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与沉》教学设计

2020-03-01 19:21:1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浮与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小学科学湘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的前两个活动。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安排了“观察物体的浮与沉”“感知浮力”两项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浮沉现象,感知浮力的存在。意识到科学要用实验来验证,要尊重事实,尊重数据。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沉在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

活动1,观察物体的浮与沉。

出示观察的物体,要求学生先进行预测,分类。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预测结果正确与否。实验时,强调操作规范,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结束,教师提示学生检查原来预测及依据是否正确,根据现在的实验结果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对自己的预测进行反思,调动学生的思维,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活动2,感知浮力。

感知水对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的浮力时,教师指导学生将浮在水面的物体(如空矿泉水瓶)用手缓慢向水中压,感受水对瓶子的托力存在,这种水对瓶子的托力就是浮力。

经过一番体验后,教师提出:水对浮在它上面的物体有浮力,那么水对下沉的物体是否也有浮力呢?教师趁势提出本活动研究的问题,这个问题是这节课探究的重点,也是难点。要先让学生体验在水中下沉物体受到浮力,然后设计更多的实验来证实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教师可以引导,让学生学会借助工具来间接验证。探究的过程是“问题—对结论的猜测—实验验证—科学结论”,让学生再次体验科学证据对于科学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能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常见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 ·能用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的浮沉,并根据浮沉状态将物体分类。 ·能设计实验验证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2、情感、态度也价值观

能体验到科学证据对科学结论的重要性,要尊重事实,尊重数据。

3、科学知识

知道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准备:木块、石头、矿泉水瓶、马铃薯、海绵、橡皮泥、尺子、橡皮、锡箔纸、网袋、平衡尺、绳、测力计、水槽、等。

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

谈话:同学们看老师手中有一块木头和一块石头,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你认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学生猜测,教师演示)放到水中来验证一下,果然,木块浮上来了,石头沉下去了,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主题就是物体在水中的浮与沉。(板书课题:浮与沉)

二、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与沉。

1、预测物体在水中的浮与沉。

谈话:除了木块和石头,老师还为同学们准备了许多材料,都有什么?我们一起看大屏幕。同学们一起说,有:木块、石头、矿泉水瓶、马铃薯、海绵、橡皮泥、尺子、橡皮、锡箔纸、蜡烛、曲别针、塑料块。你们先来猜测一下,这些物体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根据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操作)

分类操作:猜测浮的物体放在上面,沉的物体放在下面,不能确定是沉是浮的、有争议的放在中间,好吧。

2、实验要求:这些物体究竟是沉是浮,我们怎样来验证呢?实验时请轻拿轻放并保持周围环境的干净整洁。别忘了把结果及时填到《实验汇报单》里。 有什么问题,请轻轻地告诉老师或者同学。学生实验:观察物体的沉浮并做好记录。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指导。

3、组织整理:实验结束了,请学生及时整理实验材料,看哪个小组收拾的又干净又快,倒计时。

4、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发现。

提问:实验结果如何?请同学们来说一说。

谈话:结果与我们原来的预测是否一样?(课件演示,根据学生汇报适当的调整)看来搞科学不是想当然,所以然,一定要亲自去实践,用事实来说话,实践出真知吗。

提问:根究现在的实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生可能:

①体积大的容易浮起。 ②体积小的容易沉下去。 ③轻的容易浮起。 ④水对物体有浮力。 „„

5、小结:同学们很聪明,真的动脑筋思考了,说的很好。你们认为体积大的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这是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的推测,物体的沉浮究竟和什么因素有关呢?那是我们下一步要去研究。

三、感知浮力

1、感知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谈话:先来思考,为什么物体在水中有浮、有沉?是什么力量使物体浮在水面上?(生可能说:浮力)浮力是什么样的力?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请同学们用手缓慢往下压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特别是矿泉水瓶,体验瓶压入水中的过程的感受。小组同学按顺序,都来试一试。

交流概括:有什么感觉?(生发现:水对瓶子有向上的托力)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水向上托的力,这个托力就是水的浮力。(重复一遍)(板书:浮力)

2、感知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⑴、教师引导,感受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猜测:我们刚才感受到了水对浮在它上面的物体有浮力,那么,水对下沉的物体是否也有浮力呢?同学们猜测一下,根据什么?

叙述:光猜还不行,要用实验来证明,为了验证水对下沉物体有没有浮力。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实验,同学一起来看看,行不行?首先准备好半桶水。然后用一个网丝袋装1500克左右的石头,也就是3斤(因为石头比较重,效果明显)要掂一掂,感受一下1500克的石头的重量。第三,用手提着装石头的网丝袋,放入水中,感受是变轻了还是变重了。如果变轻了,说明什么?说明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向上的浮力,所以才变轻了。你们看这样行不行?想不想来体验一下? 要求:实验时注意用手提网丝袋,要慢提慢放,注意安全。装石头的网丝袋浸入水中时,不要触及桶底或桶壁,听清了吗?来试试吧,要用心体验。(学生体验)

交流感受。

⑵、学生设计实验,感受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提供材料,设计实验:确实能感受到,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你们想不想像老师这样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可供使用的材料,有平衡尺、弹簧称、杆称等,你们小组讨论讨论怎么借助这些工具来设计这个实验,间接验证呢?(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汇报设计方案。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实验结论。 总结:谁能用简单的话来概括一下你这节课的学习体会?这节课我们知道在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并学会用科学的观察、实验方法来体验浮力的存在,那浮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怎样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希望同学们课后思考一下并查阅资料,下节课我们接着来研究。

浮与沉教学设计

《浮与沉》教学设计

《浮与沉》教学设计

沉与浮教学设计

浮与沉教学设计

浮与沉教学设计

浮与沉教学设计

沉与浮教学设计

《浮与沉》教学设计与反思

浮与沉

《《浮与沉》教学设计.doc》
《浮与沉》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