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材分析

2020-03-02 04:29:2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音乐)》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新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材教学内容共分六个单元,音乐作品总计35项,其中歌曲12首,欣赏曲14首,歌表演4首,读童谣3首,音乐活动1项,知识1项。器乐是认识和应用堂鼓、小钹和三角铁、双响筒、木鱼。知识点是音的高低、柯尔文手势,音乐记号强弱,下滑音,音阶唱名等。增加了选唱选听等补充曲目,便于我们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

教材采用的具体呈现方式有:乐谱、插图、音乐知识、作品介绍、教学目标、活动安排等。将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有机渗透在各项音乐活动中,避免僵化、生硬的学科知识灌输;本教材特色是:采用生动活泼的人文主题,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多选用具有童话色彩或故事性、情境性很强的优秀作品,教师可根据此特点,结合学生好动好模仿的年龄特点,发挥音乐活动创造性、生成性强的特点,多多开展丰富有趣的音乐剧表演、小曲目合唱,律动声势等活动,使我们的课堂丰富起来,打造音乐快乐课堂。 第一单元我愿住在童话里

童话是陪伴儿童成长的好伙伴,它能启迪学生智慧,教儿童明辨真善美、假恶丑,启发儿童想像力。在活动中,教师应有效利用夸张的、象征性的音乐形象,不但让学生领略童话故事的魅力,感受这些广为流传的音乐作品带给我们美好的音乐感受,也要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自己优美的演唱和表现来表达这种情感。

音乐活动感受和运用科尔文手势将给我们的音乐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和进步。

下面我就《大鹿》这一课,围绕教学目标确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及意图,发挥自己的教学特点,较具体说说自己的做法:

一、通过对学生实际水平和发展需要的分析,在熟识教材的教学要求的基础上,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且连贯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演唱歌曲《大鹿》,初步感受法国民歌的音乐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演唱、律动、表演等多种形式,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受到愉悦。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乐于助人,并在把感受表现在演唱和律动中。

二、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及认知程度的分析,确定本课重难点是:解决最后一句的节奏,要唱得清晰、准确。通过按节奏读歌词、唱本小节歌曲,反复练习掌握。

三、教具:为了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兴趣性、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钢琴、头饰等教学工具。

四、依据课程标准和二年级学生自律性差、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快乐教学法,运用引导—激发—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创造为目的的教学原则,发展学生能力。本课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

五、教学过程部分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为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作了精心设计,制作了课件,将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起来,以媒体为手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把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于音乐实践中。

(一)情境导入

1、节奏练习:

老师 (出示动物头饰),看看它们是谁?是怎样叫的?我们把它们的叫声加上节奏怎样叫(学生戴头饰进行节奏练习)。

(1)小鸭 2/4 XX XX | XX XX || 小狗2/4 XX XXX | XX XXX || 小鸡 2/4 XX XX | XX XX || 青蛙2/4 X —

| X

— || (2)把这几个小动物的叫声合成一条节奏,同学们试试会是怎样的效果。学生合作进行小游戏:(为掌握本课难点作练习,增加学习兴趣。) 2/4 XX XX | XX

X X X | XX XX | X — || 嘎嘎嘎嘎汪汪汪汪汪叽叽叽叽呱 鸭狗鸡猫

(目的:在情境中练习重点节奏,化难为简,循序渐进、铺垫、激趣)

2、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森林情景图)揭示课题。导语:在大森林里有很多动物,他们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那里发生着很多有趣的故事。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在小路的尽头,有一座漂亮的房子,这个房子的主人是一只大鹿,它勤劳勇敢,乐于助人,同学们听在这首歌里有哪些小动物?发生了什么事情? (1)、聆听一遍音乐《大鹿》,根据提问,请学生简单讲故事。 (2)、师复述故事,用简笔画表现故事情景。 (目的: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吸引注意)

(二)激趣学歌

1、导语:老师把故事编成一首儿歌(课件出示歌词),我们一起来打节奏读儿歌。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节奏朗读歌词(教师用打击乐器木鱼打击节奏),师生共同探讨用怎样的语气、力度来突出歌曲的意境。最后一句节奏重点训练。(教师出示节奏谱) (2)创编表演:根据学生能力进行不同角色扮演(戴头饰)。学生说歌词,四人在教师指导下表演故事情节。

