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7:雾凇

2020-03-02 10:41:1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塘市小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22.雾凇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第一自然段讲了在三九严寒之际,松花江畔出现了雾凇奇观,描绘了雾凇的美丽。第二自然段交代了雾凇形成的原因。从说明中知道了雾凇形成的条件以及它是怎样逐步形成的。第三自然段讲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的赞叹。

课文首尾呼应,文章结构严谨,中心突出。文中图片形象地反映了吉林雾凇的景象,两相对照,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生活在江南,根本没有见过雾凇,甚至有的同学根本不知道雾凇是什么,因此,在学习中,学生无法找到建构的旧知,给教学带来了困难。上课时可借助网络解决这个问题,制作课件,运用大量的雾凇图片,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3.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第二自然段介绍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诵读,指导吉林雾凇的形成原因和过程,感悟雾凇的奇特美丽。

教学疑点:

通过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对‚饱和‛的理解要联系上下文‚弥漫、笼罩、涌向、淹没‛来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1 塘市小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课时(总 课时)【集体备课】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学习生字词语,初步理解意思,感受雾凇的美丽奇特。 3.学习第一自然段,初步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对对诗?老师说上半句,你们接下半句好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天阶夜色凉如水,(轻罗小扇扑流萤。)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出示四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再读读这四句诗,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3.这千树万树的梨花原来是漫天飞雪挂满枝头的奇景,作者以新奇的想象,让我们感受到暖融融的春意,今天,让我们走进享有‚冬天里的春天‛美誉的吉林,去欣赏吉林雾凇奇观。

4.跟老师一起来写题目,(‚凇‛是两点水,雾凇俗称树挂。

齐读课题。 5.现在,让我们来领略这千树万树梨花盛开的美景吧!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讨论。

2 塘市小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⑴范读全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学生边听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⑵读后指名回答。 学生交流,

老师相机介绍: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吉林的雾凇可是闻名全国的呀!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合称为中国四大奇观。

过渡:你想自己去亲身体验一下这美景吗,赶快轻轻打开书吧

2.自读课文。

⑴出示自读要求:

①轻读课文,边读划出生词,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 ②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 ③读通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⑵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教师相机巡视 ⑶检查自读情况。 ① 出示词语:

三九严寒 大地冰封 江畔 十里长堤 洁白晶莹 闪烁 点缀 雾凇奇观 俗称 饱和 凝结 水库

摄氏度 弥漫 夜幕降临 零下 笼罩

淹没 模糊 蒸腾 缀满 镀上 银松雪柳 雾气缭绕 琼枝玉树

抽读词语卡片,注意纠正下列字的读音:封、凝、零、凇、琼等。

② 指读长句

如:‚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注意长句子的停顿。 ③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分多种形式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要求读正确。

3 塘市小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画面,音乐。描述:它,宛若银花怒放,晶莹剔透;它,仿佛梨花带雨攀枝;洁白高雅;它,披着美玉,带着白银,婀娜可人,随风起舞;它如朵朵银花,排排雪浪,蔚为壮观。

2.多美的雾凇啊,此时,你想说什么,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雾凇?(评价:多美呀!大家的词语库里原来有这么多精彩的词句!)

3.这闻名全国的吉林真乃一大──(奇观)。 4.‚观‛是指① 看;② 景象或样子;③ 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小黑板出示)。‚奇观‛中的‚观‛指的是── ‚奇观‛就是指( )的景象。(少见的,稀罕的,壮美的)

5.那吉林雾凇究竟奇在哪儿,打开书,轻轻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圈圈画画有关词语。

6.出示: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⑴‚十里长堤‛

指读(评价:是的,十里长堤,大约5000米,差不多从我们学校一直走到长途汽车站,多么壮观。)

谁再读这个词语(评价:这么多的雾凇,可谓奇观。) 一起来读好它。

⑵还有哪个词语也能体会到雾凇的多呢? ‚缀满‛ 指读(评价:是的,满满的全都是)

谁再来读(评价:每一个枝头都挂满了,真是多。) 雾凇奇在它的多,再读读,你还会有新发现。 ⑶‚洁白晶莹‛

白,白得怎样?你能用哪些语句来描述这些霜花呢?洁白如雪、晶莹剔透、真像玉石雕琢)师:这就是‚洁白晶莹‛ ⑷‚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指读(评价:仿佛臵身于银色长廊) 再指读(评价:美不胜收) 一起读(真令人留恋往返)

4 塘市小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7.雾凇的奇原来还奇在它的美,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吉林雾凇的多和美展现在大家眼前吗?

