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模拟题3答案

2020-03-01 17:32:1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模拟试卷三(答案)

(主观卷)

1.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三个阶段中探求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20分) 答案:探求期(20世纪70年代末~现在),20多年的时间。

和前几个阶段不同的是,这一时期汉语语法研究的学者们一方面吸收国外语言学理论,另一方面,努力探求适合于汉语自身特点的语法体系和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法研究思路和方法。主要的代表人物有吕叔湘、朱德熙、胡裕树、张斌、陆俭明、邢福义等等。 这一时期,汉语语法研究的总体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总体上的初步繁荣。具体表现是:

1.学术思想解放。

2.人手齐全。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1979恢复研究生招生,新的语言研究人才不断涌现,经过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三个中心:北京、上海、武汉。一个或者几个人垄断全局的局面被打破,汉语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3.学术活动频繁。1980年中国语言学会成立,同年在北京西山召开了

《语法问题思索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9。

《邢福义自选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11。

《汉语语法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

《汉语复句研究》,商务印书馆,2001.1。

这些专家专著加上各种期刊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就具体体现了这一时期汉语语法研究论著丰厚的特征。

(二)更加重视汉语语法特点的发现与研究。

在这方面,值得重视的说法有以下几家。

1.朱德熙: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只是汉语语法的表象,而隐藏在这个表象背后的实质有两点。

a.汉语的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句子成分:主/宾语 谓语 定语 状语

词 类: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副词

名作谓:今天星期天/我山东人

名作定:木头桌子/橡皮图章

名作状:下午来/屋里坐

动作主:走是对的/来了就好

动作定:挣的钱都花了/死的人很多

动作状:挑逗地说/感激地说

形作主:红好啊,黑就不好了。/安全

(1)主谓结构

他态度好——他+(态度+好):主+(主+谓)

他去北京是去年的事——(他+去北京)+是去年的事:(主+谓)+谓

(2)偏正结构

他的新皮鞋——他的+(新+皮鞋):定+(定+中)

滨海市长的夫人——(滨海+市长的)+夫人:(定+中)+中

大概已经睡了——大概+(已经+睡了):状+(状+中)

较好地完成了任务——(较+好地)+完成了任务:(状+中)+中

(3)述宾结构

同意拟定一个公约——同意+(拟定+一个公约):述+(述+宾)

给他一本书——(给+他)+一本书:(述+宾)+宾

(4)述补结构

吃得开得很——(吃+得开)+得很:(述+补)+补

走过去——定+(过+去):述+(述+补)

(5)联合结构爸爸、妈妈和姐姐——(爸爸+妈妈)+姐姐:(A+B)+C

爸爸和妈妈、姐姐——爸爸+(妈妈+姐姐):A+(B+C)

3.邢福义《汉语语法学》指出,和其他多数语言不同的是,在句法组合过程中汉语的名词对于句法结构的格局具有决定作用,这就是他的“汉语名词赋格论”。《汉语语法学》中,邢福义先生选择了二十余种句法结构实例对这一观点进行了严密的检验,这里略选几例加以说明。

(1)单名赋格:位于动词前后的名词的变化影响整个句法结构的格局。

a.单名占位赋格:动词前后某一位置为一个名词占据,如果名词有变,则整个句法结构被赋予不同的格局。如:

指导学生(动宾)——指导教师(偏正)

歌唱祖国(动宾)——歌唱演员(偏正)

写作论文(动宾)——写作提纲(偏正)

b.单名移位赋格:动词前后的某一位置为某一名词占据,如果这个名词前移或者后移,则句法结构被赋予不同的格局。如:

闭上眼睛(动宾)——眼睛闭上(主谓)

研究民俗(动宾)——民俗研究(主谓)

收购旧书(动宾)——旧书收购(主谓)

(2)双名赋格:动词前后的两个位置被两个名词占据,如果这两个名词发生变动,则影响这个句法结构的格局。

a.双名移位赋格:两个名词同时由动词后移到动词前,位移前后句法结构的格局不同。

天天吃香蕉苹果(动宾)——香蕉苹果天天吃(状中)天天香蕉苹果地吃

经常跑广州深圳(动宾)——广州深圳经常跑(状中)经常广州深圳地跑

b.双名隔位赋格:两个名词分别位于动词的前后,变动名词1或者名词2,则句法结构别赋予不同的格局: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鲜花开遍原野(主谓)——原野开遍鲜花(状中)

照片挂在墙上(主谓)——墙上挂着照片(状中)

研究生指导教师(偏正)——教师指导研究生(主谓)

由此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汉语语法研究要重视动词及其句法表现的研究,同时也要重视动词前后的名词性成分的句法表现,这有利于汉语句法研究的进一步展开。 (三)理论、方法上的新突破

汉语语法研究进入到80年代之后,在理论、方法上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在宏观研究上,发生了由静态的片段分析到动态的多角度验证的转变。具体体现是形成了几家重要的理论学说。

1.“三个平面”的学说。代表人物有胡裕树、张赋、范晓以及王维贤等等。

2.两个“三角”的学说。由邢福义倡导,以武汉为中心有一批学者进行实际上的操作。

3.“结构、语义、表达”学说,由朱德熙最早提出,后经马庆株进一步阐释、发挥。

在微观分析上,这一时期也先后出现了一系列的方法:

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语义指向分析以及格语法、配价语法等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引进、生发的。这些方法的产生和运用,对汉语语法研究的深入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标示了汉语语法研究确实进入了初步繁荣的发展阶段。

2.请简要阐述层次分析和变换分析的不同点。(20分)

答案:将变换分析和层次分析加以对比,就可以在明确二者各自区别的情况下看清变换分析的本质。

层次分析,主要着眼于句法结构内部的分析,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到一个句法结构内部所包含的词是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则一层一层组合在一起的。

变换分析,则是着眼于句法结构的外部分析,即着眼于考查分析句法结构和与此有内在结构联系的句法结构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达到积原句式定性、分类或者分化歧义的目的。

3.汉语的六大句子成分是指哪些?请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分析句子“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 (20分)

答案:六大句子成分是指:将句子成分分为主、谓、宾、定、状、补的等等六大成分,按照这些成分的搭配情况说明句子的各种格局。也由于在析句过程中要求找出句子的中心词语,让其它成分依附于中心词上

全体 同学 || 都 做 完了 语法 作业。 定语 主中 状 谓中 补 定 宾中

(其中的主中、谓中、宾中分别指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

4.句子成分分析的发展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20分)

五十年代以来出版的两部语法论著《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述》(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12月)和《汉语知识》(张志公等,1979年7月)对黎氏的句子成分分析法《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进行了全面的继承、发展和改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句子成分

关于句子成分,从《新著国语文法》到《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述》虽然从数量上看仍然是六个,但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了一些变化,具体情况可以表示如下:

(二)图解法

如前所述,黎氏的图解法过于繁复,不利于实际操作。他的两个学生张拱贵、廖序东于1952年合写了一篇文章《文章的语法分析》,对黎氏的图解法进行了简化,称为“加线法”,由来又经《暂拟系统》发展而固定下来。其基本做法是:

(定) 主 | [状] 谓 (定) 宾

例如:那个人已经写完了三封信了。

(那个)人|[已经]写了(三封)信了。

(三)析句过程

后来的句子成分分析的析句过程被邢福义先生归纳为两句话,八个字:“两心相照,非心向心。”

1.所谓“两心相照”,指的是分析句子,首先要认定并找出句子的核心成分主语和谓语。《暂拟系统》说:“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表示谓语说的是„谁‟或者„什么‟;谓语对主语加以陈述,表示主语„怎么样‟或者是„什么‟”,二者缺一则难以构成完整的句子。

2.“非心向心”,说的是,先找到句子的核心成分主语、谓语后,再看动词的性质决定是否带了宾语,然后依次将各种非核心成分添加在各自的核心成分之上。《暂拟系统》说:“构成一个句子的主要成分是主语和谓语,句子里又可以有四种次要成分:定语、状语、宾语、补语。被定语修饰或限制的名词是中心词,被状语修饰限制的动词或者形容词是中心词,被补语补充或者说明的动词或者形容词是中心词。”

从上边的表述中,人们可以感觉到其中所隐含的句子成分与词类对应的观念。

5.语义特征分析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20分)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语义特征分析的方法在汉语研究中发起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很快就得到广泛的应用,这是与该方法自身的解释能力十分相关的──它确实是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在这种方法的具体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语义特征的范围尚待进一步确定

通常说的语义特征,指的是实词的语义特征:实词的义素、在特定句法位置上的蕴含义、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义等等。

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半实词或者虚词在特定语法环境中所体现出来的语法意义算不算语义特征?

汉语中的时间词“刚刚”有两个:刚刚1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在句法上,可以用“刚”来替换:

[1]刚刚1过了春节,他们就出发了。

→刚过了春节,他们就出发了。

“刚刚2”表示“事件发生在十说话前不久”,在语法上可以用“刚才”替换:

[2]伤口刚刚2还在出血。

→伤口刚才还在出血。

像“刚刚”这样的时间词的上述两种语法意义是否也应该归如语义特征的范畴来加以研究?

另外,一些特殊句法格式的概括意义──朱德熙的高层语法意义──是否也可以看作是语义特征?

比如,前文说过的“NP1+V着+NP2”表示“静态存在”或者表示“动态进行”可以看作是语义特征吗?如果是,那么,汉语中的连动式、兼语式、存现句等等句式的概括意义就都可以如法炮制。

推而论之,一些复句的格式如“假如……就……”、“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等所表示的关系意义是否也可以算作是语义特征? 语义特征的外延是什么?

2.语义特征要形式化

语义特征,是通过归纳的方式得到的,往往有一定主观性,因而,在归纳之后,一定要得到形式上的验证或支持,否则就可能不具有语法学上的价值。

前文说过的“制作类”句子中的形容词状语的语义特征的归纳就属于这种情况:

S1:长长地打了一把刀。长长[+制作标准]──→长长地打了一把刀。

S2:明晃晃地打一把刀。明晃晃[-制作标准]─/→明晃晃地打一把刀。

基于语义的研究有时会忘记形式方面的关照、证明,这是常见的事情,关键在于,缺少形式方面的验证的语义内容往往是没有受到约束的语义内容,也往往是不具备语法学价值的语义内容,这方面的经验、教训都是值得注意的。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模拟题2答案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作业答案

4月对外汉语教学模拟题答案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示例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16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习题集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句子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短语

对外汉语语法 笔记

对外汉语语法教案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模拟题3答案.doc》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模拟题3答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