(目的:熟悉歌词,解决难点,发展学生创造性,增强兴趣性,促进学生快乐学习)

2、教唱歌曲。

(1)用“LA”唱旋律,师弹琴,学生模唱。

(2)学生在教师逐句弹奏下,小声填词演唱,教师对比示范(提示不要消极、喊唱),强调口型(,口腔打开,上牙齿露出,面部肌肉积极,呈微笑状)及吐字、咬字(唱好尾音的韵母)及表情(眼要有光泽、传神)。用富有弹性且连贯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演唱歌曲。 (3)(Mi、fa)的音准练习。歌词:“手把手挽牢”的“挽”字有学生会直接唱成“把”,教师要重点提出。最后一句演唱要清晰准确。节奏重点训练:只唱本小节歌曲,唱轻巧短促等方法,反复练习掌握。(教师再次强调、示范,出示节奏谱)

3、歌曲处理及表现。

(1)感受不同角色的情绪。学生分组讨论(四人一组):歌曲不同乐句的不同情绪,进行分句演唱展示。教师总结:第一句大鹿站在房子里时,很悠闲,旋律明快、跳跃。第二句要唱出小兔害怕、慌张的神情,第三句唱出着急的心情,最后一句,力度稍强,情绪饱满,表现出团结起来力量大的精神面貌。鼓励学生用歌声把热爱自然,保护动物,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心情表现出来。

(2)感受音乐速度、音高、节奏与音乐形象的塑造和歌曲意境表现的关系。有意识的进行旋律互换:教师把歌曲前、后半段旋律进行颠倒演奏,而学生根据新的旋律演唱原歌词,让学生进行对比感受,说说有什么不同的体会,从而理解速度、音高、节奏对音乐形象的塑造和歌曲意境表现的影响。通过歌声表现这种情绪。

(3)初步感受法国民歌的音乐特点。通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观察:

1、歌词:流畅简洁、富有描绘性,童话般烂漫、口语化;

2、旋律:虽极其简短,但其进行则是“慢、快、慢”的法国序曲形式,结构前后统

一、等节奏型,具有鼓舞性和号召性等音乐特点。半音运用:mi、fa在歌曲结尾中的重复连接运用形成有特色的音乐效果。

(三)、拓展编创

1、实践创作:教师逐句分析歌词,和学生一起用律动的形式表现歌曲。

2、共同随音乐进行表演。把感受热爱自然、保护动物,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的感受表现在演唱和律动中。(目的:发挥集体智慧,鼓励学生音乐创造,快乐学习)

(四)、总结评价

师:同学们的声音、动作、表情都很好,我们就好象开了一场小小的音乐会,真是团结起来力量大。今天我们学习了《大鹿》这首歌曲,小兔遇到困难时,在大鹿的帮助下,摆脱了危险,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小动物,小伙伴之间也要象他们一样,要团结友爱,还要乐于助人,我们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目的:回顾总结,鼓励强化,进行思想教育,达成情感性目标) 欣赏《永远住在童话里》:歌曲涉及以下几个童话故事:《白雪公主》《海的女儿》等等。通过学生进行童话故事的复述,让其感受真、善、美的童话世界。可以引导学生改换童话故事名演唱,了解更多的童话故事。有必要提醒学生童话不是现实,应理智对待,不要信以为真,把一些事情当成现实。不能模仿当中危险的动作和不太文明的语言。教学建议:听动画片歌曲导入,放动画片录像资料学生欣赏,并结合声像,同学们一起试着跟唱。记住歌词是本课难点,可凭借教师对图片进行指导性的手势,引导学生基本记住歌词,再听唱歌曲,教师要以自己优美的音色、表情吸引学生,养成积极表现歌曲的演唱习惯。 欣赏《糖果仙子舞》:引导学生通过安静聆听,分辨钢片琴的独特音色,感受其塑造的梦幻般的优美的音乐意境,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学生想象音乐表现的情景,虚幻的第一主题,圆号显现第二抒情主题,表现糖果仙子翩翩起舞,随后钢琴演奏一段华彩,钢琴比原来提高八度演奏,音乐显得更加明亮,表现舞步达到高潮,最后,轻轻结束全曲。引导同学随音乐不同部分进行不同气氛的表演。 《音的高低》《柯尔文手势》:让学生首先从感受生活中高低不同的声音入手,并进行模仿、创造,这是第一册探索声音的继续。还可以通过用声音讲一个故事,在实践中运用高低不同的声音进行表达。感受“音的高低”的音乐活动有:

1、由教师或学生列举几个自然现象或生活中音的高低对比的事例,注意让学生发现和归纳,小而轻薄的事物发声高,大而厚重的发生低沉,包括人的自然发声也是这个规律。

2、教师播放高低对比比较明显的音乐片段,请学生分辨。体验安静环境中的“轻声细语”有时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3、根据教科书的插图创设音乐游戏或音乐故事,通过模拟各种人物、动物的声音表演各种角色。三个音乐游戏活动:

1、小小配音演员:根据插图编故事并表演,可以简单化装,可以边表演边自己配音,也可表演与配音的同学分工合作。

2、“我编你唱”唱、念童谣。节奏不变,音高可以由教师或学生自己创编,如教师说:碰铃清脆“叮叮叮”:生回答:大钟低沉“当当当”, 必须一个高、一个低,就符合游戏规则。

3、练习感受“柯尔文手势”,教师演示,学生感受练习。可以在每节课前在发声练习中进行练习和运用,感受首饰和声音位置的关系。它是师生间进行音高、音准的调整、交流的一种形式。 歌曲《小红帽》:这是由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童话故事编创的歌曲,由于旋律的运用,使歌曲有了不同的情绪。全曲的音乐素材简练,基本上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前半乐句平稳安静,后半乐句跳跃、欢快,应结合歌词让学生体会上行和下行的旋律带来的情绪变化。这首歌曲使用了c—c1的完整音阶,要通过歌曲认识和了解七个唱名.运用故事导入:教师有声有色的讲《小红帽》的故事,讲到小红帽高高兴兴走在去外婆家的路上,边走边唱,此时及时导入歌曲,教师进行儿童化的范唱。唱后告诉学生,这是他又一次去外婆家,第一次就是大家知道的那个故事。通过说说小红帽此刻的心情,引导学生轻快、高兴地、中速的表现歌曲,最后能用表情、动作来边表演边演唱。 第二单元:快乐的游戏

本单元以游戏为切入点和主线,可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游戏活动。如:续编歌曲、合作读童谣,打击乐伴奏,音乐不同主题的动作模仿;猜谜游戏,声势活动,随音乐队列练习等。乐情绪基本上都是欢快的,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引导学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不喊唱,唱好顿音。听辨音乐结构,分辨乐句的相同与不同。引导学生记忆音乐主题,通过音乐的速度、力度等要素感受音乐情绪及其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音乐环境。理解感受音乐不光是用来听和唱,同样会给他们带来生动的趣味游戏。 《数蛤蟆》:学生可在教师带领下进行“青蛙跳”律动。导入谜语:“水中有位歌唱家,穿件绿色花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叫,田里数它本领大”。教师播放课件,认识青蛙和蛤蟆的区别,分析歌曲里数到了“蛤蟆”的哪些部位?几拍子歌曲?歌曲什么情绪?教师打击蛙响桶,学生跟节奏读歌词。解释“花儿梅子梭,水上漂”是“衬词”,能使歌曲更有地方特色和民歌味道。结合“蛤蟆不吃水,太平年”,启发学生:它吃害虫保庄稼,就是一个丰收的太平年。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来演唱。怎样把歌曲表现得诙谐生动,改变歌曲演唱的力度可以丰富歌曲的演唱效果和意境。可分男女组进行赛唱,增加兴趣。拓展延伸活动可续编歌词,要求数得准,还可进行创作表演,随音乐自由创编舞蹈动作。 读童谣《花蛤蟆》:围绕主题,复习歌曲《数蛤蟆》导入,熟识节奏,步步深入,读出韵味,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师指导,能力强学生为它编一首儿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通过读童谣总结,说出童谣的特点:押韵、有节奏感、短小、有趣、有教育意义,一般多为童话内容。师生同读,师用鼓伴奏,强调有关节奏。还可在熟练基础上,一对用咕呱伴奏一对读童谣,初步训练学生协调配合能力。 欣赏《布老虎》:是儿童喜欢玩的一种民间玩具,在我国农村人们都喜欢用老虎的造型来打扮小孩。布老虎的造型多姿多彩、栩栩如生,音乐表现了布老虎的各种姿态和动作,可让学生边欣赏课件资源中的动画,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进行表演,模仿老虎的动作和声音。欣赏音乐之后,可以让学生画一个布老虎,在音乐声中游戏。教师介绍有关布老虎的民俗,“布老虎”枕头、鞋、帽子等等”,并启发学生回忆下、列举自己有关的见闻。引导学生通过音乐速度、力度与情绪分辨两个不同的“老虎”主题,一个是貌似凶猛的,老虎的一面;一个比较温和的,布的一面。教师启发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效果所表现的“老虎的出没和昏昏欲睡”两个不同的场景。并试着用不同的象声词进行模唱,看哪些词更适合表现主题,如“咚”,或“滴答”。介绍并用打击乐器表现音乐中的有特点的节奏。 歌曲《猜谜谣》:直接猜谜导入,对说出不常见的动物答案的人给予肯定与表扬,通过听录音知道:每句谜面都有几种答案,并以此进行歌曲的续编。先把歌词以儿歌的形式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朗读。用对唱、齐唱的形式演唱歌曲。再加上有节奏性的模仿动作进行表演。拓展欣赏《猜调》感受不同形式和风格的的猜谜歌曲,总结猜谜歌曲一般采用对唱形式,风趣活泼。