指读,(评价:老师的脑海中已经印下了这一奇观;) 女生读(评价:老师仿佛看到雾凇的纤纤身影了。) 小结:雾凇是水汽遇冷在树枝上结成的冰花,俗称树挂。这么奇特、美丽的雾凇景观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下节课来深入学习吧。

四、作业设计:

课内作业:完成《习字册》。 课外作业: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22 雾凇

四大奇观之首

多 美

第二课时(总 课时)【集体备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初读,我们知道,吉林雾凇同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四大自然景观。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

出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齐读句子

出示图片感受雾凇的美

过渡: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一齐读读这一段,读慢一点,边读边想画面,看谁的画面最美丽。 【设计意图】雾凇奇观,很多学生并没有见过,用可感的形象能引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5 塘市小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1.同学们, 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请大家打开书本,细细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个问题,在书上做上你喜欢的符号。

(出示问题:雾凇是怎么形成的(条件)?读读课文想想问题做做记号)

2.交流问题‚雾凇产生需要什么条件?‛ (1)一生交流

(板书:形成: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质疑,理解:‚过于饱和的水汽‛

(2)、吉林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吗?你从哪里看出来?(出示句段1)

a.‚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抓住‚丰满‛‚总是‛‚弥漫‛‚阵阵‛‚涌向‛‚笼罩‛‚淹没‛等词语。 导读:水汽真多呀,谁能把这意思读出来呢?指读,评读。 师:雾凇形成的一个条件是要有‚过于饱和的水汽‛,那其它地方有过于饱和的水汽为什么不形成雾凇呢?(条件2:遇冷) 师:吉林的天气冷,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正好是最冷的时候,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

刚才,我们通过阅读讨论,知道了雾凇的形成不是很简单的,它需要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课件出示:填空。只有空气中有了( ),并且( ),才能( )成美丽动人的雾凇。)

【设计意图】引导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反复朗读、体会,进一步理解课文,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和形成过程,体会雾凇形成过程之美,从而受到没得陶冶和情感熏陶,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讨论雾凇形成的过程?

(1)师:当松花江上游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当它流经市区时,因为温度相差太大太大,所以产生了很多很多的雾气。那这雾气怎么变成雾凇的呢? 课件出示: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是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6 塘市小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2)师:读着这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体会雾凇形成之慢)(生交流) (3)导读:指读,评读 谁也想来试一试?(指名读)生评价

我们也来亲身感受一下雾凇形成的缓慢、美丽的过程。语速要放慢.齐读

(4) 就这样,在我们的等候中,雾凇由银线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全都是银松雪柳了。作者的观察多细致、多耐心啊!你能读好这段话吗?(出示:‚每当夜幕降临……‛)先自己试试。 指名读(配乐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看看他的朗读能不能把你带到一个美妙的世界。

他读得怎样?(学生评,想象) 想不想亲眼看看这壮丽的景色?

(5)(播放雾凇图片陪上音乐)此时此刻,次情此景,你能用一个词语或句子来形容吗?你的心情怎样?

(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粉状玉砌、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

4.小结:原来雾凇形成的过程也是那样的奇特。感情齐读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抓住‚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等词语指导朗读,体会这几个叠词能让人感受雾气越来越浓的过程,体会蒸腾的雾气遇冷后雾凇缓慢而显得轻柔奇妙的凝结、凝聚的过程。这几个叠词很有意味,具体生动,又十分精炼,能充分体会瑰丽神妙的雾凇奇观。

三、讲读第三自然段

同学们读得多美啊!那里的人们在睡了一夜后,清早,他们来到松花江畔,看到如此美丽动人的雾凇又会怎么说呢?引读‚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理解:这诗句是什么意思?梨花就是——(霜花) 指导朗读: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惊奇)能读出这种心情来吗?

什么是‚琼枝玉树‛?你能从图中读懂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7 塘市小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这琼枝玉树还美在它的——(引)‚千姿百态‛

2.你能插上想象的翅膀想想雾凇是怎样的千姿百态吗? 说话训练:吉林雾凇有的( ) ,有的( ),还有的( )

师:这就是千姿百态!

3.小结: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晶莹洁白,江岸雾气缭绕,人在其中,犹入仙境,让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吧!生:‚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设计意图】结合图片和朗读,调动想象,读、说、赏三位一体,引导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和探究。

四、指导赏背

课文虽然很短,但却把雾凇的美丽写得如此淋漓尽致。大家想不想把它印在脑子里?(那就请大家自练,然后选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背给大家听)。

五、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欣赏了雾凇奇特的景象,而且了解了雾凇形成过程也是同样的奇特。吉林雾凇真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呀。

七、作业设计:

课内作业:完成《补充习题》。 课外作业:

小练笔,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1.以‚雾凇景观千姿百态‛为中心句写一段话。 2.课后第三题,选用一些词语说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

板书设计: 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千姿百态

雾凇 (奇观)

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教后反思:

雾凇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教案7

八年级集体备课总结.7

7沙石中学集体备课

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7

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7:雾凇.doc》
集体备课7:雾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