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草原》第二课时教案

2020-03-02 10:48:1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执教人:章晓琴

16.草

原(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第

一、二自

然段。

2.掌握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子组成的词语。

3.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

阳”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意境。

4.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2.学会课文中静态、动态的描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随文识字,理解重难点词语。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草原的风光美。

教学课程:略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随作家老舍感受了那美丽的草原,那里的天空、小丘、平地、羊群都令我们陶醉,让我们回味无穷。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这段话吧。(齐背) 2.作家不仅向我们展示了草原的景美,还向我们展示了草原的人更美。谁愿意来说说课文是通过那几个场景的描写来突出草原人民的美呢?(按顺序:迎客、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与欢迎场面。(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带问题默读第二自然段,完成思考题。

1).作者写了几层意思?

2).途中有哪些见闻?有何感受? 3).草原人是怎样迎客的?画出有关词句,从中可以知道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2.学生默读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重点理解河的美丽与作用以及草原人民的热情。 4.指导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感受到草原人民的(热情,相机板书)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学习3-5自然段) 1.学习第三自然段(相见)

1).过渡:在热情的蒙古族同胞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蒙古包外。终于要和蒙古族同胞相见了,多么让人期待呀!请你也像刚才阅读第二自然段时一样,拿出笔圈画出重点词句,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2).他们可能会说什么呢?假如你是随行人员或者蒙古同胞,出示:我会说:

;蒙古同胞会说

。 3)前后模仿相见场景;(相机在“相见”前板书“激情”) 4)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2.学习第四自然段,(款待)自由读文,完成练习。 1)热情好客的的主人拿什么招待远方的客人呢?

2)除了吃的,喝的,还有什么?(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想一想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此时的场景呢?(板书:盛情) 3)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蒙古人民的淳朴与热情。 3.学习最后一自然段。(联欢,话别)

1)指名读文,让其余同学分清层次,联欢有哪些项目?

2)老师介绍: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节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与前面一样,给联欢加一个形容词; 3)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有分别的时刻。此时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指名说)是啊,在落日的余晖中,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4)谁能根据字面意思,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相机板书:深情) 5)此时此刻如果你在场,你心里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写上几句。

四.总结全文,明确本文写作方法。

1.结合板书,写景美主要用静态描写,写人美主要用动态描写,动静结合,作者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表达出怎样的情感?

2.假如你是一名随行记者,你将拍摄哪个镜头?说一说,教师点明写作背景,凸显民族团结互助的重要性。

3.欣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结束课堂。

板书设计:

风光美

静态

16.

蒙汉情深

团结互助

初入

人情美

洒脱

寂静

热情

迎客

激情

相见

盛情

款待

尽情

联欢

深情

话别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草原(第二课时)

草原第二课时

1草原第二课时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第二课时教案分析

草原第二课时公开课完整版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草原(第三课时)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第二课时

草原第二课时公开课完整版教案[定稿]

草原牧歌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草原》第二课时教案.doc》
小学语文《草原》第二课时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