欣赏《舞龙》:出示舞龙的图片,幼儿欣赏,说说这是什么?什么时候看到过,当时心情怎样?师简单介绍舞龙的习俗。在欣赏民乐合奏曲《舞龙》时,可观看舞龙视频,感受舞龙的热闹气氛,并尝试模仿舞龙动作。游戏: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并说出自己见过的舞龙表演是怎样的,再引导学生四人一组,自由尝试合作协调走步。教师做舞龙人,请幼儿仔细观察教师手上的彩球,随彩球的位置高低来作出相应的动作。如:彩球举得高,龙头就举得高;彩球放低,小朋友就蹲下来舞龙。引导学生根据彩球方向的变化,看信号舞龙依次进行动作的变换。作为活动延伸,最后引导全班学生在户外连成一条长龙,随音乐进行舞龙表演。 歌曲《大头娃娃》:哑剧表演导入,师出示娃娃头,教师带上大头娃娃表演哑剧,教师启发学生理解“朝天扎、摇头晃脑、指手划脚”,并让学生做一做动作。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教师重点借助伸展和收缩的动作,练习用连贯、跳跃两种声音表现大头娃娃“哈哈”的笑声。学生结伴表演,通过相互指着唱,体验歌曲的风趣。 欣赏《士兵进行曲》:律动导入:在座位上和着音乐的节拍拍手、踏脚、拍腿、打枪、立正、敬礼,设计走步的动作,带领学生进行有关军队等进行曲风格的律动。请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知道一共要做拍手、拍退、打枪等六个动作,同时要念qi、ka等象声词。分组讨论练习,然后再进行比赛,看那一组动作做到最整齐。了解并感受:音乐情绪与速度“果断的快板”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认识并表现有关的音乐记号,如反复记号、强音、保持音、空拍等,体会它们对音乐效果起到的作用,教师指挥或带领学生列队行进,模仿木偶兵的形象,再由学生自由结组,自己设计动作带领自己的一队“士兵”,进行自由表演。 第三单元劳动最光荣本单元有三首国外很有特点的儿童音乐作品,让学生体会劳动不分国界,同样光荣,同样能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的德育渗透目标。通过演唱聆听、表演等综合性活动,用另外一种劳动形式——舞蹈、演唱、声势活动等体会劳动的快乐,传递尊重劳动、赞美劳动,从事劳动的正能量。 欣赏《劳动最光荣》:通过播放歌曲观看动画录像,让学生发现当中勤劳的小动物,看看它们是怎么劳动,并用自己设计的动作跟着音乐一起律动,讨论怎样在生活中做个勤劳的人。能随音乐进行哼唱,注意学生演唱习惯及技巧的培养。 唱歌《理发师》:律动导入:教师带领学生边听边做,动作合着音乐。活动以“体验一下音乐理发师是怎样工作”为主线开展,理发都用哪些工具,它们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用你的声音配合老师。游戏活动:集体表演,分成4排,

