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论学习心得

2020-03-02 23:30:2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做一名小学教师真难! -----读《为生命奠基》有感

“做一名小学教师真难!”,这是我在读了窦桂梅老师的专著《为生命奠基》后的最大感受。我们小学老师,立足于平凡的三尺讲台,黑板是我们永恒的背景,粉笔是我们最亲密的伙伴,学生成了我们最近的亲人。我们是小学教师,这就注定我们的一生要在平凡和忙碌中度过,但我深深地明确压在我肩上的担子到底有多重。身为人师,就要担负起授业传道的重任,要将丰富的知识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学生,还要处处给学生做表率,不能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一点遗憾。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对老师的要求越越来越高,他们会提出许许多多出人意料的问题来问你,并且用充满希望的眼神看着你,渴求你给他一个满意的回答,你能做到吗?我的回答是很难。因此,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底蕴,我们要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更新自我,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和卓越的教学艺术,才能真正驾驭课堂,只有做到游刃有余,才能真正胜任现代教师这一伟大的职业。但实际上每个人身上都会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缺点。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审视自己,反省自己,改进自己。要不断地消除自己身上的一些缺点,即使是潜意识的某些不良想法也要尽量打消,力求做到真正的“完美”。因为它们回在不经意间就流露出来,从而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学生。这又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现代的教育已经不是“授以鱼”和“授以渔”的问题了。我们要带

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材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学习。我们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和游戏,带领孩子们一起去探索未知领域。有效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今年我校紧跟当前教学新趋势,紧锣密鼓地开展了有效教学理论的学习。这一系列的理论学习让我由一个对有效教学一无所知的“文盲”成为如今亦能侃侃而谈的“学者”。

有效教学,通俗地说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提高和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所以,有效教学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那种“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教学就可视为一种低效、无效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乐学且有收获呢?

首先,教师要“活用”材教。我们在解读教材时要有课程意识和教材意识,撰写时要有目标意识和年段意识,上课时要有生本意识和训练意识。教师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科书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师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如此“活用”教材还会怕学生不乐学吗?

其次,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众所周知,教学是“教”与“学”双方面的活动,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在思考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更重要的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掌握、应用。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足够的了解的基础上,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全

面而充分地考虑到课堂上学生可能的发言,可能遇到的困难,对课堂有足够的预测。有备而来,有备无患,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实现教学预设而越俎代疱。

再次,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积极的态度传达给学生,进而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有幽默感,同时又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

从一个对有效教学一无所知的“文盲”成为能侃侃而谈的“学者”容易,但是要想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践行者”却不简单。让我们为早日成为有效教学的“践行者”而一起努力吧。

学习新课标的几点思索

《新课程标准》颁发后,更多的一线教师已成为教改前沿的改革者与带头人,是新时代的“弄潮儿”。在学习领会语文新《标准》的基础上,反思自己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尝试了几方面的改进。

一、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

《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中央教科所张田若老师也指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因此,我觉得语文课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克服那种浮光掠影,泛泛读上两三遍的做法。

①学前读。我教给学生“预习三步法”;初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读课文,划生词,说说文章的大致内容;三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②学中读。学习课文离不开一个“读”字,但“读”时也不能毫无目的、方法,一味“让我们读一遍”、“让我们再读一遍”,这样只能变成“老和尚念经”。如何让学生读出滋味,读出情趣来,应注意方法的指导。

二、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标准》强调应建构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觉得,“探究”的核心在于一个“问”字。“疑”是思维的开端,是探究的动力,我在学习与探索中进行了尝试。

(1)使学生敢于提问。要努力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打消学生怕问错、怕嘲笑的心理疑虑。不论好与坏,不管对与错,只要学生敢问,愿问,都应给予肯定和赞扬。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能走过场,搞形式。简单的让学生自主合作解决;对理解重点有帮助的可放在学文时探究、指导;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要向学生说明或日后再想法解决。

