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怎样听课

2020-03-02 04:30:5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校本教学研究—怎样进行听课活动

一、听课的概述

(一)什么叫听课

听课是教师凭借感觉器官与有关的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中获取相关信息,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与相互提高的教研方法。

(二)听课的类型—(从教师教学研究的角度划分)

1、学习型听课:青年教师向经验较为丰富的指导教师或其他老师学习而进行的听课。

2、交流型听课:学校或校际教研组教师之间为了加强教学研究、互相取长补短而进行的听课。

3、研讨型听课:围绕着某个研究课题或移植某个先进理论而进行的教研活动中的听课。

二、听课听什么

由于课堂教学是一种学习活动,其本质是学而不是教,教师活动是围绕学生的活动而展开的。因此听课老师应当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要关注上课教师怎样教的,二要关注课堂上学生如何学的。与教师怎样教相比,新课程更强调学生如何学。因此,与其说是“听课”,还不如说是“看课”—看学生的课堂表现,而不是教师的课堂表演。那么,新课程下听课主要听什么呢?

1、课堂结构。课堂结构是指一节课主要有几个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的安排顺序及时间分配。关注课堂上有多少时间用于学生独立思考、有多少时间进行当堂训练、有多少时间用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多少时间用于合作交流、有多少时间用于反馈巩固。

2、教材处理。关注上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怎样确定教学重点、如何突破教学难点;各部分教学内容是怎样衔接与过渡的。

3、情境创设。新课程特别强调课堂学习情景、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否有独特的情境创设技巧,是判断一位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听课时应特别关注上课教师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来创造民主、平等、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的。

4、学生表现。听课者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关注学生是否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是否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有多少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如何。

三、听课的要求

1、听课前了解准备。听课教师要通读课文,把握教材内容的重难点;确定教学的基本方式方法;了解授课教师与学生的基本情况;研究课标及其它新课程理念。

2、听课中反思。听课的任务之一是发现授课教师的“闪光点”。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的身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走到学生当中去深入了解学生的课堂反馈信息,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主张,对授课教师课堂中的“闪光点”进行有系统的整理与反思。听课的任务之二是发现自己的缺点,反思自己的教学,思考改进方法,记入听课笔记。

3、听课后交流整理。正如萧恩所说,当我们的听课变成整合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时,它就是一种“思想和行动的对话,通过这一对话过程,我变得更有技巧。”听课后一定要进行评课,这既是对授课教师的一种礼节性的尊重,又是提高听课效果的最佳途径,是经验交流的好形式,是产生灵感的好场所,切不可轻易放过评课的机会。听课贵在评课,没有参加评课的听课至少可以说是低效的。

怎样制定校本教研计划

怎样听课

校本教研听课心得体会。马春菊

教研组长怎样组织听课评课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怎样听课.doc》
校本教研—怎样听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