1、3排扮演小顾客,

2、4排扮演理发师,再交换,与同伴合作,在歌曲中加入动作及和谐的伴奏声音,通过对比体会句尾│××│× 0│和│× 0│节奏对音乐效果的影响。 欣赏《森林中的铁匠(片段)》:复习导入哼唱《劳动最光荣》,引出: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带来幸福。看图观察,是谁在干什么,“打铁”是把使用的兵器、劳动工具、生活用品等铁器由“铁匠”在火炉上煅烧后,用手工敲打出来。能说出管弦乐器包括哪几种?打铁的声音是用什么乐器表现的。边听边想,你在音乐开始、中间、后来时,眼前都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把这首乐曲分成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旋律在速度、力度、节奏、情绪是怎样的?描绘了森林早晨怎样的景色?(音乐以较慢的速度,舒展的节奏,较弱的力度,平稳且优美抒情的旋律,表现了大森林早晨宁静祥和的景象)。学生可随老师的伴奏哼唱旋律。边欣赏音乐边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所描绘的情景,天蒙蒙亮了,沉睡的森林苏醒了。〈第二部分〉乐曲在速度、节奏、力度以及情绪方面起了什么变化?与第一部分音乐有什么不同?表现了怎样的情景?(音乐节奏明快,旋律活泼欢快具有波尔卡午曲的风格,表现了森林中的铁匠愉快而辛勤劳动的场面)。随着音乐的节拍来演奏有关的打击乐器(三角铁和双响筒),体会为什么要用这两种乐器伴奏,双响筒能表现出师父与大徒弟二人配合打铁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三角铁表现金属之间的撞击声)。分别模仿、学做打铁师傅和大小两个徒弟的不同工作,有节奏随音乐合适段落进行表现。另外,再仔细听一听这一部分的结尾在情绪上起了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场景?学生边欣赏边表演,欣赏后自由发言。(结尾部分)节奏更紧密,速度更欢快,情绪也更热烈,表现出铁匠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喜悦的心情。提问:打铁是一种很辛苦的工作,为什么铁匠们却那么高兴,干得那么欢呢?学生回答,完整地再次欣赏乐曲,进一步感受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并且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 唱歌《种玉米》:学生看图片想象:他们在什么地方做了些什么,还在之前做过什么,总结:种玉米除了收割,还要播种、除草、施肥、撒种、浇水。听唱后说出歌曲特点:有劲、有生气地、快乐地、是国外作品,带领学生有节奏读歌词解决字词难点。教师播放磁带学生默唱;第二遍跟磁带轻声模唱,教师放慢速度示范,明确每句的节奏特点。教师面向全体同学指导、纠正,解决难点乐句。演唱时要求:用坚定有力的声音表现劳动气氛,教师可以为这个首歌加入配唱伴奏,如每句句末二分音符处加入“嘿嘿”,让它更热烈,更带劲儿,让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劳动场上热火朝天的场面。可选几名学生打击乐器,沙球:左手一拍一次,右手一拍两次,随音乐边唱边进行声势表演。 歌表演《猴子蒸糕》:欣赏歌曲,播放动画,学生叙述故事情节,教师总结道理:不劳动者不得食,不劳动就不能得到吃的。根据歌曲内容,为五副图片排顺序。出示图片课件,一边听歌曲,一边为图片排顺序,有表情地模仿小猴和小狗的语气和动作。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纠正学生的语气,用心去体会歌词的意思。随歌曲旋律哼唱。先加入表情和动作去演唱,后进行歌表演。

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本单元以学生熟识的动物的叫声、走路及活动规律为抓手,用音乐“讲”了几个学生非常喜爱的童话故事,通过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童话故事只是个桥梁,重点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音乐是怎样表现这些童话故事的,体会不同音乐形式所塑造的不同的动物形象。在活动中要积极进行音准及节奏训练,以学生的亲身体会和见闻为依托,进行合理想象与表演,使学生在体会音乐带给她们轻松快乐的同时,也能让他们知道怎样做事与做人。本单元涉及的音乐记号较多,应有意识地提示孩子进行认识与表现。知道有了他们,音乐更丰富,更有表现力。 歌曲《动物说话》:在发声练习中可涉及动物叫声的节奏和象声词,分角色唱唱、拍拍,师生合作进行声势游戏。请学生在认识几种打击乐器(木鱼、蛙响桶、碰铃)的基础上选择合适乐器,自编动作表演唱。教师示范变化小动物说话的节奏,让学生续编,进行创造性的培养。