(2)使学生善于提问。“敢问”是基础。当学生头脑中充满一个个小问号时,随之而来的便是如何让学生问得有价值,有水平。我觉得关键在于教师的示范引导。如孙双金老师在执教《落花生》一课时,有学生问“居然”什么意思?解答了意思后,刘英娟老师便趁势引导:“除了这个问题,还可以围绕这个词提哪些问题?”学生思索后,有学生问:“我们种花生就是为了收花生,现在收花生为什么用„居然‟呢?”一位女生说:“我认为从„居然‟可以看出落化生这种植物生命力强,不需要侍候。”孙老师再次引导她把这个体会变成了又一个问题:“从„居然‟一词可以看出落花生具有什么品质?”两度巧妙的引导,使学生的提问从浅层次的词语理解跃到了探究文章内涵的高度。

平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点词句处、理解的疑难处、内容的关键处、与实际生活的反常处提出问题。

我相信,教师只要时时反思:我的工作是不是比过去有所改进,有所创新;学生学习兴趣是不是更为浓厚,学习热情是不是更为高涨。那么,我们的教学水平就会日益提高,在教海中探航就会更靠近成功的彼岸。

我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

早就听说窦桂梅是一位颇有特色的特级教师,但是一直无缘听到她的课,因此一拿到《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这本书,我就直接从后半部分的课堂教学实录开始看起来.窦老师瑰丽的教学风格深深地吸引了我,也被字里行间溢出的激情所感染,被巧妙的教学构思所折服.但是,刚开始我也产生了一些困惑.窦老师大部分课的导入都花了很大功夫,我想这是否和现在课堂教学所强调的精讲相违背呢 如《再见了,亲人》一课的导入,先出示\"亲\"字的字里课件,让学生从汉字构形上理解\"亲\"字的意义,并用顺口溜识记为\"树木高高立,枝壮叶儿绿,父母和儿女,就像根连枝\".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家中的亲人,《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我的父亲母亲》的电影等体会\"亲人\"的含义,最后又回到\"亲\"字的形义上,由具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扩展到抗洪抢险的战士,\"SARS\"肆虐期间的白衣天使等广义的\"亲人\";由华夏民族的亲人又扩展到不同国度中相互关爱援助的更广义的\"亲人\",随后播放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英勇杀敌的一些画面和有关战事的资料,而从引入了课文的学习.这样费功夫的铺陈,导入是否必要呢 直到读了前面的\"主题教学\"理论,我才恍然大悟,明白窦老师这样做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这一课在导入,而是为了让学生进入\"亲人\"这一主题而铺垫.导入是\"预热\",课文教学是\"深入\",学习魏巍的另一名篇《我的老师》是\"延伸\".这个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体会到了\"亲人\"的内涵和亲情的分量.

我不禁对窦桂梅的\"主题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何谓主题教学 窦老师认为,主题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与具有共同主题的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这里的主题,既非思想主题,亦非知识主题,更不是教科书上的主题单元,而是一种文化主题.它主张在实际教学中,将内容零散,形式单一但却有着共同主题的语文学习文本重新作一番统整.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的功能增强,容量变大.它不仅是组合教材的一种方式,更是实施教学,改革课堂的一把钥匙.那么,主题教学的实际效果是否果真如此 窦老师的教学实录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在教学实践中,\"主题教学\"在\"面\"上铺得开,在\"点\"上切得深,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学生的综合受益不可限量,如信息资源的获得,价值取向的形成,当然也包括知识以及能力的掌握与提高.窦老师在文章中谈道:\"主题教学有一个基本的操作框架,即:话题切入——探究文本——比较拓展——链接生活——升华自我.\"在我看来,这是个开放的框架.教师应根据不同主题的特点,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入境\",所谓\"入境始与亲\";再通过对重点文本的揣摩,领悟,反思,感受文本主题的内涵和语言的魅力,窦老师称之为\"典范方为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语文天地,进行主题阅读的拓展或者相关的语文实践,丰富学生的积累,扩大学生的视野,所谓\"拓展求发展\".在窦老师文章的启发下,我也蠢蠢欲动,想要从中学得一招半式落实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来.但是我发现要学招式容易,而学精髓很难,因为主题教学必须建立在教师对文本的深刻解读之上,不光是对本册教材,还包括对本年段,甚至是对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都要解读透彻,否则主题教学很容易流于形式.尽管如此,我想我今后还是会不断努力,继续进行尝试,希望\"主题教学\"能为我所用.

新课程教学理论学习心得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

新课程教学理论学习心得

理论学习心得

理论学习心得

理论学习心得

理论学习心得

理论学习心得

理论学习心得

《教学理论学习心得.doc》
教学理论学习心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