工员工爱岗敬业主题演讲

盐场治安保卫工作总结

盐场治安保卫工作总结

自贡发展之我见

《自贡盐场盐工的精湛技术.doc》
自贡盐场盐工的精湛技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