欣赏《鸭子拌嘴(片段)》:老师和学生听音乐做鸭子律动导入。设计游戏:一棵打击乐树,请同学到树上找出上认识的打击乐器(碰铃、三角铁、响板、双响筒、小鼓、铃鼓等,做节奏回声游戏。通过听辨,学生进一步熟悉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及名称。师介绍主要打击乐器锣和镲。讨论“拌嘴”是什么意思。带着“鸭子拌嘴”这个问题初听全曲。生听完谈自己的想象,可编成小故事说出来。学生边看《鸭子拌嘴》备课资源中的图片,边听音乐,说出听到乐曲中有哪些打击乐器。一群小鸭子(用小镲演奏)、大鸭子(用大镲演奏)清早走出舍门来到池塘,戏水打闹,饶舌拌嘴,然后心满意足,摇摇摆摆回窝去的生动情景。拓展活动:

1、同学用自制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来表现一只小狗在啃骨头的声音;一只小老鼠在偷吃东西的声音。

2、学生选择或自制打击乐器,在用声音能表现一定的音乐形象后,与教师合作,创作一首自己的《鸭子拌嘴》,可边看画面边创作。师录制后播放,通过听赏,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空间。 读童谣《小鸭子》:教师出示节奏卡:学生按节奏卡的节奏练习有关的节奏。然后,分声部练习节奏:先师生配合练习二声部,后生生配合练习二声部导。学生一部分边做模仿动作、边说童谣一声部,其他学生演奏打击乐曲配伴奏二声部。 歌曲《小动物回家》:学生能用恰当的力度和速度表现不同角色的脚步和歌声。歌曲节奏切分音和浮点音符的表现是难点。师边作范唱同时在黑板上出示相应的动物卡片。让学生根据歌词意思,模仿节奏,再让学生准备多种打击乐器,让学生用乐器来敲击节奏。试着把你喜欢的动物添加到歌曲中,如:小狗回家蹦蹦跳、小鹅回家摇摇摇、小水牛回家慢吞吞,小牛回家咚咚咚。

欣赏《小狗圆舞曲》:请学生说出自己与小狗的有趣故事,与大家分享。听到了除了小狗叫以外还有什么声音?口哨声,谁吹的,为什么要吹口哨?随音乐想象小狗跳舞的样子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生再听乐曲、打击你喜欢的节奏,哼唱乐曲主题,了解圆舞曲的定义的由来。 歌表演《小猫钓鱼》:故事导入《小猫钓鱼》,教师指导学生讲故事情节,并说出其中的道理。先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找出乐谱中的音乐记号进行了解,体会其运用的必要性。在歌曲表现时提示:小猫三心二意钓鱼和小猫改掉了缺点,专心的钓鱼,怎样在演唱时表现出来带领学生用合适的动作、表情、语气、声音力度表现通过小猫的行为变化,表现“垂头丧气和自豪喜悦”。学生自由讨论,设计表演动作,表演小猫追蝴蝶和钓到大鱼时的表情和动作。学生自己创造角色,分组表演,表演后学生点评,启发学生开阔思路,相互学习。 欣赏《龟兔赛跑》: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传统的方法一般是沿着故事的线索聆听音乐,或是通过辨别黑管和大管不同音色了解两个角色。根据创造性的教育理念,我们还可以尝试从整个音乐中提炼出四段音乐:树林的早晨、骄傲的兔子、勤恳的乌龟、欢庆胜利。学生熟悉音乐之后,为教师的故事配音乐,或是听音乐让学生编故事。在创编过程中,教师不要以《龟兔赛跑》的原形来衡量学生的创编,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创编出与别人不同的结果。

听赏中的提问可以有:你觉得今天的早晨怎样?听听哪段是小兔的音乐?为什么是兔子而不是乌龟?用一个合适的象声词来哼一哼。兔子摔跤的情景是用什么声音表现的,试着自己用声音配音。分别听听音乐中单簧管、大管是怎样演奏的?说说特点并模仿?聆听兔子踩了乌龟后的音乐是怎样表现兔子对待乌龟的态度的?小号、单簧管、大管、长笛、双簧管分别代表的意思,并模仿一下兔子跑的速度和乌龟跑的速度,随音乐动一动。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兔子的神情怎样?这段音乐是描写谁的?速度怎样?表现乌龟怎样的心情?随着音乐为乌龟加油。听音乐:加油声吵醒兔子,它看到了什么?此时它的样子又会怎样?它会采取什么行动?那乌龟又在干什么?在音乐中找大管的声音。最后胜利的音乐由哪样乐器奏响了?乌龟胜利了,那小兔子呢?你想对骄傲自大的兔子说什么话?整体感受,并在音乐中模仿动作。如:兔子和乌龟出现的情景,兔子骄傲的表现,摔跤的样子,乌龟坚持不懈,努力跑步的样子。

第五单元动画城动画片是学生永远关注的主题,通过优秀动画片音乐使学生感受听觉与视觉的联系很紧密。没有声音动画将失去色彩和魅力。激发学生用明亮的声音大胆、正确的演唱,用有特色的打击乐器和动作形式表现乐曲,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歌曲《我们的家园》:发声练习时提示:小鸟、小溪怎样用声音来表现,大家试着唱一唱。学生朗读歌词,说出歌词所表达的内容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师重点指导节奏、空拍。通过演唱体验歌曲的两个部分。能用恰当的力度和速度表现出来。可进行动画片插曲演唱比赛或齐唱,教师准备视频资料。 欣赏《三个和尚》:音乐诙谐、幽默,生动的表现了“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道理。在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堂鼓、木鱼、小钹,并分辨这几种打击乐器的音色。在这首乐曲中这几种打击乐器的使用是非常有特色的。然后仔细分辨表现小和尚、瘦和尚和胖和尚的音乐,联想三个和尚的故事情节。由于这首乐曲音乐形象非常鲜明,因此,可以让学生随音乐创编,讲述故事并表演。学生边听音乐边听教师讲故事:前奏部分:“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主题音乐第一次响起:“一个小和尚背着行李,来到寺院,自己挑水、洒扫、念经,百无聊赖的打盹”;主题音乐第二次响起:“一个瘦和尚背着行李,来到寺院,他们两个抬水,瘦和尚欺负小和尚、共同洒扫、念经,百无聊赖的打盹”;主题音乐第三次响起:“一个胖和尚背着行李,来到寺院,他们你推给我,我推给你,没人去抬水,没人洒扫、念经,寺庙里一团糟糕”;急促的音乐响起:寺庙里的老鼠啃倒了烛台,寺庙失火了,这可不得了,他们三个不再观望、坐视不理,而是共同合作,积极救火,把火扑灭。一切都恢复原样;主题音乐再次响起:三个和尚共同在寺庙外建立了类似滑轮的设施,共同运水,共同洒扫、念经,一切恢复平静,他们过着清平的生活。再听音乐,由学生在教师指导提示下把故事讲完。请大家思考:乐曲中“和尚”的主题音乐出现了几次?使用了哪几种打击乐器?跟主题音乐用木鱼和小锣进行伴奏。 歌曲《大风车》:歌曲《大风车》是我们十分熟悉,现在的学生并不熟悉,但唱会是不困难的。应利用这首歌曲,在演唱方法上多下些功夫,如几个八分休止符的唱法、切分音的唱法、连音的唱法等。通过把握准确的演唱方法,更好的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采用多种演唱形式表现歌曲。如:独唱、小组唱、合唱等。小组讨论,设计能集体表现“风车”的舞蹈动作,突出风车转起来的特点,在教师指导下大胆参与,表现歌曲。 活动《跟着队长走》:这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歌曲,歌曲风趣、短小、节奏感强,弱起节奏是明显特点,在欣赏的基础上应把歌曲唱会,教师演唱歌曲前半部分,学生轻声跟唱歌曲后半部分的嘀嗒声。在活动时,应鼓励当“队长”的学生创编出各种不同的动作。教师导语: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位名叫彼得•潘的神奇少年,他会飞而且喜欢保护弱者,特有正义感。小女孩温迪和两个弟弟,在小精灵丁克的帮助下,战胜了海盗霍克船长,恢复了快乐而平静的生活。我们选出的“小队长”要带领你的队员做出神气、帅气的的动作,这样才能取得胜利。音乐游戏:规则:前奏音乐,学生围成圆圈,按师弹奏的音乐节奏带领同学们踏步走。演唱开始前,选出的小队长进圈内随音乐做动作,其他同学模仿,当听到的乐曲发生变化时大家原地不动,手指向另一个同学,那么被指的同学就成为新任小队长,按照节奏进行交接,依此类推。队形可变化:s型;三角形;斜线;圆形。学生动作:双脚始终保持踏步动作,谁是小队长,谁就自编双手动作。教师提示变换节奏及学生交换队长。 欣赏《猫和老鼠》:播放《猫和老鼠》动画片片段,学生观赏,讲述自己所了解的故事情节。感受乐曲的情绪,随着乐曲的时而快、时而慢你联想到什么?用语言描述你在欣赏过程中想到了“猫和老鼠|”怎样的活动情景。有何新的感受和新的想象。学生戴头饰,随音乐进行形象表现,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播放美国迪斯尼公司出品的其他动画片视频片段,学生欣赏,拓展视野。

读童谣《猫和老鼠》:热身律动《邀请舞》,然后,出示说白节奏,分声部教学生按节奏读童谣,教师打节奏,学生边倾听边跟唱童谣,然后进行二声部合作,循序渐进一小节一小节进行合作练习,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师指导学生按童谣节奏打击乐器进行伴奏。音乐游戏:传递节奏,教师带领学生依次说白节奏(在耳边传递,看谁传的节奏说的准确。)拓展延伸:两种角色表情和动作的自由创编。

第六单元下雪啦本单元选取了雪花、雪橇、江雪、冬天的故事和小动物告别会等内容,把学生带进冬天的银色的世界中。雪花带给孩子的不是寒冷,而是神秘、美丽与快乐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好奇与探究,引导他们进入音乐所创造的洁白无瑕的天地间。感受不同意境的冰雪:童话的、远古的、现实的、不同地域的。在教学中应继续培养学生演唱、演奏和综合艺术表演的能力,并注意与古诗文化的联系。 歌曲《冬天的故事》:全班齐朗读歌词,理解“两个我”分别说的是谁?学唱歌曲时注意:咬字、吐字要清楚,一字多音的地方要唱准,演唱亲切、自然。体会三拍子和速度在歌曲中的重要性。了解速度和拍子对歌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可以随意的改变歌曲的速度和拍节。应用较慢地速度抒情的演唱这首歌曲,用有三拍特点的动作为歌曲配动作,用打击乐器伴奏。 欣赏《江雪》:可诗画结合,引导学生从音乐中感受诗的空远的意境,还可以引导学生寻找其他表现冬天的诗和画,丰富对《江雪》的感受。如:刘长卿(唐)的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教师播放《雪花飞舞》录像播放一段雪花飞舞的录像,引入教学主题。乐曲是怎样表现纷纷扬扬的雪花的?启发学生,随着音乐展开想象,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注意乐曲有淡淡的忧愁,注意动作的速度不要太快。可由个别学生上台表演自己的动作设计,也可由全班同学一起表演。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编动作。教师讲解古诗的含义,可借助教科书上的插图或教师自己准备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欣赏《雪橇》:视频导入:教师播放滑雪橇视频片段,学生观赏,评论。这是什么交通工具?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雪橇及有关经历。教师出示雪橇图片进行简介,出示圣诞老人乘雪橇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听赏感受乐曲的情绪,并用语言描述你在欣赏过程中想到了乘雪橇滑行时的心情和动作。并用律动等动作表现滑雪橇当时的不同动作。教师引导,感受乐曲节奏和段落的不同变化以及所描写场景的不同,带领学生随音乐进行表现。 唱歌《雪花》:是一首体现科学知识的歌曲,通过歌曲使学生知道,雪花是个六角形的结晶体,遇热就化成水。歌曲富有童趣,在演唱时要注意启发学生表现出情绪的变化。如开始的顿音唱法表现的天真活泼,“哈哈”的重音唱法表现出的骄傲自豪,以及“噫”的语气组词所表现出来的疑惑等。儿歌导入:小雪花,一身白,请你告诉我,你从哪里来?我呀本是江河水,太阳一晒变云彩。冬天冷得受不了,又变雪花飘下来。(课件展示教师搜集到的雪花的图片)认识顿音记号和重音记号的作用,以及在歌曲中的演唱方法。体会歌曲两部分情绪的不同。难点乐句反复学唱,进行突破,并为歌曲创编律动。

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材分析

二年级音乐教材分析王芬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二年级上册音乐

二年级音乐上册

六年级音乐上册《红旗颂》教材分析

二年级上册《神鸟变树》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材分析.doc》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材分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